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德文 《昆虫学报》1963,(2):233-242
本文记述了1960年5月至1961年4月在济南市市区及郊区采用臭鱼诱捕及人工不定期采集对蝇类的种类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济南市蝇类的种类前人先后报告共有22种, 此次调查共发现42种, 其中21种为本地区的首次记录。蝇类季节消长总的情况是:自3—11月份在室外均可捕获到蝇类, 8月为其高峰:最常见种类的高峰如下:大头金蝇、银绿蝇均在8月, 舍蝇在10月, 市蝇为8、10两个月, 格氏丽蝇则在5月。全年诱得的蝇类总数中以大头金蝇为最多(18.06%):银绿蝇次之(16.64%):再次之为舍蝇(15.49%)及市蝇(15.06%)等。不同场所诱得的蝇类中占比例最高的蝇种则各不相同;北郊厕所以大头金蝇为最多(34.6%), 北郊马厩则以舍蝇(30.94%)、市蝇(30.06%)居首位, 市区食堂、酱园及南郊垃圾堆则以银绿蝇为最多(分别为37.54%、27.11%及19.36%)。此外, 对不同场所常见蝇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本文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食物中添加葡萄糖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发育及肠道细菌结构的影响,并筛选与斑翅果蝇糖代谢相关的肠道细菌种类。【方法】将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0, 5%和10%)的食物饲喂斑翅果蝇的常规饲养品系和去除肠道微生物后的无菌品系,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体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并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各处理斑翅果蝇常规饲养品系成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葡萄糖处理组斑翅果蝇常规饲养品系幼虫存活率和成虫羽化率分别提高60.44%和123.79%, 10%葡萄糖处理组幼虫存活率提高87.87%,但添加葡萄糖对斑翅果蝇无菌品系的发育无显著影响。无菌斑翅果蝇成虫无法利用葡萄糖,其体内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常规饲养品系成虫体内的。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斑翅果蝇常规饲养品系成虫肠道优势菌属主要为葡萄杆菌属Gluconobacter和醋杆菌属Acetobacter,食物中添加葡萄糖显著增加了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醋杆菌属、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和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的丰度明显增加。斑翅果蝇常规饲养品系成虫肠道优势种为乳酸乳球菌L...  相似文献   

3.
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是我国南方进入人家或出没于人居住附近的习见蝇种。它与肠道传染病,环境卫生关系密切。重庆市自1963年以来逐步用有机磷农药敌百虫防治蝇类,其防治效果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和使用量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抗性的形成是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障碍,必须进一步调查研究。为此,我们于1979年秋,调查了市区和郊区的舍蝇对敌百虫的抗性。现报道于后。测定方法采用药末法测定舍蝇的击倒速度。将500毫升三角烧瓶洗净晾干后,,用0.1%敌百虫的丙酮溶液1毫升制成药末,放置3~4小时,待丙酮全部挥发后备用。网捕舍蝇50只(♀♂随机)即时放…  相似文献   

4.
<正> 柳枝潜蝇金小蜂Sphegaster sp.属金小蜂科,柄腹金小蜂亚科,是柳枝潜蝇(学名待定)卵—幼虫期的跨期内寄生的优势种天敌,据1983年6月和1984年6月考查,寄生率分别为34.2%和67.4%,对其为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作者于1983—1986年对其进行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如下。 在驻马店地区柳枝潜蝇金小蜂一年发生一代,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寄主发育历期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料对大头金蝇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刚  赵福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6,43(2):223-225
