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半红树植物黄槿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槿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药用和观赏价值的半红树植物,在海岸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生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表明:黄槿属典型阳生性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潜能,适于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其叶绿素荧光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光响应曲线(RLC)显示,黄槿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并在PAR 2 751μmol.m-2.s-1时达到最大值,说明其光合系统II在强光照下也能保持较高的电子传递效率。黄槿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叶绿素a/b值(2.44∶1)略低于理论值(3∶1)。黄槿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植株体内N、P、K、Ca、Na、Mg的加权平均养分含量分别为1.23%、0.23%、1.34%、0.42%、0.24%、0.41%。P含量偏低,在其栽培过程中应及时补充P元素。该研究结果将对黄槿的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为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泛热带的半红树植物,具有清热止咳、解毒消肿等功效.黄槿内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化学结构,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结构新奇的活性分子.目前,从黄槿内生菌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内生菌种类,包括赤散囊菌(Eurotium rub...  相似文献   

3.
南海半红树植物黄槿内源真菌GT20036029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半红树药用植物黄槿内生真菌GT20036029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与已知化合物数据作比较,鉴定它们分别为N-(2-羟基苯乙基)乙酰胺(1)、环(L-脯氨酸-D-异亮氨酸)(2)、环(L-亮氨酸-L-脯氨酸)(3)、环(D-亮氨酸-L-脯氨酸)(4)、环(亮氨酸-酪氨酸)(5)、环(苯丙氨酸-丝氨酸)(6)、脑苷脂B(7)、(25S)-纽替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8)和(25S)-异纽替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9)。化合物1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显示了较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金钟藤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沈浩  洪岚  叶万辉  曹洪麟  徐志防  韦霄   《广西植物》2006,26(3):313-316,303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Inc.,USA)对广州林区新发现的入侵杂草金钟藤(Merremiaboisiana)叶片的气体交换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中午金钟藤未出现光合作用抑制;最大光合速率可达20μmolCO2.m-2.s-1左右,Pn日平均值为8.8±0.75μmolCO2.m-2.s-1。(2)金钟藤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较高,为1000~1200μmolphotons.m-2.s-1,表现出比较典型的阳生植物的特性。结果表明,金钟藤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快速生长的特性可能与其较强和较稳定的光合能力有关。研究的初步结果对了解金钟藤迅速生长、具有高生产力和强大入侵力的原因提供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思路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黄庆昌  黄桂玲  杨曼玲   《广西植物》1993,(1):70-73+100
对11科13属种半红树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了生态解剖的研究,主要特征是:通气组织和贮水组织不很发达,具有散孔材及旱年结构。地上根系、异常次生结构、木栓瘤和下皮只见于少数植物。结果表明:半红树植物不只有或少许具有真红树植物独特的结构。没有趋同适应。显示了结构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红树植物自然条件下生长于河口、海岸潮间带。受潮汐作用影响,红树植物在生理、形态、结构上对渍水环境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机制。其中红树植物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与其耐淹水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是衡量红树植物耐淹浸能力的重要依据。利用测定孔隙率和石蜡切片面积比两种方法揭示了华南地区5种红树植物优势种: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红海榄 (Rhizophora stylosa)、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 (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在自然条件和人工生境下根通气组织的发育规律,并用石蜡切片研究了茎和叶的通气组织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根的通气组织发育程度的结果相关性显著(P<0.05)。5种红树植物通气组织主要产生于根部,茎和叶发育较少,除了潮汐生境中白骨壤根的通气组织为根、茎、叶总和的48.16%、非潮汐生境中桐花树根为43.81%,其余树种根部通气组织占总体的50%以上。自然潮间带生境中,桐花树、木榄、白骨壤、秋茄、红海榄,通气组织分别为(14.98±3.34)%、(27.83±2.3)%、(29.64±3.17)%、(3009±4.12)%、(42.12±3.14)%,通气组织比例与其在潮间带上的分带性和演替序列较为吻合。非潮汐人工生境下,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根部通气组织较自然生境下均有所增加,说明各树种对非潮汐淹浸条件具备一定的适应力。根据非潮汐生境下通气组织的比例可判定它们对恒定水位的适应能力依次为:桐花树>白骨壤>秋茄>木榄>红海榄。红树植物对非潮汐淹浸条件的适应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开展人工生境下红树林的栽培与推广应用,研究结果对提高栽培成活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红树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取半红树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生境(潮间带和陆生)海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潮间带居群的遗传变异水平均高于其陆生居群。潮间带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GST=0.191)略低于其陆生居群间的遗传分化(GST=0.218).表明潮间带居群间通过漂浮的种子进行的基因交流较陆生居群间频繁。AMOVA分析显示,由异质性生境造成的分子变异为15.13%,而采样不同地区间(相距181~759km)造成的分子变异却只有11.63%.暗示环境胁迫造成的选择压力导致海漆居群适应性进化。同时地理隔离、南海北部的西南季风漂流及中国沿岸流和遗传漂变对海漆居群的遗传分化均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氯含量及叶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分布,将其分为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两大类。但对一些过渡地带种类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选取国内大部分红树植物,比较其成熟叶片中的Cl含量、肉质化程度、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并对争议树种重新进行界定。结果表明:1)真红树植物叶片中Cl含量和肉质化程度远高于半红树植物;2)真红树植物具有低SLA和高Narea的特点,除水芫花(Pemphis acidula)外半红树植物具有高SLA和低Narea的特点。3)争议的7种红树植物中,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 )和尖叶卤蕨(Acrostichum speciosum)归为半红树植物更合适;老鼠(Acanthus ilicifolius)和小花老鼠(Acanthus ebrecteatus)归为真红树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2)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3)真红树植物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比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解木槿(Hibiscus syriacus)茎的化学成分,采用MCI-gel中压柱层析、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木槿茎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methyl 4-[2-hydroxy-2-(4-hydroxy...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木槿(Hibiscus syriacus)不同品种花粉形态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该研究以22个木槿品种的花粉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态特征及外壁纹饰观测,然后使用R型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合适的指标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木槿的花粉均为单粒近球形,直径为148.98~111.65μm;表面...  相似文献   

