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评估中国爬行动物红色名录, 我们按照爬行动物生物学特性, 适当修改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Version 3.1。在此基础上, 评估了中国爬行动物生存现状, 参与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此次评估的中国爬行动物有3目32科133属461种, 结果为: 区域灭绝(RE) 2种、极危(CR) 34种、濒危(EN) 37种、易危(VU) 66种、近危(NT) 78种、无危(LC) 175种以及数据缺乏(DD) 69种。中国受威胁(包括极危、濒危、易危)的爬行动物共计137种, 约占总数的29.72%, 包括龟鳖目31种、有鳞目蛇亚目67种、蜥蜴亚目38种和鳄形目1种, 高于2014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的世界爬行动物受威胁比例(13.61%)。在所有受威胁物种中, 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是鳄形目(100%)和龟鳖目(91.18%), 其次是有鳞目蛇亚目(28.39%), 第三是有鳞目蜥蜴亚目(20.21%)。中国爬行动物特有种受威胁物种有39种, 占特有种总数(143种)的27.27%, 占受威胁物种总数(137)的28.47%。长江以南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受威胁的物种最多。爬行动物受人类干扰严重, 主要表现为: 栖息地质量退化及生境破碎化、过度利用及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尽管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 一些中国濒危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但鉴于中国爬行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为了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拯救中国濒危爬行动物, 尤其是中国特有爬行动物中的极危物种, 是中国动物保护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湖南永州都庞岭自然保护区的41 种爬行动物, 它们隶属2 目,12 科, 其中龟鳖目3 科(平胸龟科、龟科、鳖科) 3 种; 有鳞目中的蜥蜴亚目5 科(鬣蜥科、壁虎科、石龙子科、蜥蜴科、双足蜥科) 8 种;蛇亚目4 科(闪鳞蛇科、游蛇科、眼镜蛇科、蝰科) 30 种。保护区内的爬行动物有12-2% 属广布动物, 87-8% 属东洋界种类。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分类学文献资料,在1990年出版的《浙江动物志:两栖类爬行类》的基础上,校订更新了浙江省现生爬行动物多样性名录,进而进行了区系特征分析。截至2019年,浙江省共记录现生爬行动物3目18科54属89种及1亚种。其中,有鳞目12科43属77种及1亚种,龟鳖目5科10属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中国特有爬行动物20种。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种和5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收录7种、附录Ⅱ收录6种、附录Ⅲ收录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RL)极危物种(CR)2种、濒危物种(EN)6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RLCV)极危物种(CR)10种、濒危物种(EN)11种。浙江省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种为主(69种),广布种18种,古北种2种。生态类型以陆栖型为主(61种)。本研究可为爬行动物的系统分类、系统地理和生态学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期望对于浙江省爬行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罗键  高红英  周元媛 《四川动物》2004,23(3):249-256
1996~2004年对重庆市35个县(区、市)进行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有关资料记载,重庆市共有爬行动物2目12科38属58种,其中龟鳖目4种,有鳞目蜥蜴亚目12种、蛇亚目42种(含重庆市蛇类新记录3属4种)。建议加强对该市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 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 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 中国两栖动物新记录1科, 新描述2属, 恢复1属有效性, 新记录1属, 新描述或恢复有效种74种, 新增国家纪录18种; 另6属、8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在此视为次定同物异名而未做收录, 后同)。同期, 中国爬行动物新恢复5科, 新描述1亚科, 新描述1属, 恢复3属有效性, 新记录3属, 新描述、恢复或提升有效种43个, 新增国家纪录10种; 另有5属、4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并移除1属、4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此外, 通过整理2015年前文献, 爬行动物增补3属, 提升3亚种至种级地位, 增补国家新纪录3种, 另有3属、2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同时移除1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综上, 截至2019年底, 我国共记录现生本土两栖动物3目13科62属515种(蚓螈目1科1属1种, 有尾目3科14属82种, 无尾目9科47属431种), 爬行动物3目35科135属5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 龟鳖目6科18属34种, 有鳞目蛇亚目18科73属265种、蜥蜴亚目10科43属211种)。此外, 本文还对先前名录中部分爬行动物的中文名提出了修改建议, 建议恢复部分物种的惯用中文名。2015-2019年, 新物种及新纪录已知物种数量占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17.1%和10.2%。近年来, 我国发表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物种和已知物种的新纪录数量持续增加, 分类体系也在研究中不断完善, 建议今后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 以推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此前辽宁省爬行动物调查资料和分类学研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进展,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区系进行修订,并报道辽宁省蛇类新记录二种——乌梢蛇(Ptyasdhumnade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chinensis)。根据从辽宁省凌源市野外获得的影像资料进一步确认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在辽宁省的分布。另依据采集自葫芦岛市的1号王锦蛇(E. carinata)标本对该种在辽宁省的分布予以补充描述。截至2023年5月,辽宁省记录爬行动物2目11科21属37种,其中,龟鳖目3科4属5种,有鳞目蜥蜴亚目3科5属10种,蛇亚目5科12属22种。爬行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此外,有15个物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爬行动物》评估为受威胁物种。根据辽宁省爬行动物最新分布信息,将辽宁省划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分别为辽东山地丘陵省、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辽河平原省、努鲁儿虎山北麓丘陵台地及西辽河沙地省、辽西山地丘陵省和冀辽山地省,其中,冀辽山地省为本研究中新增动物地理省。扩大原辽东半岛丘陵省涵盖范围,并将其名称修订为“辽...  相似文献   

7.
