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是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对缙云山3种不同群落中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果实的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在同一群落中的不同龄级四川大头茶个体间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群落间表现出差异。常绿阔叶林中的四川大头茶个体具有最高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四川大头茶纯林中的次之,针阔混交林中的最低。分析发现,四川大头茶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果实的种子产量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花粉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一种预测和比较相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四川大头茶种子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曾波  钟章成  张小萍 《生态学报》2001,21(8):1251-1255
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是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在缙云山的很多群落类型中均有分布。对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四川大头茶生殖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不受植株年龄大小的影响,但与植株所处的群落类型有很大关系。常绿阔叶中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四川大头茶纯林中次之,针阔混交林中四川大头茶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四川大头茶花蕾产量和果实产量随植株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座果率与植株年龄大小无关。对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蕾产量、果实产量和座果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蕾产量不具有相关关系,与果实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座果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与受精作用无关的生殖产量特征不受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影响,而与受精作用有关的生殖产量特征将受花粉游脯氨酸含量影响的研究假设。由于与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座果率具有和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一样的群落间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四川大头茶在不同群落中的遗传分化及适合度成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四川大头茶在 3个群落中的遗传分化和适合度成分。 12个引物的 RAPD分析表明 ,仅有 10 %左右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群间。四川大头茶纯林结实率 (31.86 % )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 (2 2 .5 3% )和常绿阔叶林 (2 4 .5 2 % )。每果种子数和每果种子均重各种群间差异均显著 ,每果种子数和每果种子均重分别为常绿阔叶林 (2 9.5 0 ,0 .0 15 4 g) ,四川大头茶纯林 (2 8.39,0 .0 172 g) ,针阔混交林 (2 7.4 4 ,0 .0 195 g) ,表明二者间存在着负耦联关系 (trade off)。而以 R =∑lxbx表示的适合度却以常绿阔叶林最大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头茶繁殖分配及其环境适应性的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四川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群落类型中四川大头茶的繁殖分配(RA),并将植物种群的繁殖提高到种群适应对策的高度来分析,探索了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灰色动态模型研究四川大头茶繁殖分配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的RA随群落类型、年龄而发生变化,其每年繁殖分配所占比例为13.6%~20.0%,不同群落类型中四川大头茶RA大小顺序为大头茶纯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关联度分析指出,10个环境生态因子中对四川大头茶繁殖分配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群落土壤pH值、群落内的热状况和肥、水条件。繁殖分配与环境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灰色关联时间动态模型方程为dy/dt+0.42y=0.07x1–4.26x2–6.38x3+15.54x4–7.46x5+4.72x6+1.97x7–0.66x8+0.57x9–0.20x10  相似文献   

5.
 在对缙云山3种含有四川大头茶种群的不同群落调查测定,研究四川大头茶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分配,编制静态生命表的基础上,研编了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力表,生殖表。对诸生殖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剖析了构成四川大头茶繁殖对策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在常绿阔叶林中的繁殖寿命最长,适合度最大;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值(Vx),现时生殖值(bx),剩余生殖值(RRV),累积剩余生殖值(SRRV)以及整个生活史的总生殖值(TRV)是时间的函数,并受环境制约,诸指标综合反映了遗传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四川大头茶特定年龄个体繁殖能力影响的方式和强度,反映了四川大头茶种群繁殖动态规律;存活率lx与bx的负相关关系,SRRV与bx的负相关关系以及生命期望与生殖投资策略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反映了较大的生殖投入与较大的死亡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缙云山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道林  苏杰  刘玉成   《广西植物》1999,19(4):315-322
基于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群落取样, 采用Levins 生态位宽度、Feinsing 和Spears相似性比例生态位宽度及Levins 生态位重叠、Petraitis 生态位重叠等计测公式, 对大头茶( Gor donia acuminata) 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头茶种群生态位宽度在演替系列群落中由小到大再减小, 它与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定重叠主要表现在同针叶林中的川灰木( Symplocos setchunensis)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种群上; 反之, 其它优势乔木种群在大头茶种群上的生态位特定重叠在大头茶纯林中表现较显著; 从总体上, 所选15 个优势种群在各类群落中均不表现出显著的生态位普遍重叠。反映了大头茶种群在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中的先锋拓殖作用, 亦为其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种群之一, 但它更重要的是一森林群落演替过渡类型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7.
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种群繁殖适应性的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缙云山3种含有四川大头茶种群的不同群落调查测定,研究四川大头茶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分配,编制静态生命表的基础上,研编了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力表,生殖表。对诸生殖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剖析了构成四川大头茶繁殖对策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在常绿阔叶林中的繁殖寿命最长,适合度最大;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值(Vx),现时生殖值(bx),剩余生殖值(RRV),累积剩余生殖值(SRRV)以及整个生活史的总生殖值(TRV)是时间的函数,并受环境制约,诸指标综合反映了遗传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四川大头茶特定年龄个体繁殖能力影响的方式和强度,反映了四川大头茶种群繁殖动态规律;存活率lx与bx的负相关关系,SRRV与bx的负相关关系以及生命期望与生殖投资策略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反映了较大的生殖投入与较大的死亡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智先  钟章成 《生态学报》1998,18(4):379-385
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系列中,对四川大头茶乔木种群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不同生殖阶段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同一生殖周期内,蕾花果期之RA值在不同演替系列分别为:常绿阔叶林43.03%,40.79T和41.45%,针阔混交林4.13%,5.62%和35.51%,四川大头茶纯林9.32%,9.12%和31.63%,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周  相似文献   

