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鸡的分类、分布及演化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卢欣  郑光美  顾滨源 《动物学报》1998,44(2):131-137
(1)在耳羽簇发达程度,尾羽形状,腓肠肌外支腿膜内的种子骨和第二趾收肌,雄鸡间争偶和占区行为,巢址选择,瓣生雏形态等方面,白马鸡和藏马鸡,蓝马鸡和褐钯鸡分别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一致性。基于此,我们认为白马鸡和藏马鸡是原始的类型,蓝马鸡和褐马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青藏高原短暂的隆起历史和相应发生的生态环境的复杂变化,是白马鸡各亚种形态多变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与白马鸡相比,藏马鸡的体色特化而稳定,结合  相似文献   

2.
马鸡属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鸡属(Crossoptilon)为我国鸟类的特有属,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郑作新等,1978)。其中褐马鸡(C.mantchuricum)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全球易危物种,藏马鸡(C.harmani)、白马鸡(C.crossoptilon)及蓝马鸡(C.aurit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郑光美、王岐山,1998;I-UCN,2004)。就分布而言,藏马鸡生活于喜马拉雅山东北麓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白马鸡见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以及青海南部;蓝马鸡分布于青海东部、东北部、甘肃西北部及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宁夏贺兰山地;褐马鸡分布于山西西北部、陕西省黄龙山、河北西北部及北京门头沟地区(郑作新等,1978;徐振武等,1998)。  相似文献   

3.
我国马鸡属三种的生态调查暨亲缘关系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on和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马鸡属Crossoptilon,是我国雉科鸟类中的特有属。其中褐马鸡和藏马鸡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褐马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两者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2—85年在河北、山西、四川、云南等省进行三种马鸡的野外考察。现就其生态学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及垂直分布一、地理分布(图1)褐马鸡见于山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北部,分布范围狭小,且与其他两种马鸡间断分布。蓝…  相似文献   

4.
蓝马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蓝马鸡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的马鸡属Crossoptilon,是我国特产。马鸡在我国共有三种: 1、褐马鸡(角鸡、鸡)Crossoption mantchuricumSwinhoe分布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西北部。 2、蓝马鸡(马鸡、松鸡)Crossoptilon auritum(Pallas)分布在青海东北部、甘肃西部。 3、藏马鸡或称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Hodgson)有五亚种。分布在西藏东南与昌都地区西南部、青海南都、四川西部及云南。 送三种马鸡可依下列检索表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5.
藏马鸡(Crossoptilos crossoptilon)过去通称“白马鸡”,属鸟纲、雉科。雌雄体羽颜色相似,体重约2-3公斤。通体大都白色,头侧绯红,头顶具黑色短羽,耳羽簇白色,向后延长成短角状。尾羽特长,尾端具紫色光泽。为典  相似文献   

6.
西藏藏马鸡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因分布于青藏高原而得名,藏语叫“夏娃”即白鸡,尚有白马鸡、雪鸡、白雉等名称。 本篇资料是根据1976年5—9月参加中国  相似文献   

7.
三种马鸡的核型及染色体G-带带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兴娣  张正旺  刘凌云 《动物学报》2001,47(3):280-284,T001,T00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NaOH显带的方法制备了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的核型与染色体G-带带型。结果表明:3种马鸡的核型基本相同,2n=82,有7对大染色体,其余为微小染色体;Z染色体为第4对大染色体,W染色体的长度介于第6、7对大染色体之间;除第1对大染色体为m型、Z染色体为sm型外,其余的染色体均为t型,3种马鸡染色体G-带带型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7对大染色体中,有6对大染色体的G-带带型有差异,利用数值分类学方法计算3种马鸡G-带带型的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蓝马鸡与褐马鸡新缘关系较近,二者与白马鸡的新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8.
鸡形目鸟类系统发生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合形态学、行为学、分子系统发生等方面研究成果,对世界鸡形目鸟类科的系统关系以及属、种间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侧重介绍与我国鸡形目鸟类相关类群的系统发生研究现状。与传统的系统关系比较,新的研究结果主要有:凤冠雉科和冢雉科不再是互为姊妹群;传统分类中的雉族和鹑族被证明并非单源而是多源的;雉族的原鸡属与鹑族的竹鸡属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灰山鹑、火鸡和松鸡类的系统发生关系可能很近。分子进化的研究表明雉科各属的起源主要集中在上新世。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鸡的寄生虫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阁 《四川动物》1989,8(4):41-41
1982年—1985年,在全省9个农业区40个调查县中,解剖鸡1409只,对其寄生虫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经分类鉴定,发现鸡有体内外寄生虫70种(不包括原虫)。隶属于24科40属。其中线虫8科12属16种;吸虫8科13属31种;绦虫4科9属14种;蜘蛛昆虫4科6属9种。本调查在鸡体内首次发现美彩膜钩绦虫Hymenosphenacanthus venustus、角杯尾吸虫Coty-lurus corun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utyle cencava、长刺光口吸虫Psilochamus longicirratus,鸡为上述虫种的新宿主。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cauda通常寄生于鸭,苏联曾有寄生于鸡的记载。本调查在叙永县一鸡…  相似文献   

