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水溶性壳聚糖抗菌生物医用膜凝胶剂(商品名:凯舒林)对人体II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并探索后期创面色素沉着、瘢痕增殖的机制。方法选择II度烧伤患者60例,用药前均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去腐皮,于创面上均匀涂壳聚糖抗菌生物医用膜治疗,观察记录创面成痂、止痛、感染及痂下愈合时间,追踪随访6个月后创面色素沉着及瘢痕增殖程度。结果本组60例使用壳聚糖抗菌生物医用膜治疗的烧伤患者,创面全部自行愈合。治愈时间:浅Ⅱ度患者平均8.5 d;深Ⅱ度患者平均19 d。创面愈合后随访6个月,浅Ⅱ度创面患者3个月内有轻度色素改变,3个月后逐步恢复正常;深Ⅱ度创面患者3个月后部分患者有散在的点样色素脱失改变;部分患者有散在的扁平瘢痕。随访6个月,创面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程度明显减轻,功能明显改善,未见瘢痕疙瘩增殖。结论壳聚糖抗菌生物医用膜用于烧伤创面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止痛效果好,创面成痂快,兼有控制创面感染,促进愈合,减轻瘢痕增殖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在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Ⅱ度烧伤患者并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凡士林油纱布包扎创面,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情况、血清TNF-α、IL-10及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观察组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治疗第15天、25天,观察组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观察组浅Ⅱ度烧伤创面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0、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用于Ⅱ度烧伤患者中能加快创面愈合,预防创面感染,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对患者创面愈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7例浅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抗感染、保暖、止痛、补液等基础治疗,其中49例患者加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采用凡士林油纱布包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创面愈合情况、疼痛评分、瘢痕形成情况、血清TNF-α、IL-10、ICAM-1水平。研究发现,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第14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上治疗组的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程度评分上,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10、ICAM-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0、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瘢痕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烧伤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早期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性部位整形手术,其中研究组34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瘢痕组织切除术、中厚皮肤移植术和术后功能锻炼,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34例烧伤患者接受整形手术后,各部位平均植皮成活率均达90%以上。术后第3个月和半年2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显著。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的关节功能恢复和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初步结论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 p<0.05)。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进行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处瘢痕挛缩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_2点阵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创伤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3例创伤性瘢痕患者,年龄21-35岁,对照组(35例)给予CO_2点阵激光术治疗,术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术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通过对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体征、疗效及3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CO_2点阵激光术联合湿润烧伤膏对创伤性瘢痕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V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VSS评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色素沉积和创面感染是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CO_2点阵激光技术联合润湿烧伤膏对于创伤性瘢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医院烧伤科(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9月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紫草油覆盖创面)与研究组(40例,给予壳聚糖护创敷料覆盖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度、瘢痕生长及不同时期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18.45±4.64)及瘢痕生长评分(3.23±1.12)均低于对照组(22.45±5.23、5.34±1.23),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 d、14 d、21 d研究组的创面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14 d研究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患者治疗中,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抑菌,减少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来我科初次就诊的深Ⅱ度烧伤患者74例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采用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两组均采用规定的标准化创面处理方式,其余治疗均按常规进行。分别统计和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同时定期监测患者在用药期间有无实验室指标异常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21.11 3.13)d,明显短于对照组(25.28 4.50)d(P0.01)。治疗后7 d、14 d、21 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6.63 5.21)%、(63.32 5.32)%、(92.66 4.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14 d,试验组分别有5例(13.16%)和1例(2.63%)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33.33%)和8例(22.22%)(P0.05)。