9.
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系列中,对四川大头茶乔木种群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不同生殖阶段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同一生殖周期内,蕾花果期之RA值在不同演替系列中分别为:常绿阔叶林43.03%、40.79%和41.45%;针阔混交林4.13%、5.62%和35.51%;四川大头茶纯林9.32%、9.12%和31.63%。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周期长达14个月之久,在整个生殖周期中,RA值呈现“高→低→渐高→高”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RA值的大小与其生殖年龄的关系,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期分为4个时期。虽然稳定生殖期的RA值相对稳定,但随其群落演替系列不同而异。种群密度与其RA值显著相关,密度过大和过小其RA值较低。光和土壤是影响其种群生物量RA的重要因子,光照强度与RA显著正相关,土壤厚度与RA具负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大头茶黄酮类化合物的聚酰胺薄膜层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大头茶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常绿乔木,其次生代谢特征随地理分布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运用聚酰胺薄膜层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云南文山老君山、四川丹棱、四川兴文、四川缙云山、广西阳朔三岔河、广西阳朔三盘、广西贺县姑婆山的四川大头茶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四川大头茶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型有很大的差异。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差异,可以把四川大头茶划分为中纬度、中海拔分布;低纬度、中海拔分布;低纬度、高海拔分布3种地理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1.
栲树种群生态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及重叠、Feinsing等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处理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取样,分析栲树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结果表明,栲树种群为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群,其生态位宽度随群落演替过程基本呈增长趋势,而资源利用程度却呈“∧”形;对于栲树种群和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14个优势种群间在所有5类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仅栲树种群与典型针阔混交林中的小叶栲、光叶灰木、川灰木、薯豆、白毛新木姜子、广东山胡椒、大头茶、虎皮楠、杉木、马尾松种群上和针叶林中小叶栲、光叶灰木、杉木种群上,表现出显著完全特定重叠.  相似文献   

12.
安徽植被带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各地种子植物分布型的统计结果显示其植物区系基本属于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与东亚关系密切。通过对大别山不同区域3个山头(天堂寨、多枝尖和陀尖)的种子植物数目和结构.及属种相似性系数两方面的研究,认为整个大别山植物应归同一植物区系,其植被应归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划分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时,大别山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同时结合对黄山、板桥、天堂寨、琅琊山和皇藏峪的植物区系和生活型谱的统计结果分析,提出暖温带落叶阏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分界线,位于淮河一线;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的常绿、落叶阏叶混交林的分界线位于叶集、六安、舒城、庐江、铜陵、宣城至广德一线。  相似文献   

13.
以空间代替时间,对缙云山三种群落类型中的川鄂连蕊茶种群的大小结构进行了调查,在编制静态生命表的基础上,研编了川鄂连蕊茶种群的生殖力表、生殖表,剖析了构成川鄂连蕊茶生态对策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种群在常绿阔叶林中寿命最长,适合度最大;生殖值Vx极大值出现的时间与群落的稳定性相反,生殖值Vx、剩余生殖值RRV以及整个生活史总生殖值TRV的各累积值与r值变化一致、川鄂连蕊茶总体上属于k对策者,但在稳定性较差的生境中,各生殖参数发生变化,表现出r对策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太湖东部平原平望钻孔的年代、有孔虫和孢粉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全新世植被变化与环境特征。结果显示全新世(11.5 kaBP)以来,太湖东部平原未受到广泛海侵的影响,主要是以淡水湖泊-沼泽沉积为主。该区域在4 kaBP以后,才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11.0—9.1 kaBP,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花粉浓度较小,木本植物和水生湿生植物花粉含量增加,整体环境温凉偏干,但湿度逐渐增大,指示东亚季风逐渐加强。9.1—5.8 kaBP,花粉浓度最大,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略有减小,草本植物含量明显增加,主要是水生、湿生花粉的含量增加明显,平均达到32%,藻类含量为整个钻孔最大,其中在8—7 kaBP前后常绿类花粉含量较大,水生湿生花粉、淡水藻类的含量达到整个剖面最大,推测此时区域湿度最大,东亚夏季风最为强盛。5.8—1.3 kaBP常绿阔叶林百分比含量增加,落叶阔叶花粉含量减少,陆生草本植物的含量增加,水生湿生草本的含量减小,主要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环境较前一带略干,东亚夏季风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