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枸杞红瘿蚊Gephyraulus lycantha Jiao&Kolesik是枸杞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讨其对枸杞属3种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差异,解析影响其寄主选择的信息化学物质。【方法】采用选择和非选择性测定方法,观察枸杞红瘿蚊在宁夏枸杞、中华枸杞和黑果枸杞花蕾上的产卵选择性;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孕卵雌虫对这3种枸杞挥发物的行为选择偏好;运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影响枸杞红瘿蚊产卵选择的3种枸杞挥发物的成分差异。【结果】宁夏枸杞为枸杞红瘿蚊最嗜好的寄主植物,孕卵雌虫对其幼嫩花蕾的产卵选择率和花蕾中的落卵量显著高于中华枸杞和黑果枸杞(P<0.05)。无论是与空白对照相比,还是3种枸杞挥发物相互比较,枸杞红瘿蚊孕卵雌虫对宁夏枸杞挥发物均具有显著的嗅觉选择偏好(P<0.05)。3种枸杞挥发物的种类和释放量存在一定差异,宁夏枸杞与中华枸杞挥发物的组分较为相似,均含有较高比例的酯类物质,而酚类化合物是中华枸杞的特有种类;黑果枸杞中的酯类物质含量很低,但酮类物质的含量极高。【结论】3种寄主植物中宁夏枸杞是枸杞红瘿蚊最嗜好的寄主植物,不同枸杞花蕾挥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枸杞种质资源主要形态学性状调查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枸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之间关系,本项目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宁夏保存的31份中国枸杞以及1份美国枸杞、1份韩国枸杞种质资源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枸杞资源形态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枸杞叶片形状、枝条硬度和颜色、花器、果实颜色等性状的演化,尤其是果实的颜色有由黑色→红色→黄色演变、叶片形状由披针→条状披针→条状演变的趋势较为明显;宁夏黄果枸杞与中宁黑果枸杞的遗传距离较远,与宁夏枸杞栽培种宁杞1号、宁杞2号遗传距离较近,再次证明宁夏黄果枸杞是宁夏枸杞的1个变种;枸杞株高、冠幅、地径、自然株型、叶片形状、枝条硬度、叶面状态、果实颜色、花的形状等在枸杞遗传性状中起支配作用,可作为枸杞新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中国枸杞种质资源可以分为10类群,与7种3变种植物学分类结果相似;计算出了各个遗传类群之间、33份枸杞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先后提取枸杞多糖及枸杞色素时对各自得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别考察这两种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枸杞色素和枸杞多糖的得率影响,确定枸杞色素和枸杞多糖在提取次序不同时,两者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对DPPH·和·O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首先提取枸杞多糖后,枸杞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正己烷,80℃时,料液比1∶10,提取2次,每次1 h,枸杞色素得率为2.48%,此时枸杞多糖得率为7.45%;而首先提取枸杞色素后,采用了超声辅助提取的方式提取枸杞多糖,发现超声效率为25%,料液比1∶10,提取20 min,枸杞多糖得率为5.23%,此时枸杞色素得率为3.93%。因此,首先提取枸杞多糖,使其平均得率为7.45%,而后提取枸杞色素,其平均得率为2.48%;总体上,枸杞色素1和枸杞多糖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较高,枸杞多糖1对·O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其抗氧化活性都接近Vc。  相似文献   

4.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为探索一种可行的枸杞产地溯源的方法,对西北地区24个产区枸杞的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枸杞的吸湿率受品种、树龄和果实采收时期的影响,上浮率不受采收季节、干燥方式和树龄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均有差异,产自固原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分别为1.47%,显著低于除靖远、玉门、武威外的其他地区(P<0.05),而产自瓜州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2.87%)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产自乌拉特前旗、惠农、靖远、中宁的枸杞干果上浮率分别高达95.56%、95.00%、94.44%、93.29%,显著高于产自共和、格尔木、武威、尉犁、精河、瓜州、阿尔泰地区的(分别为76.67%、73.89%、73.13%、71.67%、67.67%、66.39%、65.00%)(P<0.05)。PCA分析表明,同一产区的枸杞分布集中,产自瓜州、固原和武威等地区的枸杞能与大部分地区区分。因此,吸湿率和上浮率可应用于枸杞的产地检测。  相似文献   

5.
