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知识》2007,44(1):115-115
棉铃虫病毒又称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棉铃虫专一性的病原微生物。棉铃虫NPV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好、药效持久,对其他生物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生产的昆虫杀虫剂产品,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登记注册的昆虫病毒生物农药。但长期以来,棉铃虫NPV必须通过“活体”生产,多项核心技术没有得到根本突破,导致生产规模小、产品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远扬 《中国病毒学》2004,19(3):303-308
在病毒学研究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中,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发生流行病的昆虫病毒研究起步较迟,落后于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但是近五十年来,昆虫病毒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的统计,至今已报告的昆虫病毒有1600多种,涉及昆虫纲几乎所有的目.这些昆虫病毒分属于13个病毒科、2个病毒亚科和21个病毒属.按病毒核酸类型划分,可分为:1)双链DNA病毒,其中有杆状病毒科、痘病毒科、多分病毒科、泡囊病毒科和虹彩病毒科;2)单链DNA病毒中的细小病毒科;3)双链RNA病毒,其中有呼肠孤病毒科、二分RNA病毒科;4)单链RNA病毒,其中有微RNA病毒科、野田村病毒科和T四病毒科;5)DNA和RNA的反转录病毒,包括前病毒科和变位病毒科[2].昆虫病毒已经成为病毒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昆虫病毒研究实际上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高尚荫、曹诒荪等人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病研究[3].近五十年来,在昆虫病毒--昆虫细胞离体培养系统;昆虫病毒资源的识别鉴定;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昆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昆虫病毒,包括核多角体病毒(NPV)、昆虫痘病毒(EPV)和颗粒体病毒(GV),在防治农林害虫中的应用及其对寄主寄生蜂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昆虫杆状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及基因工程研究的近况.  相似文献   

4.
昆虫杆状病毒,尤其是核多角体病毒(NPV)在农林害虫防治上不仅有持续的控制作用,而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已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开发利用.同时,NPV在使用上的安全性问题亦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作者曾用NPV对人和猴4个建株细胞作过感染性试验,证实NPV在脊椎动物细胞内是不能复制的(裘卫等,昆虫学研究集刊.6:129,1986).但McIntosh(Intervirology,13:331,1980)曾报道苜蓿丫纹夜蛾NPV(AcNPV)可在中国仓鼠细胞系内复制.为进一步研究NPV在使用上的安全性问题,我们又采用AcNPV和棉铃虫NPV(HaNPV)对中国仓鼠细胞系Dede株(雌成鼠肺组织细胞)进行了感染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DNA的物理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属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具有70—100×10~6道尔顿的双链、环形以及超螺旋的基因组(Genome)。近年,国际上不少实验室以NPV为材料,从事病毒生物学、病毒遗传学的研究,其中以苜蓿银纹夜蛾(Autographa californica)NPV的研究最为集中。国内,严家骐等在蓖麻蚕(Ar)NPV-DNA,李载平等、马延高等在家蚕NPV-DNA方面分别从DNA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酶切特性以及生物活性方面有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杆状病毒P10基因及P10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是多粒包埋型 NPV 的典型株。许多关于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以 AcMNPV 为代表的,因为它在昆虫细胞培养方面具有很多特点并且可以体外培养,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单粒包埋型 NPV 的代表,也具有同样的优点,更具有大规模人工培养的优势。AcMNPV 和 BmNPV 具有一个环状双链的 DNA 基因组,长约为128kb,可以编码一百种蛋白质。AcM-NPV 在感染细胞中大约有40种以上的特种蛋白已被报道。  相似文献   

7.
昆虫在自然界由于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线虫等)的侵染而引起种群的致病或死亡,是屡见不鲜的。我国地域广阔,昆虫种类繁多,昆虫病原相当丰富。但是过去对于有用病原的收集和利用开展的还不够充分。 昆虫的病毒病原的收集不仅在病毒研究上有一定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微生物防除害虫中较有前途的材料。昆虫病毒中以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颗粒体病毒致病的实例较多,同时在应用上意义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应用广泛,已被开发成微生物杀虫剂和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等.NPV具有两种病毒颗粒: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和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两者的构成和组装存在差异.病毒包涵体在肠道中溶解后释...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析微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毛细管裂解色谱法(PyrolysisGaschromatography,简称pyGC)业已用干鉴定微生物[‘-‘1和分析鉴别化学成分、结构极为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并证明了利用nyoc分析鉴定昆虫包涵体病毒的可行性K]。系统聚类分析是统计模式识别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化学模式的识别。我们使用欧氏距离系数的8种常规系统聚类算法,对48株典型昆虫包涵体病毒株,即26株核型多角体病毒(NPV)、13株颗粒体病毒(GV)和9株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用PyGC制备的气象色谱(GC)图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不同聚类算…  相似文献   

