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参一胶囊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 年4 月至2014 年6月经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明确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单纯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在适形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参一胶囊8 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乏力症状,定期行血液学检查,完成治疗后4周行胸部CT检查。结果:治疗组出现不同程度乏力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血常规检验,治疗组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减低的患者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乏力状况,降低放射治疗引起的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张维维  唐敏  费玲 《生物磁学》2011,(Z1):4796-4800
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化疗。研究表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一线系统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另有一些研究对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等)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进行了评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化疗.研究表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一线系统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另有一些研究对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等)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进行了评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2,3年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79.3%)明显高于对照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的Ⅱ-Ⅳ级白细胞减少率,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率,Ⅲ-Ⅳ级消化系统反应无显著差别,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化疗,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更好,毒副作用并未加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就诊的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单纯化疗组)和实验组(n=36,DCs-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并运用Kamofsky(KPS)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DCR)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3+、CD8+及NK细胞所占的比值较治疗前均上升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8+及NK细胞所占的比值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s-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DCR,且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在调控细胞和机体的能量代谢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活化的AMPK可以增强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应对细胞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且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自噬等基本生物学过程。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能量代谢方式——Warburg现象,用于应对营养和能量的相对缺乏。AMPK干扰肿瘤细胞的独特能量代谢方式,广泛影响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发挥重要的肿瘤拮抗作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ncer,NSCLC)是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种,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的特征,近年来在NSCLC的研究进程表明:AMPK及其相关信号分子LKB1,PI3K/AKT,Ca MKKβ,PTEN等与NSCLC密切相关,活化相应通路或抑制相应通路,可显著拮抗NSCLC。从而AMPK及其相关信号分子有可能作为抗NSCLC药物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NSCLC术后标本160例和20例正常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VM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VM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6.9%、51.3%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有VM的NSCLC的VEGF表达高于无VM者(P<0.05),且VM与NSCLC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VM、VEGF的表达是影响NSCL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和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VM的NSCLC组织分化低,患者临床预后差;VEGF的表达水平和VM与NSCLC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微RNA(micro RNAs;mi 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非编码核苷酸,能在转录后水平抑制蛋白的翻译而调控靶向基因的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确诊后一般为晚期,且具有早期确诊率低,治疗效果差,治疗后易复发,预后不良等特征。目前用于治疗NSCLC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总体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 RNA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未建立系统规范的使用mi RNA对NSCLC诊断、治疗、预后的标准化方案,临床实施难度大。本文就近几年来mi RNA在NSCLC诊断、治疗及预后功能上进行综述,期望有助于促进mi RNA在实际临床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EGFR-TKIs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2011年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患者自愿口服EGFR-TKIs靶向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药物毒副反应.服药4周后行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估.入组患者均既往接受含铂类方案2-9周期化疗,平均4周期;全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结果:92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CR为0%,PR为41.30%,SD为21.74%,PD为36.96%,客观有效率为41.30%,疾病控制率为63.04%.中位生存期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2.39%.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其中三例发生Ⅲ度痤疮样皮疹对症治疗不佳而停药,一例因发生Ⅲ度间质性肺纤维化而停药,余总体耐受性良好.结论: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其生存受益,并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女性、腺癌及不吸烟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获益率,疗效与选择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无关.  相似文献   

11.
Angiogenesis is now know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 The intense interest in angiogenesis has led to a re-examin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many established cytotoxic agents. Some results of recent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frequent administration of certain cytotoxic agents at low doses increases the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of the drug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of low-dose cyclophosphamide and ginsenoside Rg3 for the antiangiogenic effect on Lewis lung carcinoma.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ntinuous low-dose regimen of CTX increases the efficacy of targeting the tumor microvasculature, which produces therapeutic activity with decreased toxicity. The effects of the low-dose schedule of CTX may be further enhanced by concurrent administration of angiogenic inhibitor ginsenoside Rg3. As an antiangiogenic method, this regimen has the advantage of a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improved animal surviva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获益后采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经一线化疗后疗效评价无病情进展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对照组仅接受定期随访观察,实验组采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维持治疗过程中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晚期NSCLC患者在化疗后采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Ginsenoside has been used to treat diabetes, while ginsenoside Rg3 i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component of ginseng and is used to study its effects on lung tissue damage in diabetic rats. In this paper,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 were applied to detect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BEAS-2B cell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g3.