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1981,3(2):10-10
染色体DNA在复制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断裂,在一 般情况下,这些断裂会自然愈合。若不能愈合,就会出 现染色休片断。这种片断会在细胞分裂后形成小核, 叫做微核。在污染物的影响下。DAN所出现的断裂不 容易自然愈合,就变成微核。因此,可以从微核的数量 推测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监测水中致变物的简便方法──紫露草微核法陈国强(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321200)监测环境的方法有多种,目前最简便、快速的是紫露草徽核法(Trad-MCNTest)。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受到损伤后会增加断裂频率或使断裂的染色体愈合受阻,那些不能愈合...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微切割和微克隆已成为复杂基因组研究的有效途径。但是操作过程中的核外DNA的污染一直是令人担心的问题,通过研究植物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和微切割的染色体DNA扩增过程中细胞质DNA的污染问题,表明目前常用的植物染色体微切割过程中,细胞质DNA的污染几乎难以避免,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降低细胞质DNA污染的方法。对如何控制细胞质DNA的污染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微切割和微克隆已成为复杂基因组研究的有效途径,但是操作过程中的核外DNA的污染一直是令人担心的问题.通过研究植物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和微切割的染色体DNA 扩增过程中细胞质DNA的污染问题,表明目前常用的植物染色体微切割过程中,细胞质DNA的污染几乎难以避免,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降低细胞质DNA污染的方法,对如何控制细胞质DNA的污染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SO2衍生物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后期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研究SO2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3:1 mmol·L-1/mmol·L-1)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后期异常的效应。结果表明:SO2衍生物处理可诱发蚕豆根尖间期细胞微核和核芽,使分裂后期出现多种染色体异常,如断片、桥以及滞后染色体等。异常细胞中以微核细胞和染色体断裂细胞居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异常率与处理液浓度之间表现正的线性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蚕豆根尖间期微核和后期染色体异常有可能用作检测SO2污染的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普通小麦品系"中国春"(对照)、中国春ph1b突变体分别与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杂交,杂种F1的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行为表现异常,中期Ⅰ出现较多的单价体、棒状二价体和多价体,在后期和末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片断和微核。原因是ph1b基因的存在造成染色体联会机制紊乱,致使一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并发生互换,有可能在以后的世代产生染色体易位与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普通小麦品系“中国春”(对照)、中国春ph1b突变体分别与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杂交,杂种F1的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行为表现异常,中期I出现较多的单价体、棒状二价体和多价体,在后期和末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片断和微核。原因是ph1b基因的存在造成染色体联会机制紊乱,致使一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并发生互换,有可能在以后的世代产生染色体易位与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与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端粒(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由串联重复的DNA序列及其相关蛋白所组成的结构。由于能防止染色体的端-端融合、重组和降解,故具有稳定染色体的作用。众所周知,参与真核生物线性DNA复制的DNA聚合酶并不能使染色体DNA完全复制,因而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序列在不断分裂的过程中逐渐缩短。当人染色体的末端,又称末端限制片断TPF(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s),缩短到5—7Kbp时,细胞就会发生衰老,因此,  相似文献   

9.
利用已选育的抗白粉病烟农15-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与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附加系杂交.对其F1、F2、F3的细胞遗传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紊乱,在39.48%的细胞中发现染色体断片、单价体,后期Ⅰ、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四分体期微核出现频率达48.65%,说明杀配子染色体可有效诱导染色体发生断裂等结构变异;F2代在细胞学方面仍不稳定,表现为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紊乱。多价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微核的普遍出现.说明染色体问可能发生断裂、重接、交换或易位等现象,F2代白粉病抗性也出现分离;F3代虽然染色体数日和白粉病抗性仍在分离,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较F2稳定,相对紊乱系数下降.从F3代鉴定出了染色体数目为42、构型稳定且对白粉病表现免疫的单株。  相似文献   