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的风险性评估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农田生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成灾性害虫爆发的事件多为群落内部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建立了枸杞害虫风险评估体系的2亚体系、5方面、14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系统,并同时运用害虫风险指数法与经验公式法对宁夏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主要害虫进行了风险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自生园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为频发性成灾害虫,枸杞负泥虫、枸杞实蝇、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有机园频发性成灾害虫与自生园一致,枸杞裸蓟马、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化防园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裸蓟马为频发性成灾害虫,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对枸杞园害虫亚群落的分割为最优5分割,分别为萌芽期、盛发Ⅰ期、休眠期、盛发Ⅱ期和衰退期.相关系数矩阵表明,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种群动态显著相关,说明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均有两个建群期,一个指数增长期.综上确定萌芽期中后期至盛发Ⅰ期前期、盛发Ⅰ期中期、休眠期晚期至盛发Ⅱ期前期为最佳防治阶段,是控制害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枸杞木虱的优势天敌种类之一,为了明确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4种虫态的捕食作用及田间控害效果,本文利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以明确其捕食潜能,同时根据其捕食潜能的测算结果,在田间通过罩笼试验探究异色瓢虫4龄幼虫与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各龄期异色瓢虫幼虫对枸杞木虱4种虫态的捕食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枸杞木虱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最大,为92.9头;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当枸杞木虱密度趋于无限大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枸杞木虱最大捕食量最大为411.5头;成虫对枸杞木虱的瞬间攻击率最大,为0.7931;4龄幼虫对枸杞木虱的处理时间最短为0.0051 d。田间释放异色瓢虫4龄幼虫与成虫的试验证明,处理植株上枸杞木虱虫口减退率,4龄幼虫为43.32%,成虫为14.78%;而对照组即周围8株植株上枸杞木虱虫口减退率,4龄幼虫为14.78%,成虫为16.22%;在异色瓢虫4龄幼虫释放区,处理植株上枸杞木虱虫口减退率为43.32%显著高于其周围8株植株的14.78%;而在成虫释放区,处理植株上枸杞木虱下降率为14.78%,对照组植株的虫口减退率为16.22%,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异色瓢虫田间释放需根据枸杞木虱防治范围与力度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异色瓢虫虫态进行枸杞木虱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7.
王灵娟  蒋鹏  徐得甲  王锐  孙权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2):2133-2142
宁夏枸杞在中国北方广泛分布,重建宁夏枸杞的历史地理分布格局,确定其环境分布限制,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植物形成与进化趋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为代表,采用MaxEnt模型对该物种228例野生有效分布点和19个环境变量进行评估,以明确影响其分布的相关环境因子;并对末次间冰期以来不同时期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建模分析,以揭示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枸杞适宜分布区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2050s和2070s)在RCP2.6、RCP4.5和RCP6.0三种CO2排放情景下宁夏枸杞的潜在地理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温度对宁夏枸杞的分布至关重要,其中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该物种分布最重要的气候因子。(2)所建模型对宁夏枸杞的适宜分布区的模拟结果与当今实际分布一致,但分布区域比实际分布区域大。(3)宁夏枸杞的适宜分布区面积在末次冰盛期进行了收缩,而在末次间冰期分布区面积明显扩大(最大为4.23×106 km2),并呈现出向北推进和向南退缩的趋势。(4)在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宁夏枸杞的适宜分布区面积均趋于缩小;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宁夏枸杞适宜分布区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且生境破碎化现象比现在更加严重。(5)在RCP2.6 2070s情景下,宁夏枸杞质心向西迁移108.66 km;在RCP6.0 2070s情景下,宁夏枸杞质心向东北迁移30.23 km。研究认为,宁夏枸杞的分布格局对气候变化具有强烈响应,随着气候变暖,宁夏枸杞的适宜分布区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不同枸杞产区枸杞根际真菌多样性的差异,从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角度试图解释宁夏枸杞优良品质与其土壤微生物菌群的联系。