罗键  高红英  罗钰 《四川动物》2007,26(4):822-826
1996~2007年对四川省资阳市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两栖类7种,其中有尾目1种,无尾目6种;爬行类18种,其中龟鳖目2种,有鳞目蜥蜴亚目5种、蛇亚目11种,其中包括新记录1科3属5种。建议加强对该市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王剀  吕植桐  王健  齐硕  车静 《生物多样性》2022,30(4):21326-160
云南省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省份, 其详实的物种本底资料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实体标本, 汇总编制了云南省现生、原生爬行动物更新名录。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云南省记录爬行动物25科82属235种, 其中龟鳖目4科12属16种, 有鳞目蜥蜴亚目6科20属72种, 蛇亚目15科50属147种。较《云南两栖爬行动物》确认新增82种, 存疑收录21种, 移除23种。基于先前云南省爬行动物区划和更新后的物种分布信息, 将云南省爬行动物地理分为6个动物地理区, 即滇西北横断山区、滇西山地区、滇南山地区、滇东南山地区、滇中高原区以及滇东北山地区; 其中滇西北横断山区、滇西山地区、滇中高原区和滇东南山地区的范围与先前研究相比有所调整。结合调整后的爬行动物地理区划, 对物种分布、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状况等给出了统计结果。云南省爬行动物特有物种、国内仅见于云南的非特有物种数量较多, 受威胁等级高。建议今后继续加大分类学研究投入, 对滇西北、滇中特有爬行动物分布集中的区域积极开展栖息地保护工作, 同时在最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基础上, 定期组织专家研讨, 对《云南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提出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开县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2002年对开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初步发现有两栖类17种,其中有尾目2种。无尾目15种;爬行类23种,其中龟鳖目2种,有鳞目蜥蜴亚目8种、蛇亚目13种(含重庆市蛇类新记录1属1种)。建议加强对该县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蛇在现今生物分类上属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其生理现状是体被角质鳞,多成覆瓦状排列,椎骨多数为前凹型,少数为两凹型,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蛇类属鳞目中分出的蛇亚目(Serpentes)。蛇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可怕的动物。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写成“它”,解释说:“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  相似文献   

11.
黄林韬  黄晖  江雷 《生物多样性》2020,28(4):515-328
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框架建造者, 具有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其分类对于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的研究与保护至关重要。目前,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不断发展, 造礁石珊瑚的分类体系发生改变, 伴随着出现大量同物异名。近年来也出现许多无中文学名的中国造礁石珊瑚新记录种, 这些都给物种认定和命名带来困难, 阻碍了中国造礁石珊瑚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为此, 本文收集了中国造礁石珊瑚物种记录文献资料, 采用最新的造礁石珊瑚分类体系, 确认同物异名, 形成中国造礁石珊瑚物种名录, 并对中国造礁石珊瑚物种的中文名进行统一的规范和命名。结果表明, 中国共有造礁石珊瑚2个类群16科77属445种。与《中国动物志·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石珊瑚目·造礁石珊瑚》相比, 科级分类阶元新增7个科, 变更5个科; 属级分类阶元新增26属, 变更1属, 合并3属; 种级分类阶元新增291种, 变更13种, 合并20种, 新命名305个物种的中文名。并且筛选出187个同物异名。此外, 由于造礁石珊瑚分类体系现仍有部分争议, 文章也进行了讨论说明。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名录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民  吴孝兵 《生物多样性》2019,27(9):1002-244
参考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收集了近年来安徽省两栖爬行类相关的研究资料, 整理成安徽省两栖爬行类物种与分布名录。截止到2018年11月30日, 安徽省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9科26属44种, 其中安徽特有种3种; 爬行动物3目11科48属72种, 其中安徽特有种1种。与《安徽两栖爬行动物志》(1991)相比, 共增加了12种, 删除1个物种, 更改了29个物种的名称。区系分析表明, 东洋界种类91种(78.4%), 古北界种类10种(8.7%), 广布型15种(12.9%)。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4种, 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有112种。  相似文献   

13.
