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38,开颅夹闭术)和B组(n=42,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预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指标。结果:B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36/42),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轻度残障率、重度残障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均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高于A组(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且不增加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采取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59例(A组)及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78例(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Raymond分级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及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肺炎发生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后P=1)。术后1月内及术后12个月随访GOS评分,A组评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内及术后12个月随访Raymond分级,A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效果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少,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弹簧圈栓塞基础上应用自膨式支架辅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病人,共61个脑动脉瘤,其中45枚行动脉瘤颈夹闭,6枚夹闭瘤颈后切除瘤体,另10枚动脉瘤予以瘤壁包裹加固术.术后第3天发生血管闭塞1例,遗留肢体偏瘫.25例随访1个月~5年,恢复良好17例,中残或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不仅有效地防止再出血,而且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后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扩张血管对防治脑血管痉挛具有相当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的手术时机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根据手术时机分成早期组(n=78)、延期组(n=52)。早期组在发病芨3 d行手术,延期组在发病3 d行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动脉栓塞程度、并发症与2年内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成良好组和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完全栓塞率为88.46%,高于延期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瘤出血、肢体障碍、意识障碍、穿刺处感染、脑积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组预后良好率为79.49%,显著高于延期组的63.46%(P0.05)。不良组术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延迟期手术、瘤体位于后循环、高血压、糖尿病、Hunt-Hess 3~5级、FisherⅢ~Ⅳ级占比显著高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GOS评分≤3分、延迟期手术、瘤位置在后循环、高血压、糖尿病、Hunt-Hess3~5级、FisherⅢ~Ⅳ级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行介入栓塞术,能提高完全栓塞率,改善预后,患者预后不良主要与术前GOS评分、手术时机、瘤位置、高血压、糖尿病、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手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延期组,其中早期组36例,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延期组44例,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对比两组疗效、预后、神经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的完全栓塞率高于延期组,基本栓塞率低于延期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延期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早期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可提高完全栓塞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炎性应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球囊辅助栓塞技术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介入诊疗科接受介入治疗的5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球囊辅助栓塞组有340例,单纯栓塞组有200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球囊辅助栓塞组和单纯栓塞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24 h,n=43)、早期组(24-72 h,n=36)、延期组(≥10 d,n=41),比较各组术后颅内动脉栓塞改善程度,统计各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量表(GOC)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m RS)表评定患者远期预后。结果: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略高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中、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超早期组、延期组GOS评分高于早期组、m RS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早期组GOS评分高于延期组,m RS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超早期、延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评分稍优于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内脏动脉瘤患者23例,包括脾动脉瘤13例,肝动脉瘤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瘤4例,肾动脉瘤1例。其中,9例行远近端动脉栓塞术,4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瘤体内填塞,3例采用弹簧圈瘤体内填塞加瘤体内注胶栓塞术,4例行弹簧圈瘤体内栓塞术,2例行分支动脉颗粒栓塞术,1例行单纯注胶栓塞术。术后1月、3月、6月行超声、CTA或血管造影复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结果:本组均成功行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栓塞治疗后造影示动脉瘤体和/或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体内无明显对比剂显影,脾动脉瘤栓塞患者有3例出现发热,脾区疼痛等脾梗塞症状,未见栓塞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均停止。术后随访3~48个月,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复发或增大,支架置入者,支架内及分支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是一种治疗内脏动脉瘤的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脑动静脉畸形(AVMB)造影技术的总结,分析AVMB的诊断及栓塞过程中选择性造影和微量造影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方法:人为地将50例AVMB分成两种类型,即高流低阻型(A)和高流高阻型(B)。根据不同的类型,设定不同的造影条件。栓塞过程中微量造影时。根据微导管的类型及微导管位于畸形团内的深度,定微量造影条件。结果:当微导管位于畸形团内时,压力应相应减低至120-150PSI,当微导管在供血动脉行经较长时,应重复造影,获得较为清晰的图像。结论:良好的造影条件能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特别是微量造影,有时可能出现全和无的信息反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神经及脑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48例。观察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手术,对照组应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ys-C、Caspase3、IL-6、ET-1、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组间及组内前后血清NSE及S100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可能会降低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可能性,降低脑损伤程度,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杨泽艳  吴素凤  蒋淑珍 《生物磁学》2011,(17):3342-3345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两年,观察比较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为33.04±1.12.对照组NBNA评分为30.95±0.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I与PDI指数分别于9月龄始和6月龄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1岁时进行Gesell智力发育检查,干预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一社会交往等五个能区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17.5%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的发生率(P〈0.01)。结论:联合旱期干预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功能修复,改善智能及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两年,观察比较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为33.04±1.12,对照组NBNA评分为30.95±0.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I与PDI指数分别于9月龄始和6月龄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1岁时进行Gesell智力发育检查,干预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交往等五个能区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17.5%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的发生率(P<0.01)。结论:联合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功能修复,改善智能及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幸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 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患者干预 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和GWB 评分均较干预前 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ESSS 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临 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其意义及有效护理策略,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6至2014年7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门诊、住院产妇350例进行问卷调查。在350产妇中,37例出现抑郁情绪,将37例产后抑郁情绪高危产妇的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综合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25岁的产妇6例(16.22%),25~34岁的产妇27例(72.97%),≥34岁的产妇4例(10.81%),25~34岁产妇出现抑郁情绪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的孕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夫妻关系、婴儿性别、经济收入、婴儿状况等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干预组产妇的抑郁情绪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情绪的高危影响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应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个性化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案,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72小时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15~30天左右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并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但是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训练及护理方法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23%(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Nmss评分为5.63±3.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1±4.75,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ADL评分为50.62±1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85±12.16,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脑出血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即按摩康复、主动运动康复、被动运动康复;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脑出血住院治疗.治疗3个月后,计算和比较两组FMA评分及MBI评分评定患者的肢体的运动能力.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初期,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206,P>0.05;t =0.902,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FMA的评分以及MBI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10.742,P<0.01;t =-32.687,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切除术应用于胎盘因素所致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胎盘因素所致严重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子宫切除组(34例)与介入组(52例);其中子宫切除组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介入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出血量、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凝血功能要因子、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出血量、止血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介入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子宫切除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感染、伤口渗血、疼痛、阴道出血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其中介入组未见栓塞综合征,且发热发生率低于子宫切除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孕妇血清APTT,PT升高,FIB下降,且介入组的FIB短于子宫切除组,PT、APTT高于子宫切除组(P<0.05);介入组术后6个月的FSFI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子宫切除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切除术应用于胎盘因素所致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中的效果相当,前者在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凝血功能和提高性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上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