10.
马延高  卢文筠 《遗传》1988,10(5):45-48
1973年,Hink等“,建立了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Nuclear poly hedrosis virus3简称NPV)的空斑纯化分 析技术。自此,NPV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其主要原 因还在于应用了传统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如随机突变、 点突变、突变体的分高互补分析和现代遗传学及分子 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如DNA重组、分子杂交和体外表 达等。由于昆虫在生物群体中的特殊地位和NPV自 身结权和生命话动的特点,因此有关NPV的研究成果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实 业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用一种快速简便的测定细胞染色体是否被损伤的方法(即微核试验)测定茶毛虫NPV、油茶尺蠖NPV及油桐尺蠖NPV对小白鼠的安全性,通过测定其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出现频率,证明无论是单独或是混合感染方式均不能测出这些病毒对骨髓细胞染色体有特定的损伤,而阳性对照环磷酰胺所诱发的微核率与其相比极为显著。此法可作为评价昆虫病毒对哺乳动物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国际上已有五种昆虫病毒作为商品生产,供应防治害虫,为少用化学农药、减轻环境污染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五种病毒都是核多角体病毒(Nec-leopolyhedrosis virus),简称“NPV”。核多角体病毒是由被感染昆虫的细胞核内自己复制的,所含病毒颗粒是嵌入一种多角形的蛋白质模型或内含体中,颗粒含有核酸,由核酸而引发病毒病。 大约有83%的病毒是从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分离而得。幼虫吃进有病毒的植物,在胃里溶解几秒钟后病毒颗粒就释放出来,穿过肠壁进入受感染细胞的核,进行复制,直至幼虫病死。 据报道,从夜蛾科实夜蛾属(HeliothiS)昆虫提取  相似文献   

13.
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是昆虫病毒中最大的一科,数百种病毒多为鳞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昆虫的致病原。这一科病毒共分三个亚组:A亚组,具有巨大包含体的核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B亚组,颗粒体病毒(Gtallulin Virus,GV);C亚组,无包含体的独角仙杆状病毒(Oryctes)。昆虫病毒中,杆状病毒是发现最  相似文献   

14.
杆状病毒是一类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其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大小为80~180kb。杆状病毒科包括核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NPV)和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GV),其中NPV根据病毒粒子在包膜中的粒子数目不同而划分为多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multiple nucleocapsid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研究了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oarmia Obliqua NPV)与其他6种昆虫杆状病毒的血清学关系。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抗血清只能与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起反应,而不与其他6种昆虫杆状病毒发生免疫反应。说明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和其他6种昆虫杆状病毒没有血清学关系。这一结果表示了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在病毒学研究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中,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发生流行病的昆虫病毒研究起步较迟,落后于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但是近五十年来,昆虫病毒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的统计,至今已报告的昆虫病毒有1600多种,涉及昆虫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应用昆虫杆状病毒作载体在昆虫细胞或虫体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这一基因工程系统安全、高效、容量大,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是很有潜力的系统之一,已有数百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的基因在这一系统中成功表达,并有多篇综述文章和专著详细介绍这一载体表达系统。本文将概述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近几年来的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昆虫体内共生微生物能够占到昆虫生物量的1%~10%,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昆虫与共生微生物共进化形成共生体,共生微生物在昆虫生物学性状、多样性形成、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昆虫中的农作物害虫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文对2000年以来农业害虫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方法和功能机制、共生微生物之间...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和微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于1990.8.20~24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赖德市举行。大会收到论文243篇,其中昆虫病毒43篇,会议代表266人,来自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提供论文14篇,出席代表4人。大会由阿德赖德大学的Pinnock教授主持。开幕式上由著名的昆虫病毒学者、加州大学的Federici教授作了题为“无脊椎动物病理学的光明前景”的大会报告。会议分为28个专题,与昆虫病毒有关的有细胞培养,流行病和生态学,GV,NPV,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五个专题。Miller作了分子杆状病毒学、激素调控及病毒杀虫剂的改进;Maeda: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  相似文献   

20.
近十多年来,由于农业和林业上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给人类造成了灾难.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生物防治普遍重视起来.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对象是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立克次氏体还在试验阶段. 细菌治虫目前,已分离到的昆虫病原菌的菌种和变种约有100种,其中研究最多、效果最好的是芽孢杆菌属的苏云金杆菌类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 1.苏云金杆茵苏云金杆菌类是广谱杀虫细菌.190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