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人类病毒学研究所的Rober'tGdll。最近研究了人体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两种神秘物质。首先,让一组患血友病的病人反复的暴露在含HIV的血液物下,由于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的水平提高了,因此抗病毒感染。第二,在孕妇的尿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可能抗HIV和卡波西肉瘤(与艾兹病有关的癌症)感染。正如前面所推测的,它不是人戎毛促性腺激素(hCG)。在!980-1985年科学家试验了128个血友病病人,使他们反复接触HW因子Vlll。结果只有3个感染了HIV。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被感染的人逐渐增加,到1985年有114人被感染,…  相似文献   

2.
病毒的基因突变是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病毒基因突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近一半以上的艾滋病病人经常规抗HIV化学药物治疗后,可引起HIV结构或非结构基因的改变,导致耐药株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5-I0006
从1981年起,全球有65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已经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目前,全世界仍有4000万患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HIV属于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感染人类免疫细胞,并扰乱它的正常功能。经过一段长短不一的成熟期(从10-15年不等),发展成传染性疾病——艾滋病。如果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将成熟期延长。在潜伏期,人体的免疫系统被削弱,感染HIV的人会导致机会性发炎。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旧金山VA医疗中心(SFVAMC)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有关艾滋病的新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增强可以帮助病人剔除HIV病毒感染细胞,这项研究对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这项研究定位了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病人潜在的艾滋病毒储存池位置。潜在的HIV储存池建立在患者感染艾滋病毒的最早阶段,此时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但不会生产病毒。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促使血液中的艾滋病毒降低至微量(医疗无法检测到的水平),但HIV病  相似文献   

5.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有效的医治方法,所以世界各国对艾滋病都十分重视.在感染HIV时,HIV首先与靶细胞上的受体(receptor)结合后,才能进入该细胞并在其内繁殖.所以充分地了解HIV的受体及辅助受体(coreceptor),对控制HIV的感染和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非洲,人们发现,约有85%的患有艾滋病的孕妇,在分娩后并没有将病毒传给婴儿,逃脱了最容易患病的母婴传播渠道。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不易受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母乳免疫细胞(T细胞)识别,并有效捕获了HIV蛋白(指病毒外壳蛋白),这对保护孩子免受HIV感染或传染极为有利;二是母乳含有丰富的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直接喂养起抗病毒、抗癌作用,保护孩子健康成长,不发生恶性病症。乳铁蛋白是由约70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8kD的单体糖蛋白,不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而且在机体外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学》2011,(4):I0004-I0004
艾滋病病毒(HIV)存在潜藏机制可以长期潜伏在细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均不能选择性地杀伤感染细胞而根除病毒。新的研究思路对开发新型抗HIV药物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具有选择性地杀伤HIV感染细胞而保护正常细胞不受伤害的抗艾滋病药物是极有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HIV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马晶  郭秀婵  曾毅 《病毒学报》2006,22(2):155-15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AIDS的流行已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灾难,全球活着的HIV感染者已超过4 300万人,每天约有14 000  相似文献   

9.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6):905-905
在非洲,人们发现,约有85%的患有艾滋病的孕妇,在分娩后并没有将病毒传给婴儿,逃脱了最容易患病的母婴传播渠道。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不易受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呢?  相似文献   

10.
HIV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怪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有互型和11型2种。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L.M0ntngnier首次证实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并分离到了病毒一HIV-1。1986年L.Montagnier研究组的F.Clavel等人又分离到了另1种HIV,即HIV一人HIV-1与HIV-2又都有许多亚型。科学家们最近研究发现HIV-1和HIV-2起源于非洲,大约在本世纪础到50年代传染给人类,并在流行传播过程中变异为各种亚型。HIV-1致病力强,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HIV-2毒力较…  相似文献   

