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味觉受体第一家族(taste receptor family 1 member,T1R)的发现提供了甜味与鲜味(氨基酸味)味觉识别与味觉概念一个重要的新视野。T1R包括T1R1、T1R2、T1R3三个成员。这些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第3亚型,其中T1R2 T1R3以异二聚体形式共表达并参与甜味识别,而T1R1 T1R3也以异二聚体形式共表达并参与鲜味(氨基酸味)识别。对T1R的系列研究证明了味细胞对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味)的选择性识别及其外周味觉编码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2.
冯平  罗瑞健 《遗传》2018,40(2):126-134
在鲜味、甜味、苦味、咸味和酸味5种味觉形式中,苦味能避免动物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在动物的生存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苦味味觉的产生依赖于苦味物质与苦味受体的相互作用。苦味受体由苦味受体基因Tas2rs编码,此类基因在不同物种中数量变化较大以适应不同的需求。目前的研究在灵长类中鉴别出了若干苦味受体的配体,并发现有的苦味受体基因所经受的选择压在类群之间、基因之间甚至同一基因不同功能区之间都存在着变化。本文从苦味受体作用的多样性特点,受体与配体的对应关系、受体基因进化模式与食性之间的关系、苦味受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方面对灵长类苦味受体基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苦味受体基因在灵长类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味觉对于生命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人类对事物的选择。味觉由甜、咸、苦、酸和鲜等5种基本味道组成,味觉的感知是通过存在于舌上味觉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来实现的,大多数味觉受体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近几年的研究揭示了感知鲜味的2类这样的受体,鲜觉受体的阐明使人们对味觉的理解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味觉决定了动物的摄食,它提供了动物对食物极其重要的感觉信息。味觉可以分为甜、鲜、苦、酸和咸5种基本感觉形式。甜味受体基因有T1R2和T1R3基因,鲜味受体基因有T1R1、T1R3和mGluR4基因;苦味受体基因有T2R基因;PKD1L3和PKD2L1基因是候选的酸味受体基因;ENaC和TRPV1基因是咸味受体基因。本文综述了这五种味觉受体的基因表达、信号转导机制和分子进化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沈燕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2001,21(5):355-356
基质衍生因子 1 (stromalderivedfactor 1 ,SDF1 )是CXC家族趋化蛋白 ,1 988年由日本学者Nishikawa等[1] 首先克隆发现 ,其受体为CXCR4,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SDF1与CXCR4作用 ,构成SDF 1 CXCR4反应轴 ,转导特定的信号、介导不同的效应。过去认为 ,SDF1 CXCR4轴介导的效应主要包括参与胚胎、血管、心脏形成以及B细胞生成等生理过程 ,与炎症反应无关。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显示SDF1 CXCR4轴在多种状态下发挥独特作用 :介导炎症细胞跨膜迁移、对T淋巴细胞增殖起共刺激…  相似文献   

6.
5种不同的M受体亚型的基因已被克隆,用免疫沉淀法观察了它们在体内的分布;G蛋白调节许多膜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功能,在牛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至少有5种独立的G蛋白,且每种G蛋白都由3个亚基构成。实验表明,5种M受体亚型通过不同的G蛋白,可同时与cAMP改变和PI翻转发生偶联作用。  相似文献   

7.
C5aR(CD88)属G蛋白偶联/STR超家族超成员,它至少具两个配体结合位蹼:一个位于N末端,另一个可能为第二细胞外环上的Glu^199。C末端和第三胞浆内环与G蛋白偶联。与C5aR偶联的G蛋白有Giα2、Giα3、G16和Gz,已知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为PI-PLC、Ras/Raf/MAPK、cAMP。C5aR分子及基因结构已阐明,各功能位点,信号传导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TGF—β的结构,受体及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人、鼠等哺乳动物的TGF-β已克隆出β1、β2、β33种亚单位。活性TGF-β是分子量的25kD的同源二聚体,每个单体由112个氨基酸组成。TGF-β受体有TβRⅠ ̄Ⅴ、Endoglin等。其中TβRⅠ、TβRⅡ属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在TGF-β信号转导中起主导作用。TGF-β与TβRⅡ结合后,再结合TβRⅠ,然后TβRⅡ磷酸化TβRⅠ,后作  相似文献   

9.
大鼠长期服用氨酰心安对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枫  禹更生 《生理学报》1995,47(4):381-386
本文结合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功能实验及cAMP蓄积等方法研究大鼠长期服用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拮抗剂氨酰心安(AT)对心脏β-AR各亚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服用ATR一,(1)心脏总β-AR密度增加约57%,β-AR介导的左心房及右室乳头肌正性变力效应增强,CAMP蓄积量也比对照组明显增多;(2)CGP20712A竞争抑制曲线两位点分析结果显示β1与β2-AR所占的百分比在对照组与A  相似文献   

10.
GM-CSF高亲和力受体至少由两条链组成,低亲和力的α链及无结合力活性的β链。本文采用RT-PCR的方法,从GM-CSF依赖细胞株TF-1中克隆了全长的GM-CSFRα链Cdna(包括信号肽部分),经酶切及全基因测序鉴定,并分别在原核及真核细胞表达系统中表达。在大肠杆菌中GM-CSFRα以GST融合蛋白形式表达,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GSTCSFRαC无受体活性,推测主要与缺乏翻译后修饰有关。将全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vl中,转染COS-7细胞瞬时表达以重建GM-CSF的低亲和力受体,125IGM-CSF平衡结合实验证明转染后的COS-7细胞膜上有受体的表达,Crosslinking显示表达的受体α链分子量略低于TF-1细胞。胞外区基因(CSFRαB)克隆入Psvl构建的Psvl/CSFRαB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后,Westernblot检测表达细胞上清,有单一的反应带,表达上清有GM-CSF的受体活性。  相似文献   

