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人肝L02细胞Angptl3基因及与脂代谢相关的LXRα基因的影响。采用高胰岛素诱导法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IR-L02),分别加入含有和不含罗格列酮的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液培养,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法)检测培养液残存葡萄糖量,并用RT-PCR方法检测基因Angptl3、LXRα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葡萄糖浓度下罗格列酮作用组(IR—R组)的培养液残存葡萄糖量比无罗格列酮作用组(IR组)减少;IR—R组的Angptl3、LXRαmRNA表达水平较IR组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Isulin Resistance,IR)中的作用。方法免疫荧光鉴定原代大鼠骨骼肌细胞,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设立对照组、棕榈酸组(PA组)、罗格列酮组(Rosiglitazone,Ros组),每组一分为二,分别加PKC抑制剂白屈莱红碱(Chelerythrine Chloride,CC)与正常培养液作用1h,Western Blot检测PKB及P-Ser473 PKB表达水平。结果 90%以上的细胞-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反应,表明培养的细胞为骨骼肌细胞;0.6mmol/L的PA作用24h可诱导骨骼肌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PA组与对照组相比P-Ser473 PKB水平显著降低,与本组未加CC相比显著升高。同时,罗格列酮组及本组加CC中P-Ser473PKB水平均高于PA组。结论在PA诱导的骨骼肌细胞IR方面PKC起重要作用,罗格列酮与PKC抑制剂CC均能改善PA引起的IR。  相似文献   

3.
体外培养3T3-L1细胞分化模型,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及慢性胰岛素刺激对3T3-L1脂肪细胞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在不同浓度胰岛素及胰岛素慢性刺激的干预下,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VLDLR mRNA水平的变化.微量化GOD-PAP法检测培养基中残存的葡萄糖.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胰岛素浓度的增高促进VLDLR的表达;胰岛素慢性刺激下,VLDLR表达因浓度差异呈现不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的浓度及慢性刺激对3T3-L1脂肪细胞的成熟和VLDLR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作用,而胰岛素抵抗明显减低成熟脂肪细胞VLDLR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源性钙负荷促进离体细胞肌源性IL-6释放,调节AMPK、p38MAPK等信号通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应。方法:以正常培养的C2C12细胞系和棕榈酸诱导形成胰岛素抵抗C2C12细胞系为实验对象。预实验通过不同浓度钙培养肌细胞24 h后,检测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收缩的情况。正式试验1将细胞分为4组:A组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液培养),B组为IR组(0.6 mmol/L棕榈酸哺育细胞24 h后备用),C组为1 000 ng/ml IL-6哺育IR细胞48 h组(IL-6+IR组),D组为IL-6shRNA哺育正常细胞48 h组(IL-6shRNA组)。正式试验2将细胞分为3组:A组为IR组,B组为100μmol/L CaCl2哺育IR细胞48 h组(钙哺育组,CaCl2+IR组),C组为100μmol/L CaCl2和IL-6shRNA共哺育IR细胞48 h组(共哺育组,CaCl2+IL-6shRNA+IR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L-6 mRNA、GLUT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建立胰岛素抵抗肝细胞模型,探讨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对模型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将HepG2细胞置于10-7 mol/L 的胰岛素培养基中培养24 h,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FGF-21处理模型细胞,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法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情况,并检查胰岛素与FGF-21的协同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GF-21对模型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mRNA表达的影响,蒽酮法检测模型细胞糖原合成量,探讨FGF-21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用高浓度胰岛素处理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说明成功建立了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抵抗状态可维持48 h,未发现细胞形态学变化.FGF-21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参与肝糖原的合成,并与胰岛素产生协同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FGF-21作用模型细胞后,细胞的GLUT1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说明FGF-21促进模型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作用机制与其增加GLUT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高、低浓度虾红素日粮饲喂昆白系小鼠和处理原代培养小鼠骨骼肌细胞,提取总RNA,检测各时段UCP3、LXRα基因mRNA表达量,探讨虾红素对小鼠个体发育、肌肉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肌肉组织第10天、30天以及骨骼肌细胞作用24h时UCP3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LXRα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72h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组织中UCP3、LXRα基因mRNA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虾红素作用骨骼肌细胞24hUCP3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LXRα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虾红素对小鼠肌肉的能量利用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与正常SD大鼠的区别,并探讨进行罗格列酮及APP5肽类似物P165干预后对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对照+罗格列酮组(C+RSG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组(T2DM+RSG组)、糖尿病给予P165小剂量组(T2DM+P165小剂量组)、糖尿病给予P165大剂量组(T2DM+P165大剂量组),其中糖尿病动物采用高脂饮食后给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后将各组SD大鼠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IR、IRS-1的表达。