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蝎毒对癫痫大鼠海马内强啡肽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和方法:本工作用红藻氨酸癫痫模型,通过对癫痫大鼠蝎毒处理后民内哟啡肽原mRNA(KPUYNmRNA)表达的原位杂交观察,对国产蝎粗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细胞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原位杂交的实验显示,三周KA后,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侧海马尤其是海马门区PDYNmRNA阳性数目明显减少(P〈0.01)。实验给药组大鼠8例,其中有6例腹侧海马门区PDYN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未见减少且有  相似文献   

2.
蝎毒诱导红藻氨酸癫痫大鼠海马内GABA释放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Jiang CL  Zhang WQ 《生理学报》1999,(6):609-614
本工作用红藻氨酸癫痫模型,经蝎毒处理后观察大鼠癫痫发作的行为变化并检测大鼠海马内GABA免疫反应样物质对国产钳蝎粗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细胞机制进行初步探讨。KA癫痫大鼠经蝎毒处理3周后,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能明显减轻发作行为。GABA免疫组化的实验显示,用KA3周后,实验对照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腹侧海马尤其是海马门区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免疫染色强度明显降低。实验给药组大鼠8例中,有6  相似文献   

3.
目的和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海马内CCKmRNA表达的改变及少我注射CCK3及其受体阻断剂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结果:(1)癫痫发作大鼠海马内CCK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0.01),但癫痫反复发作的大嫌海马内CCKmRNA表达的较癫痫发作一次大鼠明显减少(P〈0.05),海马CA主射L365后,CCK8压抑癫痫发作的作用消失(P〈0.01)。结论:CCK  相似文献   

4.
倪宏  王守彪  徐珞  唐明 《动物学报》2001,47(2):179-181,T001
本实验用原位杂交法,对听源性遗传癫痫易感大鼠(P77PMC)癫痫发作前,单次癫痫发作和多次发作时大脑颞皮层CCK mRNA阳性信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单次和多次癫痫发作后颞皮层CCK 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1);(2)多次癫痫发作者上述脑区CCK 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单次癫痫发作有明显的下降(P<0.01),大脑颞皮层CCK mRNA增高表明,CCK mRNA在癫痫发作过程中起了某种作用,多次癫痫发作大鼠CCK mRNA表达降低提示,单次和多次癫痫发作时大脑皮层CCK mRNAl转录的调控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Feng YH  Yu DQ  Peng Y  Yin SM  Sun YP  Wu XF  Zhang WQ  Zhao 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3):315-318,I0002
目的:观察蝎毒耐热蛋白(SVHRP)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肽Y(NPY)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原代培养10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并用神经元特异性MAP-2抗体进行鉴定,将鉴定成熟的神经元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SVHRP和10μmol/L的KA处理,共孵育24h后,分别用硫堇染色、MTT实验检测不同给药组残存神经元的数目和活力,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技术检测NPY-IR和NPYmRNA的表达。结果:MAP-2-IR结果显示85%以上为阳性成熟神经元;硫堇染色显示,同模型组比较,模型给药组未见神经元形态异常,并且神经元数目未见明显减少(P<0.05);MTT实验显示,模型给药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NPY-IR检测表明,模型组NPY阳性细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模型给药组NPY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RT-PCR实验表明,单独给药组海马神经元内NPYmRNA表达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SVHRP对KA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毒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SVHRP促进NPY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胃扩张刺激对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CCK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ang M  Ni H  Xu L 《生理学报》1999,51(5):488-494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脑肠肽中的一种,被认为是饱因子。本实验采用以地高辛标记的CCK cD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和半定量RT-PCR技术。用水囊扩张胃作为对胃壁的机械刺激模拟食物对胃的充盈作用,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内含CCK神经元CCK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红藻氨酸癫痫大鼠海马GFAP基因调控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和方法:用Southwestern印迹从红藻氨酸(KA)癫痫大鼠海马结构中筛选调控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表达的DNA结合蛋白;并观察其在海马内表达变化的规律,旨在从基因调控水平深入探讨癫痫反复发作形成的神经病理学机制。结果:Southwestern印迹的实验显示海马结构内有两种调控GFAP基因表达的序列特异的DNA结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9kDa和35.5kDa;KA后1d,两种调控蛋白的表达即开始增加,5-7d时表达显著增加,3周时表达最多,3个月时表达仍很高。结论:KA通过上调调控GFAP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使海马GFAP过量表达,提示该转录调控因子很可能参与一次KA后癫痫反复发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Ni H  Xu L  Tang M  wang SB 《生理学报》2000,52(2):152-154
铃声刺激诱发惊厥 ,原位杂交法检测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 (P77PMC)一次与多次惊厥发作对杏仁核内胆囊收缩素 (CCK)mRN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 1)惊厥未发作组大鼠杏仁核单位面积内的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 (No/ 0 0 1mm2 )较少 ,为 8± 1;( 2 )惊厥发作一次组大鼠杏仁核单位面积内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增加 ,发作后 30min时达到峰值 ,为 5 8± 5 (P <0 0 1) ,但是 2h后迅速降为正常 ,为 9± 2 (P >0 0 5 ) ;( 3)惊厥多次发作组大鼠在惊厥发作后 30min时 ,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亦显著增加 ,为 2 2± 3 (P <0 0 1) ,但明显低于惊厥发作一次组大鼠 (P <0 0 1) ,1h即恢复正常 ,为 9± 3 (P >0 0 5 )。结果表明 ,惊厥发作后P77PMC大鼠杏仁核内CCKmR NA含量呈现迅速而短暂增加的特点 ,表明CCKmRNA参与惊厥的急性发作过程 ,提示CCKmRNA在惊厥发作早期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9.
Li DD  Feng ZH  Zhang WQ  Hong JS 《生理学报》1998,50(4):385-391
一次皮下注射惊厥剂量(7.5mg/kg)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发Fisher344大鼠出现急性癫痫发作,7d后即可形成癫痫敏感大鼠,继用Gel shift、Super-shift和Westem blot方法测定大鼠海马内AP-1 DNA结合活性及其组成成分。Gel shift结合显示,癫痫敏感大鼠海马内AP-1 DNA结合活性的基础水平较对照组为高;Super-shift实研  相似文献   

