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喜温程度不同的植物组织对高温的反应不同,35℃开始抑制小麦叶片乙烯产生,而黄豆下胚轴在35~40℃乙烯仍增加,45℃才受到抑制。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主要步骤对高温的反应也不一样,ACC合成在40℃下还受到促进,ACC转化为乙烯这一步,则是高温钝化的主要位点。小麦叶片经短期40℃处理后回到常温下,经过滞后期出现乙烯剧增现象,表示高温下暂时受损的乙烯形成系统在常温下恢复功能后,可使积存的ACC转化为乙烯。MACC含量在高温逆境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水分胁迫响应中的ACC、MACC合成及乙烯的释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胁迫使两个抗旱性不同的春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8139”(抗旱性较弱 )和“5 0 4”(抗旱性较强 )叶片ACC和MACC含量于胁迫初期下降后期升高 ,ACC合酶活性持续升高 ,乙烯释放量在 8139中下降而在5 0 4中先大幅升高而后下降。两种作用效果相反的抑制剂MGBG (抑制SAMDC活性 )和AOA (抑制ACC合酶活性 )均明显影响了两品种春小麦叶片以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作物乙烯的释放量并不与其合成直接前体ACC的量成正相关 ;胁迫乙烯在抗性品种中于胁迫初期的升高可能是植物胁迫信号传导的响应之一 ,是一种干旱适应现象 ,可能与作物的干旱忍耐形成有关 ,而MACC具有调节胁迫乙烯释放的特殊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黄化苗受伤后(切段)经过约15分钟滞后期,ACC和伤害诱导乙烯增加相平行,两者都能被AVG抑制。环己酰亚胺、DNP,KCN等能抑制诱导乙烯生成,自由基清除剂如抗坏血酸、没食子酸丙酯、苯甲酸钠,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放线菌素D则没有作用。表明伤害诱导乙烯生成亦是遵循Met→SAM→ACC→乙烯途径,伤害刺激了ACC合成,导致乙烯增加。几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SDS,Tween,Triton及CTMA)都具有抑制作用。诱导乙烯的消失并不是由于ACC减少,也不是ACC转化为乙烯的能力下降,推测在伤害诱导乙烯生成和消失过程中,可能还有其它调节步骤或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使两个抗旱性不同的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品种"8139"(抗旱性较弱)和"504"(抗旱性较强)叶片 ACC 和 MACC 含量于胁迫初期下降后期升高,ACC 合酶活性持续升高,乙烯释放量在 8139 中下降而在 504 中先大幅升高而后下降.两种作用效果相反的抑制剂 MGBG (抑制SAMDC 活性)和 AOA (抑制 ACC 合酶活性) 均明显影响了两品种春小麦叶片以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作物乙烯的释放量并不与其合成直接前体 ACC 的量成正相关;胁迫乙烯在抗性品种中于胁迫初期的升高可能是植物胁迫信号传导的响应之一,是一种干旱适应现象,可能与作物的干旱忍耐形成有关,而 MACC 具有调节胁迫乙烯释放的特殊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接触二氧化硫后小麦叶片中逆境乙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VG和AOA强烈抑制二氧化硫处理小麦叶片中乙烯产生和ACC合成,对MACC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Gl_2明显抑制乙烯产生,而ACC大量积累,MACC含量则未因ACC增加而相应增加。DNP和CCCP也抑制乙烯产生,但前者引起ACC大量积累,后者引起ACC含量下降。CHI对乙烯产生和ACC形成均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明显抑制MACC形成。这表明小麦叶片接触SO_2引起的逆境乙烯也是循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  相似文献   

6.
苹果果实贮藏在高变温条件下(10℃开始,以后降至0℃)的空气中,随着乙烯形成酶(EFE)和ACC合成酶活性的增高,果实内乙烯浓度迅速上升,ACC和MACC积累。低温(0℃)抑制乙烯生成,ACC和MACC也有积累,但保持较高的EFE,促进ACC合成酶不断上升。低温气调(CA)(3%CO_2,3%O_2)显著抑制乙烯生成和相应的酶活性。高变温情况下,先提高CO_2浓度至12%,然后,随温度变化CO_2降至6%,形成双变气调。双变气调对乙烯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与CA相同。  相似文献   

7.
以“新汉城翠蜜”网纹甜瓜为接穗,以“圣砧一号”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研究嫁接对目光温室网纹甜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及CmACO1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明显降低了网纹甜瓜果实ACC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在乙烯释放高峰时,嫁接的网纹甜瓜果实乙烯释放量比自根的降低了12.6%;嫁接降低了果实中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其最大值分别比自根网纹甜瓜降低了9.0%和6.8%;嫁接抑制了CmACO1的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最大值比自根网纹甜瓜降低了39.0%;嫁接网纹甜瓜果实中乙烯释放高峰、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峰值及CmACO1相对表达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比自根的延迟了3d。  相似文献   

8.
