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12导联及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①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室过感知、心房感知不良、心室感知不良检出率均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②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总检出率明显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③24 h动态心电图HRV时域指标24 h内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DD)、全程每5 min时间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均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且对心率变异性诊断相对敏感,对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12导联心电图更高。  相似文献   

2.
房室间期在双腔起搏器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心房收缩及心室充盈产生影响,且与右心室起搏比例有关联,给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合适的房室间期,才能使双腔起搏器患者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侵入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实验对象为24名因房室传导阻滞或慢性心房纤颤而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男12人,女12人,平均年龄70.2±6.1岁),所有患者均因不典型心绞痛入院和完全起搏依赖,心电图改变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通过体外程控进行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幅度如左室射血分数评估心功能,检测后行冠脉造影术评估冠脉狭窄情况,及实验前后测定B型脑钠肽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中,有13例通过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应激实验测得LVEF随起搏心率增加而降低,这其中又有11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冠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诊断的准确性84.62%;11例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患者实验后30分钟测得的BNP水平较实验前明显升高。结论: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应激实验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安全及具有诊断意义的方法,可用来评价植入起搏器术后完全起搏依赖,心电图继发性ST-T改变难以判断的心肌缺血,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提供可靠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4.
Bai R  Pu J  Liu N  Lu JG  Zhou Q  Ruan YF  Niu HY  Wang L 《生理学报》2003,55(6):722-730
实验以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dilated cardiomyopath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DCM-CHF)模型为对象、以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相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双心室起搏(模拟临床上心室再同步治疗的方法)后的心肌电生理特性变化。实验以快速右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DCM-CHF犬模型;正常犬和DCM-CHF犬均经射频消融希氏束制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采用同步记录犬体表心电图和内膜下、中层、外膜下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s,MAP)的方法,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的QT间期、Tpeak-Tend(Tp-Te)间期和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 duration,MAPD)、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ization,TDR)。结果显示:在正常犬,左室心外膜与双心室起搏后三层心肌的MAPD均延长,同时TDR增大(左室心外膜起搏47.16 ms、双心室起搏37.54 ms、右室心内膜起搏26.75 ms,P<0.001),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的变化与之平行;在DCM-CHF犬较正常犬已表现出中层心肌MAPD延长(276.30 ms vs 257.35 ms,P<0.0001)和TDR(33.8 ms vs 27.58 ms,P=0.002)增大的基础上,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仍进一步使三层心肌的MAPD延长和TDR增大。研究结果提示,左室心外膜起搏和双心室起搏后使内膜下、中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传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entricular Pacing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Bi-V CRT)相比,左室多部位起搏(Multisite Left Ventricular Pacing,MSLV)CRT对术后起搏心电图QRS波时限及心肌复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最新指南推荐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或/和除颤器(CRT-P/CRT-D)适应症的患者。术中设定左室单部位与右室(1LV+RV)起搏和左室双部位与右室(2LV+RV)起搏。同时采集即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2种起搏模式下患者的术后起搏心电图QRS波时限、QTc间期、JTc间期及Tp-e间期。结果:(1)共采集了21份左室单部位与右室起搏心电图,18份左室双部位与右室起搏心电图;(2)与1LV+RV相比,2LV+RV可进一步缩短术后QRS时限(△QRS:-5.57±12.52 ms vs-14.94±14.01 ms,P=0.034);(3)1LV+RV与2LV+RV比较,QTc、JTc及Tp-e时限无差异(P0.05)。结论:与Bi-V CRT相比,MSLV CRT可进一步缩短QRS时限,但不能缩短心肌复极时间。  相似文献   

6.
植入电子起搏器可以治疗因窦房结功能失常引起的猝死等心脏疾病.但是,电子起搏器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电池寿命有限、容易感染等.因此,生物起搏器被期待能够取代电子起搏器.为了探讨在心室内诱导心室细胞生成生物起搏器的可行性,我们首先抑制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使心室肌细胞产生起搏行为,然后基于理想心室组织和真实人体心室切片数据,构建2D生物起搏器模型.基于该模型,我们研究细胞间的电偶联和起搏电流I_f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发现起搏电流I_f对起搏器功能有增强作用,但细胞间的弱电偶联对起搏器的起搏有更为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心脏起搏阈值和感知度,是应用同步型心脏起搏器的两个重要问题,又是在长期随访中碰到的最会引起起搏并发症的问题之一。它既与医师的安装技巧有关,也与所选用的起搏器、导管电极的性能有关。因此需要由工程设计者和临床医师共同解决,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起搏器的工作寿命与起搏阈值密切相关,可以断言,  相似文献   

