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对浅表性膀胱癌(SB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SBC患者12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TURBT治疗,手术完成后即刻,观察组患者采用30 mg的吡柔比星~+3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行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30 mg的吡柔比星~+5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行胱灌注化疗。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复发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8~+水平及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D3~+、CD4~+、CD8~+水平及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及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C患者在TURBT术后即刻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够提升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但30 mg的吡柔比星~+3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的膀胱灌注用药方案能够获得更低的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也随之延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血清增殖侵袭基因表达和恶性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零五医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各为49例。对比两组疗效、血清恶性肿瘤相关因子、增殖侵袭基因表达、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化疗后,两组增殖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核转运蛋白α2(KPNA2)、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5(MRPS5),侵袭基因整合素相关激酶(ILK)、核因子-κBp65(NF-κBp65)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侵袭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恶性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和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影响,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NMIBC患者120例,均接受TURBT治疗。根据化疗用药方式的不同将120例NMIBC患者分为表柔比星组(n=58,表柔比星治疗)和吉西他滨组(n=62,吉西他滨治疗),对比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且吉西他滨组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CD8+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癌抗原199(CA199)均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复发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将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后复发的患者总和28例纳为复发组,其余未复发的92例纳为未复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与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为多发、最大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化分级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T1期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表柔比星化疗相比,吉西他滨化疗可更好的控制肿瘤疾病进展,有效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两种化疗药物下安全性和复发率相接近。同时研究还观察到,复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辅以沙培林(注射用A群链球菌)联合丝裂霉素(MMC)膀胱内灌注治疗高危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64例,观察组:TUR-BT术后行沙培林联合MMC膀胱内灌注化疗32例,对照组;MMC单药灌注3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3.7岁,治疗随访时间为6~54个月,中位时间27.3个月。治疗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膀胱内肿瘤复发(9.3%),1例患者疾病进展,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于术后7个月死亡(3.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疾病复发率及进展率均明显改善。结论: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复发率、进展率高,TUR-BT术后沙培林联合MMC膀胱内灌注通过局部化疗及免疫治疗联合,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复发和进展,降低患者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手术的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7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照组采用阿霉素灌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患者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1年、2年的生存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P在早期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定位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已诊断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45例,术中均实行THP膀胱灌注,灌注后15min置入膀胱镜,观察膀胱内粘膜,将THP橙色染色区域作为实验组进行活检,其他未染色区域作为对照组随机活检,活检组织行病理检查。TUR-BT术后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始灌注(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术后7天),比较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结果: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粘膜吸收TH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3.5%;TUR-BT术后即刻灌注及6小时后灌注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7天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对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早期定位诊断准确、安全性好,同时术后早期灌注THP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学东  赵恩阳  王长林  徐万海 《生物磁学》2011,(21):4106-4108,4116
目的:探讨THP在早期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定位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已诊断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45例,术中均实行THP膀胱灌注,灌注后15min置入膀胱镜,观察膀胱内粘膜,将THP橙色染色区域作为实验组进行活检,其他未染色区域作为对照组随机活检,活检组织行病理检查。TUR—BT术后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始灌注(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术后7天),比较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结粜: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粘膜吸收TH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3.5%;TUR-BT术后即刻灌注及6小时后灌注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7天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对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早期定位诊断准确、安全性好,同时术后早期灌注THp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苏珠英  杨容  魏怀莹 《蛇志》2007,19(3):228-22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70%~80%为表浅性膀胱癌[1]。据文献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达50%~70%,其中10%~30%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2]。术后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可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发生浸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61.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96%、24.49%,复发率分别为9.8%、34.69%,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伴有咯血的晚期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中心型肺癌咯血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经支气管镜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全身化疗,对照组给予经支气管镜介入局部用药联合全身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24h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止血有效率及治疗后3天、3~7天,7天复发率以及总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及咯血等方面的症状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和24h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3~7天,7天复发率以及总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止血有效率和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咯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止血迅速有效,且复发率低,能够缓解呼吸道阻塞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洛铂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组和II组,每组95例,I组给予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II组给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应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平均缓解期(6.33±1.82)月显著长于II组的(5.13±0.84)月,I组中位生存期为(9.95±2.31)月显著长于II组的(7.82±1.24)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均显著提高,且I组高于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II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相当,洛铂联合吉西他滨具有较好远期疗效,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灌注不同剂量丝裂霉素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ularized invasive bladder tumor,NIMBC)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三原县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NIMBC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TURBT后即刻给予20 mg丝裂霉素,B组给予30 mg丝裂霉素,C组给予40 mg丝裂霉素,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膀胱刺激综合征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NIMBC复发率为A组B组C组。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A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C组(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膀胱刺激综合征发生率C组B组A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完成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未出现因严重膀胱刺激征无法耐受而中断膀胱治疗者。本研究所有患者灌注后未发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者。结论:TURBT术后即刻应用40 mg丝裂霉素,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IMBC复发率,通过术前、术后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可降低患者的膀胱刺激综合征,辅助患者完成TURBT术后丝裂霉素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囊镜联合非那雄胺治疗慢性精囊炎反复血精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患者中选取慢性精囊炎反复血精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其中实验组31例,采取精囊镜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对照组31例,采取单纯精囊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复发率、症状改善及精浆果糖改善情况。结果:62例慢性精囊炎反复血精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有效率96.77%、复发率10%,对照组有效率64.52%、复发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浆果糖均显著升高,实验组升高程度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症状如会阴及下腹部不适、尿道烧灼感、性欲减退、早泄及头晕四肢乏力改善(90.32%)明显好于对照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囊镜联合非那雄胺治疗慢性精囊炎反复血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丁海斌  刘敏  周永清  南媛  李雅 《生物磁学》2011,(21):4135-413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GT)化疗方案对晚期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 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膀胱癌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GT化疗,观察组49例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T化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肿瘤标志物水平,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3.06%(26/49),高于对照组的30.61%(1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质蛋白22(NMP22)、尿膀胱癌抗原(UBC)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T化疗可有效阻止晚期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减轻免疫抑制,同时治疗期间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热疗,疗程为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的有效率为5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7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呕吐13例,腹泻1例,口腔粘膜炎8例,对照组发生呕吐12例,3例腹泻,口腔粘膜炎9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7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较好,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晚期胰腺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GEMOX方案),对照组给予5-FU化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受益率、治疗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当转移癌体积小于肝体积75%时,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为6.06%,有效率为12.12%,而实验组的临床受益率为32.26%,有效率为58.06%,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个周,21%的患者2年内达到无疾病进展,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7个周,在1年生存率为35%;而对照组中,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个周,1年生存率为0,实验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疗效优于以5-FU为主的化疗,且二组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对比经尿道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NMIBC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TURBT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膀胱穿孔和尿道内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7.89%(3/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7.89%(3/38),对照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0.53%(4/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NMIBC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安全有效,与TURBT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