10.
徐珞  唐明  陶尚敏 《动物学报》2000,46(4):416-421
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放射免疫分析及荧光分光测定等实验方法,探讨了大鼠癫痫发作过程中胆囊收缩素-8、β-内啡肽和多巴胺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结果表明:(1)海马内注射胆囊收缩素-8,大鼠癫痫发作作用显减轻;海马内注射L-365和胆囊收缩素-8,胆囊收缩素-8压抑癫痫发作的作用消失;(2)癫痫发作后海马内β-内啡肽含量显著降低而胆囊收缩素-8含量显著增加;(3)大鼠海马内注射胆囊收缩素-8,海马内β-内啡肽  相似文献   

11.
蝎毒对癫痫敏感性和海马GFAP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和方法 :本工作用海人酸癫痫模型 ,通过对癫痫大鼠蝎毒治疗后行为变化及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活性的检测 ,对蝎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相关脑区及其机制做以初步探讨。结果 :癫痫大鼠蝎毒治疗三周后 ,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的例数 ,减轻癫痫发作的程度 ,使发作的潜伏期延长 (P <0 .0 5 )。免疫细胞化学的实验显示 ,蝎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相关脑区是海马。 8例蝎毒治疗的大鼠与实验对照组相比 ,有 6例背侧海马GFAP免疫染色明显减轻 ,未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CA1区无明显神经元缺失 ;而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癫痫大鼠蝎毒治疗三周后 ,能明显减轻癫痫发作的行为 ,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肥大 ,减轻海马神经元受损的程度。蝎毒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很可能是蝎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海人酸诱发癫痫敏感性长期增强的形成与维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海人酸(KA)10mg/kg给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注射后0-30min内,动物出现凝视和湿狗样抖动;30-120min出现时间依赖的癫痫行为;2h后,出现自发反复癫痫发作,4h减弱,8h停止。然后,在上述急性癫痫发作后8,4,2,1周,及1-6d时,分别用阈下剂量KA(5mg/kg)检测癫痫敏感性。结果表明,KA诱发动物急性癫痫发作后,其癫痫敏感性长期增强,且形成过程是在K  相似文献   