13.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栽培历史悠久,是原产中国的古老园林树种和药用植物。为了探讨木芙蓉品种及近缘种的进化特征,厘清木芙蓉品种间及其与近缘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探究木芙蓉叶绿体基因组(chloroplast DNA, cpDNA)的遗传方式,该文选择了一个杂交组合中的3个木芙蓉栽培品种(‘单瓣白’‘金秋颂’‘牡丹粉’),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ovaSeq对其cpDNA进行首次测序。经组装注释后得到3条完整的cpDNA序列,结合该团队已经完成的近缘种台湾芙蓉(H.taiwanensis)和来自基因库的木槿、朱槿的cpDNA,对木槿属4种及木芙蓉种下的3个品种进行了cpDNA组成和结构特征的比较分析,并完成了其系统发育树重建。结果表明:(1)‘单瓣白’‘金秋颂’‘牡丹粉’的cp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60 880、160 879、160 920 bp,基因数目均为130个,其中蛋白编码基因85个、核糖体RNA 8个和转运RNA 37个。(2)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木芙蓉的种下3个品种及其近缘种台湾芙蓉在cpDNA上高度保守,反向重复区(IR)均为26 300 b...  相似文献   

14.
Kenaf(Hibiscus cannabinus)is a fast growing annual with tremendous potential as a source of fiber for ropes, textiles and paper. Kenaf i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rop; however,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kenaf is hindered by weed competition at the seedling stage. Herbicide resistant kenaf cultivars would reduce seedling weed competion and make growing kenaf more profitable. Factors that are important in establishing a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kenaf wer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Agrobacterium strain, temperature, host tissue wounding, acetosyringone, virG/virE genes and host cell division on T-DNA expression in the kenaf shoot apex were investigated. Three Agrobacterium strains were tested, and A. tumefaciens LBA4404 significantly (α=0.05) yielded a high number of shoots surviving on selection medium; no shoots survived with EHA101S or Z707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α=0.05) in transient T-DNA expression between 28 °C and 25 °C; however, shoots did not survive 16 °C or 19 °C co-cultivation temperatures. Shoot apex survival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α=0.05) when virulence genes and a cytokinin, TDZ, were combined. Sonicated shoots showed an increase in transient expression and shoot survival. Optimal conditions for shoot apex T-DNA transfer and expression were sonication for 5 s, co-cultivation with LBA4404 containingvirG/virEat room temperature, and 200 μmol/L acetosyringone.  相似文献   