结果(1)2型糖尿病组(T2DM组)心肌组织IR、IRS-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2)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组(T2DM+RSG组)心肌组织IR、IRS-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3)免疫组化染色发现2型糖尿病+P165小/大剂量组(T2DM+P165小/大剂量组)心肌组织IR、IRS-1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沉着的累积光密度值显著高于T2DM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2DM+P165小/大剂量组心肌组织IRS-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而IR的表达水平与T2DM组相比无差别。结论(1)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存在胰岛素抵抗或信号转导障碍;(2)罗格列酮干预后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心肌的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3)P165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胰岛素信号转导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靶点可能为胰岛素受体底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明日叶查尔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四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日经口灌胃给予明日叶查尔酮30、10和5mg/(kg·bw),糖尿病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四周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葡萄糖转运体1和葡萄糖转运体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图像分析,高剂量组骨骼肌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1和葡萄糖转运体4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54± 0.0064和0.063±0.0139,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高剂量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2.3± 1.64)mmol/L和(25.65±3.34) (μIU/mL),均较糖尿病对照病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明日叶查尔酮可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l和葡萄糖转运体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相似文献   

9.
探讨黄芩苷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将大鼠肝脏间质细胞(BRL-3A细胞)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和黄芩苷低剂量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组BRL-3A细胞均采用0.2 mmol/L棕榈酸(PA)处理,并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检测葡萄糖消耗量和甘油三酯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蛋白LC3-Ⅰ、LC3-Ⅱ和Becline1的表达,RT-qPCR法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的表达。结果显示:经PA处理之后,BRL-3A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减少,甘油三酯水平增加,表明BRL-3A细胞出现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障碍,以及脂代谢紊乱,证明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复制成功。而LC3-Ⅱ/LC3-Ⅰ、Beclin1和Beclin1 mRNA的表达均明显减少,表明细胞自噬被抑制。黄芩苷高、低剂量组均能增加BRL-3A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减少甘油三酯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和Beclin1 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加,且黄芩苷高剂量比低剂量效果明显。本研究表明:黄芩苷可以增加BRL-3A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轻脂质代谢紊乱,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OCS-3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高脂饮食组(21只)。饲养8周后,从高质饮食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证实造模成功后,将该组余下的16只大鼠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NAFLD对照组(8只);吡格列酮干预组(8只),予以吡格列酮3mg·kg-·1d-1灌胃。1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表达及肝脏病理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脂肪变水平及肝组织SOCS-3 mRNA、SREBP1c mRNA表达显著上调。吡格列酮干预组SOCS-3 mRNA、SREBP-1c mRNA表达较NAFLD组下调,且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脂肪变水平下降。SOCS-3 mRNA表达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SREBP-1c mRNA表达水平、肝脂肪变成显著正相关。结论:SOCS-3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及上调肝组织SREBP-1c mRNA表达参与NAFLD发病,吡格列酮能抑制肝脏SOCS-3的表达,对NAFLD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津力达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Apo E-/-小鼠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8只雄性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A组);40只雄性Apo E-/-小鼠喂养16周后分为模型组(B组)、罗格列酮组(C组)、津力达低剂量组(D组)、津力达中剂量组(E组)、津力达高剂量组(F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周。