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北林区阔叶树上常见的10种多孔菌 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池玉杰  潘学仁 《菌物学报》2001,20(2):258-263
描述了中国东北林区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多孔菌培养特性。培养特性的研究包括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包括菌落生长速度、颜色、结构、质地及其变化;生长新区特征;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培养物的气味、酚氧化酶的检测结果等。微观特征包括生长新区的菌丝体、气生菌丝体和基内生菌丝体的类型和分隔;担子的形成和发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分生节孢子(粉孢子)的产生及特征;特殊结构如囊壮体和刚毛的有无及其特征;晶体的有无及形状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林区阔叶树上常见的10种多孔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池玉杰  潘学仁 《菌物系统》2001,20(2):258-263
描述了中国北林区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多孔菌培养特性。培养特性的研究包括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包括菌落生长速度、颜色、结构、质地及其变化;生长新区特征;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培养物的气味、酚氧化酶的检测结果等。微观特征包括生长新区的菌丝体、气生菌丝体和基内生菌丝体的类型和分隔;担子的形成和发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分生节孢子(粉孢子)的产生及特征;特殊结构如囊状体和刚毛的有无及其特征;晶体的有无及形状等。  相似文献   

3.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微观萌发特征及宏观培养特性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2个性状集团经主成分分析后,得到微观萌发特征的主因子为单芽管萌发孢子比例、芽管总平均长度及芽管整齐度;宏观培养性状的主因子分别为察氏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菌落基质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及液体培养液的pH值。由主因子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两性状集团总体相关不显著(p=0.1378),但菌落生长速率与单芽管萌发孢子比例及芽管总平均长度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由主因子指标进行的聚类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统计表明,相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相似性程度高于相同分离寄主间的菌株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王成树  黄勃 《生物多样性》2002,10(2):196-201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微观萌发特征及宏观培养特性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2个性状集团经主成分分析后,得到微观萌发特征的主因子为单芽管萌发孢子比例、芽管总平均长度及芽管整齐度;宏观培养性状的主因子分别为察氏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菌落基质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及液体培养液的pH值,由主因子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两性状集团总体相关不显著(p=0.1378),但菌落生长速率与单芽管萌发孢子比例及芽管总平均长度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由主因子指标进行的聚类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统计表明,相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相似性程度高于相同分离寄主间的菌株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里杜霉素产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崖县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里杜霉素(Lividomycin)的放线菌,编号为3897-5。该菌株孢子丝直至波曲,孢子链含10—15个孢子,孢子卵圆至柠檬形,表面光滑或略糙;在合成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灰色至蓝灰色;基内菌丝体白、灰、蓝灰或黄棕色;在多种培养基内不产生类黑色素;在苹果酸钙等培养基上可形成菌核。细胞壁化学组分为I型。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属于钦氏菌属,与该属中的已知种均不相同,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崖县钦氏菌(Chainia yaxianensis n. sp. Yan et al)。  相似文献   

6.
通过鹅膏菌抑菌活性物质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的菌丝生长及其孢子抑制效果的研究,分析鹅膏菌的抗真菌活性。将培养15 d的鹅膏菌液体发酵物分成培养液和菌丝体两部分,然后分别将培养液、菌丝体提取物和发酵液本身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培养液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68.90%;三者对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即在处理后10 d孢子都没有萌发。菌丝体在超声波、加热和浸泡的条件下,利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提取,其提取物用于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检测,结果表明:用乙醇和丙酮提取时,超声波、浸泡及加热处理,对金黄壳囊孢菌的抑制效果都与对照有显著差异(a=0.01),而正丁醇的提取物的抑制效果较差,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通过不同提取物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筛选,得到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方法为摇床培养,乙醇是最适提取溶剂,处理方式(超声波、浸泡或者加热)相互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一株绿僵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不同生长发育天数的菌落特征即颜色、大小、孢子堆的形成等特点进行了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菌丝的形态,成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及连接状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生孢子和孢子梗的超微形态。经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该昆虫病原真菌是金龟子绿僵菌。  相似文献   

8.
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显微观察总黄酮处理尖孢镰刀菌后菌丝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菌丝体相对电导率,菌丝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总黄酮浓度增加而增高,20 mg/L时抑制率达100%。总黄酮处理后的尖孢镰刀菌菌丝较细,分支减少,透明度差,液泡数量增多且形成较大的液泡;菌丝体细胞膜透性增加,SOD、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上实验结果可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及开发植物源农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属10个类群、30个种的80株链霉菌的孢子形态。其表面结构可分为光滑、刺状、毛发和鳞片状类型。孢子的表面结构类型与孢子丝形态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直形孢子丝所形成的孢子,其表面结构多为光滑型。螺旋形的孢子丝所形成的抱子,其表面结构,除光滑型外,尚有其他几种类型。气生菌丝体的颜色与孢子表面结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生菌丝体呈灰色者,孢子表面结构的类型比较多。气生菌丝体呈其他颜色者,其孢子表面结构的类型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0.
柠檬醛对黄曲霉质膜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与正常生长的黄曲霉对照 ,通过测定经柠檬醛毒化的菌丝体对还原糖和蛋白质利用率、[Na+ ,K+ ] ATPase分解ATP活性、细胞电解质渗出率、并结合扫描电镜和快速显微多道分光光度法观察菌丝体细胞及孢子形态变化 ,结果表明经该醛MIC毒化后 ,菌丝体细胞及孢子表面疏松而粗糙 ;隘痕缩小并关闭 ;电导率增加 5 2 8% ;对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利用速率分别下降 6 1 5 %和 44 3 % ;孢子萌发率下降至 6 1 4% ;该醛能明显改变细胞质膜的分子结构 ,使其失去选择通透性而抑制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1.
Nd^+3:YAG激光对黑曲霉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Nd^+3:YAG激光辐照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孢子,辐照后进行培养和发酵试验,分析测定不同辐照时间黑曲霉孢子的存活率、黑曲霉菌丝体生长繁殖及颓丧 酸的速度、主要代谢产物柠酸的产量及淀粉糖化酶活力等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两藏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寡孢菌科的放线菌,气生菌丝体短而少分枝,上面的孢子梗末端产生四个孢子的短孢子链,基内菌丝体上未发现产生孢子;胞壁III型。这些特征与小四孢菌属的特征一致,但在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方面不同于此属中的已知种,故应认为是一个新种,命名为灰白小四孢菌(Microteraspora incanescens n. sp.)。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海南岛的土壤中分离出3株链轮丝菌,气生菌丝体呈二级轮辐状生长,孢子链直或波曲,但无螺旋。孢子柱形,表面疣状。细胞壁组份I型。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不同于链轮丝菌属中的已知种,故认为是一个新种,命名为疣孢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verrucosporum n.Sp.Hu et Xu)。  相似文献   

