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烈地震如果发生在人口较稠密的城镇或农村,则可因住房和其他建筑物的倒塌而破坏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地震造成的损失,给卫生防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如果不为群众所熟悉或不能及时纳入抗震救灾的重要日程,就会使灾区人民受某些传染病的威协。  相似文献   

2.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毛主席、党中央及时发出慰问电,派出由华国锋同志率领的中央慰问总团,分赴灾区慰问。各路救灾大军奔赴现场,各地救灾物资源源运往灾区。整个灾区充满了人定胜天、团结战斗的革命情景,充分显示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强烈地震正值盛夏,蚊、蝇密度急剧上升,严重地威胁着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人员的健康。国务院及时发出了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指示,为了迅速控制蚊、蝇,国务院抗震救灾办公室决定调用正在研究飞机超低容量杀虫技术的有关人员赴灾区执行任务。8月  相似文献   

3.
李伟  范庆安  张峰 《生态学报》2008,28(12):5871-587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地震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营灾民及抢救财产,大量国际和国内救援物资和人员陆续到达地震灾区,对减轻灾区民众的痛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际国内救援物资和人员的到达,一些外来入侵种有可能随之进入灾区。如果这些外来入侵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发生。因此应该采取科学的对策及早进行防治,包括:(1)加强对外来入侵种的生态风险评估,(2)严密监测外来入侵种的动态,(3)采取科学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种。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后续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不仅给地震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对该区域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成了长期的严重影响(欧阳志云等,2008)。地震发生地所属的岷山和邛崃山系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大熊猫(Ailuopoda melanolcuca)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国家林业局,2006)。根据遥感影像数据,汶川地震及其所引起的各种次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畜牧养殖业也带来了灾难性打击.四川是我国畜牧业大省,养殖业是广大农民的支柱产业,如何做好地震灾区及周围地区灾害期间和灾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确保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人和动物疫病流行,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动物健康,是当前畜禽养殖户及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地震发生后不久,一支800人应急排查队伍奔赴灾区54个县,现场排查了1万多个灾害点和隐患点,获取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最直接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地震发生后不久,一支800人应急排查队伍奔赴灾区54个县,现场排查了1万多个灾害点和隐患点,获取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最直接的资料。汶川地震消息一传来,国土系统本能地紧张起来。这个地区平时就是地质灾害的易发频发区,如今再一地震,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生理通讯》2008,27(3):6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这场大地震使灾区道路损毁、建筑物倒塌,几万人永远失去了生命,更多的人在废墟中等待救援。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地震在造成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震后的防疫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截至灾后50天,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①各灾区群众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均已被覆盖;②灾区重建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展,卫生重建工作也在同步进行;③暴露的、可能导致疫情发生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妥善处理;④灾后的卫生防疫队伍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0.
彭怡  王玉宽  傅斌  马飞 《生态学报》2013,33(3):798-808
通过建立汶川地震灾区碳储存功能评估指标体系,利用ArcGIS平台计算了灾区四大碳库(地上部分碳、地下部分碳、死亡有机碳和土壤碳)碳储存密度,分析了碳储存空间格局和规律.结果表明:灾区碳储存总量3.97×108t,平均碳密度52.2t/hm2,其中亚高山常绿针叶林碳密度和碳储存最高.碳储存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大于35.地区碳储存量达1.3×108t,占灾区碳存总量的33.9%.碳储量随海拔增加呈现波动的曲线,0-750m区域碳储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在750-1750m区域段碳储量因地震对植被的破坏出现下降,然后又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到3250m时出现碳储存量高峰,储碳量达7273t,之后又逐渐下降.此外,通过对比地震前后灾区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得出研究区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总体减少为9.98×106t,而地震对碳储存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的碳储存降低,其中退化最严重的地区在彭州和什邡的北部山区,并沿龙门山向西南方向延伸.研究结果直观反映了灾区碳储量空间格局,为决策者实施破坏区植被恢复策略以及地震灾区碳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俯瞰创伤     
5月14日,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当我完成前一日在彭州灾区的拍摄后.一大早就赶到成都凤凰山军用机场.焦急地等待乘直升机飞往震中汶川。地震刚发生不久.人们都在关注着汶川.但那里没有一点消息.在此之前无论动态还是静态的画面都还没有传到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2.
在5月12日地震发生的当晚,全球最大的医疗成像和信息技术公司之一锐珂医疗就开展了全方位的紧急救援方案,并第一时间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地震灾区捐献价值350万的医疗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其中包括一台适用于野战作战的移动PoC CR系统,两台适用于急救的最新技术和设计的移动式CR ITX550系统。三台设备已分别运到绵竹市人民医院、成都第五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医院三个重点伤员救治医院。  相似文献   