11.
HEM制药公司和它的有争议的药物Ampligen~(TM)又一次成为新闻话题.这一次,该药被吹棒为治疗人疱疹病毒6(HHV-6)的可能性药物,这种病毒与艾滋病及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关联. HHV-6过去叫人B淋巴细胞营养型病毒,能感染携带CD4受体的T淋巴细胞.如果细胞同时受到HHV-6和HIV的侵染,则HIV的繁殖和T细胞的毁坏将加速.这是离体实验的结果.此外,80%的艾滋病患者中以及50%的健康人身上都有HHV-6这一病毒.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疱疹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性 ,介绍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防治方法。HIV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和复发的主要原因 ,而疱疹病毒 (除HHV 7外 )又作为辅助因子增加HIV传播的可能性 ,促进艾滋病发病并影响预后。经典抗疱疹病毒药物对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有效 ,天然抗病毒药物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带领团队,在疟疾和艾滋病相互关系研究中,发现疟疾感染有利于艾滋病病毒储存库的清除。相关成果于12月9日发表在《逆转录病毒学》杂志上。据介绍,陈小平等建立了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疟原虫共感染的恒河猴模型,模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疟原虫的共感染。基于该动物模型,研究团队发现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前提下,疟疾感染有利于HIV储存库的清除,并初步阐述了其机理。  相似文献   

14.
Ⅰ型干扰素(以下简称为干扰素)是重要的抗病毒因子,也是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干扰素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HIV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发现,干扰素具有抑制HIV复制和破坏抗病毒免疫的双重作用.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注射干扰素受体的阻断抗体显著提高抗HIV特异性免疫反应,延缓停药后病毒反弹.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有望成为研发治疗艾滋病新型药物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Ⅰ型干扰素(以下简称为干扰素)是重要的抗病毒因子,也是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干扰素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HIV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发现,干扰素具有抑制HIV复制和破坏抗病毒免疫的双重作用.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注射干扰素受体的阻断抗体显著提高抗HIV特异性免疫反应,延缓停药后病毒反弹.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有望成为研发治疗艾滋病新型药物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32-232
某些致命性病毒病不断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除艾滋病病毒(HIV)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之外,还有一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侵犯脑下的肠病毒以不同方式侵染人体引发病症导致死亡。其中HPV是一种无药可救的性病病毒,继艾滋病之后又出现“世纪绝症”。在美国,该病毒曾迅速蔓延,不论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女性染病后甚至可引发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7.
王学  张莉  田波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5):286-288
人受到免疫缺损病毒(HtnnanIInmunodeficiencyVirus,HYV)的感染并引起艾滋病是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HIV感染后,病毒大量复制并传播到所有的淋巴器官,通常在几周内人体内就会产生很强的免疫反应以阻止病毒的复制,而病毒几乎总是逃避免疫监控而出现慢性且不断地再感染,直到最后发病。但是,不同的人感染HIV-l后其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受感染的人群中,约有10%的人在病毒感染的2-3年内发病(称快发病型)t约有10%~17%的人感染后7~10年甚至终生不发病(称为不发型);剩下的介于二者中间,在10年内发病(称一般…  相似文献   

18.
疱疹病毒诱导的凋亡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疱疹病毒感染后可表达大量能影响宿主和病毒间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凋亡是在抗病毒应答和潜伏期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它可以被病毒调节,也可以为病毒控制.在感染中,某些疱疹病毒和HIV对凋亡机制所产生的显著变化可能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人类最严重的单一病因疾病,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已经成功地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慢性可控性疾病。但长期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一旦停药,患者体内潜伏的HIV会迅速反弹。艾滋病无法彻底治愈的原因是患者体内HIV病毒潜伏储存库的存在。"Shock and kill"策略是使用HIV潜伏感染激活剂(Latency-reversing agents,LRAs)诱导潜伏HIV前病毒复制及表达,然后联合HAART将病毒一网打尽,同时由于细胞病变效应和/或HIV特征性免疫反应使潜伏细胞的半衰期大大缩短,最终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因此,高效、安全且特异性促进潜伏库衰减的LRAs成为现今艾滋病治愈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国内外前沿研究,对具有临床发展前景的HIV潜伏感染激活剂做一综述,为未来LRAs药物的研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世界》2005,(9):8-8
HIV-1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所释放的一种不成熟、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包裹在由Gap 蛋白所组成的蛋白质壳体中。Gap 蛋白要分裂成更小的蛋白质才能形成感染性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