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红飞 《蛇志》2009,21(1):24-29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属于继发性胃轻瘫之一。临床上20%~509/6的糖尿病患者,以饱胀、嗳气、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烧心、大便异常等为临床表现。病情较轻者生活质量降低,血糖也难于控制;重者生命受到威胁。西医治疗多用促进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效果缓慢,且不良反应多。祖国医学无胃轻瘫这一病名,多归属于“胃胀”、“痞满”、“呕吐”、“反胃”、“翻胃”、“胃缓”等范畴。近年来,对本病的研究越来越多,显示出了中医治疗上的优势,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鲤科鱼类急性胆汁中毒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医学典籍《本草纲目》记载,各种鱼胆“无毒”,且有不同疗效,如“青鱼胆苦寒,无毒,消赤目肿痛,吐喉痹痰涎,疗恶疮”;“鲤鱼胆苦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点眼,治赤肿翳;滴耳,治聋;治大人阳痿”。唐《千金方》还记述服鲤鱼胆治阳痿、赤眼和百日咳;加上各种中药大辞典、地方药物志相互抄袭吞服鱼胆治病的偏方,误导群众深信鱼胆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治咳平喘”以及降压、镇嗽、化痰等药效。遇到上述疾患,即吞服鱼胆以治病,也许是造成现今我国部分地区民间吞胆治病悲剧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昭华 《蛇志》2007,19(1):83-83
防风为常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防风”。《图经本草》中载:“防风根土黄色,与蜀葵根相似,茎叶具青绿色,茎深而叶淡,似青蒿而短小”。据上述与今用的关防风相符。《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了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Panax guinguefolius)是闻名世界的珍贵药用植物,又名北美人参、美国参、花旗参、洋参、广东参和我国人参同属,为五加科植物。其属名“Panax”一词在古代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是“能医治百病之草”的意思。它在我国医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65年刊行的《本草纲目拾遗》见有记载,根据我国中医学家的长期临床观察,西洋参与我国人参药性不同,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之温补者,都可以此代之”。根据现代药理化的研究,证明西洋人参和中国人参在医疗价值上有关性和差异性,是两种不能互相代替的补  相似文献   

5.
漫谈红灵芝     
在云雾飘渺、钟毓灵秀的庐山,古代盛产灵芝。据《庐山志》记载:“汉,庐山崇圣院生芝九本明。”“宏治元年,庐山芝草有一本十数茎者,是年白鹿洞山产芝七十余本。元年,白鹿洞芝草盛生。”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用动物骨胳做成的桥吗?这似乎不可思议。可是在南通地区的地方志上,却有“鱼骨桥”的记载。最早的见于明嘉靖《海门县志》的《古迹》篇:鱼骨桥在旧县东北,每闰岁东海出此鱼,乘潮而上,潮落则涸于沙。但所涸无方,亦不常得也。乡人取其二腮骨作桥,长五尺余,经百年不朽。到了清朝,南通地方志关于“鱼骨桥”的记载更为具体,说是每逢闰年,必有一条大鱼随潮抵岸,所以名为闰鱼。这鱼长十余丈,人们取它的肉熬油,用来点灯,十分明亮。又说海门在元朝就有“鱼骨桥”,后来在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坍没于江中。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南江沙涨,发现两根一丈八尺余长的鱼骨。人们认为这正是往年坍没于江中的,就把它置于儒学前市河之上,仍名“鱼骨桥”。  相似文献   

7.
廖大榕 《蛇志》2007,19(1):11-11,35
瘀血证乃离经之血未出体外,或脉道之血因气滞、热邪、寒邪或痰湿等因素造成血行不畅、瘀滞不通而产生多种疾病的总称。《内经》虽无“瘀血”之称,但有“恶血”和“留血”之说,实属后世所指之“瘀血”,并在治疗上提出“血实宜决之”的治疗原则。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治疗瘀血证的“活血化瘀”法的具体方药,就是根据《内经》的治疗原则而制定的。清代王清任对此证的治疗又有所推进。近年来,对此法的运用有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及进展,已获得了更大的治疗效果。现就瘀血征的机制、诊断及辨证施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苹、萍及蘋在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即已收载,且字义分明。《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也广征博引,作了详细论述。但由于三字发音相近兼之通假和简化的原因,以致在一些书刊中苹、萍不分,蘋(Pín)、苹互用,十分混乱。兹辨析如下: 苹 Píng,《诗经·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句。《尔雅》释草第十三注:“苹,蔌萧。”三国时陆玑诗疏称:“苹,叶青白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又可蒸食。”据《辞源(修订1版),蔌萧即藾蒿,为  相似文献   

9.
(一)应用五种不同方法进行的动物实验证明:吐酒石溶液(1)经胃而入肠道,则催吐潜伏期很长,(2)留在胃内不致吐,进入肠道内则迅速致吐。由此认为胃的感受器对吐酒石催吐刺激的敏感性远较肠道为差,口服吐酒石溶液的催吐作用乃刺激肠道的结果。 (二)口服吐酒石刺激肠道催吐的传入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较大剂量也可能刺激交感神经。 (三)氧丙嗪的较大剂量能部分地抑制口服吐酒石的反射性催吐,而对於反覆给予一种口服吐酒石制剂后所致的可能属於吸收型的催吐,小剂量的氯丙嗪已能发挥镇吐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方法,本研究选取胰腺假性囊肿患者73例,观察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73例患者中,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者13例(A组),行囊肿胃吻合术者29例(B组),行囊肿空肠吻合术者19例(C组),行胰腺囊肿切除术者12例(D组)。研究发现,各组间术后复发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术后72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72 h,各组间ALT、AST和BUN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可根据胰腺假性囊肿具体位置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同手术方式有其适应条件,不应盲目推崇某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将磁用于医药很早就有记载。如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传》中即提到,早在公元前90年,我国已开始用磁为人民治病。公元二世纪《神农本草经》提到磁能治疗“周痹、风湿、肢节中痛……”后来《名医别录》又把磁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到“痛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等疾病。唐朝的《备急千金方》中记载有治金疮出血,用“磁石束缚之,止痛断血”。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宋朝济生方治肾虚耳聋载:“真磁石,一豆大……,新棉塞耳中,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声,即通。”又引宋朝直指方治大肠脱肛载:“用磁石末面糊调涂囟上,入后洗…  相似文献   