【方法】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将我国4个不同地区枸杞根际土壤样品进行ITS区的高通量测序,并分析了物种组成和丰度、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测定不同产区枸杞主要有效成分,同时对枸杞品质和其土壤理化因子及枸杞根际真菌种群多样性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多糖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均是中宁枸杞高于兴仁和精河,格尔木含量最低;宁夏兴仁、宁夏中宁、新疆精河3个地区菌群结构类似,子囊菌门和结合菌门占总菌群的80%左右,而青海格尔木除了子囊菌门占58%外,壶菌门和新丽鞭毛菌门远远高于其他3个地区,比例占总菌群的近25%;4个地区枸杞根际土壤真菌菌群结构相似性依次为宁夏兴仁、新疆精河、宁夏中宁、青海格尔木。【结论】枸杞根际土壤样品真菌物种组成丰富,不同地区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有一定差异;枸杞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域宁夏枸杞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王振宇 《植物研究》2003,23(3):337-339
对不同地域宁夏枸杞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产地不同的宁夏枸杞中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别,宁夏银川产的宁夏枸杞中所含的活性成分高于辽宁朝阳产的宁夏枸杞;在积温高、土壤呈弱碱性条件下,宁夏枸杞中的多糖、游离氨基酸、果红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下不同树龄枸杞各器官的盐离子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肃景泰沿黄灌区栽植的枸杞(Ly cium barbarum 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树龄枸杞各器官的盐离子分配.结果表明,1~2年生枸杞各器官的K 分布为幼叶>成叶>嫩茎,而3~4年生枸杞为幼果>嫩茎>幼叶>成叶;1~4年生枸杞成叶的N a 含量分别为1.273%、1.414%、0.689%和0.497%;不同年龄枸杞成叶、幼叶、嫩茎和幼果的N a /K 平均值分别为2.425%、1.397%、0.489%和0.301%;随枸杞年龄的增加,根对土壤中N a 、K 的选择吸收比值(SA)逐渐增加.枸杞选择性吸收K 、拒N a 的特性和分配较多N a 、C l-给耐盐性较强的器官(成叶)是枸杞耐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枸杞中蛋白酶体糜蛋白酶样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提取的转基因枸杞和正常枸杞蛋白与蛋白酶体的特异性荧光底物Suc-LLVY-AMC室温孵育,于360nm(激发光)/460nm(发射光)波长下测定荧光值的方法,研究了转基因枸杞和正常枸杞中蛋白酶体糜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及其特异性抑制剂MG115对枸杞中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达H IV壳体蛋白的转基因枸杞蛋白酶体活性是空载体对照转基因枸杞蛋白酶体活性的3.6倍,是正常枸杞的4.2倍。10μM的MG115对表达H IV壳体蛋白的转基因枸杞蛋白酶体活性抑制率为87%,携带空载体对照的转基因枸杞抑制率为74%,而对正常枸杞抑制率仅为8.6%;50μM的MG115抑制作用与10μM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这一结果将为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提高转基因枸杞悬浮细胞H IV-1CA含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植物精油4种成分丁香酚(eug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肉桂油(cinnamon oil)和香茅油(citronella oil)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活性以及马来酸二乙酯和水杨酸乙酯对这些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毒力的影响,为无公害防治枸杞(Lycium spp.)害虫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采用二项选择法测定上述4种精油成分(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玻璃管药膜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这4种化合物及其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力;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这些化合物处理后枸杞棉蚜成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离体活性。【结果】α-松油醇(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明显,1, 2和3 h的驱避率分别为58.1%, 58.6%和55.7%; 3 h时测试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成蚜的驱避率由大到小依次为α-松油醇>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丁香酚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杀作用最强,处理4 h时的LC50值为0.48 mL/L,肉桂油、α-松油醇、香茅油对枸杞棉蚜成蚜的LC50值分别为1.23, 6.24和11.97 mL/L。对枸杞棉蚜成蚜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马来酸二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2.75, 2.86, 1.78和1.56;水杨酸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3.41, 2.67, 2.00和1.89。毒力比结果表明,所测定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49.9倍,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的触杀毒力最高。