8.
起搏器的频率自适应功能可以弥补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问题。其实现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与人体代谢水平相关的生理或非生理参数,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传感器指示频率",以此提供与代谢水平相适应的起搏频率进而调整心输出量。频率自适应功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众多起搏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植入48条心房起搏电极的实践中体会:在起搏电极定位中起搏电压阈值和心腔内电压振幅两者中应先满足心腔内电压振幅标准以保证感知功能良好。术中P-R段抬高的形态与术中即刻起博电压阈值和心腔内电压振幅及远期电极脱位均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β3肾上腺素受体在持续房颤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实验犬21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房颤组(n=7)和抑制剂组(n=7)。无菌条件下开胸后在犬右心耳缝植螺旋型起搏电极,连接实验用埋藏式高频起搏器(起搏模式AOO,600次/min),同时抑制剂组犬埋置持续给药泵,假手术组犬仅缝植起搏电极但不起搏,另2组犬心房快速起搏4周。分别于起搏前、起博4周后,检测记录各组犬房颤诱发情况;测量各组犬LAVmax、LAVmin和LAEF;测定左心耳LAAVmax,LAAVmin和LAAEF。我们发现起搏4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房颤组犬LAVmax、LAVmin、LAAVmax和LAAVmin均显著增加(p0.01),LAEF和LAAEF均明显下降(p0.01)。抑制剂组犬LAVmax、LAVmin、LAAVmax和LAAVmin均较房颤组有所降低(p0.01),而LAEF(p0.01)和LAAEF增加(p0.05)。假手术组和抑制剂组两组间比较可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β3受体抑制剂能够减轻心房快速起搏犬心房结构重构和收缩功能降低,有益于防治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11.
生物起搏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起搏及驱动能力的影响.首先利用各向异性的反应扩散方程,建立了包含生物起搏器的1D心室组织模型.基于该模型,仿真了不同边界电偶联对应的起搏器初次起搏时间、特殊位置细胞的动作电位、心电的传导过程等参考项,发现减弱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的起搏能力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然而,当电偶联足够小时,起搏器的电兴奋却不能有效地传出,导致其驱动心室组织失败.另外,本文探讨了边界电偶联的大小与起搏器最小尺寸之间的关系,发现电偶联越小,起搏器成功起搏所需的细胞数量越少,但是细胞数量变化并不明显.因此,仅仅减弱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如果生成高效的起搏器,仍需辅助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在生物起搏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起搏及驱动能力的影响. 首先利用各向异性的反应扩散方程,建立了包含生物起搏器的1D心室组织模型. 基于该模型,仿真了不同边界电偶联对应的起搏器初次起搏时间、特殊位置细胞的动作电位、心电的传导过程等参考项,发现减弱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的起搏能力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然而,当电偶联足够小时,起搏器的电兴奋却不能有效传出,导致其驱动心室组织失败. 另外,本文探讨了边界电偶联的大小与起搏器最小尺寸之间的关系,发现电偶联越小,起搏器成功起搏所需的细胞数量越少,但是细胞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因此,仅仅减弱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如果生成高效的起搏器,仍需辅助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永久起搏器程控在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78例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程控组和非程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与永久起搏器程控诊断,非程控组则仅给植入永久起搏器,但非程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房颤负荷、心房与心室起搏比、心房结构重构及左心功能、P波结果;比较永久起搏器程控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的差异,分析永久起搏器程控在心房颤动诊断敏感度。结果:程控组和非程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心率失常的类型、存在的基础性疾病以及使用过的治疗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程控组和非程控组患者的房颤负荷、VP值和P波最小时限均显著小于非程控组,AP值、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则显著大于非程控组(P<0.05);程控组和非程控组患者的LAD、RAD、LVEDD和LVEF值在植入前和植入后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可以发现,永久起搏器程控对心房颤动检出率为97.44 %,且永久起搏器程控应用于诊断心房颤动敏感度高达98.72 %。结论:对心房颤动患者采用永久起搏器程控进行诊断,可以在心电图检查的各项指标结果上对患者的心房颤动给与准确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曾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体内式心脏起搏器的上海复旦大学方祖祥教授,率领该校电子工程系的一个课题组,经过3年攻关,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起搏器机芯。它采用全CM-OS集成工艺的频率程控按需起搏电路,包含有能使心脏协调起搏的全部功能,只要配上电池和密封外壳,就构成一台完整的心脏起搏器。这种新型起搏器具有5个独特的优点:1.能利用一块普通的磁铁对已植入人体的起搏器进行频率调节(61次—101次/分),从而可以让患者自主地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心率,以取得最佳的疗效;2.有一个备用起搏源,万一主体起搏源发生故障,可在数秒钟内自行启动以代替之;3.它功耗极低,一  相似文献   

15.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易引起非同步性的房室收缩与舒张,损害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而生理性起搏器与之相比,能够模拟生理传导,保持房室、双室同步起搏,满足患者不同情况下的生理性需要,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将就生理性起搏的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猫冠状动脉缺血与再灌注对房室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hen SL  Feng SQ 《生理学报》1999,51(3):272-278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常引起房室传导功能障碍,然而这种障碍与心肌缺血的内在联系并不很清楚,本实验在去植物性神经传出纤维的猫上进行,通过模板匹配方法从His束电图检测A,H,V波并测量两心房间期(AA),心房波与His波间期(AH),His波与心室波间期(HV)和心房波与心室波间期(AV)。结果如下:结扎右冠状动脉后,20只动物的AH间期14只出现增加(A组)6只未出现增加(B组)对B组进行快速心房起博和  相似文献   

17.
一、频率响应心脏起搏系统在起搏治疗中的地位临床研究表明,就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而言,适时地增加起搏频率较保持房室顺序收缩更为重要,特别是在运动负荷条件下更是如此。根据机体代谢情况而改变起搏频率即频率响应心脏起搏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并受到普遍重视的一种单腔(或双腔)生理型起搏方式。它应用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经过相应地传感器,从而对起搏频率进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器的编码是代表起搏器的性质和功能而按顺序编排的符号,以英文名字的第一字母来表示,说明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及功能。随着起搏器的发展,原来的三位编码已不合适而改为五位编码,这是国际统一标准,因而使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和临床工作者,都能从每个起搏器的编码符号上清楚地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快速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模型 ,并对其方法学进行改进。方法  6只成年健康杂种犬麻醉后先通过射频消融希氏束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再经静脉植入心内膜起搏电极 ,脉冲发射器为技术处理后的人用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为 2 5 0次 min ,起搏时间持续 (2 3 6± 2 5 7)d。结果 除有相应症状、体征外 ,所有动物均成功制备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 ;B超和病理解剖检查证实有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以及肝瘀血、肺瘀血 ;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肝窦扩张充血、肺泡内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改进后的快速心室起搏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 pg/ml、261.8 pg/ml、599.4 pg/m和971.2 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