研究了不同饲料对大头金蝇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下,大头金蝇Chrysomyamegacephala(Fabricius)成蝇取食油菜花粉、奶粉、白砂糖、蜂蜜、白砂糖+油菜花粉,其个体死亡50%所需时间分别为15,13,90,70,50d;雌蝇平均寿命分别为13.0,17.4,74.7,54.3,45.4d;产卵期分别为1.9,1.5,38.4,40.9,29.7d;平均产卵量为2.9,1.8,717.1,439.0,513.9粒。平均寿命、产卵期、产卵量最高水平均出现在饲喂白砂糖、蜂蜜、白砂糖+油菜花粉,三者差异不显著,但与油菜花粉、奶粉有显著差异。大头金蝇雌雄成虫间的寿命稍有不同。在人工饲养大头金蝇成蝇时添加适量糖可提高其生殖力。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常见蝇类的滋生习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上海地区与人接近的蝇类经滋生场所的调查发现有50余种,但常见的与人接近频繁的计15种,从卫生方面看与人关系密切的计有: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Fab.))、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g.))、铜绿蝇(Luciliacuprina(Wd.))、麻蝇(Sarcophaga spp.)、山蝇(Musca sorbens Wd.)及厩腐蝇(Muscinastabulans(Flln.))等7种。 滋生场所分为5型,即人粪、畜粪、腐败动物质、腐败植物质及垃圾。这5个类型的滋生场所,所产的蝇类各有不同。同一滋生场所的各种蝇类,有明显的季节性优势变迁。 人粪中主要滋生大头金蝇及麻蝇,畜粪中尤其猪粪及牛粪主要滋生舍蝇,腐败动物质尤其兽骨与禽兽毛羽中主要滋生丝光绿蝇,植物性腐败物中滋生的蝇类最少,主要包括几种麻蝇,而垃圾型中滋生的蝇类最多,如舍蝇、绿蝇、麻蝇等。 由调查结果所示卫生上重要的种类的滋生场所包括人粪、畜粪、兽骨、毛羽与垃圾,其中人粪及垃圾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各种蝇类的滋生习性对这些蝇类滋生场所与滋生物质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舍蝇蛹体液经抽提后上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制得舍蝇凝集素。制剂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在SDS-PAGE上均呈单一蛋白带,表观分子量为33400。它能凝集人B型红细胞,亦能凝集小白鼠及兔血红细胞。其专一结合的糖为半乳糖与D-及L-岩藻糖。  相似文献   

8.
蝇类种类繁多,仅山西省已知蝇类600余种,分布较为常见的有129种,经常出入人畜舍,传播肠道传染病并致蝇蛆病的不外乎30种。为此,讨这些常见及重要蝇种的生态学研究,有助于蝇类的综合治理及蝇媒病与蝇蛆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蝇亚科幼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运兴 《动物学研究》1980,1(2):179-196
一、前言 作者(1958)及范滋德(1965)曾先后对我国的金蝇亚科成蝇作过研究,已知有8种;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得知维氏裸金蝇、乌足锡蝇以及安定金蝇等均为华南、西南等部分地区颇为习见的蝇种。至于本亚科幼虫,作者通过采集与饲养的方法获得3属7种,对该类幼虫的描述,虽散见于国内、外文献,但每有描述方法不一,或各龄期不全等不足之处,故本文对该亚科幼虫有重作系统描述的必要,且其中安定金蝇与乌足锡蝇的幼虫尚属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为斑翅果蝇幼虫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斑翅果蝇具有较大的控制潜能.本研究以斑翅果蝇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饲养与观察,研究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寿命、行为节律、寄主选择、生长发育及繁殖.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条件下,寄生蜂寿命长短依次为20%蜂蜜水>10%蜂蜜水>清水>对照.寄生蜂羽化期为8d,第4天为羽化...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Ma-cquart的人工饲养时,发现一种有趣的共栖现象,即麻蝇Sarcopohagesp.与家蝇的共栖。笔者于199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期间,曾用罐头瓶装麦麸饲养家蝇幼虫。由于罐头瓶的纱网盖上缝隙较大,发现常有麻蝇飞到罐头瓶中的麦麸内产卵。于是,在同一罐头瓶中同时生活着麻蝇幼虫和家蝇幼虫。