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果蝇是遗传学最好的实验材料之一。为解决果蝇观察问题,我们使用了一种方便的果蝇整体装片方法,经二年多存放和观察证明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值得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一试。其方法是先取相应性状的活果蝇(如红眼灰身的雄果蝇和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和雌果蝇、残翅雄果蝇和雌果蝇……)用乙醚麻醉。麻醉方法是将一乙醚棉球放入培养果蝇的培养瓶中,盖上棉塞,一、二分钟即可麻醉(如无乙醚可用少量二甲苯或酒精“麻醉”),在东北地区的冬季放在室外片刻亦可冻昏,置电冰箱冰盒中冷冻片刻亦可。如用乙醚麻醉,最好是待果蝇将醒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摩尔根果蝇伴性遗传实验的F2中出现雌、雄果蝇表型不一样的现象,在教学中尝试与学生一起运用假设-演绎推理进行讨论与分析,在重现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飞行能力的差异。【方法】利用昆虫飞行磨系统对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雌、雄虫各7个日龄分别进行22-24 h连续吊飞试验,并对相关飞行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种果蝇在1日龄时的飞行时间、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均最小,随着日龄的增加,飞行能力出现两个高峰。斑翅果蝇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日龄,黑腹果蝇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3日龄;两种果蝇飞行能力的第二个高峰均出现在15日龄,此时雌、雄虫的累计飞行距离均最大。斑翅果蝇雌、雄虫15日龄的总飞行距离最远,而黑腹果蝇雌虫15日龄、雄虫3日龄飞行距离最远、飞行时间最长。【结论】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的飞行能力与日龄和性别均有关系,且两种果蝇雌虫的飞行能力均强于雄虫。  相似文献   

4.
家蚕的雌性为异配性别(ZW),雄性为同配性别(ZZ),这种性别决定机制在鳞翅目昆虫中是普遍存在的。尽管雌家蚕是由W染色体决定的,但还没有发现控制雌家蚕形态学特点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目前已知控制家蚕多种表型和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但这也仅仅是了解了Z染色体DNA分子信息的2%。印度的科学家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雄家蚕Z染色体没有剂量补偿效应。他们利用回交作图群体和RAPD、SSR、FISSR标记,以od隐性基因位点为锚定位点标记,构建了含有16个遗传标记总距离为334.5cM的家蚕Z染色体连锁图谱;该距离表明这些标记遍布在Z…  相似文献   

5.
管德龙  梁露  张敏 《昆虫知识》2014,(2):460-468
【目的】探明重金属镉(Cadmium,Cd)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N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镉胁迫可能导致果蝇的表观遗传变异及其可遗传性。【方法】收集8 h内羽化未交配的雌、雄果蝇,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9375、1.875、3.75、7.5、15.0、30.0、60.0 mg/kg)Cd的培养基中培养,以Real-time PCR定量检测亲代(F0)果蝇生殖系统、去生殖系统体细胞、整体表达量变化趋势及解除胁迫的子代(F1)果蝇DNA甲基化修饰系统相关基因(dDnmt2、dMBD2/3)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重金属镉胁迫诱导了果蝇卵巢、精巢、去卵巢雌果蝇、去精巢雄果蝇、完整雌果蝇、完整雄果蝇的dDnmt2、dMBD2/3在mRNA水平的表达上调,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及雌、雄组织差异性,且这种表达变化持续至子一代。【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重金属镉胁迫可诱导果蝇dDnmt2、dMBD2/3表达量上调,其可能与果蝇的DNA甲基化修饰过程相关联,导致表观遗传变异并可能向子代传递。  相似文献   

6.
雄果蝇可通过展翅和振翅而演奏出求偶歌曲。这种歌曲的某些参数例如声音脉冲间隔的长度具有物种特异性,雌果蝇只能识别与其相同物种的求偶歌曲。可影响雄果蝇求偶歌曲节律的基因座存于X染色体的时钟(per)基因。最近,美国勃兰台斯大学生物系的惠勒等通过实验表明,若将per基因座的片段从这种雄果蝇转移到另一种雄果蝇,则受体雄果蝇便可改变其求偶歌曲  相似文献   

