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旖旎  李军 《生物磁学》2013,(26):5197-5200,518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介导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toll.1ikereceptor,TLRs)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Remrecognitionreceptors,PRRs),可识别入侵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epatterns,PAMPs),通过招募接头蛋白、活化蛋白激酶和激活转录因子进行信号传导,从而引起效应细胞的活化和促炎因子的释放。不同亚型的DCs分布有不同的TLRs,多种TLRs可识别外来入侵的病原体成分,发挥重要的免疫学作用:诱导DCs分化成熟,摄取递呈抗原,促进D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在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状态下,DCs表面TLRs的表达上调或下调,并且存在功能障碍,可影响DCs的分化成熟,导致其功能低下,这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TLRs及其信号通路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及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Exosomes是多种细胞经晚期内体形成的一种膜性小囊泡。最初认为其功能仅为降解内吞物质,但研究发现exosomes的特异功能与其来源细胞相关,尤其是抗原提呈细胞(APCs)——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s(dendritic cell-derived exosomes,DEXs)集MHC-I/MHC-II、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热休克蛋白于一身,在体内外免疫调节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对DEXs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和诱导免疫耐受两方面的功能及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周琨  ;高晓唯 《生物磁学》2014,(18):3570-357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已知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对于诱导机体初始免疫应答尤为重要。趋化受体因子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是一个已知的调节各类免疫细胞向初级、次级淋巴细胞分化,并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的趋化因子受体,其具有自我平衡表达能力,在趋化DCs从外周组织迁移至次级淋巴器官中起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CCR7最主要的趋化作用外,更多的功能逐渐被了解。目前,DCs和CCR7的相关功能已被应用于诱导角膜移植后的免疫耐受等眼科领域。就CCR7在DCs中的功能及其对角膜免疫调节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其关键作用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体内已知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对于诱导机体初始免疫应答尤为重要。趋 化受体因子7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是一个已知的调节各类免疫细胞向初级、次级淋巴细胞分化,并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 的趋化因子受体,其具有自我平衡表达能力,在趋化DCs 从外周组织迁移至次级淋巴器官中起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 CCR7 最主要的趋化作用外,更多的功能逐渐被了解。目前,DCs 和CCR7 的相关功能已被应用于诱导角膜移植后的免疫耐受等 眼科领域。就CCR7 在DCs中的功能及其对角膜免疫调节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其关键作用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及其细胞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系统的调节作用是应用益生菌提高宿主抵抗某些病源菌感染及预防肿瘤发生的基础。但是,益生菌的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益生菌细胞壁组分可能是引发免疫反应的功能性物质,而构成各种益生菌细胞壁组分的差异可能是益生菌免疫调节作用存在菌种特异性的主要原因。肠道派伊尔斑外层的M细胞是介导益生菌或其细胞组分进入上皮下层的主要通道,进入上皮下层的益生菌或其细胞残片可以被黏膜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DC)或巨噬细胞吞噬,并呈递给淋巴细胞。益生菌及其细胞组分在黏膜局部刺激黏膜免疫系统,也可以引起系统免疫反应,但其通过局部免疫刺激引起系统免疫反应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研究益生菌细胞组分构成和益生菌免疫激活作用之间的关系,及由局部免疫刺激引发系统免疫反应的机理是益生菌免疫刺激作用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细胞抗凋亡是生物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理平衡的一种主动的自我保护行为。凋亡或抗凋亡均是多样性、偶联性、多途径的信号转导过程。细胞抗凋亡的信号转导是在内外生存因子的刺激下,激活P13K/AKT,ERK,NF—kB。NO等多种信号偶联途径,抑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细胞分裂素受体家族与细菌二元组分系统的感受器组氨酸激酶具有同源性,证实下游事件与传统的磷酸转运作用具有相似性.借助于AHP蛋白的瞬间转运作用,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过定位在细胞膜的类组氨酸激酶受体传到细胞核内,AHP蛋白使B型ARR活化,随后B型ARR激活A型ARR或其它靶基因的转录,逐步形成从质膜接受部位到激活核内基因表达的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模式.  相似文献   