14.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Heim..及其分生孢子阶段小白球菌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在基础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乌头酸、延胡索酸、柠檬酸或者添加生物素、VB_1、VB_2等都能促进鸡(土从)菌和小白球菌菌丝体及其分生孢子的生长。实验还表明维生素混合使用效果比单一添加为好。鸡(土从)菌和小白球菌生长的合适的碳源是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而淀粉、甘露醇效果不良;合适的氮源是蛋白胨、花生粉、黄豆粉、甘氨酸和铵盐,但是小白球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含氮量不宜过高,一般为0.2%左右,而鸡(土从)菌要求含氮量较高,最佳的氮源浓度范围为0.4—0.6%。鸡(土从)菌和小白球菌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为4.0—5.5之间,鸡(土从)菌最适的pH值在4.0—4.5之间,而小白球菌最适pH值随着培养基组成和CO_2浓度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小白球菌具有忍耐高浓度CO_2(15%)的特性,静置培养比摇瓶培养生长更好。鸡(土从)菌菌丝体却需要较低的CO_2浓度方能生长良好,它更适宜于摇瓶培养。目前鸡(土从)菌和小白球菌菌丝体在实验室条件下生长都非常良好,液体培养已获得成功,为人工栽培和利用鸡(土从)菌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裂褶菌培养、鉴定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获得裂褶菌的纯培养物,鉴定培养菌丝,并分析子实体及菌丝氨基酸含量.方法:利用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培养菌丝,扫描电镜观测其菌丝特征,结合ITS区序列分析,并利用出菇试验分析其菌丝体,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测定裂褶菌子实体、菌丝体氨基酸组成.结果: 菌丝体ITS区序列与子实体完全一致,出菇试验亦表明裂褶菌菌丝体培养成功,子实体及菌丝体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成分,两者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相当,菌丝体总氨基酸含量14.01%,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15.59%,其中菌丝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38.60%)比子实体稍高(37.95%).结论:裂褶菌菌丝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作为重要的氨基酸来源及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6.
选用来自国内外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Alternaria brassicicola,A. brassicaeA. japonica为研究材料,以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对其适宜生长温度、pH值、光照、培养基和菌落特征等基本培养条件和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种的病菌最适生长温度均在20℃~25℃,变化幅度较小,但A. brassicicola A. japonica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和已有文献报道相比提高了5℃;A. brassicae中国菌株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为4~8,其它所有供试菌株生长的pH值为3~11;24h光照、12h光暗交替和24h黑暗对国内外A. brassicicola菌株生长速率影响均不大,而A. brassicae在24h光照和12h光暗交替下的生长速率比24h黑暗处理的显著增大,24h光照和24h黑暗比12h光暗交替更适合A. japonica生长;PDA是白菜黑斑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培养基,SNA除了适合其生长外,还对供试三个种的病菌生长有选择性;菌落直径及颜色可以作为区分三个种的参考指标。供试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在基本培养条件方面存在种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通气量等条件对毛栓菌(Trametes trogii)菌丝体生长及多酚氧化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大,对多酚氧化酶分沁也有较大影响,麦草粉和麸皮为碳源,玉米粉、硫酸铵为氮源有利于多酚氧化酶的分泌;初始pH值对酶活影响较小,培养温度、通气量等对酶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江西南昌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抗真菌抗菌素414的产生菌,具有松螺旋形的孢子丝,气生菌丝体玫瑰粉红色,基内菌丝体紫红褐色和无可溶性色素等特征。根据形态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以及其他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该菌株系属于球孢链霉菌类群,但不同于所有已知的种,定名为球孢玫瑰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oroseoviolaceus n. sp.)。  相似文献   

19.
同、异步培养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对豌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sp.pisi)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经B1、B2无菌液处理后的病原菌由灰白色变为白色,气生菌丝增多且纠结成团。抗菌显微特征是:导致病菌孢子和菌丝体膨大、畸形、原生质凝聚、孢子不萌发或萌发异常、菌丝生长点产生大量泡囊、生长受阻,后期菌丝体断裂、泡囊破裂、原生质外泄。B1相似文献   

20.
游动放线菌的培养与染色制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动放线菌科放线菌的孢囊形状和大小,在一般斜面或平皿培养物上不易辨清。其菌丝体、孢囊、孢囊孢子及某些属种的分生孢子等用一般菌块拨离法直接观察,不能反映其自然生长和正常形态的特征,制作临时装片时,常因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