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纪孢粉学利用现代和化石孢粉重建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数据可视化和计量分析模块,以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0年间的共计6081篇第四纪孢粉学相关文献为基础,梳理了近30年来第四纪孢粉学的过去和现在,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第四纪孢粉学领域发文量呈增加趋势,中国的总发文量和国际影响力整体呈增长趋势;第四纪孢粉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有明显的聚集性;中国科学院是外文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机构。第四纪孢粉学近30年的研究主要涉及古植物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等领域,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定性和定量重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表土花粉研究、花粉与人类活动、亚洲季风演变和孢粉分类学是近几年发刊的热点。虽然一些关键词如花粉产量、代表性以及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定量关系等出现频次低,但对第四纪孢粉学十分重要。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湖泊表层沉积物的花粉研究,探讨花粉与植被、气候的定量关系,为准确解译化石花粉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涛 《化石》2020,(2):50-58
正当2004年5月我在德国魏玛参加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国际会议时,非常吃惊地在学术委员会名单中看见了克莱佐依(Miklós Kretzoi)先生的名字。吃惊之处在于,我一直认为先生是一位"古人"了。因为,我经常阅读的他的文献大多数写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实际上,他的第一篇古脊椎动物学论文发表于1927年,恰巧与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的第一篇古脊椎动物学论文发表于同一年。杨老于1979年去世,我在1980年才开始学习古生物学,与杨老未曾谋面,所以完全没想到竟然有可能见到与杨老同时代的克莱佐依先生。  相似文献   

3.
张保信先生是公元1932年8月生的,和我同岁。是我二十多年的虫友.记得第一次碰到他是1961年夏天的晚上.我和当时来台采集昆虫的白水隆博士(现为日本九州大学荣誉教授),在台北怀宁街的三时庄旅馆聊天时,他和另-一个人加入,而白水教授介绍得知他是这次和白水教授一起去采集的张保信先生.  相似文献   

4.
首届国际古植物学会会议(First International Palaeobotanical Conference)于1980年7月7日至7月13日在英国里丁大学举行。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120多名古植物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李星学参加了会议。在伦敦参加第五届国际孢粉学会的以徐仁为首的“中国孢粉学代表团”的7名成员,也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古植物学协会(简称IOP)发起,并得到伦敦林奈学会、里丁大学植物系和国际古被子植物协会(简称IAAP)的赞助而联合召开的。英国的哈瑞士教授(T.M.Harris)与查路德教授(W.G.Chaloder)分别担任会议的名誉主席与主席,大英自然博  相似文献   

5.
四年一次的国际孢粉学和古植物学联合大会(IPC XⅢ/IOPCIX 2012)于今年8月23日到30日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环境世纪中的孢粉学和古植物学(Palyonlogy and Palaeobotany in the Century of the Environment)”。会议报告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大会主题报告、专题分会报告以及一般会场、公众会场、午餐研讨会和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孢粉学分会联合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的第十届国际孢粉学大会 ,于 2 0 0 0年 6月 2 4— 30日在中国南京成功举行。来自 47个国家和地区的 2 65位正式代表 (其中外宾 1 56人 ,台湾地区代表 4人 )和 30余位临时与会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368篇 ,安排特邀报告 3个 ,组织 1 6个专题共 2 0 1个报告和 87个展板。内容涉及孢粉学各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孢粉形态、分类和演化 ,空气孢粉学、医药孢粉学和昆虫孢粉学 ,各年代孢粉学 ,极地孢粉学 ,古生态与古环境 ,考古孢粉学 ,微植…  相似文献   

7.
魂归怀俄明     
20 0 1年 7月 7日下午 6点 (美国怀俄明州当地时间 ) ,在怀俄明州鲍威尔出席“古近纪早期气候与生物群”国际会议的近 2 0位古脊椎动物学家 ,由密歇根大学教授PhilipD .Gingerich带领 ,来到鲍威尔北面PolecatBench西北侧的PrincetonQuarry(普林斯顿大学的化石点 ) ,参加一个简短的仪式 ,将周明镇院士的部分骨灰撒在他古脊椎动物学生涯开始的地方。周明镇先生是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 1 950年在美国理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 ,于 …  相似文献   

8.
<正>周明镇先生因病不幸于1996年1月4日上午11时20分在京逝世,终年77岁.周明镇先生1918年11月9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4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7年至1951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1950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底,受新中国迫切需要建国科技人才的感召,不畏艰险,毅然返国任教于山东大学地质系.1952年调至地质矿产计划与指导委员会新生代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身),担负起领导和发展我国的古哺乳动物学事业的重担.他历任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在筹建研究所,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培养人才,领导全所业务工作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短短的几年内,他使我国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的研究工作从无到有,并迅速在国际舞台上占领了一席之地.1980年他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周明镇先生的著作丰厚,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约二百篇、部.他在古新世、始新世哺乳动物、象类化石等方面的论著都已成为我国古哺乳动物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是本领域国外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先知和传播者.他是综合进化理论的倡导者,也是把分支系统学说介绍给中国科学界的第一人.周明镇先生热心培育年轻一代,受益于他的几代学子遍布于所内外、国内外.周明镇先生对于古脊?  相似文献   