治疗后7 d、14 d、21 d,试验组换药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异常波动,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能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减少创面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及对创面肉芽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70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rh-bFGF凝胶治疗,实验组给予湿润烧伤膏联合rh-bFGF凝胶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率、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创面肉芽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肿胀、疼痛、红斑、水疱、渗液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与实验组的5.7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rh-bFGF凝胶治疗相比,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浅Ⅱ度烧伤患者可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还可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创面肉芽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烧伤患者植皮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患者62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试验组(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组)与对照组(未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植皮成活率及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结果:1经治疗,两组创面均愈合,试验组患者植皮成活率为(97.12±1.89)%,高于对照组(89.96±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0.1±1.9天,对照组为14.3±2.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形成评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肿面积(1.50±0.03 vs.3.04±0.08,P0.01)、畸形率[2(6.45)vs.8(25.81),P0.05]、感染率[2(6.45)vs.9(29.03),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于烧伤植皮创面的患者,能够提高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止痛如神汤定向透药联合湿润烧伤膏改善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对细胞生长因子和疼痛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2年6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接受湿润烧伤膏治疗)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止痛如神汤定向透药)。治疗30天后,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创面愈合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创面渗液评分、创面水肿评分、肉芽生长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疼痛应激指标[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创面渗液评分、创面水肿评分、肉芽生长评分小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GF、VEGF、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β-EP、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定向透药联合湿润烧伤膏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可能与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总共纳入180例RA患者,同时纳入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检测所有参与者的血清25(OH)D水平及所有RA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同时获取RA患者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乏力视觉模拟表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健康评估量表得分、情绪变化量表得分等。利用RA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评估RA疾病活动度。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43.89±16.28 ng/m L),RA患者的血清25(OH)D明显降低(28.52±8.95 ng/m L)(P=0.000)。RA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越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越多(P=0.043,r=-0.132;P=0.017,r=-0.177),血沉、C反应蛋白越高(P=0.018,r=-0.177;P=0.007,r=-0.200),同时DAS28评分越高(P=0.007,r=-0.201);患者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乏力评分、健康评估量表得分及情绪量表得分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负相关(P=0.043,r=-0.151;P=0.019,r=-0.175;P=0.006,r=-0.205;P=0.048,r=-0.147;P=0.017,r=-0.178)。结论:RA患者血清维生素D普遍缺乏,并且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通过大鼠深Ⅱ°烧伤模型,使用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观察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以及测定羟脯氨酸(OHP)的含量,同时记录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从而评价该制剂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应用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胶原含量提高,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具有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贺斌  戴永恒  钱利  赵柏程  谢利平  胡佳 《生物磁学》2011,(13):2432-2434
目的:探讨深度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对照组单纯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最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对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间温哥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的温哥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移植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唇沟扩张瘢痕皮瓣或瘢痕皮瓣修复烧伤后鼻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烧伤后鼻翼缺损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64岁,平均35.3岁。其中面部深Ⅱ度烧伤12例,Ⅲ度烧伤6例;病程8个月~7年。应用鼻唇沟扩张瘢痕皮瓣修复11例,鼻唇沟瘢痕皮瓣修复7例。缺损面积最大者为1.8×2.5 cm2,最小者为0.7×1.3 cm2。