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记录常压低氧环境中动物氧耗量的方法。方法:本实验装置由动物舱、补水控制系统、天平、软管、装有体重记录软件的电脑等组成。为了实现常压低氧,用水补充动物消耗的氧气以保持动物舱内压力恒定,这个过程由气液联动装置控制;补充的水量由天平测量并同步输出信号至excel文档中。用注射器抽气校准方法检测了装置的准确性和精度。利用该装置观察了6只急性重复低氧小鼠(处理组)和6只未经低氧处理的小鼠(对照组)的常压低氧过程的氧耗量特征。结果:不同体积抽气量与相应补水量两组数据配对t检验P=1;重复抽1 ml氧气6次的补水量变异系数为4%。处理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58.8±6.8)min,显著高于对照组(46.0±8.7)min(P〈0.05)。处理组小鼠的总氧耗量为(85.1±8.5)ml,显著高于对照组(73.6±5.4)ml(P〈0.05)。结论:处理组小鼠摄取氧总量增多从而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氧耗量测定装置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用于低氧研究中氧耗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鱼苗、鱼种耗氧率、能需量、窒息点及呼吸系数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鱼类耗氧率、能需量、窒息点、以及呼吸系数(呼吸商)的测定,不仅在鱼类生理和鱼类阶段发育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鱼类养殖学上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如我们可以借此计算鱼类运输、饲养、越冬等的放养密度,也可以为深入研究鱼苗除野、鱼类营养、夏秋季泛池,以及鱼类代谢情况等,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例如:我们可以利用鱼类的能需量,计算出鱼类的能代谢总量。随后再根据饲料被利用后的发热量,就可以求出池鱼的给饵量。这样,就可以合理利用鱼饵,不致浪费。  相似文献   

4.
中缝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在64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自主呼吸的健康家兔上进行,观察电、化学刺激中缝背核(NRD)、中缝大核(NRM)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以及窒息增幅反应(AARA)的作用。结果如下:1.长串电脉冲刺激NRD,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明显升高,在刺激过程中呈持续性吸气相放电。长串电脉冲刺激NRM,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显著抑制,呼吸节律减弱或消失;2.于NRD微量注入谷氨酸钠,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升高,频率加快。在NRM微量注射谷氨酸钠,AARA降低。上述结果与电刺激NRD、NRM的效应基本一致;3.NRM内微量注入吗啡,颏舌肌和膈肌的AARA峰值被抑制,潜伏期延长,恢复期缩短。若注射吗啡后5min再微量注入纳络酮,则吗啡的抑制效应减弱。结果提示:中缝核和阿片肽类物质对颏舌肌有重要的调制作用,可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西施舌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栖息水温和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处于标准代谢状态的西施舌耗氧率与排氨率,并测定了窒息点.结果表明,在25 ℃时,水中DO≥3.11±0.15 mg·L-1时,西施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为0.7±0.05 mg·g-1·h-1和2.56±0.05 μmol·g-1·h-1,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DO低于此值则代谢出现异常,耗氧率随DO下降而下降,直到窒息为止,其窒息点为1.22±0.06 mg·L-1,而排氨率也呈直线下降,但排氨停止滞后于耗氧停止.耗氧率与栖息水温呈二次线型关系:OCR=-0.0027T2+0.1367T-0.9557,R2=0.972;水温为25.3 ℃时,西施舌的耗氧率达到最大,为0.77 mg·g-1·h-1.处于适温状态(15 ℃和20 ℃)的O/N值要高于低温(10 ℃)和高温(25 ℃和30 ℃)时的O/N值,西施舌在适宜条件下更多地依赖于脂肪供能维持标准代谢,而在环境不适时则更多地调用机体的蛋白质来维持生理代谢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们利用动物模型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的方法,进行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心脏上的损伤,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有着显著的改变,能灵敏反映外来性调控和内在性调控双重作用。并且,在慢性实验的康复期中,心率变异性指标能够灵敏地反映心脏的内外调控过程,显示其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初步验证超快反应聚合物基质光纤氧传感器及其测定系统记录颈动脉氧分压(PaO2)连续动态变化使用基础上,为了分析探讨肺通气对PaO2连续动态变化的影响,我们设计本活体整体动物实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杂种山羊4只,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空气机械通气下,切皮直接暴露把后接测定系统的氧传感器直接插入左侧颈动脉连续记录PaO2...