采用酶法、BCA蛋白浓度法测定骨骼肌TG含量;OGTT评价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小鼠骨骼肌HSL、ATGL、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津力达能够不同程度降低小鼠的FBG、TC、TG和LDLC,升高HDL-C;下调FIns水平,提高ISI,明显改善小鼠糖耐量异常;津力达能够不同程度的上调小鼠HSL、ATGL、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津力达能够通过调节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酶的表达,改善高脂诱导的Apo E-/-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LR4对脂多糖(LPS)及Polymymin B(PMB)作用下的人骨骼肌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在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及Polymymin B(PMB)干预骨骼肌细胞24h,再用胰岛素刺激1h后,Real-time PCR检测检测骨骼肌细胞TLR4、MyD88、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和CRP的表达;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结果:TLR4高表达可以使炎症因子的表达增高,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高;TLR4低表达可使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TLR4调控了炎症因子的表达,继而可以引起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影响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microRNA-195对棕榈酸诱导肝细胞L02葡萄糖摄取障碍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细胞L02,用不同浓度棕榈酸(0.6 mmol/L,1 mmol/L)诱导人肝细胞L02(10 h),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剩余的葡萄糖含量,Real Time-PCR检测棕榈酸诱导肝细胞L02葡萄糖摄取障碍后microRNA-195(miR-195)表达变化,Real Time-PCR检测转染miR-195 mimics及miR-195 inhibitor后miR-195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检测转染效率,miR-195过表达或低表达后葡萄糖摄取的变化。结果:高浓度棕榈酸可诱导肝细胞L02葡萄糖摄取障碍,培养液上清糖浓度升高约2.5 mmol/L,miR-195表达量明显升高;转染miR-195 mimic后miR-195表达升高约200倍,转染miR-195 inhibitor后miR-195表达降低约40倍;过表达miR-195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葡萄糖量升高2.5 mmol/L,即葡萄糖摄取降低;低表达miR-195后上清液中葡萄糖量降低约1 mmol/L,即葡萄糖摄取作用加强。结论:miR-195有可能参与调控肝细胞L02葡萄糖摄取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用于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8周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溃疡组和罗格列酮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灌肠和灌胃,模型组为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和生理盐水灌胃,罗格列酮组则从灌肠造模成功后的第二天起,每天采用罗格列酮灌胃给药1次(5 mg/kg)。观察大鼠的一般活动状态,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于灌肠后第60天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DMI),苏木色精-伊红法(HE)染色后,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组织学评分(HS)。生化法用于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IHC)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_(-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溃疡组的DAI、CDMI和H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和MPO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NFκB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溃疡组相比,罗格列酮组的大鼠DAI、CDMI和H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和MP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NFκB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加SOD和PPARγ表达,降低MDA、MPO、NFκB和TNF-α表达来缓解炎症反应,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人巨噬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THP-1细胞经160 nmol/L佛波酯(PMA)孵育24 h,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分别与普伐他汀及罗格列酮单独或联合作用24 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普伐他汀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但抑制肝X受体(LXR)mRNA表达(P〈0.05),对ABCA1的表达不产生明显效应(P〉0.05);罗格列酮单独或与普伐他汀联合作用均可引起ABCA1表达明显增加,同时PPARγ及LXRαmRNA表达亦上调(P〈0.05))。结论:普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能上调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AD)发病的关键事件.由于2型糖尿病是AD的风险因子,并且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检测了胰岛素抵抗大鼠大脑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TZD)后磷酸化的变化,发现胰岛素抵抗组大鼠海马tau蛋白呈过度磷酸化改变,但运用TZD后,tau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有所恢复.