7.
刘永杰  贺金  肖鹏 《昆虫学报》2009,52(7):769-774
为了探讨鱼藤酮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运动行为的影响与其头部多巴胺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测定了鱼藤酮对黒腹果蝇成虫运动行为、头部多巴胺水平及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未加入药剂饲料的果蝇相比雌成虫用0.2~0.8 mmol/L、雄成虫用0.1~0.8 mmol/L浓度药液配制的饲料连续饲养6 d后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在0.8 mmol/L浓度下雌、雄成虫的运动能力分别仅为对照的55.6%和49.1%。取食用0.8 mmol/L浓度药液配制饲料6,12和21 d的果蝇雌、雄成虫头部多巴胺水平均显著下降,雌成虫头部多巴胺水平分别为对照雌成虫的83.2%,72.3%和59.8%;雄成虫头部多巴胺水平分别为对照雄成虫的79.3%,66.8%和53.2%。用0.8 mmol/L浓度鱼藤酮处理6,12和21d,雌成虫头部酪氨酸羟化酶基因(pale)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的76.3%,51.4%和37.3%,多巴脱羧酶基因(Ddc)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的87.1%,78.2%和63.5%, 均显著下降。结果提示,鱼藤酮可干扰果蝇成虫头部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基因的表达,导致果蝇头部多巴胺水平下降,进而影响了果蝇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8.
谈谈基因交换图解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是经典遗传学中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基因交换在高中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常辅以图解。我发现许多教师用如下图解表示果蝇灰身残翅雄蝇与黑身长翅雌蝇杂交,子一代灰身长翅在形成配子时发生的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9.
普通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可配成4对,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雌蝇和雄蝇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8)xx和(8)xy。由此,高中《生物》课本认为果蝇和人的性别决定一样,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但果蝇x与y染色体在决定雌雄中的作用与人类是不同的,下面以人和果蝇性别决定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应讲清的几个问题。一、性染色体各种生物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染色体,其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  相似文献   

10.
实验果蝇的一些饲养技巧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属双翅目小型昆虫,是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摩尔根利用果蝇实验发现了连锁互换规律及白眼基因的性连锁遗传,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论断,其学生穆勒则开创了X射线诱变的先河。目前果蝇还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行为遗传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模式生物,可以说果蝇已成为遗传学各分支学科的最常用实验动物之一,实验室培养果蝇是一项基础技术。现介绍笔者在果蝇饲养方面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徐厚镕 《遗传》1982,4(3):15-18
激光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国内外都取得 了一定进展。Zkzolot[8]用红宝石激光器照射雄 性果蝇幼虫产生了突变。中山大学[3]用CO2激 光器处理植物花药,引起大量染色体畸变。安 徽农学院[5]用钦玻璃激光器照射蚕卵,获得一 雌一雄的突变体,进而育成新原种。华南农学 院[2]用显离子激光照射蓖麻蚕蛹,诱发蛾翅突 变,并育成优良新品种。但也有经照射后未发 现突变的>,对此有必要从实践和理论上作进 一步探讨。我们采用特定位点法,以家蚕形质 性状为标志,研究了激光对家蚕诱变的效应,并 进行了染色体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接1999年第12期第39页)  44 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表示一红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再交配生出一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A、B、E细胞的名称:ABE(2)画出图中C、D、G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凡X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的用φw记号表示。  (3)若精子C与卵细胞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4)若亲代红眼雌果蝇与一白眼雄果蝇交配,则子代总数中出现雄性红眼果蝇的概率为,出现雌性白眼果蝇的…  相似文献   

13.
Xuan N  Niu BL  Wang HL  Zhuang L  Meng ZQ 《遗传》2010,32(12):1269-1274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雄蚕的两条Z染色体分别携带有一个非等位、紧密连锁的隐性胚胎期致死基因l1(lethal gene1)和l2(lethal gene2)。两个致死基因的致死时期分别是转青期和G2期。将S-14品系的雄蚕和家蚕P50品系的野生型雌蚕杂交,F1代雄蚕和P50品系雌蚕回交,即P50×(P50×S14)。回交后代雌蛾根据父本(F1代雄蚕)携带l1或l2基因分成两类BC1-l1和BC1-l2,分别用来做l1和l2基因定位。利用公布的家蚕全基因组序列筛选l1基因和l2基因所在Z染色体与P50品系Z染色体间的差异SSR标记,分别获得16个和18个差异性SSR标记,用差异性标记检测BC1-l1和BC1-l2,最终将l1基因定位在Z染色体物理图谱中的19.79Mb位点到染色体末端约2.60Mb范围内,将l2基因定位在Z染色体物理图谱的17.86Mb位点到18.55Mb位点约0.69Mb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以结膜吸吮线虫产在家兔眼分泌物内的初产蚴和解剖雌虫子宫内的幼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变色纵眼果蝇进行感染,证明了变色纵眼果蝇可作为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以终宿主眼分泌物中的初产蚴喂饲感染果蝇,结果在感染后第16天,于存活的11只果蝇中,在2只雄蝇的口器和头部检出感染期幼虫9条。用取自雌虫体内的幼虫,平均每蝇5条幼虫的比例喂饲感染608只果蝇,结果检出阳性蝇106只,其感染率为17.4%。并发现幼虫在果蝇体内发育主要侵入雄蝇睾丸外层组织和雌蝇的血腔壁形成“虫泡囊”,幼虫在囊内发育至腊肠蚴蜕1次皮,进入感染前期发育阶段,再行第2次蜕皮,而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发育速度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当外界温度为26.1—31.8℃,发育到感染期幼虫最早天数需要17天。  相似文献   