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单细胞记录时需使用人工呼吸的动物,通常用连续监视终末呼出气中的CO_2浓度(ET-CO_2)作为一个敏感的指标,来控制适当的肺通气量。为了确定一个可靠的ET-CO_2标准,我们观察了麻醉和麻痹的猫在不同的肺通气量下ET-CO_2和动脉血压(ABP)的关系。结果表明,ABP随着肺通气量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改变;然而,当ET-CO_2维持在4.0-5.0%范围内时,血压可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根据以上结果,ET-CO_2的最佳值应设定为4.5%±0.5%。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鲻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在不同体质量、光照、放养密度、水流速度以及昼夜更替的条件下,测定鲻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并且观测体质量对幼鱼窒息点和窒息时间的影响。实验期间水温为19℃±1℃,盐度30,pH7.7。研究结果显示:鲻幼鱼的耗氧率随体质量增加而上升,其变化趋势可用幂函数方程表达:Y=0.4759X0.1878(R2=0.9454);光照对耗氧率的影响较大,对排氨率无明显影响;放养密度对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幼鱼的呼吸代谢旺盛时段在中午11∶00至夜间23∶00;流速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差异均极显著(P0.01);不同体质量幼鱼窒息点和窒息时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将33尾鲇鱼(Silurus asotus)幼鱼(32.14±1.40)g在(25±1)℃条件下驯化2周后分5组(0、1、2、4、8周)进行饥饿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力竭性运动后的过量耗氧(EPOC)并对鱼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分别为(2.21±0.15)、(1.63±0.04)、(1.64±0.13)、(1.44±0.08)、(0.98±0.09)mgO2/kg min,其中饥饿1、2、4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却都显著低于0组、高于8周组的水平(P2peak)立即(2min)出现,随后逐渐下降至稳定耗氧水平(VO2steady),EPOC总量(Excess VO2)分别为(31.8±6.06)、(76.67±4.34)、(69.2±5.89)、(70.41±3.12)、(38.28±2.72)mgO2/kg,其中饥饿1、2、4周组均显著高于饥饿0和8周组的水平(P<0.05),出现无氧运动功能补偿的"效应期"。通过鲇鱼幼鱼静止代谢"平台期"与其功能补偿"效应期"在时间上完全吻合的现象,揭示鱼类的功能补偿效应与其静止代谢水平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断光后的急骤耗氧现象及其与光呼吸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氧电极研究叶圆片断光后的耗氧变化,观察到断光后急骤耗氧(rapid postilluminationoxygen consumption RPIOC)现象。在不更换反应液的情况下,随着连续测定次数的增加,烟草叶圆片和番薯叶肉细胞的RPIOC增强。烟草、水稻、番薯、木瓜、黄瓜的叶圆片和番薯叶肉细胞表现出RPIOC,而高粱、甘蔗和玉米则没有这种现象。烟草叶国片的RPIOC随以下因素变化而增强:氧浓度从0.077mmol/L 气相O_27%)增加到 0.230 mmol/L(气相O_2 21%)、光强从111W/m~2增加到350W/m~2、温度从20℃增加到40℃,NaHCO_3(pH7.8)浓度从1 mmol/L(气相CO_2 1188ppm)降低到0.05mmol/L(气相CO_260 ppm)。0.4 mmol/L的HPMS完全抑制烟草叶圆片的RPIOC;10mmol/L的环氧丙酸抑制烟草叶圆片的RPIOC 57.8%。因此认为RPIOC是光呼吸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它对环境因子的变化与已知的影响光呼吸的因子具有一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室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和运动现场血乳酸的测定,研究了高原(2260m)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乳酸阈及最大氧耗量。结果发现,通气无氧阈时的氧耗量为2.03l/min,功率为131.4W;乳酸阈(以运动速度表示)为33.0km/h。通气无氧阈时对应的心率(137次/min)低于乳酸阈的心率(153次/min)。最大氧耗量的绝对值(2.8l/min)和相对值(47.4ml/kg.min)分别比平原运动员低22.2%和22.9%,但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测试值(2.8l/min)比较,高原与平原运动员最大氧耗量的差异消失。在相同氧耗量(2.8l/min)条件下运动时,高原运动员完成的功率(251W)低于平原运动员(274W)。  相似文献   

13.
