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勘误     
发表在《微生物学报》2011年第51卷第7期第876—890页中的文章"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HS-PC500岩心微生物多样性"出现了两处错误。(1)第886页中有2大段内容重复;(2)第886页中右栏第5行,"β-变形菌"应为"δ-变形菌"。特此更  相似文献   

2.
张德礼  季梁  李衍达 《遗传学报》2004,31(5):431-443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实验确认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所识别的基因在非冗余数据库比对发现了网上公布的计算机注释人类基因组编码序列存在各种类型的多处错误,包括cDNA水平的一个或一段碱基插入、缺失或突变,或是这些错误的不同排列组合,其中以错误插入为多,往往导致编码氨基酸的移码突变。最先举证了NCBIGENOME Annotation Project预测人类新基因的下列错误类型:(1)开放读码框架(0RF)中错误插入一个碱基造成编码氨基酸移码;(2)错误拼接;(3)开放读框中错误插入一个或一段碱基造成该读框提前终止。只编码N-端氨基酸的cDNA序列而不完整;(4)只有编码c一端氨基酸序列的cDNA而不完整;(5)只是正确基因0RF中间的一段编码蛋白cDNA序列而不完整,缺N-端与C-端氨基酸序列,并且将不完整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一个非起始码氨基酸错误地预测为起始码氨基酸,如将L错误地预测为M;(6)开放读框中错误插入一个或一段碱基造成前面出现不该有的终止码,因而编码蛋白缺开头部分氨基酸;(7)可能将污染基因组序列当作完整基因cDNA序列对待而预测出所谓单一外显子基因。即便真是基因,也只是较长单一外显子mRNA中有一小0RF,而0RF起始码上游同一相位确实存在终止码,无其他特点符合基因条件;(8)所预测基因只有0RF,而0RF两端没有任何EST证据,可据此0RF拼接出受EST和人类基因组双重支持的完整基因cDNA(开放读框上游同一相位有终止码),预示所预测0RF参考序列可能不正确;(9)有EST实验证据支持存在基因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范围内又被预测出一条相似但更小的蛋白编码基因,因而新预测基因有可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唐卫东 《生物学通报》2013,48(4):45-47,F0004
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以开放性的实验思想,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教具的改进,实验创新等方面对初中光合作用系列实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勘误     
发表在《微生物学报》2011年第51卷第7期第876—890页中的文章"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HS-PC500岩心微生物多样性"出现了两处错误。(1)第886页中有2大段内容重复;(2)第886页中右栏第5行,"β-变形菌"应为"δ-变形菌"。特此更正,请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5.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8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的演示实验。通过观察该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知道发酵可产生CO2,理解发酵原理及其产物。师生经过多次实践,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实验现象(气球鼓起),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发酵原理及其产物,达不到实验教学目的。另外实验不严谨、不科学,缺少对照,使实验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通过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既能克服以上不足,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也符合现代社会追求的"低碳、绿色、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6.
生化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课前预习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课前做好预习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但上实验课前学生不预习的现象非常普遍,上课时等着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然后循规蹈矩、按方抓药,不是用脑思考后动手操作,而是一味的重复。不做课前预习,常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不了解实验原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实验步骤不熟悉、常常手忙脚乱,错误百出,浪费了时间,结果却不理想;(3)知道实验结果应该是怎样的,常常是拿着实验结果问老师对不对,而自己心中没数不能判断结果的正误;(4)对实验过程中遇…  相似文献   

