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树莓的试管繁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植物名称黑树莓(Rubussp.),供试品种为美国引进的2个良种,简称黑莓1号、黑枣2号。2材料类别茎尖、带芽的茎段。3培养条件将外植体用洗涤液刷洗,用流水冲洗10min后,投入70%酒精内消毒用s,再用几1%升汞溶液浸泡8~10min,无菌水冲洗4~5次,消毒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无菌条件下,将茎尖剥开,切割成0.5cm长,再将带腋芽的茎段切成Icm长。培养基有:(互)MS+BA0.2mg/L(单位下同)+NAA05~2;(2)MS+BAI+NAA0.01+GA。0~10;(3)MS+BA0.5~3+NAA0.1;(4)MS十NAA0.5~1。培养温度为23~26C,光照度为2…  相似文献   

2.
树莓和黑莓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杨陵阳坡台地树莓、黑莓引种示范园土壤容重、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等相关指标的测定表明,种植树莓(黑莓)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树莓、黑莓地土壤较裸地土壤抗蚀性有明显提高,而且表层土壤抗蚀性要强于下层,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抗蚀性减弱。同时,树莓、黑莓地丰富的根系以及合理的耕作措施对保水保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树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树莓的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各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分别为:(1)丛生芽诱导:MS 6-BA 1.0 mg/L;(2)继代培养:MS 6-BA 0.5~1.0 mg/L;(3)生根培养:1/2MS NAA 0.2mg/L或1/2MS IBA0.2 mg/L。  相似文献   

4.
以5个优良树莓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建立了树莓茎尖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原初培养采用培养基MS 0.35 mg/L BA 0.1 mg/L GA3,腋芽萌发率可达85%以上;树莓品种早红和美22增殖培养基采用MS 0.3 mg/L GA3 0.1 mg/LIAA 0.25 mg/L BA 琼脂0.5%,澳洲红采用MS 0.3 mg/L GA3 0.3 mg/LIAA 0.25 mg/L BA 琼脂0.5%,黄树莓采用MS 0.3 mg/L GA3 0.3 mg/L IAA 0.25 mg/L BA 琼脂0.3%,黑莓A4-17采用MS 0.3 mg/L GA3 0.3 mg/LIAA 0.35 mg/L BA 琼脂0.5%,其增殖系数可达5~10;生根培养基采用1/2 MS 1.00 mg/LIBA,生根率可达70%~90%;移栽适应性培养以河沙作为移栽基质最佳,成活率可达80%以上,但不同品种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第三代新兴水果——树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树莓是蔷薇科Rosaceae植物,在果树分类上属浆果类树莓属Rubus多年生小灌木落叶果树。根据果实成熟时的颜色,栽培上将树莓分成黑树莓、红树莓、黄树莓、蓝树莓等,简称黑莓、红莓、黄莓、蓝莓等。树莓果实营养丰富,所含的各种成分易被人体所吸收,而且具有促进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新陈代谢及增强抗病的作用。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葡萄的6倍;由于果实中所含糖、有机酸、维生素C、B9和造血化合物协调结合,使树莓成为有利抗病、治病的保健果品。树莓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制成果汁、…  相似文献   

6.
以黑莓沙泥芽为外植体,筛选培养基,建立黑莓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树莓侧芽的最适起始培养基为MS 6-BA1.0 mg/L NAA0.02 mg/L GA6 mg/L;芽的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GA6 mg/L NAA0.02 mg/L 6-BA1.0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 NAA 0.5 mg/L IBA 0.1 mg/L;试管苗移栽的最适基质为蛭石:珍珠岩:营养土(1∶1∶1)。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树莓DNA最佳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良CTAB法提取三种树莓叶DNA最佳条件的探索及检测DNA的完整度。方法:通过改良CTAB法提取树莓叶三个品种的基因组DNA。结果:经检测,所提样品OD260/OD280值在1.6~1.9之间,得率为198~396ng/μl,电泳条带较清晰,无明显拖尾现象;提取最佳条件为水浴时间90min、CTAB抽提液浓度3%时,发现DNA完整性较好、纯度较高,可以满足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树莓叶分子生物学的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红枣树莓低糖果酱的配料和技术指标,结果表明:以红枣浆:树莓浆为1:2(果浆含量50%)、果胶1%、可溶性固形物:40%、总酸0.6%,通过调配、胶磨、均质、灌装、杀菌等工艺,制得产品在外观、色泽、风味、组织状态和口感方面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树莓种子原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树莓种子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分离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水对原花青素的提取效果较好。用10倍于树莓种子重量的水(pH 8)于80℃提取三次,每次90 min,原花青素的提取效果最佳。提取液浓缩后,用NKA树脂吸附,当上样液pH值为7时,以50%乙醇溶液洗脱,分离出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达23.66%,且产品得率也最大,达11.0%。  相似文献   