An allometric analysis of reptilian incubation time was performed. Incubation tim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gg mass (allometric exponent = 0.14, r2= 0.31). However,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was found within the Reptilia for this character. If periods of developmental arrest are excluded the orders Crocodylia, Testudinata, and the suborder Serpentes have the shortest incubation times and the lizards the long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in lizard families were also observed (Iguanidae, Agamidae, Gekkonidae, and Lacertidae have shorter incubation times than the Varanidae and Teiidae). Preliminary analyses indicate the heterogeneity in incubation time observed within the Squamata is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brain mass; this is similar to findings for mammals. The variation in incubation time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 in reptilian groups and suggests a partial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of viviparity within the Squamata.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以及荒漠地区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隐存种不断被发现,一些类群的分类地位也发生了变动。中国是世界上跳鼠总科(Dipodoidea)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通过对中国跳鼠总科物种的分类系统进行重新梳理和研究,确认跳鼠总科在中国有3科6亚科12属22种。证实中国分布有第五种蹶鼠——灰蹶鼠(Sicista pseudonapaea)。五趾跳鼠亚科原属Allactaga是一个并系群,应拆分为AllactagaOrientallactagaScarturus三个属;原五趾跳鼠、巨泡五趾跳鼠、巴里坤跳鼠归于Orientallactaga属,小五趾跳鼠移入Scarturus属,且是一个包含隐存种的种团。大五趾跳鼠在我国仅有文献记载,其分布存疑。跳鼠亚科原三趾跳鼠努日亚种提升为种——塔里木跳鼠(Dipus deasyi);而准噶尔羽尾跳鼠(Stylodipus sungorus)在我国有分布。奇美跳鼠(Chimaerodipus auritus)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并命名的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了解江西省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为开展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供基础资料,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收集、标本考证、数据分析, 并结合作者的野外调查结果, 按照维管植物最新的分类系统整理出江西省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并根据标本信息核实了每个物种县市级的分布信息。结果显示, 江西省共有野生维管植物214科1,253属4,761种(含种下等级), 其中石松类与蕨类植物35科103属444种, 裸子植物5科21属36种, 被子植物174科1,129属4,281种。石松类与蕨类植物中, 物种数最多的前5个科为鳞毛蕨科(84种)、水龙骨科(55种)、凤尾蕨科(49种)、蹄盖蕨科(47种)和金星蕨科(47种), 最多的属是鳞毛蕨属(Dryopteris, 40种); 裸子植物中物种数最多的科和属为松科(7属12种)和松属(Pinus, 5种); 被子植物是江西省野生维管植物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81.3%、90.1%和89.9%, 其中种数最多的前5个科分别是禾本科(315种)、菊科(241种)、蔷薇科(228种)、唇形科(200种)和豆科(197种), 前6个属依次是薹草属(Carex, 71种)、悬钩子属(Rubus, 66种)、冬青属(Ilex, 56种)、蓼属(Persicaria, 40种)、珍珠菜属(Lysimachia, 37种)和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37种)。江西省维管植物调查呈现出地区不均衡性, 建议增加后续调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尤其在武夷山脉、赣南山区、鄱阳湖湿地等生物多样性较高或较特殊的地区进行补充采集。同时, 本文呼吁加强专科专属的分类学研究, 为后续名录的修订与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藓科是侧蒴藓类植物中种类最为丰富、分类学问题较多的类群之一。以青藓科19属、44种,594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假鳞毛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藓科假鳞毛均为三角形至半圆形的叶状假鳞毛;根据其顶端特征又可划分为两种类型:顶端平截或钝,顶端具毛尖;②除青藓属(Brachythecium)外,其余18属内不同种间的假鳞毛形态基本一致;③假鳞毛形态特征在青藓科植物属级水平分类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