10.
吴毅  彭基泰 《四川动物》1993,12(3):44-45
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为我国特产珍稀雉类,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和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仅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部。郑作新等(1978)、江智华(1979)和卢汰春(1986)等曾先后对藏马鸡的分布、生物学等作过报道,但未见有关卵、孵卵和  相似文献   

11.
藏马鸡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胡灏 《四川动物》1997,16(3):127-129
利用扫描电镜对我国特有珍禽──藏马鸡的卵壳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电镜下显示:藏马鸡卵壳从内向外由壳膜层、锥体层、海绵层和表层等组成。壳膜层内层致密、含少量纤维,外层为纵横交错成网状的纤维结构,锥体层由许多乳头状突起密集排列组成,海绵层为似沉积岩层的层状结构,表层在卵壳最外面,上由具保护性的透明蛋白质薄膜覆盖。与同属的褐马鸡的卵壳进行比较,其超微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等电聚焦技术对三种马鸡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用0.5mm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三种马鸡的卵清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电泳谱和扫描结果表明,藏马鸡和蓝马鸡的亲缘关系比褐马鸡更近些。而且地理分布、骨骼和化石材料方面的分析结果和等电聚焦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马鸡是典型高山地牺雉类,见于海拔3,500—3,900米的针叶林带。自4月中至7月底为繁殖期。一“夫”配一“妻”。营巢于海拔3,544—3,790米的岩洞、灌丛中或倒木下。共发现4巢,3巢已被破坏,成功率25%。近年来,由于过渡砍伐森林,天敌的伤害,自身弱点(繁殖率低,成熟期长(3年左右)以及其他因素,藏马鸡的数量日趋减少,正面临绝种的厄运。必须及时地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产雉类—褐马鸡,藏马鸡和蓝马鸡卵壳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甘雅玲  卢汰春 《动物学报》1992,38(2):124-127
迄今为止,在国内有关野生鸟类卵壳的超微结构报道尚少。我们对中国特产鸡类——三种马鸡卵壳的表皮、气孔、木栅层、锥体层、乳头结、壳膜和基帽进行了扫描巨镜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三种马鸡不同结构的形态,对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Time allocations of the group-living Tibetan eared pheasants Crossoptilon harmani with and without supplementary food were investigated by full-day sampling from winter through spring in an alpine scrub zone,south Tibet.At a flock scale,both the different food-supply flocks displayed similar daily patterns of activity,foraging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and resting around midday.In terms of individual activity,either foraging or resting was highly synchronous with the flock's.Non-provisioned birds spent mor...  相似文献   

16.
兼性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 AUH-HM195对黄豆苷原的开环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从褐马鸡粪样中分离对大豆异黄酮黄豆苷原具有转化作用的功能微生物菌株。【方法】在厌氧工作站内对褐马鸡新鲜粪样进行梯度稀释后涂板,从板上挑取单菌落与底物黄豆苷原厌氧混合培养,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底物被转化情况。【结果】分离出一株对黄豆苷原具开环转化作用的革兰氏阳性兼性好氧菌株AUH-HM195(EU919863),经BLAST比对,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全序与肠球菌属菌株Enterococcus hirae (DSM20160) 的相似性为100%。根据保留时间、代谢产物最大紫外吸图谱以及核  相似文献   

17.
褐马鸡雏鸟的换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特产珍禽——褐马鸡雏鸟的羽毛生长及脱换即“稚后换羽”进行了观察研究。褐马鸡有小翼羽4枚,初级飞羽10枚,次级飞羽13枚,三级飞羽4枚,尾羽22枚。稚后换羽是飞羽和尾羽全部脱换,仅第一枚初级飞羽当年保留。 褐马鸡羽毛的脱换规律是:飞羽是先生长者先脱换;尾羽是由外向内的“向心型”。  相似文献   

18.
The Tibetan Eared-pheasant Crossoptilon harmani is a rare species native to China.A captive popul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Beijing Zoo since 1999.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kinship of the offsprings in 2001,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parenthood of seven Tibetan Eared-pheasants in the Beijing Zoo.To amplify the genomic DNA of each individual,53 arbitrary primers were selected.The results of amplifica tions showed that 14 primers had clear and distinct RAPD patterns.Totally,226 amplified fragments were generated by RAPD in this study.Cluster analysis of the seven Tibetan Eared-pheasan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 four young birds had the same father (No.5 male).This study provides a practical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offsprings whose parents are unknown in bi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