当麻蝇卵与家蝇共栖于同一瓶中时,麻蝇卵能正常孵化,幼虫生长良好,幼虫百头重及百头蛹重都为家蝇的2倍多,成虫比家蝇成虫大,所产的卵也比家蝇卵大。将麻蝇与家蝇分开单独饲养时,饲养家蝇幼虫的罐头瓶中的麦茨,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成蝇饲料中糖与奶粉不同配比对家蝇繁殖力及卵黄蛋白发生的影响,旨在为家蝇Musca domestica大规模高效养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随着成蝇饲料中奶粉比例提高,单雌产卵量逐渐提高,且差异显著,但当饲料中奶粉比例达到和超过80%以后,单雌产卵量又显著减少,其中以60%奶粉+40%白糖饲养雌蝇产卵量最高(1935.83粒/雌),用100%白糖饲养产卵量最低(328.17粒/雌)。当成蝇饲料中白糖的添加比例为20%~60%时,雌虫寿命和产卵期差异均不显著,但用100%奶粉或80%以上的白糖饲养,雌虫寿命和产卵期显著缩短;雄虫寿命则随饲料中白糖比例的增加而延长;奶粉与白糖配比的变化对雌蝇产卵前期无显著影响。卵孵化率随饲料中白糖比例的增加而下降,尤其当饲料中白糖比例超过60%以后,卵孵化率下降更为明显。进一步测定卵黄蛋白的结果表明,雌蝇取食含糖量越高的饲料,其每日合成的卵黄蛋白及羽化后15 d内合成的总卵黄蛋白也越少,尤其是雌蝇完全摄取白糖,其每日合成的卵黄蛋白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蛋白质补充过多(如奶粉在饲料中的比例超过60%),雌蝇每日合成的卵黄蛋白及羽化后15 d内合成的总卵黄蛋白,基本不随饲料中奶粉的增加而增加。综合以上结果,作者认为用60%奶粉+40%白糖作为家蝇成虫的营养补充料,其不仅能保持雌蝇良好的繁殖力,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成蝇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已发现4种海花蝇成蝇,但对其幼虫的描述尚未见报导,作者于1984年4月至9月在辽宁省兴城县沿海地区采到三种海花蝇成蝇,即小笠原海花蝇Fucellia boninensis Snyder黑斑海花蝇F. apicalis Kertész和中华海花蝇F. chinensis Kertész.在试验室中单个饲养怀孕的雌蝇,成功地获得了这三种海花蝇前成虫各期标本。并对羽化出的下一代成蝇进一步鉴定。 一、海花蝇属幼虫属征 三龄:成熟幼虫体长7.5—9.5毫米,虫体活时白色,体棘单尖型。前缘棘环自第一胸节至第五腹节各节完整,  相似文献   

14.
对常见麻蝇早期幼虫的形态观察研究有助于蝇类早期幼虫的分类及其所致蝇蛆病的诊断。有关蝇类早期幼虫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报道很少。菊池滋(1972,1974)及作者先后对肠胃蝇(Gasterophilus intestinalis)、牛皮蝇(Hypoderma bovis)、纹皮蝇(H.1ineatum)、羊狂蝇(Oestrus ovis)及7种丽蝇与绿蝇(景涛1985)的早期幼虫与三龄幼虫用扫描电镜作过观察研究。但对麻蝇幼虫的观察至今尚未见详细报道。为此,1981年至1983年对常见4种麻蝇早期幼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从野外采到怀孕的雌性麻蝇,或用诱蝇笼在旁边开一12×12cm的口,缝…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究在自然环境中影响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种群的关键因子。【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7—9月,应用生命表技术,采用室内分段饲养和田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组建了斑翅果蝇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室外斑翅果蝇各发育阶段的历期为:卵期(22.50±2.78)h、1龄幼虫期(23.14±2.27)h、2龄幼虫期(48.86±4.14)h、3龄幼虫期(79.00±11.01)h、蛹期(99.00±6.00)h;斑翅果蝇为A型存活曲线;在果园,斑翅果蝇7月世代的关键虫期为卵期,8月、9月世代的关键虫期为1~2龄幼虫期;在杉树林,斑翅果蝇8月、9月世代的关键虫期均为卵期;卵期的关键致死因子为自然死亡,1~2龄幼虫的关键致死因子为竞争。【结论】影响斑翅果蝇自然种群的关键致死因子为自然死亡和竞争。其存活曲线为A型,不同的生态环境的关键致死因子不同,不同发育阶段的关键致死因子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长角沼蝇属幼虫可捕食鸭血吸虫(毛毕吸虫属)的中间宿主椎实螺。鸭血吸虫的尾蚴也可导致人的稻田皮炎;另一方面.长角沼蝇属的卵又是稻螟赤眼蜂(稻田螟虫卵的天敌)天然的交替寄主:因此长角沼蝇对卫生和农业都是有益的.本初步观察了华东地区一种常见的长角沼蝇——铜色长角沼蝇的成蝇形态特征、活动场所.出现季节,螺类宿主、幼虫食性和生活史.成虫寿命在春季为2个月。夏季为40-50天,一卵块通常含20-30个卵;幼虫以活椎实螺饲养.幼虫是否能攻击活的椎实螺,视幼虫期和宿主螺大小有关;自卵产下发育到羽化为成虫,平均温度在26℃时约需20天,在32℃时约为13天。  相似文献   

17.