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18例鼻翼缺损患者外观均明显改善,皮瓣外形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术后鼻部瘢痕不明显,供区鼻唇沟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保留残存鼻翼的解剖结构,利用鼻唇沟扩张瘢痕皮瓣或瘢痕皮瓣重建鼻侧背部结构,是鼻翼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度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对照组单纯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最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对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间温哥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的温哥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移植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蜂花烧烫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的的影响。方法:采用沸水烧 伤的方法,创建大鼠深Ⅱ度烧伤的模型,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烧伤复苏组、京万红组和蜂花烧烫伤膏组。并检测烧伤后1、3、6、 12、24、48 h 六个时间点TNF-alpha和IL-10 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烧伤复苏组在烧伤后1 h血浆TNF-alpha、IL-10 的含 量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NF-alpha的含量在12 h达峰值,IL-10 的含量在24 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仍保持 较高水平。蜂花烧烫伤膏组与烧伤复苏组比较,血浆TNF-琢的含量六个时间点明显减少,血浆IL-10 的含量在1,3,6,12 h时间点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24,48 h 低于烧伤复苏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京万红组血浆TNF-alpha、IL-10 的含量对应时间 点趋势基本一致,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大鼠血浆TNF-alpha、IL-10 含量有明显升高,蜂花烧烫伤膏可 通过降低血浆TNF-alpha和升高IL-10 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医用几丁糖 (水溶性 )涂治 (浅、深 ) °烧伤 52例 ,强力碘液对照治疗 °烧伤 1 2例。观察医用几丁糖涂治 °烧伤创面后促进愈合的作用 ,抑制细菌生长和止痛的作用。方法 :凡是住院 °烧伤病员先直接涂几丁糖治疗 40例 ,观察有效后 ,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编入治疗组 (几丁糖 A组 )和对照组 (强力碘 B组 )。创面清洁后分别涂上几丁糖和强力碘治疗。结果 :A组共治愈 52例 ,B组治愈 1 2例 ,其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A组浅 °1 0 .73± 1 .98天 ,深 °2 2 .47± 3.0 6天 ;B组浅 °1 4 .83± 1 .75天 ,深 °30 .33± 4.39天。 A组创面没发生感染 ,B组深 °创面有不同程度感染。A组涂药后疼痛减轻 ,B组创面疼痛加重。结论 :本组临床研究表明 ,A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提前 4- 9天 (与对照组相比 P<0 .0 1 ) ,证明几丁糖确实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抑菌作用 ,同时能减轻创面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烧伤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总体表烧伤面积(TBSA)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Ⅰ组(1%~15%)34例、Ⅱ组(16%~30%)9例、Ⅲ组(31%~50%)17例、Ⅳ组(51%~95%)10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者IGF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分析其与TBSA的相关性。结果:在10d观察期内,Ⅲ组和Ⅳ组患者的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Ⅱ组患者IGF-1水平仅在烧伤后1 d时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且在烧伤后2 d,随着分级的增加,血浆IGF-1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GFB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分级的增加,血浆IGFBP-1有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烧伤患者血浆IGF-1水平与TBSA值呈负相关(r=-0.693,P0.05);血浆IGFBP-1水平与TBSA值呈正相关(r=0.377,P0.05)。结论:烧伤患者血浆IGF-1水平显著下降,而IGFBP-1水平则显著升高,与烧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烧伤患者预后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马桑水提取物(CSME)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0只SD大鼠分成6组(n=30):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S)、凡士林组(WPL)、磺胺嘧啶银组(SSD)、马桑提取物组(低剂量组(CSME-L)、中剂量组(CSME-M)和高剂量组(CSME-H)。麻醉后用烫伤仪烫伤脱毛区(病理结果证实深Ⅱ度烫伤),伤后创面分别涂擦NS、WPL、SSD和不同浓度的CSME烧伤软膏。于伤后48 h、7 d、14 d、21 d计算创面愈合率(HR),检测创面微血管(MVD)、创面组织含水量(T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进行创面组织学观察。结果:CSME各组的HR呈剂量依赖性大于NS和WPL (P<0.05);在21 d,其创面组织血管管径、数量、分布及TM呈剂量依赖性少于其他各组(P<0.05),伤后7 d、14 d,CSME各组呈现剂量依赖性高于NS、WPL和SSD (P<0.05),而伤后21 d呈剂量依赖性低于NS、WPL和SSD (P<0.05);CSME的SOD活性、HYP、NO和ET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MDA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弱于其他各组(P<0.05),CSME呈剂量依赖性缩短创面修复时间,瘢痕少于其他各组。结论:CSME具有早期减轻烧伤创面组织水肿、促进创面收缩、加快创面结痂以及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创面愈合;后期则抑制创面肉芽组织增生,防止瘢痕过度增生。其机制与创面微循环、氧化应激、NO和VEGF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邮票植皮、meek植皮以及自体微粒皮移植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烧伤科收治的1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植皮方法分为微粒皮植皮组、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再根据选择植皮方式的不同实施微粒皮植皮、Meek植皮和邮票皮植皮。对比三组患者的植皮成活率、创面一期愈合率、愈合时间、死亡率、1%烧伤面积(1%TBSA)治疗费用(元)以及康复效果(康复优良率)。结果:邮票皮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Meek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邮票皮组1%TBSA治疗费用明显低于Meek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1%TBSA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的创面一期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的瘢痕最轻,关节功能恢复最好;微粒皮植皮组瘢痕最重,关节功能恢复最差。结论:不同植皮方式用于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各不相同。邮票皮成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但扩张比例低,创面愈合效果差;meek皮扩张比例高、康复效果好,但抗感染能力差;微粒皮扩张比例最高,但成活率低,治疗成本高。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植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