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用半胱胺经口给药方法诱发大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离体条件下,以肠电慢波的频率和振幅为指标,观察了溃疡时十二指肠各部位的电活动变化。结果表明:(1)溃疡病变均选择牲地形成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心在离幽门括约肌0.5cm左右处;(2)在幽门括约肌尾侧0.5cm处(形成溃疡部位)和1.0cm及2.0cm处(未形成溃疡部位)的溃疡大鼠十二指肠电慢波频率,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振幅的变化不甚明显(P>0.05);(3)在幽门括约肌尾侧1.0cm处,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性溃疡大鼠的电慢波振幅明显地大于单纯性溃疡大鼠(P<0.05),而在幽门括约肌尾侧2.0cm处,穿孔性溃疡大鼠的电慢波频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溃疡大鼠(P<0.05)。以上结果提示:由半胱胺诱发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十二指肠电慢波频率有加速作用,并随溃疡病变的加重,十二指肠电慢波活动似有增强倾向。  相似文献   

2.
孙利民 《蛇志》2006,18(4):274-274,283
1病因分析 胃肠道穿孔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病因主要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所致。以后者多见。也可见于炎症、肠伤寒、腹部外伤及肿瘤穿孔所致的胃肠道破裂。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胃肠道穿孔,但不能确定穿孔的部位及病因。  相似文献   

3.
精制蝮蛇抗栓酶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贺杰明湖南攸县卫生学校412300患者,男性,24岁,中学教师,因肝功能检查发现HBsAg(+)及GPT升高,于1996年11月19日就诊。1992年11月曾患肝炎,经治疗好转。否认有消化性溃疡病史。1995年...  相似文献   