12.
小蝉草能否入药有待证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兴球 《昆虫知识》1994,31(4):253-253
在《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志》、《重庆中药》等传统中药材书籍中,提及可作药用的虫草,据笔者所知只有两种,即蝉花和冬虫夏草。前者是大蝉草CordycepscicadacShing的无性阶段,学名为IsariacicadacMiquel;后者除中国虫草Cordycepssinensis(Be-tkeley)Saccardo外,可能还包含若干个待鉴定的虫草[1]。而在这些中药材书籍中,均没有提到小蝉草Cordycepssobolifera(Berkele)BerkeyetBroome可作药用。新近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中有小蝉草可作药用之说“,在此之前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上也写“小蝉…  相似文献   

13.
杨昭华 《蛇志》2001,13(3):77-78
龟甲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图经》中记载 :“龟甲入药 ,以生脱者为上。”《本草纲目》中载“龟甲 ,古者上、下甲皆用之 ,至《日华》始用龟板 ,而后人遂主之矣。”龟甲具有滋阴潜阳 ,益肾强骨 ,养血补心之功能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一部所收载的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 [Chinemysreevesii( Gray) ]的背甲及腹甲 [1]。主产于长江流域、河南、山东、河北南部、陕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2 ]。近年来 ,由于龟甲用量增加 ,而资源受到…  相似文献   

14.
舒普荣  朱珍菊 《蛇志》1991,3(3):14-15
蛇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之一。远古原始时代人类在蛇类栖息的环境中,过着“草居”生活,与蛇类接触频繁,深受蛇害。《说文解字》中所记“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曰:无它乎?”。那时,古人草居露宿,苦于蛇患,互相问候时,问及“无蛇么?”人类出于生存自卫的本能,被毒蛇咬伤后,偶而拔某种草擦之,而获及免予死难的结果。在长期与毒蛇作斗争的实践中,发现多种草木的根皮、叶有抵御蛇毒的功能,这就是草药治蛇  相似文献   

15.
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针叶。 以松针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圣惠方》载:“治大风恶疮”;《简便方》载:“治阴囊湿疹”;《外科正宗》载:“治风湿顽癣”;《本草药性备要》载:“杀螨、干水、止痒、治疳疮、螨疥”;《本草汇言》载:“松针,去风湿疗顽癣之要药也”。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松针项下也记载其性味功能为:苦、涩、温。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松针含挥发油、黄酮类、糖类、树脂、叶绿素、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  相似文献   

16.
海蜇趣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蜇趣谈邢湘臣(上海水产养殖总公司200807)海蜇(Rhopilemaesculenta)俗称“鲜鱼”是水生动物中颇有趣味的一种。海蜇的生物特性很独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将其列入“鳞部”并记述了它的特点:“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无限目腹胃,以虾...  相似文献   

17.
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公英为常用中药。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能 ,主治乳痈 ,肺痈 ,痄腮 ,瘰疬 ,疔毒疮肿 ,目赤肿痛 ,感冒发热 ,蛇虫咬伤等症。本草记载始见于唐《新修本草》 ,原名蒲公草。云 :“叶似苦苣 ,花黄 ,断有白汁 ,人皆啖之。”宋《本草图经》 :“蒲公草旧不著所出州土 ,今处处平泽田园中皆有之。春初生苗 ,叶如苦苣 ,有细刺 ,中心抽一茎 ,茎端出一花 ,色黄如金钱 ,断其茎有白汁出 ,人亦啖之 ,俗称蒲公草 ,语讹为仆公罂是也。水煮汁以疗妇人乳痈 ,又捣以傅疮 ,皆佳。”宋《本草衍义》曰 :“蒲公英今地丁 (指黄花地丁 )也 ,四时常有花 ,花罢飞絮 ,…  相似文献   

18.
佝偻病     
佝偻病(rickets)为乳、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是以新生的骨质内钙盐沉着障碍为主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者则称晚期佝偻病;发生于成年者则称骨软化病.发病机理从病因来分,一类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另一类则由于肾功能受损而引起(称肾性佝偻病),后者在治疗上要提供大剂量维生素D才能奏效,所以又称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19.
蛇一身都是宝,除蛇毒外,要算蛇胆最名贵了。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曾描述五步蛇胆“主治(?)疮、杀下部虫、疗诸漏研敷之,若作痛杆杏仁摩之”;乌蛇胆“主治:大风痢疾、木舌胀塞”;蟒蛇胆“明目、去翳;疗大风”。蛇胆是传统中药材,性凉、味甘微苦、无毒。有祛风化痰、疗疳杀虫、清热明目这功效。我国每年有数十家制药厂生产“蛇胆陈皮末”“蛇胆川贝末  相似文献   

20.
孙利民 《蛇志》2006,18(4):274-274,283
1病因分析 胃肠道穿孔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病因主要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所致。以后者多见。也可见于炎症、肠伤寒、腹部外伤及肿瘤穿孔所致的胃肠道破裂。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胃肠道穿孔,但不能确定穿孔的部位及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