7.
黄云晖 《植物学报》1998,15(2):73-79
本文对《植物学(被子植物分类部分)》教材(吴国芳等,1992)中如下问题与同行商榷:(1)关于克朗奎斯特(Cronquist)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2)关于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的分类位置;(3)关于被子植物分类原则;(4)关于插图与特征描述是否一致的问题;(5)关于分类群特征描述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雁  梁春英 《生物学通报》2005,40(12):30-31
1实验考试背景 1)本实验考试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7年级下册第2章“人体的营养”第1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内容中“进一步探究”栏目。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践对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1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一系列的改进。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为主题设计了完整的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带食物材料,展开探究,并对教材中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做了一定的补充和改进,用多种食物材料进行了预实验,发现白萝卜适合做还原糖检验和维生素C检验的演示实验,提出用西瓜等非常规材料检验无机盐的新思路和用植物根、茎切片直接检验淀粉和蛋白质的简易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詹天宇  赵文武 《生态学报》2021,41(24):10001-10005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面向未来地球的地理学: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IGU-GFE)主办的2020年地理学与可持续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研讨会以"多重压力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探究"为主题开展热烈讨论。研讨会针对5个专题展开,分别是:(1)生态系统压力和驱动力;(2)生态系统状态评估;(3)多重压力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多重压力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影响;(5)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IGU-GFE地理学与可持续研讨会为全球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出了以下建议:(1)合理、科学、多维度提高生态系统质量;(2)有效恢复和提升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3)优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通过认识经典实验,认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大致历程;2)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3)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动力等。1.2能力目标1)通过课外探究和课堂讨论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思考、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推理、概括、总结出结论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原真菌学的教学优化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专业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专业思想的培养与教育;(2)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更新;(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4)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5)科研水平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仿真实验在《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实验教学中的优点和应用。教学效果表明,仿真实验弥补了《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传统实验的不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园中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和不同颜色诱捕器的悬挂位置以及诱芯种类、数量对桃蛀螟Conegethes punctiferalis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1)自制水桶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高于三角形及船型诱捕器;(2)白色、蓝色、绿色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黄色诱捕器,其中白色效果最佳,黄色最差;(3)诱捕器悬挂于树冠中部时的诱捕量分别是悬挂于树冠上部及下部的2.1倍和6.8倍;(4)不同供应商提供诱芯的诱捕效果存在差异;(5)含单、双诱芯诱捕器间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实际生产上应选择配置有1个中捷四方诱芯的白色水桶型诱捕器,悬挂于树冠中部位置,以期达到对板栗园内桃蛀螟的最佳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究: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涉及问题、假设、数据、解释、评价、结论等多个环节。探究有多种类型: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归纳探究与演绎探究。探究又有多种实施途径:探究性提问、探究性讨论、探究性演示以及探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16.
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讨论,比较分析,得出了实验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中生物学的探究性实验(1)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过程 ,也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核心。所谓的科学探究 ,是指科学家研究自然界 ,并基于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各种理论的途径和方法 ,也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各种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而参与的各种活动。因此 ,探究是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本文仅就高中生物学的实验分级、探究实验的活动程序等 ,谈谈自己的体会如下 :1 以探究为核心的实验分级以探究为核心对高中生物学的实验进行分级 ,有助于准确制定实验教学目标 ,有助于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从而为取得理想的实…  相似文献   

18.
荆林海 《生物学通报》2011,46(11):21-23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2.6生物的进化”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两大基石,数学则是科学的皇冠,本实验实质上是一个运用数学进行的一个思维探究实验.使学生能较充分地感悟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在其研究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实验2鉴定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中trp突变材料与设备1)盛有培养液的试管122)1块有12个孔的板13)1支盛有Erlicl试剂的试管14)1支盛有吲哚溶液的试管15)1支盛有邻氨基苯甲酸的试管16)1支盛有水的试管17)1mL移液管138)1张白纸19)1个装用过的移液管的容器110)纸巾1为你提供酵母作为实验对象。下图表示了这种酵母的生活史周期。邛trp5基因邛trp4基因这种酵母在其生活史周期中有交替的单倍体与二倍体期,单倍体融合产生二倍体,1个二倍体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个单倍体。下面的流程表示酵母中色氨酸合成的途径:图中给出了合成过程的一些中…  相似文献   

20.
“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知识的做法,将探究实验放在前面,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和概念,为以后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活动耗材多、用时长、操作繁琐。本文主要阐述该如何改进该实验、组织学生有效探究,以发挥其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