9.
陆庆五 《化石》2016,(4):12-14
正1962年4、5月间,我第一次见到吴汝康先生。那时,正值复旦大学人类学教研组为我们开办"人类学专题讲座"。教研组主任吴定良先生从中科院古脊椎所邀请到吴汝康等三位先生,为我们作"古人类学与古脊椎动物学"系列讲座。吴先生主讲"古人类学",我们才首次面见吴先生,聆听到他的讲课;另外两位,即邱中郎先生讲"古人类的旧石器文化",孙艾玲先生讲"古脊椎动物学"。吴汝康先生来到复旦,与当年他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导师吴定良先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六月一日,是已故的杰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忠诚的爱国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创始人杨钟健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全体同志、国内地质古生物界的同行于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纪念会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铸鼎所长首先介绍了杨钟健教授的生平,他高度评价了杨钟健教授对发展古脊椎动物学所做的贡献和创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功绩。他说:“在杨钟健教授1928年留学回国后的半个世纪中,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古脊椎…  相似文献   

12.
孢粉学是一门研究孢子和花粉的新兴学科,其中孢子和花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的基础。它为植物分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化石孢粉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孢粉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古地理、古气候、古植  相似文献   

13.
1995年3月11日我国杰出的植物生殖生物学家,中国孢粉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伏雄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了。我国植物学界从此失去了一位著名的学者与令人敬佩的师长。 王伏雄先生(字少珍),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县西乡。他少年时代先后在本村初级小学和兰溪县平渡区区立高小就读。1926年考入东阳县立中学,随后又在浙江第八中学(现改为衢州中学)学习,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每学期的总分都在全班前三名。1929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孢粉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今年迎来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本文就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回顾,重点列举中国孢粉学在地层孢粉学、第四纪孢粉学、孢粉形态学和应用孢粉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孢粉学的今后发展提出展望,呼吁中国孢粉工作者不断开拓,利用当前孢粉学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创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周明镇先生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夜,其一生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家境殷实,自幼聪颖,受新式教育,虽经战乱,学业未辍。他194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7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研究的是瓣鳃类化石。在普林斯顿大学作博士后期间,师从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杰普森教授,研究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1950年夏季随师在怀俄明州做野外工作。次年返国,任教于山东大学,1952年调入古脊椎动物研究室,遂成为杨钟健先生的得力助手。周先生在学术上是通识之才,他不仅是中国古近纪哺乳动物系统研究的创始人,而且积极推动了新近纪和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研究,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还开拓了中国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周先生是继杨老之后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帅才,他高瞻远瞩,爱才、识才、育才、用才,辅助杨老建立了一支精悍的科研队伍。周先生思想敏锐,密切关注国外学术发展趋势,借助其外语上的优势,及时将国外的新理论、新方法引介给国内同行。他在文革后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重新走向世界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周先生毕生关注和推动古生物学的图书和出版工作,并积极推进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以及其他科普工作的发展。周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以及获得的荣誉,是令人称羡的,但他及其家庭所做出的牺牲也是令人叹息的。  相似文献   

16.
四年一次的国际孢粉学和古植物学联合大会(IPCXIII/IOPCIX2012)于今年8月23日到30日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环境世纪中的孢粉学和古植物学(Palyonlogy and Palaeobotany in the Century of the Environment)"。会议报告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大会主题报告、专题分会报告以及一般会场、公众会场、午餐研讨会和专题研讨会。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共514位会议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中国大陆参会代表有69人,主要来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人数名列第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相似文献   

17.
汪敬熙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的生理学家。美国 C.N.Woolsey教授在1968年汪先生追悼会上致悼词,称汪先生为国际科学界中的科学家。他是山东济南人,生于1893年。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20年穆藕初先生捐款给北京大学选派留美学生,由蔡元培、陶孟和、蒋梦麟诸先生评选,派汪先生到美国约翰霍布京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学习,Adolff Meyer 主任分配他在心理生物学实验室从 Curt p.Richter 先生开始作实验的研究。192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河南中州大学心理学教授,1925  相似文献   

18.
李星学 《古生物学报》2001,40(4):419-423
今年是我们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 5 0周年 ,也是前所长、我敬爱的导师斯行健先生诞辰 10 0周年。联合举行纪念活动 ,是很有意义的。岁月匆匆 ,流年似水。回顾自 194 4年在重庆北碚师从先生研习古植物学 ,到他 196 4年病逝于南京的 2 0年间 ,我追随左右 ,在学习与工作上受到先生的谆谆教诲和亲切关怀是难以尽述的。有这样的好老师与领导 ,真是三生有幸 ,终生难忘。值此盛会 ,我谨表达对他特别深切的怀念和无限景仰的心情。1 身世简历 -早期学习 -初露锋芒斯行健 ,号天石 ,190 1年 3月 11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日本增田芳雄教授应邀访问我国时,赠送给植物生理研究所一本书。其中有罗宗洛先生的学友平塚直秀教授回忆日本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报村彻先生的文章。文中提到罗老在日本的一些往事。现摘录如下:——译者“当年在坂村先生门下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有比我早一年的先辈罗宗洛君。他在仙台二高毕业后,因慕名  相似文献   

20.
王军 《古生物学报》2011,(1):后插1-后插2
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和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星学教授逝世已近半年,我们十分沉痛地悼念他. 李星学教授,字行之,1917年4月8日出生于湖南郴县(今郴州市)人.1942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2年一1950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士,1950年一1951年在中国地质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