小麦幼叶经高温处理后LOX活性与乙烯释放增加,两者均在40℃达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乙烷在45℃下才稍有增加,达最大值时的温度与半致死温度相同,约为50℃。衰老叶片当处理温度高于30℃时,LOX活性与乙烯释放均下降,而乙烷在40℃即有明显增加。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相同程度在抑制LOX活性与乙烯形成。高温条件下小麦叶片乙烷释放与Paraquat诱发的乙烷产生似乎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低乙烯减压处理对柿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 1 0℃± 1℃的条件下 ,研究了低乙烯减压处理对火柿采后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乙烯减压处理使火柿 ACC含量降低 ,EFE活性减弱 ,从而显著抑制了乙烯的产生 ,延迟了乙烯峰出现的时间。该处理能显著延缓火柿硬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在SO_2熏气9h过程中,小麦叶片中乙烯先上升,约6h达高峰,后下降;ACC含量则随熏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停止熏气,乙烯继续下降,ACC含量也明显降低。MACC含量从熏气3h后不断上升,脱离接触后仍继续增加。6-BA预处理对SO_2引起的乙烯和ACC上升有促进作用,但对MACC含量无明显影响。SO_2熏气提高了乙烯形成酶活性。6-BA预处理对SO_2伤害有保护作用。对逆境乙烯的产生与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CaCl_2溶液对香蕉(Musa acuminata cf. 'Dwarf Davendish')组织进行真空浸透处理,研究Ca~(2 )对香蕉采后乙烯释放、EFE活性、ACC水平以及ACC/MACC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a~(2 )处理可抑制香蕉果皮和果肉组织乙烯生成,对抑制果皮的乙烯生成尤为明显。Ca~(2 )处理还可降低内源ACC水平,抑制EFE活性。结果还显示,Ca~(2 )处理对组织中ACC/MACC比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乙酰水杨酸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不同后熟软化阶段猕猴桃果肉组织圆片为材料 ,在 2 0℃下用 1.0mmol L(pH 3.5 )的乙酰水杨酸(ASP)分别处理 4、12和 2 4h后 ,分析其对果实成熟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果实成熟衰老 ,内源游离SA下降 ,LOX活性增加 ,超氧自由基 (O- ·2 )生成速率增加 ,乙烯释放量加大 ;ASP处理促使组织内源SA水平的增加 ,降低了O- ·2 生成速率 ,抑制了LOX、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以及乙烯的生成。推测ASP可能作为O- ·2 等自由基清除剂 ,通过负反馈调控LOX途径 ,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成熟时期黄花梨果实为材料 ,研究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进程中丙二烯氧合酶 (AOS)与几个成熟衰老相关因子的关系 ,探讨AOS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 :2 0℃下不同成熟时期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中的AOS活性变化均为峰形曲线 ,活性峰值出现在采后 10~ 12d ,先于乙烯跃变峰 2~ 4d ;果实成熟衰老各种相关因子的变化峰值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脂氧合酶(LOX)、自由基 (O- ·2 )、AOS、ACC (1 氨基环丙烷 1 羧酸 )合成酶、ACC、ACC氧化酶 ,最后为乙烯跃变峰的出现。 1℃下贮藏果实的AOS活性、乙烯合成和其他成熟衰老相关酶活性均受到强烈抑制 ,ACC和O- ·2 含量也较低 ,果实衰老进程被显著延缓。推测AOS是乙烯合成的上游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热带地区的水稻栽培中,常遇到水稻青铜病(bronzing)的危害.已知它是由水田中高浓度的亚铁离子所引起,故又叫铁害.但至今没有可靠的生理诊断指标用于抗性品种的筛选.本文研究了铁害与应激乙烯释放的关系,试图以应激乙烯的释放作为铁害的生理诊断指标.试验用两种方法模拟水稻致病.第一种方法是将水稻离体叶片的剪口端浸入FeSO4溶液中,靠叶片蒸腾作用吸收Fe++而致病.另一种方法是在水培培养液中加入FeSO4通过水稻根系吸收Fe++而致病.研究结果表明,当处理离体叶片时,发病强度和应激乙烯释放量呈显著相关,但叶片内铁含量的增加与发病强度和应激乙烯释放都没有相关性.而处理完全植株时,叶片中乙烯释放几乎不受影响.当部分或全部切除根时,叶片中乙烯释放则可被亚铁离子激发。表明水稻根系限制了Fe++的吸收速率,而Fe++进入叶组织的速率又决定应激乙烯的释放和组织的伤害程度.因此,叶片应激乙烯的释放作为铁害的生理诊断指标只有在当根系受到某种伤害时才可能适用,譬如移栽和毒性土壤等因素造成的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苹果果实花青素形成与乙烯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红星苹果果实在盛花后110d以前花青素含量较低,以后随果实进一步发育而迅速增加,盛花后110 ̄120d内为花青素积累高峰,果实乙烯释放与花青素积累过程变化规律一致。