潜蝇姬小蜂属Diglyphus寄生蜂是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对其种类、 分布、 田间发生和优势度、 优势种的控害特性和生态适应性, 以及优势种的人工繁殖和田间应用等进行总结和展望, 以期为更好地应用该属寄生蜂防控我国潜叶蝇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迄今已鉴定该属寄生蜂36种, 全为抑性外寄生蜂, 其中针对豌豆潜蝇姬小蜂D. isaea、 贝氏潜蝇姬小蜂D. begini和中带潜蝇姬小蜂D. intermedius的研究较多。雌蜂不仅可通过繁殖型的寄生方式而且还可通过非繁殖型方式(取食寄主和产卵器插入直接杀死)致死寄主。雌蜂偏好寄生大个体寄主和取食相对较小个体的寄主, 且雌蜂对寄主幼虫的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host-size-dependent sex allocation)。从温度适应范围和控害潜力首推为豌豆潜蝇姬小蜂。优势种的规模饲养技术已经被研发并得到了较广泛的田间应用。未来研究可主要集中于: (1)加强优势种尤其是温度适应范围广或较为耐热的种群或地理品系的研究, 以增加对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和美洲斑潜蝇L. sativae的控效; (2)加强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以更高效利用; (3)因地制宜研发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技术; (4)加强潜蝇姬小蜂同其他潜叶蝇寄生蜂的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的研究, 已提升对潜叶蝇的生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斑翅果蝇(Spotted wing Drosophila,SWD,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常见寄主果实期较短,评估4种非寄主果实(香蕉、紫心火龙果、芒果、红提)对斑翅果蝇种群的适合度,筛选最佳饲养水果。[方法]测定了人工饲料饲养的斑翅果蝇对4种水果气味的选择反应及其产卵选择性,比较了分别用4种水果饲养的斑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产卵量、卵历期、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蛹历期、羽化率、成活率、雌雄比)。[结果]斑翅果蝇对4种非寄主果实气味喜好为:香蕉芒果红提紫心火龙果,产卵选择喜好表现为:香蕉紫心火龙果芒果红提,且香蕉饲养的斑翅果蝇后代成活率最高,各虫态历期最低。[结论]在4种非寄主果实中,香蕉既能引诱斑翅果蝇,也能刺激其产卵,且后代成活率显著最高,宜作为长期饲料进行实验室种群扩增。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的天敌——日本追寄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永善 《昆虫学报》1981,(3):342-34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隶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对象,近年来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发现。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经饲养,由美国白蛾幼虫中育出,现将该种寄蝇的生物学和利用途径介绍和探讨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日本追寄蝇系大卵型寄蝇,雌蝇将尚未完成胚胎发育的卵,产于寄主体表,待幼虫孵化后,钻入寄主体腔。据北京地区初步观察,每年发生3—4代。7—9月饲养观察,完成一个世代需经16—17天。10月中旬最后一代脱蛆化蛹于土壤中越冬。卵期4—5天,幼虫期4—6天,蛹期7—8天。羽化后的成蝇能多次交配,每次所历时间长短不一,长的可达6小时,短的为2小时;雌蝇在自然界中较雄蝇迟数日出  相似文献   

20.
有关麻蝇的养殖迄今国内尚未见专门报告,为此,将1980—1985年在实验室养殖的常见麻蝇养殖方法介绍于下:养殖条件与方法一、设备与条件养虫室温度24°—28℃,最适26℃,相对湿度60—80%,最适70%,光照14小时。养蝇笼大小为30×15×15厘米,底为木板,其它面为细孔罗纱做成,一端开口处缝白布袖套,制备30个笼。改装常规诱蝇笼2个,在笼一侧开15厘米长的方形口,缝上细套便于手伸进用指管扣捕雌麻蝇。另备30个7×10厘米的烧杯或广口玻璃瓶为幼虫饲养缸。另外备30个小酒盅、30个小平皿以及尼伦纱布、橡皮筋等。二、蝇种来源先用改装的诱蝇笼诱捕,然后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