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蛋白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细胞(albuminous cells)是裸子植物韧皮部中唯一与筛胞相连的一种特殊的薄壁组织细胞,其结构和功能相当于被子植物的伴胞。蛋白细胞最早是由 Strasburger(1891)发现并命名的,因此又有人称之为Strasburger 细胞。根据 Stras-  相似文献   

2.
细胞粘附与树突状细胞迁移机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刘巍  周同  史浩  孙桂芝  张冬青  陈楠 《生命科学》2002,14(6):379-382,37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体内迁移机制与其分化成熟。表型转换及生物学功能发挥密切相关。粘附分子及其介导的细胞粘附参与了DC的迁移机制。深入研究DC迁移的分子基础。有助于进一步阐明DC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也可以通过DC进行免疫调控用于临床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细胞外间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细胞外间质由四大家族组成,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弹性蛋白和细胞外间质糖蛋白。细胞外间质成分不仅仅是细胞的惰性支持物,它具有活性的生物功能,例如细胞粘附及迁移,甚至涉及基因表达。细胞外间质研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生物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虚拟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细胞是20世纪末在国外刚刚兴起的一种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建立人工细胞模型,模拟细胞内外环境,从而进行生物学的研究和探索。虚拟细胞包含了多门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其发展历程、应用及其对生物学工作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细胞色素c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Kerr于1972年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随后发现细胞凋亡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以及许多病变如肿瘤有直接关系。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是一个相对主动的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形态上...  相似文献   

6.
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是由8~10个连续的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特殊肽段。本文对基于基序、基于结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各类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生物体的多种组织与器官。它除了具有吞噬作用,物质代谢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外,巨噬细胞还能合成与向外释放IL、PG、IFN、TNF、NO等活性物质,起着十分广泛的信息传递作用,调节多种靶细胞的功能,因此巨噬细胞为多功能效应细胞与信息细胞。它在机体防御、个体发育和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以及诱发某些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是多细胞动物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正常过程,它与细胞增殖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失控不仅扰乱发育,还导致病变。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生命科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进展很快。本文从凋亡的定义、形态学特点、诱导、生物化学背景、基因调控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表型、增殖活性的变化,及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 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CD3+ 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共培养物对A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对AML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潘瑞炽和董愚得[1]编写的《植物生理学》教材将细胞吸水划分为三种方式,即涨吸吸水、渗透吸水和代谢性吸水(或主动吸水)。按此划分,代谢性吸水只能是非渗透性(non-osmotic)的。我们在教学及从事果实膨大动力研究中,有感此划分有所不妥,特撰此文发表一管之见。代谢性吸水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代谢受到抑制后,细胞吸水和膨大生长也受到抑制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代谢性吸水的方式如何?尚未有定论。人们寻找非渗透性的代谢吸水的机制一直未果[2]。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代谢活动与吸水力形成有何关…  相似文献   

11.
宝福凯 《生命科学》1994,6(5):25-27
细胞粘附分子是指由细胞合成、存在于细胞膜或胞外、可促进细胞粘附的一大类分子的总称。研究表明,细胞粘附分子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以及病毒感染、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细胞粘附分子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体的重要生理过程和病理机制,并为肿瘤、AIDS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是多细胞生物的重要功能分子,在形成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细胞的游走与运动、机体的发育与成长、伤口的愈合、神经的再生、病毒感染、肿瘤转移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细胞包素c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线粒体是细胞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细胞器,它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的作用远比人们了解的复杂和多样.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3.
繁茂膜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旭鹏  张卫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12):2133-2134
海绵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源, 近10年来, 从海绵中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占海洋生物来源的30%以上, 并且大多具有显著的抗肿瘤, 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但是, 由于海绵生物量不能满足这些活性物质进一步研究和商业化的需求, 目前仅有一种活性物质被成功的商业化, 这不仅是商业开发的损失, 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活动的一种损失。为了解决海绵供给不足的问题, 人们进行了包括化学合成、海绵养殖以及海绵细胞培养在内的多种尝试,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海绵细胞离体培养技术是最有可能彻底解决海绵供给不足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海绵自身的特殊性, 还没有人成功的建立起海绵细胞系以满足生产需要。人们发现, 海绵细胞的相互接触对于离体海绵细胞长期培养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 大连化物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建立了开发出了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技术, 通过对海绵组织内的原细胞进行富集来获得可长期培养的海绵细胞。海绵原细胞是海绵组织内的“干细胞”, 具有很强的分化、增殖潜力, 同时也是海绵组织内负责消化的主要细胞类型。为了探索海绵原细胞的增殖、分化规律, 本研究基于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体系, 构建了海绵细胞培养实时观测平台, 对繁茂膜海绵原细胞、领细胞、上皮细胞3类主要海绵细胞类型在海绵细胞团形成及生长的全过程进行观察, 了解不同类型细胞迁移规律的变化。通过对视频记录进行分析,发现离散的海绵细胞与细胞团内的海绵细胞具有截然相反的运动规律, 海绵细胞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协同性。伴随原细胞在细胞团内不停息的迁移, 还观察到海绵细胞团内新生骨针的迁移以及细胞间进行颗粒物质的传递。这些信息的获得, 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细胞的功能与作用, 也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探索海绵细胞的增殖、分化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基因的发现李雨民,孙元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细胞凋亡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变化和生化改变的细胞死亡过程,机体启动这一机制以清除无用和有害的细胞。近来细胞凋亡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80年代以来Horvitz等在研...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海洋生物胚胎细胞到哺乳动物的细胞周期,主要是在其细胞周期基因产物周期素及P34的调控下启动,运行和脱出周期的;某些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产物如p53,pRB也直接调控着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6.
病毒感染细胞才能复制,其复制周期每一步都需利用大量细胞功能,如病毒利用宿主膜获得脂质外膜,DNA病毒(除痘病毒)复制需要利用细胞核酸。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从脂质条纹的形成到更复杂的病变和斑块破裂的进程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共同参与作用的,其中最主要的是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及它们分泌的细胞因子。大量研究显示,Th17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但大部分研究仍认为其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Treg细胞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Th17/Treg平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将对Th17细胞、Treg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Th17细胞、Treg细胞和Th17/Treg平衡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胞色素c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ang JF  Fang DC  Lu R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44-146
在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中,位于线粒体内膜外侧的细胞色素c被释放进入胞质,作为辅助因子参与死亡蛋白酶-3的激活,后者在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Bcl-2、Bcl-XL,Bax可阻止或诱导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质,这可能是Bcl-2,Bcl-XL,Bax调节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线粒体、细胞色素c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是细胞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细胞器,它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的作用远比人们了解的复杂和多样。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1.细胞凋亡早期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下降自1993年以来,K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