11.
甜味分子与C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的成员之一甜味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受体并引起甜味觉的感知。本文简要总结了甜味受体(taste receptor 2 and 3,Tas1R2/3)的结构与功能、甜味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并激活受体的机制,并对甜味受体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甜味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机制的阐明对于理解甜味觉的产生与GPCR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甜味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可为有针对性地设计新型甜味化合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体生成素和绒毛膜促性腺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同一种受体结构,LH/CG受体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Gs偶联,也在不同程度上与Gq/11偶联。近年来对LH/CG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及调控以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等方面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受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其功能活动通过特异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本文综述褪黑素受体 分布、药理学特性,受体的克隆及受体基因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田昌  佟利家 《生理学报》1996,48(4):337-342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已知的体内活性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缩血管作用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但ET强大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效应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选用培养的兔胸主动脉VSMC,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ET促细胞增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ET-1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促进细胞摄取 ̄3H-TdR和激活MAPK,此作用可被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P),H-7和ET_A受体拮抗剂BQ123所抑制,但不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erbimycinA(Herb)所抑制,用PKC激动剂PMA(Phorbolmyristateacetate)预处理VSMC,使其PKC活性下调,可显著减弱ET-1对MAPK的激活能力。本结果提示:(1)MAPK参与ET-1所致的VSMC增生;(2)ET-1促细胞增生与激活MAPK的作用是由ET_A受体和PKC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
δ阿片肽受体分子药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成功地克隆出δ、μ、κ阿片受体 ,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 ,有 6 5 %同源序列 ,仅 35 %序列决定其特异性。阿片受体最大的同源区是跨膜区 (transmembrane ,TM)和细胞内环 ,变化最大的区域在细胞外环及其氨基、羧基末端。近年来应用反义核酸技术、基因剔除、构建嵌合受体、基因定位突变、截短或缺失氨基酸突变等方法对阿片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1 .内源性与克隆δ阿片受体δ阿片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 ,但在不同的脑区其分布密度不同。体内药理学实验证明 ,δ阿片受体有两种亚型δ1和δ2 [1] ,但是其亚型没被…  相似文献   

16.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l/5(mGluR1/5)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C的重要成员之一,该受体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在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与相关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mGluR1/5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其他GPCR受体的相互作用对信号共同调节的分子机制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口腔味觉刺激后 ,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和脑瘦素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给大鼠口腔味觉刺激 ,味觉刺激物包括 3mol/L蔗糖 ,5mmol/L糖精钠 ,0 .1mol/LNaCl,0 .0 1mol/LHCl,1mmol/L奎宁H2 SO4和 0 .1mol/L谷氨酸钠 ,采用大鼠瘦素放免试剂盒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脑切片进行染色 ,一抗为特异性羊抗瘦素受体IgG。 结果 :与对照组 (以蒸馏水代替味觉刺激物 )相比 ,仅甜味组 (包括蔗糖和糖精钠 )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P <0 .0 5 )。杏仁核、下丘脑、臂旁核和孤束核等与味觉和摄食明显相关的核团均存在瘦素受体免疫反应 (LR IR)阳性细胞 ,但是阳性细胞数目在味觉刺激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给大鼠甜味觉刺激后 ,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并且杏仁核这个在摄食的发动和引导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团存在LR IR阳性细胞。这些结果提示瘦素可能通过调节味觉感受而影响摄食 ,有必要对瘦素在味觉感受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磷脂酶C β(PLC β)是磷脂酶C的β型同工酶。它与磷脂酶C γ(PLC γ)同是肌醇磷脂信号途径的关键酶。虽然它们同属PLC家族 ,但所介导的信号途径及引起的生理效应却有很大差异。PLC γ需要酪氨酸激酶激活 ,最终引起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效应 ,而PLC β的活化却要靠G蛋白 ,目前主要发现其介导一些神经内分泌的信息传递。本文对PLC β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 .PLC β的生物特性迄今为止 ,发现PLC β有 4个亚型 :β1、β2 、β3和β4,它们的基因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区段。由于mRNA剪接的不同 ,β1和β3各有两种剪接变…  相似文献   

19.
从大鼠的肝脏克隆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PH结构域基因并进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研究该结构域与蛋白激酶C(PKC)的结合情况,并为进一步寻找其新配基打下基础,研究采用一步法从大鼠新鲜肝组织中提取总RNA,以RT-PCR的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再将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以IPTG在26℃下诱导,获得与GST的融合表达,表  相似文献   

20.
LDL受体基因cDNA的RT—PCR分离,克隆及其在RFLP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分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cDNA,将长为2605bp的cDNA插入质粒pJN6,并经全序列测定证实,该序列与已报道序列相比,存在两个变异碱基,即第754位C→T,和1654位的G→A,这两个变异碱基并不改变编码的氨基酸,利用LDL受体基因cDNA中的ClaI片段的作为探针,检测到LDL受体基因上外显子8的StuI位点是个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位点,所克隆的cDNA含有可译框架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