8.
细胞粘附与树突状细胞迁移机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刘巍  周同  史浩  孙桂芝  张冬青  陈楠 《生命科学》2002,14(6):379-382,37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体内迁移机制与其分化成熟。表型转换及生物学功能发挥密切相关。粘附分子及其介导的细胞粘附参与了DC的迁移机制。深入研究DC迁移的分子基础。有助于进一步阐明DC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也可以通过DC进行免疫调控用于临床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与调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近年来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有关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凋亡信号转导的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的信号转导机制及信号转导的有关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维生素对P. y17XL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维生素( V)处理组和对照组。 V处理组小鼠分别经50 mg/kg VA、600 mg/kg VE 或1 g/只VC连续10 d灌胃,0.2 mL/只;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大豆油或生理盐水)处理。之后,各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接种1×106 P. y17XL寄生的红细胞,动态观察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第0、3和5天小鼠脾细胞树突状细胞( DCs)亚群( pDCs与mDCs)百分比及功能分子( TLR9和MHC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A和VE处理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升高,生存率降低;感染后第5天脾细胞中pDCs与mDCs亚群水平以及DCs表面受体TLR9和表面分子MHC域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相反,VC处理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降低,生存率延长,pDCs与mDCs亚群以及TLR9和MHC域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果表明,不同维生素对疟疾感染产生不同的调控作用,VA和VE通过抑制DCs数量和功能,加重疟疾感染,而VC则促进DCs数量和功能,推迟感染进程。  相似文献   

11.
伤害信号分子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伤害对于植物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刺激。目前,对伤害刺激产生的防御反应及其机理都有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简述了目前已确定的参与伤害反应的信号分子:寡糖素,系统素,脱落酸,茉莉酸,乙烯和电信号等,并初步探讨了伤害信号分子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该作用发生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关键调控环节。方法:分离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经HCY作用后,以台盼蓝排斥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ERK2蛋白磷酸化水平,阻滞电泳法测定细胞NF-κB活化水平。结果:作用后,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存活率降低程度与HCY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及时间-效应关系;在10^-3mol/L HCY作用下,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于4h达峰值,为7.56%;10^-3,10^-4、10^-5mol/L HCY均可抑制心肌细胞ERK2磷酸化,其中10^-3mol/L HCY作用于心肌细胞后,ERYK2蛋白磷酸化水平呈现迅速而明显的降低,4h降至对照组的3.04%(P<0.01);不同浓度HCY均明显阻抑NF-κB的活化。结论:HCY具有明显心肌细胞损伤作用,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诱导是HCY心肌细胞损伤作用的形式之一;HCY可影响心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ERK,通过对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抑制,导致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脂筏与T细胞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通过MHCⅠ/MHCⅡ类分子提呈供T细胞识别。TCR对抗原的识别引起一系列下游信号事件的发生,最终使T细胞激活,但对TCR复合物结合抗原后引起胞内区磷酸化的早期事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最近的研究揭示脂筏参与了这一早期信号事件的发生。脂筏是一种膜脂双层内含有的特殊微区,T细胞膜表面参与T细胞激活的各种关键信号分子都定位于脂筏。T细胞激活过程中脂筏通过聚集和重分配形成一个信号转导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信号传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是ErbB家族成员之一,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是一种重要的跨膜受体。EGFR被配体激活后启动胞内信号传导,经过细胞质中衔接蛋白、酶的级联反应,调节转录因子激活基因的转录,指导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分化、凋亡,且与肿瘤的形成和恶化密切相关。本文对EGFR的结构特性、几种重要的信号通路及各个信号通路之间的交联,以及信号的衰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钟波  舒红兵 《生命科学》2011,(12):1147-1161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Bruce A.Beutler,Jules A.Hoffmann以及Ralph M.Steinman教授,以奖励他们在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和树突状细胞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宿主的天然免疫系统依赖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并通过树突状细胞对其加工处理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回顾模式识别受体和树突状细胞发现的过程,介绍该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并对它们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蛋白质受体,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GPCRs能调控细胞周期,参与多种植物信号通路以及影响一系列的代谢和分化活动.简要介绍了GPCR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GPCRs的结构和植物GPCR及其在植物跨膜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并对GPCR的信号转导机制及植物抗病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Cytokin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plant cell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9.
Osteosarcoma is a mesenchymal malignant bone tumor accompanied by a high rate of lung metastasis and short survival in dogs. Although various therapies have been reported, the etiological mechanism of osteosarcoma remains undetermin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is warranted. In this study, we have reported the diverse functions of quercetin, one of the well-known flavonoid, in D-17 and DSN (canine osteosarcoma) cell lines. Curr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quercetin decreases 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and increas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addition to altering the cell cycle, mitochondrial depolarization,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concentration of cytoplasmic calcium in both cells. Furthermore, it was observed that quercetin suppresses phosphorylation of AKT, P70S6K, and S6 proteins and upregulates phosphorylation of ERK1 or 2, P38, c-Jun N-terminal kinase, and P90RSK proteins in both cell lines. Collectively, we suggest that quercetin can be used as a pharmacological agent for suppress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the apoptosis of canine osteosarcoma cells.  相似文献   

20.
植物体内磷脂代谢和信号转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文华  王学敏 《生命科学》2000,12(3):100-104
磷脂不但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谢产物主料可作为人信号分子,这一推断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为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实。本文综述磷脂酶类、磷酸肌醇激酶及其代谢产物参与的植物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阐述它们与植物激素和钙信使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