10.
纤毛虫大核分化过程中DNA的重组,包括小核染色体的断裂、间隙片段的删除、大核特定序列的扩增以及在大核基因的两端加上端粒。本文重点介绍和讨论了DNA片段删除与重排的类型、间隙DNA片段的序列特点,以及DNA删除与重排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早熟品种冀麦31号和晚熟品系88—4284萌动种子为材料,报道了等离子束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和细胞学效应。观察表明,等离子束长时间处理抑制种子发芽。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染色体断裂和断片,冀麦31号染色体断裂的频率为0.49—1.34%,88—4284为0.21—2.14%。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染色体断裂频率逐渐提高。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出现大量的落后染色单体和染色体桥。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经过等离子束处理的材料出现环状单价体。后期Ⅰ观察到染色体倒位造成的染色体桥和断片。在四分体期还有微核出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下面讨论志贺氏菌质粒的基因产物。这是Hale的初步工作及志贺氏菌毒株与侵袭性大肠杆菌微细胞的初步应用。由于会出现分裂不完善的突变体,致使其细胞的一部分分裂后不能遗传染色体DNA,细胞发芽部分太小不能包含染色体,只能包含大质粒。微细胞可以从营养细胞中分离到,在这些种群中从新合成蛋白质的是由质粒而不是染色体DNA。来自弱毒亲本的微细胞不能侵入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应用γ-射线处理、PHA刺激,放射性自显影等方法研究了微核在人淋巴细胞各周期阶段形成的形态学证据。结果表明,经体外照射的人体外周血,在其间期淋巴细胞各阶段:G_0、G_1、S和G_2期,均可有微核形成,并观察到微核形成的中间过程,核变形,核物质膨出并延伸,中间连丝断裂或在细胞质中消失,与主核完全脱离后微核形成。在有丝分裂中,后期细胞也观察到无着丝点染色体断片和落后染色体,它们有可能形成微核。这样看来,细胞周期各阶段均可能形成微核。作者还观察到胞外微核的形成,并认为它的增多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45S rDNA基因由串联重复序列构成,是遗传不稳定性的热点区域,易于发生DNA断裂和重组。以Hela和CHO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表型。结果表明,位点特异性的染色体浓缩失败是其在中期染色体上不稳定性的主要表型。具有这种表型的染色体在后期可能会出现落后或粘连现象,甚至有可能引发断裂,形成卫星核。同时,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检测表明DNA双链断裂的标记蛋白(γH2AX)和RNA聚合酶I的上游结合因子(UBF)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共定位现象。该结果为探讨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与转录的关系提供了直观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真核生物的DNA损伤检控系统是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该系统能检测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出现的DNA损伤并引发细胞周期阻滞,对DNA损伤进行修复,以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由重复DNA序列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具有保护染色体、介导染色体复制、引导减数分裂时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调节细胞衰老等作用。虽然端粒与DNA双链断裂都具有作为线性染色体末端的共同特点,但正常端粒并不像DNA双链断裂那样激活DNA损伤检控系统。另一方面,端粒又与DNA损伤相似,因为多种DNA损伤检控蛋白在端粒长度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因此DNA损伤检控系统既参与了维持正常端粒的完整性,又可对端粒损伤作出应答。现就DNA损伤检控系统在维持端粒稳定中的作用及其对功能缺陷端粒的应答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着丝粒和端粒DNA探针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了昆明山海棠和丙烯酰胺诱导的 NIH3T3细胞微核的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昆明山海棠和丙烯酰胺诱导的由整条染色体组成的微核分别可达70.7%和65.9%,提示昆明山海棠和丙烯酰胺均有较强的非整倍体毒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采用酵母经挑选的DNA片断的拷贝制造了新的染色体。波士顿的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Andrew W.Murray与Jack W.Szostak在(1983年)9月15日《自然》上报告说,这些结构“在许多方面的表现与真的染色体完全相同。”在酵母菌中,这种人工染色体能得到如实的复制,而在细胞分裂时则通常会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但是这种模拟是不完善的。这种人工染色体对于所制的拷贝的数目控制不严,而在细胞分裂时,其丢失情况也比天然酵母染色体严重。这些新的染色体采用天然酵母染色体的一些已知的,对正常功能来说是很重要的区域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制备微核标本的几种方法郑思华等(首都医科大学生物遗传室100054)微核是染色体受到致畸物质损伤后,发生断裂,在细期分裂后期残留在细胞质中的一些无着丝粒断片,脱离主核而形成的。其直径为主核的1/3或更小,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嗜色性与主核一致,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加州伯克利劳伦斯(LBL)实验室的科学家,创立了一种新的染色体基因定位法。研究者将该项新技术称为“随机-断裂定位法”。声称对标定染色体端部以里的DNA序列快速方便。该研究室细胞分子生物学组的Game博士认为,这项技术在只知DNA序列所在染色体情况下尤为有用。虽只适用于重复序列较少的DNA序列,但应能包括需进行定位的多数基因。染色体断裂设想只发生一次断裂的染色体,可帮助理解随机-断裂定位法。因为一个发生一次断裂的染色体,包含  相似文献   

20.
质粒的简介     
<正> 一、细菌染色体 原核细胞如一般称为细菌的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虽然有核样物质存在,但不象真核细胞(高等生物细胞)那样,在核与细胞质之间存在着清楚的核膜。另外,真核细胞在分裂时,出现由DNA遗传基因凝缩而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染色体。而原核细胞则看不到类似结构。但在原核细胞中可以看到链状排列的基因连锁,如大肠菌、沙门氏菌、枯草菌等就存在着单一的环状连锁。近来,随着核酸技术的发展,已证明这种DNA是一个环状分子。遗传基因的排列和DNA的构造相对应。在真核细胞的形态学研究中,已经发现了遗传基因的排列与染色体横的构造相对应。因此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