15.
有关T·H·Morgan规律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omas Hunt Morgan发现的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揭示了连锁遗传的本质。由于不完全连锁是连锁遗传的普遍形式 ,所以探讨不完全连锁遗传中的“基因交换教学图解”、F1产生 2 n 种配子的归纳过程及其证明等几个问题 ,对于全面、系统地认识摩尔根规律以及透彻理解其实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关于基因交换教学图解的问题在有关教科书、教学挂图以及论文中 ,雌果蝇的不完全连锁遗传教学图解主要有 3种 :图 1- 1图 1- 2图 1- 3  这 3种图解都是解释 n=2时 ,雌果蝇不完全连锁遗传的 ,究竟哪一种合理呢 ?还是都不合理 ?而 n=3时的图解又是…  相似文献   

16.
室内实验云南德膏对樱桃果蝇Drosophila suzukii(Matsumura)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取食含云南德膏(0·3%~5·0%)饲料后,樱桃果蝇成虫平均寿命显著延长,其中雌虫平均寿命延长率在98·61%~128·41%之间,雄虫在77·80%~114·14%之间;与对照相比,雌成虫半数存活天数延长率在104·17%~120·83%之间,雄虫延长率在95·65%~130·43%之间;雌虫平均最长存活天数延长率在90·10%~124·22%之间,雄虫在70·78%~114·14%之间。取食云南德膏纯品后,樱桃果蝇雌虫平均寿命比对照延长93·58%,雄虫延长84·50%;雌虫半数存活天数比对照延长112·50%,雄虫半数存活天数比对照延长108·70%左右。结果表明取食云南德膏可显著延长樱桃果蝇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 mori性别与抗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Thermo酶活性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不同龄期雌雄家蚕起蚕体内解毒酶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解毒酶及其基因在雌雄个体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及其基因BmGSTe5的表达量在1~3龄表现为雌蚕高于雄蚕,4龄和5龄则表现相反,其中4龄雄蚕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分别是雌蚕的3.65倍和5.11倍,推测与雄蚕精巢在4龄初迅速发育有关。雄蚕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龄分别是雌蚕的1.48,1.34和1.40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Bm-ace1在2龄和3龄性别差异不明显,Bm-ace2在2~4龄为雄性高于雌性,雄性分别是雌性的1.75,2.17和2.40倍,提示Bm-ace2对性别间该酶活性的差异影响较大。羧酸酯酶活性在2龄和3龄雄蚕较高,分别是雌蚕的1.23和1.87倍,4~5龄雌蚕较高,分别是雄蚕的1.23和1.22倍;羧酸酯酶基因BmCarE-5和BmCarE-10在性别间的差异规律均与酶活性相反,即羧酸酯酶表现为较高的基因表达量对应较低的酶活性,推测在家蚕体内可能存在“羧酸酯酶突变”现象。结果为研究基因表达产物的修饰方式及其功能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为家蚕性别与抗药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试验室单管观察记录的方法,对3,4,5日龄野生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w1118成虫每日活动节律进行研究。试验将果蝇活动划分为强活动(飞行和爬行)、弱活动(梳理、觅食等原地发生的运动)和静息(身体不发生移动的休息)3种类型。强活动和弱活动之和为总运动。研究结果显示,野生型黑腹果蝇w1118的昼夜活动表现为明显的双峰模态,晨峰和晚峰分别处于开、关灯前后;雌、雄果蝇总体活动无差异,关灯(18:30)前后雌蝇活动稍强于雄蝇,开灯(6:30)前后则相反;果蝇强活动的节律与总运动基本一致,而弱活动节律不明显;静息节律为单峰模式,其高峰期位于夜间1:00~5:00;雌蝇的静息活动显著多于雄蝇(P<0·05)。  相似文献   

19.
以结膜吸吮线虫产在家兔眼分泌物仙的初产蚴和解剖雌虫子宫内的幼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变色纵眼果蝇进行感染,证明了变色纵眼果蝇可作为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是间宿主。经终宿主眼分泌物中的初产蚴喂饲果蝇,结果在感染后第16天,于存活的11只果蝇中,在2只雄蝇的口器和头部检出感染期幼虫9条。用取自雌虫体内的幼虫,平均每蝇5条幼虫的比例喂饲感染608只果蝇,结果检出阳性蝇106只,其感染率为17.4%。并发现幼虫在  相似文献   

20.
家蚕联会复合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以表面铺张——硝酸银染色技术制备标本,从亚显微水平对雌、雄家蚕联会复合体(Synptonemal Complex,SC)的行为及组型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减数分裂前期,雌、雄家蚕SC的形态和行为均无明显差异。SC的形成起始于偶线期,成熟于粗线期,消失开始于双线期。在粗线期可见28条清晰的SC,在各SC均未见有相当于着丝粒区域的分化结构。无论在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中,均未发现异形双价体。从早粗线期到晚粗线期,SC的平均总长由205.5μm伸长至348.9μm。作者根据10个细胞的测量及分析结果,绘制了家蚕SC组型模式图,并就家蚕的性决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