果实伤害处理明显刺激果皮乙烯及花青素形成,花青素出现时期晚于乙烯已明显开始增加期。Ag^+能部分抑制伤害果实花青素的形成,果实阴、阳面果皮的乙烯释放速率在果实成熟期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绿豆下胚轴插条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乙烯利、ACC、AOA和AgNO,对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ACC能促进绿豆下胚轴插条的生根,最适浓度分别为50μmol/L和10μmol/L;AOA和AgNO3明显抑制不定根形成,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插条离体后24h内对ACC的促进作用和AOA的抑制作用敏感。插条在0-6h和18-24h用ACC处理,在0-2h和22-24h用50μmol/L乙烯利处理的生根效果好。乙烯在不定根形成的诱导期和起始晚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Passe Crassane梨果实采后需经过 6 0~ 80d的低温处理才能正常后熟。为了明确低温促进果实成熟的机理 ,对果实进行了低温和低温结合 1 MCP(1 甲基环丙烯 ,乙烯作用抑制剂 )和丙烯 (乙烯类似物 )处理。研究发现 :果实经低温处理后 ,乙烯合成前体———ACC含量大幅度升高 ,而未经低温处理的果实 ,无论贮藏在空气中或用丙烯 1 0 0 0μl/L处理 ,果实中ACC、M ACC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但冷藏前用 1 MCP处理可抑制冷藏果实或冷藏后升温的果实ACC含量的增高。这说明果实的后熟过程与低温和依赖乙烯的ACC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未经冷藏的果实于 2 0℃下用丙烯处理 ,果实不能自发合成乙烯 ,但当果实经过冷藏后再用丙烯处理 ,则果实对丙烯的反应能力随冷藏时间延长而增强。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温诱导的乙烯反应过程。我们对乙烯受体基因进行了研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 ,与拟南芥ETR1同源的基因的表达不受低温的调节。但冷藏后升温 ,或在升温后用丙烯处理时 ,mRNA含量降低。这些结果说明 ,低温可能是通过影响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下游的其它因子而调节依赖乙烯的ETR1基因和ACC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从而影响果实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8.
跃变期的莱阳梨果肉切片保温12h期间,降低空气中O_2浓度使乙烯生成减少,ACC含量相应增加,解除处理后,除0%O_2处理外都能恢复相应的乙烯生成速率。CO_2对乙烯生成有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处理初期表现出促进,O_2浓度低时更显著,随保温时间延长CO_2表现出抑制作用并继续增强。CO_2浓度增高,乙烯生成的抑制增强,ACC含量变化与乙烯减少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应关系,解除CO_2处理后乙烯生成速率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乙烯在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nsfeld)果实水渍化败坏过程中的作用,先将果实在5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气体中处理18 h,然后在50 μL/L乙烯和20℃温度下贮藏.西瓜果实对乙烯处理的最初反应表现为胎座组织的电导率和游离汁液增加,同时出现组织软化和水渍化.水渍化的症状最初在靠近花萼端的内果皮中发生,在乙烯处理的第2天开始出现,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的活性明显提高.1-MCP单独处理不产生任何明显的作用,但是会完全抑制外源乙烯诱导的水渍化败坏.没有经过乙烯处理的西瓜果实,贮藏2 d以后出现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高峰,10 d以后水渍化现象也零星出现.这些结果和1-MCP的预防效果说明,西瓜果实的水渍化败坏是一种由乙烯诱导的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20.
水浮莲种子是一种奇特的需光种子。在黑暗中,GA_2或BA均不能代替光照诱导萌发,可是0.1μl/l乙烯却能引起部分种子萌发,在1000μ1/1乙烯的作用下,发芽率可达80%,接近全光照处理的萌发水平(91%发芽率)。ACC也能诱导水浮莲种子的萌发,0.1 mM浓度可获30%发芽率。在较短光照下,ACC对种子萌发有增效作用。在光照前应用ACC,其诱导效应大于两者同时施用。在照光萌发中,种子的内源ACC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显著增加。CoCl_2和AOA均能抑制光的诱导萌发。推论光打破休眠诱导萌发的作用是与乙烯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