13.
高溪 Hong  J-S 《生理学报》1995,47(6):589-596
本实验给大鼠皮下注射红藻氨酸(KA,10mg/kg)诱发癫痫活动,72d后进行深部前梨状皮层(deep prepyriform cortex,DPC)电点燃刺激(kindling),该组动物点燃形成加速,或再给予同样剂量KA,其再次诱发的癫痫活动明显加重。c-Fos免疫反应活性(c-Fos-ir)作为神经元兴奋的标志,标绘再次诱发癫痫活动时大鼠脑内细胞信息传递通路,并与对照组,即72d前给予生理盐  相似文献   

14.
海仁酸致痫大鼠海马组织AMPA受体GluR2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了研究AMPA受体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海仁酸致痫大鼠海马组织AMPA GluR2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侧脑室注射海仁酸后 1h ,4h ,12h ,2 4h及 7d ,大鼠海马CA3区及齿状回GluR2的表达明显减弱 ,显微图像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 ,KA 4h ,KA 12h ,KA 2 4h ,KA 7d组大鼠海马组织GluR2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癫痫发作过程中AMPA受体 GluR2亚单位表达改变可能与癫痫发作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海马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谷氨酸钠(Glutamate,Glu)致痫大鼠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研究其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谷氨酸钠致痫组(Glu组);褪黑素 谷氨酸钠组(MT Glu组);Luzidole 褪黑素 谷氨酸钠组(Luz MT Glu组)。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和EEG显示,NS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Glu组和Luz MT Glu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脑电图显示频发高幅的痫样波,TM Glu组无或仅有轻微发作(0-Ⅱ级),脑电图上无或偶见散在单个微小痫样波;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Glu组和Luz MT Glu组大鼠海马内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性明显(P<0.05),MT Glu组较Glu组和Luz MT Glu组5-HT含量升高,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MT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痫样发作程度、痫样放电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是经由其特异性的膜受体,通过某种机制增强5-HT作用,进而发挥抑痫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31只清醒自由行动的雄性SD大鼠进行。结果如下:(1)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3.3nmol溴隐亭后第2—3h觉醒时间显著增加(P<0.01);6.6nmol溴隐亭有类似效果;0.66和1.33nmol溴隐亭无明显作用。(2)同样方法VTA微量注射2nmol和4nmolSCH23390后第2—3h觉醒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5),但注射3.4nmol舒必利则无效。(3)红藻氨酸(0.3μg)双侧VTA注后一周,大鼠白天觉醒减少,夜间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溴隐亭微量注射到VTA可能通过D1受体使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而产生致觉醒作用;另外VTA中DA神经元对于维持日间的觉醒可能有紧张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褪黑素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海马5-色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谷氨酸钠(Glutamate,Glu)致痫大鼠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研究其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谷氨酸钠致痫组(Glu组);褪黑素+谷氨酸钠组(MT+Glu组);Luzidole+褪黑素+谷氨酸钠组(Luz+MT+Glu组)。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和EEG显示,NS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Glu组和Luz+MT+Glu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脑电图显示频发高幅的痫样波,TM+Glu组无或仅有轻微发作(0-Ⅱ级),脑电图上无或偶见散在单个微小痫样波;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Glu组和Luz+MT+Glu组大鼠海马内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性明显(P〈0.05),MT+Glu组较Glu组和Luz+MT+Glu组5-HT含量升高,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MT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痫样发作程度、痫样放电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是经由其特异性的膜受体,通过某种机制增强5-HT作用,进而发挥抑痫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王竹立 《生理学报》1997,49(4):439-444
本文探讨中枢组织胺增强胃酸分泌的作用机制。雄性SD大鼠重200-300g,用37℃生理盐水做恒速,连续胃灌流。膈下迷走神经切除后,观察第三脑室或外周给药对五肽促胃激素诱导的胃酸分泌及对血交涉以质酮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1.第三脑室注射1.0μg组织胺增强G-5诱导的胃酸分泌,这作用可为预先肌肉注射苯海拉明8.0μg听阻断。2.脑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增强因酸分泌,且呈量效关系。3.脑室注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