15.
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根据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 L.)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HePD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G372370)设计引物,克隆验证得到1条HePDS基因全长为2 020 bp cDNA,开放阅读框(ORF)包含1 686个碱基;预测其编码56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62.62 kD,等电点为8.155;编码的蛋白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93%以上,均含有1个保守的二核苷酸结合域和1个类胡萝卜素结合域,显示其高度的保守性。荧光定量PCR 分析表明,HePDS基因在黄秋葵根、茎、叶、花和果荚中均有表达;叶发育过程以嫩叶中表达最高,果实发育中以花后2 d表达量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叶、果实发育逐渐升高,成熟叶的含量最高,果实以花后4 d含量最高,且HePDS基因的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HePDS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采用VIGS和CRISPR/Cas9技术开展黄秋葵基因功能的反向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成都地区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9个木芙蓉品种的花粉显微结构,并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9个木芙蓉品种的花粉均为大粒,主要为圆球形,具散孔,外壁纹饰均为刺状纹饰,表面具有颗粒状突起.木芙蓉品种间在花粉粒大小、外壁纹饰上具有一定差异,可以作为品种分类...  相似文献   

17.
李萌姣  陈青  李婷  叶万辉  沈浩 《广西植物》2018,38(10):1261-1266
红树林由于受到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危害发生大面积退化,而田野菟丝子寄生是防控薇甘菊的有效途径。为了探讨田野莬丝子寄生对红树植物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同质园控制试验,利用PAM-2100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三种真红树植物(老鼠簕、木榄、秋茄)和两种半红树植物(海芒果、银叶树)幼苗在田野菟丝子寄生及对照情况下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田野菟丝子寄生对红树植物幼苗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没有显著影响;对更为敏感的红树植物幼苗PSⅡ潜在活性(F_v/F_o)同样也没有显著影响;试验后期发现田野菟丝子对红树植物幼苗无法成功寄生。由此可见,田野菟丝子用于红树林薇甘菊的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为挖掘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耐涝种质资源,对13个木芙蓉品种水淹15 d后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并构建耐涝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水淹胁迫后,木芙蓉品种各性状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均不同,部分性状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14个指标按贡献率大小归因为形态生长指标、不定根形态指标、膜脂过氧化指...  相似文献   

19.
【背景】2006年我国广东地区发现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 Mu V)侵染引起的朱槿曲叶病,但有关该病害在朱槿植物上的发病率、传播介体——烟粉虱隐种的组成尚未见报道。【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和清远地区对感染CLCu Mu V的朱槿植株进行抽样调查;利用mt COⅠ引物扩增鉴定烟粉虱隐种种群组成。【结果】调查表明,广州和清远地区朱槿上CLCu Mu V的发病率分别为53.98%~71.78%和38.42%~45.27%。烟粉虱种群均为MEAM1和AsiaⅡ7隐种的混合种群;广州地区烟粉虱种群中AsiaⅡ7隐种的比例为6.25%~17.71%,清远地区AsiaⅡ7隐种的比例为76.25%~89.17%。【结论与意义】随着带病植株种植范围的扩大以及可传毒烟粉虱隐种的扩散,CLCu Mu V很有可能大范围扩散流行,应做好防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红麻野败型CMS胞质SNP分子标签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  牛英  唐向民  周琼  周瑞阳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2):2412-2418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红麻野败型CMS胞质SRAP标记位点Me14上游的侧翼序列,并采用RT-PCR方法研究该位点的表达。结果表明:(1)红麻不育系P3A和保持系P3B的mtDNA在Me14结合位点处存在1个G/A SNP位点;HpaⅡ内切酶可特异性酶切以保持系P3B扩增获得的E1纯化片段,而不育系P3A的E1纯化片段不能被酶切。(2)对红麻的9对不育系/保持系、5个恢复系和F1杂交种在该SNP位点的分析发现,以保持系和恢复系总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的E1纯化片段均可为HpaⅡ内切酶特异性酶切,而不育系和F1杂交种的E1纯化片段不能被酶切。(3)RT-PCR结果表明,E1片段对应基因在不育系P3A和保持系P3B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无差异,在GenBank中也没有与E1相匹配的蛋白序列。研究表明,该研究发掘的红麻CMS胞质SNP标记位点处,不育系的mtDNA存在点突变,该标签并非具有嵌合阅读框的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