在珠江广州河段采集10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对各个样品的底泥耗氧量(SOD)、总有机碳(TOC)和细菌总数(TBC)进行测定.通过对各数据的分析,建立起在珠江广州河段中底泥耗氧量与总有机碳、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朱娴  刘慧璇 《生态科学》1992,(1):116-119
在珠江广州河段采集10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对各个样品的底泥耗氧量(SOD)、总有机碳(TOC)和细菌总数(TBC)进行测定。通过对各数据的分析,建立起在珠江广州河段中底泥耗氧量与总有机碳、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的气管呼吸音起源于上气道和中央气道的湍流,气管管道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气道的湍流特性,气管的长度和直径与身体高度密切相关。故此我们利用传感器和微机等现代技术设备,在气流流速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身高的正常儿童和成年人气管呼吸音进行了以下研究。1材料与...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仔、稚、幼鱼耗氧率及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测定了不同温度(20、24、28、32℃)下黄颡鱼仔、稚、幼鱼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结果表明,黄颡鱼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随体质量增大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体质量、温度与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关系可用RO=0.0224T0.6428·e0.1284W、RN=0.2654T0.4326·e0.1417W表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初步验证超快反应聚合物基质光纤氧传感器及其测定系统记录颈动脉氧分压(PaO2)连续动态变化使用基础上,为了分析探讨肺通气对PaO2连续动态变化的影响,我们设计本活体整体动物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选择杂种山羊4只,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空气机械通气下,切皮直接暴露把后接测定系统的氧传感器直接插入左侧颈动脉连续记录PaO2动态变化。正常分钟通气量机械通气分别通过三种潮气量实施:正常潮气量(潮气量VT=15 ml/kg、呼吸频率Rf=20 bpm)、减半潮气量(VT减半、Rf加倍)和加倍潮气量(VT加倍、Rf减半)。三种潮气量通气时间分别稳定10~15 min,选取后180 s分析计算PaO2平均值、呼吸间PaO2变化的升降幅度和肺-颈动脉延迟时间。以ANOVA及两两比较统计学差异分析不同潮气量的影响。结果: 活体山羊正常通气量机械通气实验时心率和血压均稳定;肺-颈动脉延迟时间为1.4~1.8 s(约为此时的3次心跳)。机械通气正常潮气量下PaO2平均值在(102.94±2.40,99.38~106.16)mmHg,升降幅度是(21.43±1.65,19.21~23.59)mmHg,占平均值的(20.80±1.34,18.65~22.22)%;减半潮气量下,PaO2平均值维持在(101.01±4.25,94.09~105.66)mmHg,虽略降但不显著(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5),但PaO2升降变化幅度却显著降低为(18.14±1.43,16.46~20.05) mmHg,占平均值的(17.95±1.07,16.16~18.98)%(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1);加倍潮气量机械通气下,虽仅略升的PaO2平均值维持在(106.42±4.74,101.19~114.08)mmHg(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5,与减半潮气量机械通气比较P<0.05),但PaO2升降幅度却显著增大为(26.58±1.88,23.46~28.46)mmHg,占平均值的24.99%±1.58%(与正常机械通气和减半潮气量比较P均<0.01)。结论: 正常肺通气的吸气和呼气是颈动脉PaO2上升和下降的始动因素。正常通气量机械通气下减半潮气量和倍增潮气量显著改变PaO2升降幅度,但PaO2平均值仅小幅改变,而肺-颈动脉延迟时间相近。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它所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正如其它生态学问题一样,它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在于了解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是分解者(有些菌也是生产者),这样就决定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它已成为生态系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功能、肝肾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微创P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MIF-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肝肾功能、氧合指数及呼吸机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总量(TCO_2)、氧饱和度(Sa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 (MIF-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和氧合指数,发现两组的吸入氧浓度(FiO_2)、吸气峰压(PIP)、呼吸末正压(PEEP)、氧合指数(PaO_2/FiO_2,O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肝肾功能以及氧合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机械通气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黄啸  宋水均  陆茵 《生态科学》2011,30(2):111-116
控制水温在(20±0.5)℃条件下,采用Winkler法和奈氏试剂法分别测定水中的溶氧含量和氨氮含量,通过比较流水呼吸室进、出口水中的溶解氧和氨氮含量之差以确定多鳞四须鲃(Barbodes schwanenfeldi)的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多鳞四须鲃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减小,关系式为Y=0.24X-0.09(R2=0.9028);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关系式为Y=-0.029X+0.3301 (R2=0.9291).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关系式为Y=-0.0008X+0.2433 (R2=0.9817);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为Y=-0.050X+0.4979 (R2=0.9889).多鳞四须隹巴晚间(18:00~4:00)的耗氧率明显高于白天(6:00-1:00),排氨率则相反,白天的排氨率相对较高,表明多鳞四须鲃巴属于"昼伏夜出"型鱼类.多鳞四须啬巴的窒息点为1.2572mg·L-1,耐氧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