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成蚜AChE和ATPase活性有不同的作用,丁香酚对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对ATPase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结论】α-松油醇对枸杞棉蚜驱避作用最好;丁香酚、α-松油醇、肉桂油和香茅油这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很大;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混合后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提高,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所测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离体AChE和ATPase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潜水调查枸杞岛铜藻的分布特征,并统计西北太平洋近65年台风生成的波浪对枸杞岛产生的影响以及近3年枸杞岛日常风力和风向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枸杞岛铜藻分布格局与风浪影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铜藻主要分布在枸杞岛西北侧沿岸,且集中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以下1~4 m较浅的水深范围内,而枸杞岛东到南侧则无铜藻分布,这与85.1%台风生成的波浪影响枸杞岛的东到南侧有关;近年来枸杞岛铜藻数量减少,但近年来台风生成的波浪对枸杞岛产生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增强,说明铜藻数量的减少并不是由于近年来台风的显著增强而引起;虽然枸杞岛日常风力以西北-北向最强,西北-北向风向的发生频次也较多,但铜藻却集中分布在枸杞岛西北侧沿岸,说明枸杞岛西北侧大面积贻贝养殖筏可能对风浪的影响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保护了近岸岩礁区铜藻的分布与生长。因此,在铜藻垂直分布上移的趋势下,风浪的影响加剧了对铜藻的破坏作用,风浪对枸杞岛铜藻的分布格局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益芝  戴国礼  秦垦  马海军 《广西植物》2018,38(9):1205-1214
该研究以42份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为材料,对其中5个品系来自3个不同采集日期样品的花部性状进行了观察,同时对宁夏枸杞42个品系的16项花器官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宁夏枸杞种内的花部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枸杞花器官性状差异较大且多样性丰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宁夏枸杞花部性状在不同时间内采集无显著差异,即宁夏枸杞的花器官形态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可选用花器官形态作为区分宁夏枸杞种内不同品系的鉴别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有关花瓣外缘色泽、花瓣正-背面脉络、花瓣形状、花瓣背部色泽、花喉色泽、雌雄蕊位置6个花部性状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4.791%,在宁夏枸杞品系的分类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7.5处可将枸杞的42个品系分成五类,能够将宁夏枸杞进行区分。该研究筛选出了能反映宁夏枸杞花器官形态差异的6个主要指标,并将42份宁夏枸杞分为五类,初步建立了宁夏枸杞种内品系间的形态学鉴别方法,可为宁夏枸杞的形态学研究及品系鉴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用响应面法优化及正交实验法进行淀粉酶提取枸杞多糖实验设计及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后,正交实验确定淀粉酶酶解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条件为:pH=5.0,温度50℃,时间80 min,加酶量为0.5%,枸杞多糖提取率12.1%;响应面分析确定淀粉酶酶解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49.56℃、酶解时间140 min、酶浓度0.3%,枸杞多糖提取率为13.25%。酶法提取枸杞多糖比传统热水浸提提高了枸杞多糖的提取率,反应条件温和,而且通过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和优化比正交实验法能得到更高的枸杞多糖提取率。  相似文献   

16.
植物挥发物是植食性昆虫定位寄主的重要信息物质。枸杞红瘿蚊是宁夏枸杞的主要成灾害虫,野外发现其雌虫对枸杞幼嫩花蕾具有更强的产卵趋性。为明确枸杞红瘿蚊对枸杞不同阶段花蕾挥发物的选择差异性,解析吸引其选择产卵的关键信息化学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系统研究枸杞幼嫩花蕾和成熟花蕾挥发物的成分差异,选择幼嫩花蕾挥发物中的特有成分及其与成熟花蕾挥发物共有成分共8种作为候选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Y型嗅觉仪,测定枸杞红瘿蚊对上述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关键活性挥发物。结果显示: 枸杞幼嫩花蕾和成熟花蕾挥发物的种类和释放量存在明显差异;8种化合物能激发枸杞红瘿蚊产生持续触角电生理反应,其中,有5种[3-蒈烯、莰烯、萜品油烯、d-柠檬烯和(+)-α-蒎烯]能刺激枸杞红瘿蚊产生显著趋向或躲避行为。利用枸杞挥发物设计枸杞红瘿蚊引诱剂或忌避剂,可为田间安全防控红瘿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酒泉枸杞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等级的枸杞测定其营养成分,各等级枸杞外形个大肉厚,品相上佳,蛋白质含量高,糖分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主要活性成分有枸杞多糖、甜菜碱、总酚。通过体外模拟胃消化法研究枸杞提取物对4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通过体外模拟胃液消化,枸杞提取液对4种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且抑菌能力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8.