由于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位于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并且是tau蛋白的重要磷酸激酶,研究检测罗格列酮干预前后GSK-3β活性,发现均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时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GSK-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TZD可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但可能不是通过下调GSK-3β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猪是研究糖尿病最理想的模型动物, 研究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是研究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为明确SOCS-3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分别用100 nmol/L的胰岛素, 300 nmol/L的地塞米松处理原代培养的猪脂肪细胞诱导胰岛素抵抗; 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SOCS-3、OB、GLUT4和PPARg 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胰岛素增加了GLUT4、SOCS-3和PPARg 基因的表达, 对OB基因表达变化没有显著性影响; 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OB和SOCS-3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而GLUT4和PPAR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研究结果表明, GLUT4基因表达量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由于PPARg的高表达引起, SOCS-3基因的不同表达水平对胰岛素信号的抑制效果不同。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不仅表现在对葡萄糖转运的抑制, 也反映在抑制了胰岛素信号; 而SOCS-3基因可能是消除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有效靶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中药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探讨小檗碱成为天然胰岛素增敏剂的可能性。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连续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诱导大鼠NASH,以预防给药的方式灌胃给予小檗碱(100 mg/kg体重)和罗格列酮(20 mg/kg体重),持续8周后取材。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评估NASH的病理程度,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组织中PPAR-γ的表达。结果:小檗碱和罗格列酮均能较好的干预高脂饲料诱导大鼠NASH的病理过程。此外,二者均能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上调肝组织中PPAR-γ的水平。结论:小檗碱和罗格列酮均能较好的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NASH病理过程,二者共同的药理机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上调肝组织中PPAR-γ的表达。该实验结果提示:小檗碱有望开发为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9.
探究虫草发酵菌丝体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低中高剂量虫草发酵菌丝体(剂量分别为1.65g/kg饲料,3.30g/kg饲料和6.60g/kg饲料)分别干预IR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观察不同剂量虫草发酵菌丝体的降糖效果,同时观察血脂、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RT-PCR法测肌肉、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rf2、HO-1和NQO1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blot法测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CM干预能够显著改善IR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和机体氧化应激水平,肌肉、肝脏组织Nrf2、HO-1和NQO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肝脏Nrf2和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说明CM具有缓解IR大鼠氧化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SOCS-3通路的抑制作用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20只,正常对照)、B(30只,模型对照)和C组(20只,实验干预)。A组大鼠喂以普通饲料,B和C组喂以高脂饲料;12周末随机处理B组10只,行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证实IR-NASH造模成功(100%)后,B、C两组继续高脂喂养,并予C组大鼠替米沙坦每日5 mg/kg灌胃,16周末全部大鼠测血清IL-6、TG、TC、ALT、AST、空腹血糖(FBG)和血清胰岛素(FBI),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行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肝组织HE肝脏病理学检查,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饮食12周大鼠进展为NASH。16周末,B组大鼠肝湿重显著高于A组,C则明显低于B组;B组出现血脂异常和IR,血清IL-6、肝脏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A组比较P0.01),三者分别与稳态葡萄糖输注率(VGIR60-120)显著负相关(r=0.9248,P0.0001;r=0.9011,P0.0001;r=0.9739,P0.0001)。替米沙坦干预后,肝功能和血脂异常明显改善,NASH病理明显好转,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较B组显著下调(P0.01),同时VGIR60-120明显增高(r=0.9532,P0.0001;r=0.9687,P0.0001),表明IR明显改善;而此时IL-6仍高水平,与VGIR60-120、SOCS-3、SREBP-1c失去相关关系(r=0.0071,P=0.7238;r=0.0019,P=0.8560;r=0.0002,P=0.9586),而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仍显著相关(r=0.9439,P0.0001)。结论替米沙坦干预NASH大鼠可显著减改善肝功能和IR,其机制并非抑制炎症因子IL-6,而是下调肝脏SOCS-3、SREBP-1c的表达,从而改善糖脂代谢和NA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