10.
悬钩子属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APD标记技术对13个黑莓(blackberry)、树莓(raspberry)品种和5个野生悬钩子种类(Rubus spp.)的26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用15个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3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18条,占扩增条带总数的90%,表明悬钩子属植物种间和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26个居群分为4组,其中A组有粗叶悬钩子(R.alceaefolius Poir.)、山莓(R.corchorifolius L.)、插田泡(R.coreanus Miq.)、掌叶覆盆子(R.chingii Hu)、‘威廉姆特’、‘托拉咪’、‘泰勒’、‘金克维’、‘布里斯托’、‘宝森’7号、‘布莱兹’及其实生苗、‘基奥瓦’、‘萨尼’、‘黑布特’等15个居群;B组包括‘宝森’1号~‘宝森’6号和‘马林’、‘乔克多’等8个居群;C组包括‘赫尔’和‘切斯特’的2个居群;D组仅有蓬藁(R.hirsutus Thunb.)1种。这一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树莓和蓝莓香味挥发物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树莓和蓝莓中香味挥发物的组成、浓度变化及其与品种、果实成熟度、采前和采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赵金璐  陈洪生  林罗强  张春鹏  白明翰  刘明 《生物磁学》2012,(28):5423-5426,5455
目的:探讨树莓预防大鼠原发性肝癌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寻找树莓预防大鼠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蛋白质靶点。方法: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树莓提取物对于大鼠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效果和形态学变化,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树莓预防大鼠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蛋白质靶点。结果:树莓提取物能抑制PCNAJVEGF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表明:成瘤组大鼠血清在蛋白质峰2597.93M/Z,4513.88M/Z上与高剂量树莓干预组大鼠血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树莓提取物可以抑制肝癌细胞PC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还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蛋白质峰2597.93M/Z及4513.88M/Z所表达蛋白为其特异性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树莓疫霉根腐病是全球树莓种植业的最主要病害,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检疫性病害之一。随着我国树莓引种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其入侵和发生的风险也在不断升高,有必要对该病传入我国风险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树莓疫霉根腐病菌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综合风险值后再确定其入侵的风险等级。[结果] 树莓疫霉根腐病菌是对中国树莓产业具有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综合风险值(R)为2.22。[结论] 树莓疫霉根腐病菌属于高风险的有害生物,建议我国各个种苗进境口岸的检疫部门加强对该病的检疫力度,严防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链脲霉素(STZ)诱导的大鼠模型来研究树莓果粉在Ⅰ型糖尿病中降血糖、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的活性。结果发现树莓果粉能增加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降低其血糖,并对糖尿病大鼠受损的胰岛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同时,树莓果粉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CD4、CD8分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 G、Ig A和Ig E的含量。此外,树莓果粉能显著增强糖尿病大鼠胰腺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明显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说明树莓果粉能通过减缓自身免疫反应程度和缓解氧化应激来改善胰岛β细胞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Ⅰ型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糖是树莓功能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但树莓多糖对紫外线造成的皮肤细胞光损伤是否具有防护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树莓粗多糖(raspberry crude polysaccharide, RCP)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 HaCaT)光损伤的防护作用。通过建立HaCaT细胞的UVB光损伤模型,利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微板法测定HaCaT细胞中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抗氧化因子的含量,评估RCP的抗UVB活性。采用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检测RCP对DPPH自由基(DPPH·)和ABTS自由基(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RCP能明显提高被UVB损伤的HaCaT细胞活力,且随浓度升高作用增强(P<0.01或P<0.05)。与未加入RCP处理的HaCaT细胞比较,人基质金属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蓝树莓叶总黄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分成5组:正常组(N)喂以普通饲料;高脂饮食模型组(M)喂以改良的高胆固醇饲料,诱发形成脂肪肝模型;蓝树莓叶总黄酮低、中、高浓度实验组(HLF1、HLF2、HLF3)在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灌胃20 mg·kg-1、40 mg·kg-1、80 mg·kg-1体重蓝树莓叶总黄酮溶液各3 m L。实验180 d后取动物血清、肝脏,检测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的含量,制备大鼠肝脏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蓝树莓叶总黄酮实验组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其血清的TC、TG、LDL-C、AST、ALT等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而HDL-C含量则明显上升(P0.01),且与蓝树莓叶总黄酮的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石蜡切片也显示蓝树莓叶总黄酮实验组动物肝脏中的脂质积累和脂肪肝病理学变化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蓝树莓叶总黄酮可以降低大鼠脂肪变性程度,对高脂饮食引起的脂肪肝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2年生‘来味里’树莓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遮阴处理(2个遮阴强度:T1,自然光强的40%;T2,自然光强的60%,CK,自然光照)。遮阴处理60 d后,测定不同光照环境下植株生长、开花结实、叶片光合特征等形态学、生理学指标。结果表明:T1、T2处理下,树莓叶片Pn值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8.0%和53.0%。遮光处理的叶片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最大量子效率(α)较对照明显降低(P0.05),但T1和T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遮阴处理造成树莓基生枝及蘖根苗的数量明显减少,其中T2处理的基生枝数量仅为对照的1/3;T1和T2处理树莓果实成熟期分别延后了8和20 d。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遮阴条件下,树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果实主要特征参数(如果实横径、平均单果重和平均单株座果数)及基生和蘖根苗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多位专家、教授、研究员对大豆产量的研究对比和实验,总结了影响大豆产量的因数及如何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AFLP标记与玉米杂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0.
吴秀清  侯中田 《植物研究》1995,15(1):129-135
在黑龙江省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中,降水是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这种限制只能在环境、生产诸因子投入数量一定格局下,才是稳定的,玉米产量随降水量的多少而变化,在降水适量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嵩,旱涝均减产,降水的边际产量与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是:降水边际产量随降水量递增而下降;随积温升高而增加,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逐渐下降,对玉米适当增施氮,磷,钾化肥和农肥,玉米的降水边际产量效应均提高,在降水充沛,热量资源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