枸杞为常用“药食同源”中药材,在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中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枸杞的外观和质量。前期研究发现枸杞中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而过氧化物酶在植物的酶促褐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控制枸杞酶促褐变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枸杞过氧化物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枸杞过氧化物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枸杞过氧化物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浸提时间5 h,缓冲液pH为6.0,枸杞过氧化物酶活力为(5 148.59±50.00)U,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拟合性好,表明所得响应面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和分析枸杞过氧化物酶提取工艺条件。枸杞过氧化物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6.0,金属离子Na~+、Ca~(2+)、K~+、Zn~(2+)、Cu~(2+)和柠檬酸对枸杞过氧化物酶起激活作用,抗坏血酸和亚硫酸能抑制枸杞过氧化物酶活性;该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过氧化氢浓度一定时,酶对愈创木酚的K_m=21.52 mmol/L,V_(max)=115.47 U/mL;愈创木酚浓度一定时,酶对H_(2)O_(2)的K_m=1.41 mmol/L,V_(max)=148.81 U/mL。本研究可为后续枸杞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宁夏枸杞对枸杞瘿螨致瘿过程诱导的激素响应及外源水杨酸对枸杞瘿螨的影响,利用LC-MS/MS技术对枸杞瘿螨为害后宁夏枸杞叶片中水杨酸(SA)、茉莉酸(JA)、生长素(Auxin)和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进行测定,并通过浸叶法研究外源SA对枸杞瘿螨侵染过程、虫瘿生长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枸杞瘿螨的致瘿行为可引发枸杞叶片中多种内源激素产生变化,其中SA和JA的变化最显著,分别是对照组含量的4.0和13.0倍,而Auxin和ABA的变化不显著;外源SA对枸杞瘿螨虫瘿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同时虫瘿内瘿螨种群数量受到显著抑制。枸杞瘿螨能够同时诱导枸杞产生SA和JA抗性,外源SA对枸杞瘿螨虫瘿生长和瘿螨种群数量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利用外源SA防治枸杞瘿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宁夏枸杞属(茄科)一新种和一新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宁夏茄科枸杞属一新种小叶黄果枸杞和一新变种密枝枸杞。小叶黄果枸杞与宁夏枸杞相接近,但前者枝条成"之"字形曲折,叶片较小,条形、条状披针形、条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花1~2朵与叶一起簇生于短枝顶端,花萼杯状或筒状,常2浅裂,裂片边缘无毛;花冠筒部与冠檐近等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连同花冠无毛或在基部仅被稀疏短柔毛,浆果扁球形或椭圆球形,常为淡黄色,近透明,长6~10mm,直径6~8mm,种子5~8枚而与后者明显不同。在外部形态上,小叶黄果枸杞与新疆枸杞和土库曼枸杞也比较接近,但新疆枸杞和土库曼枸杞的枝条不成"之"字形曲折,花常2~3朵或更多与叶一起簇生于短枝顶端,花冠筒部长约为檐部裂片长的2倍,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浆果红色。尤其是土库曼枸杞的花萼为宽钟形,常4~5裂,花冠裂片边缘有短而稀疏的缘毛而明显有异于小叶黄果枸杞。宁夏枸杞的变种密枝枸杞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前者植株分枝多而密,叶片小,狭长椭圆形、倒披针形或匙形,长1~1.8cm,宽1.5~2.5mm;雄蕊着生于花冠喉部,长短不等,其中两枚较短,其余3枚较长,花丝连同花冠无毛或在基部仅被稀疏短柔毛;浆果卵球形或椭圆形,长5~8mm,直径3~6mm,淡紫色,近透明,多汁,味甜,种子2~4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