13.
鸟类栖木在森林植被恢复中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华 《生态学报》2009,29(8):4448-4454
鸟类传播种子对于植物种群自然更新及群落演替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鸟类栖息的树木具有富集种子雨功能,在山体滑坡区及废弃矿区等干扰生境中人工设置鸟类栖木,可以增加鸟类传播的种子雨输入,丰富土壤种子库,尤其食果鸟类可以传播那些处于群落演替中期至后期的乔、灌木树种,能够促进受干扰地区森林植被的演替进程.5·12汶川大地震对地震灾区造成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严重的植被破坏,在地震灾区森林植被的生态恢复工作中,一些地区可以采用人工设置鸟类栖木方法,充分利用山体滑坡区周围残余森林的丰富种子源及众多食果鸟类,促进灾区森林植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14.
《人与生物圈》2009,(2):68-69
汶川地震后的几个月里,我编辑部人员先后几次到达灾区采访,见到听到短短数月之内随着时间推移震区地貌以“进行时”发生着明显的改变:原来的滑坡体扩大了,雨季后到处出现泥石流,有的地方冒出了新的堰塞湖,原来的河道变成了瀑布……中科院成都分院赵永涛剐院长告诉我们:对地球来说这是一种小型的造貌(缔造地貌)过程。显然这是一次见证地貌建造过程的难得机会,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地貌的改变对地球来说虽是微不足道,而对灾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则是一次剧烈的改变,或许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进而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各种形式地貌的改变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和关系展现出来的呢?摸准其问的规律显得十分重要。中科院成都山地环境与灾害所的研究员崔鸱和唐邦兴说:“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链条,很早我们就提出‘灾害链’的说法,只是没有引起重视,这一次的地震使它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后的几个月里,我编辑部人员先后几次到达灾区采访,见到听到短短数月之内随着时间推移震区地貌以"进行时"发生着明显的改变:原来的滑坡体扩大了,雨季后到处出现泥石流,有的地方冒出了新的堰塞湖,原来的河道变成了瀑布……中科院成都分院赵永涛副院长告诉我们:对地球来说这是一种小型的造貌(缔造地貌)过程。显然这是一次见证地貌建造过程的难得机会,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地貌的改变对地球来说虽是微不足道,而对灾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则是一次剧烈的改变,或许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进而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各种形式地貌的改变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和关系展现出来的呢?摸准其间的规律显得十分重要。中科院成都山地环境与灾害所的研究员崔鹏和唐邦兴说:"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链条,很早我们就提出‘灾害链'的说法,只是没有引起重视,这一次的地震使它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灾情直播     
5月12日地震消息传来,国土资源部就决定组织专家组用最快速度赶到灾区。我们负责地质灾害应急系统的几位同志也从各个地方奔赴灾区。我们本想买当天下午的机票,但当时成都机场已封闭,只好一直等到13日凌晨机场恢复通航,我们乘坐从北京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赶往成都。其他几路人马有在各地开会的、搞测试的,都同时往成都汇集。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徐新良  江东  庄大方  邱冬生 《生态学报》2008,28(12):5899-5908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多种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综合分析技术,从地表植被、农田生态系统、河道水体、自然保护区以及消、杀、灭药剂等几个方面,对受灾的汶川等36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预计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面积为190.86km^2,占灾区总土地面积的0.19%;灾区林、草地预计受损164.96km^2,占灾区林、草地总面积的0.22%;灾区农田预计毁坏57.77km^2,占灾区农田总面积的0.29%,受损农田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灾区发生河道阻塞34处,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北段的平武、北川、江油、青川、茂县等山体大量滑坡的县市;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主要生活区域,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1.44km^2,受损林地面积比例为0.28%,给大熊猫的取食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美国领先仿生有限公司(Advanced Bionics)联合举办的“跨越太平洋的爱——四川地震灾区聋儿救助行动”于2009年3月3日在北京长富宫饭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徐佩  王玉宽  杨金凤  彭怡 《生态学报》2013,33(3):718-725
汶川地震灾区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主要分布区,被保护国际认定的25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需要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指导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选取物种生境质量、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生境质量采用InVEST生物多样性模型计算,然后利用空间相关分析中G系数进行热点地区分析,探测出灾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并在此基础上与现有保护区分布、物种生境分布以及Marxan模型计算出的优先区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热点区范围涉及到现有76%的保护区,且保护区内的热点区面积达到灾区所有保护区面积的55%;在选取的69个指示物种中有60个物种位于热点区的生境面积占这些物种在灾区的总生境面积的50%以上,有32个物种在80%左右,热点区内的所有指示物种生境总面积占整个灾区指示物种生境总面积的70%以上.基于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得出的热点地区基本上与Marxan模型输出的优先保护区范围结果基本一致.但空间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划分克服了Marxan模型优先保护区分布过于离散,孤岛效应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聚焦     
《生命世界》2008,(7):9-9
中国 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应急研究启动,推测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关系,鱼类先天性免疫功能基因新进展,发现分子量最小的凝集素,离子束诱变小麦品种首次获国家新品种权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