4.
电磁疗法是在我国经络学说和磁石治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采用本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初步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者70岁,青壮打工者为多。病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胃溃疡2例,合并胃窦炎1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倒刺线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孔缝线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修补穿孔(n=57例),观察组采用倒刺线缝合修补穿孔(n=5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疼痛指标、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孔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血浆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能够一定程度降低腹腔镜下穿孔的缝合难度,并且可显著减少缝合和手术时间,从而加快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术后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胃超声造影剂检测上消化溃疡。方法:采用“胃窗-85超声造影剂化水量500毫升口服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56例超声检获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36例。经手术病理,胃镜证实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31例,B超误诊8例。B超诊断符合率分别赤85%;86%。结论:胃超声造影检查对上消化溃疡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优于对照组的75.0%,而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疗效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钧才  覃永年 《蛇志》1999,11(1):53-54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已逐渐成为老年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情复杂,在诊断、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死亡率高。我院1980~1997年共收治7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58例,女17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67....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十二指肠粘膜能合成较大数量的前列腺素(PG),这些PG在正常情况下有维持粘膜完整性和对抗致溃疡刺激的作用;而内源性PG缺乏,可能是产生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观察到在半胱胺(400mg/kg×2,po)诱发大鼠十二指肠溃疡过程中,十二指肠近端pH明显降低,十二指肠壁结合粘液量减少,而十二指肠纽织DNA合成速率出现暂时性升高。这些结果提示:溃疡的生成可能与十二指肠酸化以及粘液-HCO_3~-盐屏障作用的降低有关,而与十二指肠组织修复能力的大小似无明显关系。但致溃疡剂量的半胱胺(250mg/kg,sc)并不增加shay大鼠的胃总酸排出量。因此,半胱胺导致十二指肠酸化的主要原因似不是由于其酸负荷的增加,而可能由于十二指肠对酸处置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陈勇 《蛇志》2014,(2):207-210
<正>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原因为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而导致溃疡形成。根据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症状如上腹痛、上腹胀闷不适、嗳气反酸等,可将消化性溃疡归属中医胃痛、痞满、吐酸、嘈杂等证范畴。近年来,我国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其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感染状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内镜下表现的特点。方法应用C13尿素呼气试验,对905例以慢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进行检测,对C13呼气试验阳性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905例慢性腹痛患儿中H.pylori呈阳性185例(20.44%),随年龄增长,其H.pylori阳性率升高,学年组已达高峰。对H.pylori阳性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隆起病变47例占25.40%,结节性胃炎41例占22.1%,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占20.5%,结节性胃炎伴十二指肠隆起病变23例占12.4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占12.4%。胃溃疡7例,占3.7%(其中包括1例复合性溃疡),结节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炎6例,占3.2%。结论H.pylori感染为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C13尿素呼气试验方便,快速,无痛苦,无放射性,是一较好的H.pylori检测方法;对既有消化道症状同时C13呼气试验阳性者进行胃镜检查能够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同时将发生残胃癌患者与未发生残胃癌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残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残胃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残胃癌,发生率为11.11%,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年龄、性别、HP感染上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癌组组采用毕Ⅰ式2例,毕Ⅱ式7例,Roux-Y式1例;未发生残胃癌组采用毕Ⅰ式82例,毕Ⅱ式74例,Roux-Y式14例,残胃癌组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以十二指肠球部为主,未发生残胃癌组以十二指肠球部、胃体部为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证实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属于残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残胃癌发生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会增加术后残胃癌发生风险,应加强引流管干预、并发症干预,并将此作为基础制定综合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电离辐射引起胃排空延迟机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800rad照射后胃肠肌电的变化及切斷内脏神经与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官的影响,初步分析了电离辐射引起胃排空延迟的机理。结果是:800rad照后大鼠胃肠肌电的峰波平均振幅胃幽部窦部照后1小时至第4天明显降低(P<0.05);幽门括约肌政变不大;十二指肠球部照后第3~7天明显下降(P<0.01)。切断内脏神经后照射大鼠胃肠肌电的峰波平均振幅胃幽门窦部变化不大,幽门括约肌照后1小时至第5天明显升高(P<0.05),十二指肠球部照后第3~7天明显下降(P<0.05)。800rad照后第4天大鼠胃对电刺激迷走神经的反应性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照后胃排空延迟的原因不仅与神经-体液调节紊乱有关,而且与射线损伤了平滑肌,使其兴奋性暂时的功能性降低有关。此外照后由于十二指肠球部运动的变化而使内感受器对胃运动的调节发生紊乱也是值得重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热带念珠菌引起的腹腔脓肿瘘管真菌感染。患者女,7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并发腹膜炎,行腹腔镜术,术后伤口反复未完全愈合,有少量分泌物溢出。发现腹壁瘘管及腹腔脓肿入院,两次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再次取分泌物直接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鉴定为热带念珠菌。手术清理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改变,查见大量假菌丝及孢子。经口服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溶液纱条引流治疗3个月后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服用阿司匹林对消化性溃疡的分别的作用以及是否存在协同致病或者拮抗作用,了解消化性溃疡发病的致病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2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与250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两组患者在服用相同的药物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使用阿司匹林是否会具有协同致病作用。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胃溃疡OR值明显高于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之和(P0.05)。服用阿司匹林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低于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单纯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之和(P0.05)。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服用阿司匹林的OR值为3.30,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OR值为3.09,说明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可引发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合并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服用阿司匹林胃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OR值分别为1.17、3.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均可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风险,对胃溃疡发病具有协同作用,对十二指肠溃疡无协同作用,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协同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陶立生  许亚平  姚俊  薛翠华 《生物磁学》2011,(18):3494-3496
目的:比较埃索关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渍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关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宣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65例作为B组。以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H.pylori。应用免疫印迹法急性H.pylori抗体分型。结果 A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67.6%,B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24.6%。A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94.5%;B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33.3%。A组及B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溃疡H.pylori感染率(P0.05)。两组胃溃疡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在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8,P0.01)。两组患者H.pylori抗体血清分型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4,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是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始动因素,尤其在慢性乙肝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乙肝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5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升高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