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pathological change in the lung tissue of diabetic rats treated with Rg3 were evalua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quan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Meanwhile, PI3K and MAPK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s in lung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insenoside Rg3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BEAS-2B cells. Ginsenoside Rg3 can inhibit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promote the activation of PI3K and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to prevent damages of lung tissues induced by hyperglycemia. The protective effect provided by ginsenoside Rg3 indicates that ginsenoside Rg3 is a potential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ginsenoside-Rg5 (Rg5) 对胃癌细胞周期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ginsenoside-Rg3 (Rg3)和Rg5 (10、20、30、40、50 μmol/L) 处理人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株AGS、MKN-45 24 h,每个浓度设3个复孔。通过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分析迁移和免疫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相关蛋白。结果:CCK8 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3和Rg5 对GES-1细胞无毒副作用,但可以抑制胃癌细胞AGS和MKN-45的增值。且Rg5抗胃癌细胞的活性强于Rg3。 20 μmol/L Rg5诱导MKN-45细胞发生S期阻滞通过降低CyclinA1/CDK2/PCNA 的表达和升高P21CIPI蛋白表达。Rg5还可以抑制MKN-45癌细胞的迁移通过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WB结果显示Rg5抑制胃癌增殖及迁移主要是通过抑制Notch1蛋白的表达从而调控其下游的周期及侵袭相关蛋白。结论:Rg5抗胃癌细胞活性高于Rg3且通过调控Notch1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厚朴酚与吉非替尼协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浓度为6.25~500 μmol/L厚朴酚、0.625~100 μmol/L吉非替尼分别处理A549细胞24 h,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 (n=3),选24 h及100 μmol/L厚朴酚与5 μmol/L吉非替尼作后续处理(n=3);采用对照组、厚朴酚组、吉非替尼组和厚朴酚+吉非替尼组的析因分析设计;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蛋白印迹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分选CD44+和CD133+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厚朴酚和吉非替尼组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CD44+和CD133+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Ki67和PCNA及干细胞标记蛋白SOX2和OCT4表达显著下调(P<0.05);Bax/Bcl-2表达比例显著上调(P<0.05)。与厚朴酚组或吉非替尼组比较,厚朴酚+吉非替尼组进一步促进了上述改变(P<0.05),且凋亡率、Bax/Bcl-2、SOX2和OCT4等指标都存在厚朴酚和吉非替尼的交互作用(P< 0.05)。结论: 厚朴酚与吉非替尼促进A549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干细胞样特性,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给药。二者对A549细胞的抑癌作用有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小RNA是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与靶mRNA的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众多生命活动的调控。NSCL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是其主要特征,也是其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miRNA可以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金属基质蛋白酶表达,以及血管生成来促进NSCLC转移,而且miRNA在调节肺癌干细胞特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转移相关的miRNA已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EGFR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中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域体细胞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敏感性密切相关。文章分析和检测本院75例非小细胞肺癌、10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标本EGFR基因突变状况。采用PCR技术进行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突变分析。结果显示:75例NSCLC患者中有13例(13/75,17.33%)酪氨酸激酶域存在体细胞突变。其中7例(7/75,9.33%)为19外显子缺失突变,6例(6/75,8%)为21外显子替代突变(2573T>G,L858R)。病理分型显示,腺癌突变率高于其他几种类型NSCLC。乳腺癌患者均为免疫组化HER-2阳性女性,EGFR基因的19、21外显子中未见突变发生。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突变率高于高加索人种,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突变率高,提示肺腺癌的患者突变率高可能在吉非替尼的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和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中肌糖蛋白-C(TN-C)的表达及STAT3对TN-C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小细胞肺癌和1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N-C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AT-siRNA和STAT3过表达的H446细胞中TN-C的表达水平。结果:(1)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N-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2)在H446细胞中,TN-C和STAT3均呈现高表达;(3)STAT3-siRNA处理的H446细胞中STAT3和TN-C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STAT3过表达的H446细胞中STAT3和TN-C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TN-C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受到STAT3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和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中肌糖蛋白-C(TN-C)的表达及STAT3 对TN-C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 例小细胞肺癌和17 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N-C 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STAT-siRNA和STAT3 过表达的H446 细胞中TN-C 的表达水平。结果:(1)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N-C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 常组织(P<0.05);(2)在H446细胞中,TN-C 和STAT3 均呈现高表达;(3)STAT3-siRNA 处理的H446 细胞中STAT3 和TN-C 的表 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STAT3 过表达的H446 细胞中STAT3 和TN-C 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TN-C 在小细胞肺癌 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受到STAT3 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女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分布。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341例小细胞肺癌女性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在年龄、分期、就诊症状、体重下降、吸烟、家族史、肿瘤位置、治疗方式、疗效反应等方面的特征。结果 2006-2012年该院女性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数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7.8±11.2)岁,小于同期男性患者(60.4±10.3)岁;女性〈65岁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73.9%vs 6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女性患者吸烟只有13.6%,远远低于男性患者吸烟比例(8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性家族史、体重下降、就诊症状、肿瘤位置、分期、疗效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与男性无差别。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女性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肝转移(40.0%),男性肝转移只占2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女性小细胞肺癌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女性小细胞肺癌就诊的平均年龄小于男性患者;在中青年小细胞肺癌中女性常见;女性吸烟患者较少;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更常见于肝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