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裸粒水稻自1973年出现以来,引起许多科研单位的关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作了细胞学的观察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进行了形态及生理特征的研究,南京大学生物系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给裸粒水稻订了学名,福建省龙溪地区农  相似文献   

2.
裸粒水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的水稻栽培品种与分布在我国的三种野生稻,以及世界各地的野生稻,其种子都被坚硬的颖壳所包裹,一般不易脱壳。我们在水稻(Oryza sativa)×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远缘杂交研究过程中,选育出具有裸粒性状的水稻,为水稻的基因库增添了裸粒基因。现将它的培育过程、特征、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群众性的水稻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科学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提高杂交育种的效果和更好地开展水稻杂优利用。我们于1975—1977年开展了本项试验研究。 本试验选取了矮脚南特、矮仔占、低脚乌尖等具“矮因”的水稻品种作为亲本,与其他亲本进行了多对组合杂交,并在矮脚南特×杜子籼、矮仔占×脱脱普、2150×小傢伙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颖壳是水稻的重要花器官结构,主要由内、外稃组成。目前最常见颖壳颜色为黄色,而黑色、金黄色、褐色等较为少见,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类黄酮的积累不同导致的。通过分析水稻黑色颖壳性状的遗传机制,并以当前报道的两种异常颖壳(金黄壳、褐壳)突变体为对象,解析了相应颜色颖壳的呈色机理;阐述了类黄酮生物合成基因对颖壳颜色的影响,为剖析水稻颖壳的色素沉积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对有色稻壳的应用前景做了分析,为观赏稻的选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裸粒水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龙溪地区农民育种家陈井泉同志在水稻(Oryza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远缘杂交后代中获得了裸粒水稻,并且于1978年在这个杂交组合中又重复得到了裸粒类型。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尚未见有裸粒的水稻。  相似文献   

6.
水稻畸形颖壳突变体ah是双胚苗品系W2555中自然突变产生的。该突变体的内外稃畸形,退化;雄蕊雌蕊化,雌蕊败育;浆片同源转化为类内外稃的结构,推测该突变体可能影响B功能基因的正常发育。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小穗分支稀疏,每级枝梗上颖花数目减少,一般为4~6朵;小穗顶端的颖花经常不能成熟,表现为颖花始终泛白,不能转绿,因此该突变也影响花序分生组织的发育。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该突变体的发育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由单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裸粒水稻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裸粒水稻成熟胚在含不同浓度2,4-D与激动素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不同,2,4-D为2.0mg/L、激动素为1.0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53.3%。分别以200mg/kg、500mg/kg、800mg/kg和1000mg/kg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二倍体愈伤组织,结果都获得了裸粒水稻的同源四倍体无性系,但以500~1000mg/kg的浓度处理效果较好,800mg/kg的浓度处理最为理想,加倍效率达30.0%。 Abstract:The induced frequencies of wound calluses in naked seed rice were different on the culture media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2,4-D and KT. It was the highest to 53.3%when 2,4-D was 2.0mg/L and KT was 1.0mg/L. The diploid wound calluses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by colchicine of 200mg/kg, 500mg/kg, 800mg/kg and 1000mg/kg. The clonal lines of autotetraploid in naked seed rice were obtained in all treatments. The induced effects were better in 500~1000mg/kg, 800mg/kg was the best and its doubling efficiency was up to 30.0%.  相似文献   

8.
水稻落粒性的遗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立宏  顾铭洪 《遗传》1979,1(4):17-19
落粒性是水稻的重要生物学性状之一。水 稻品种中釉稻的落粒性一般强于粳稻,但也有 例外的情况。落粒性强的品种,往往在谷粒尚 未完全成熟时便可脱落,这类品种在生产上会 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水稻落粒性的遗传和 选育抗落粒的品种很早已引起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长颖壳花器官突变体从野生稻(Oryza nivara Sharma et Shastry)和栽培稻(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 Kato)杂交后代材料中获得。该突变体的内外稃变长、呈叶状,且顶端表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每朵颖花的雄蕊1~10枚不等;雌蕊1~3枚不等;子房上柱头1~5个不等;有的颖花形成雄蕊/雌蕊嵌合体;子房处常附有瘤状物;此突变体结实率为18.2%;花粉可育率为62.46%。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该突变体花器官形态发生过程,并经遗传分析鉴定该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暂命名为lh)控制。本文讨论了lh基因和以前鉴定的其他突变体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表型分析推测,突变体基因可能影响花器官数目同时具有拟南芥B类基因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0.
长颖壳花器官突变体从野生稻(Oryza ntvara Sharma et Shastry)和栽培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 Kato)杂交后代材料中获得.该突变体的内外稃变长、呈叶状,且顶端表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每朵颖花的雄蕊l~10枚不等;雌蕊l~3枚不等;子房上柱头l~5个不等;有的颖花形成雄蕊/雌蕊嵌合体;子房处常附有瘤状物;此突变体结实率为1 8.2%;花粉可育率为62.46%.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该突变体花器官形态发生过程,并经遗传分析鉴定该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暂命名为lh)控制.本文讨论了lh基因和以前鉴定的其他突变体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表型分析推测,突变体基因可能影响花器官数目同时具有拟南芥B类基因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施启顺  柳小春  李元英 《遗传》1986,8(4):24-26
数量性状遗传参数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 但可因样本含量不同及估测方法不同而有很大 差异。表型参数也可受环境条件、样本含量等 因素影响而有变化。本文根据扩大了的样本含 量和改进了的方法,对宁乡猪生长发育性状的 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早实核桃叶片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核桃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杂交后代性状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2个正反交组合374个杂交单株7年生实生树为试材,测定了各正反交单株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指数和比叶重等。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6%以上,比叶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在15%以上;叶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在4个杂交组合中均大于100%;叶宽和叶形指数较其他3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高,均在79%以上;叶面积的次数分布呈连续性变异,不同杂交组合正反交后代叶面积大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55~60 cm2,小叶型、中间型和大叶型植株在杂交后代群体中所占比率分别为13%~15%、74%~80%和10%以下;在绿岭、辽宁1号的正反交组合中,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指数和比叶重分别为12.52 cm、6.72 cm、55.27 cm2、1.88、53.18 g/m2和12.86 cm、6.71 cm、56.43 cm2、1.91、59.09 g/m2,反交后代的叶面积和比叶重2个性状均极显著大于正交后代;在绿岭、绿早的正反交组合中,各性状的值分别为12.63 cm、6.73 cm、57.25 cm2、1.94、63.54 g/m2和12.58 cm、6.80 cm、57.59 cm2、1.88、62.28 g/m2,正反交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重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正交后代的叶形指数显著大于反交后代。  相似文献   

13.
宁乡猪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Ⅰ.繁殖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性状遗传规律是畜禽品种的重要种性之一,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对于开展品种选育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宁乡猪育种资料,对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14.
数量性状遗传参数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但可因样本含量不同及估测方法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表型参数也可受环境条件、样本含量等因素影响而有变化。本文根据扩大了的样本含量和改进了的方法,对宁乡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施启顺  柳小春  李元英 《遗传》1986,8(1):23-26
数量性状遗传规律是畜禽品种的重要种性 之一,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对于开展品种 选育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 宁乡猪育种资料,对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 数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16.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ryza sativa L.)垩白包括垩白率和垩白度,是重要的外观品质之一,对其他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阐明水稻垩白性状的遗传机制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垩白基因获得了克隆。本文综述了水稻垩白的评价指标、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遗传基础、垩白QTL定位和垩白基因克隆,并提出了借助显性核不育系进行轮回选择改良水稻垩白的分子育种策略,以期为水稻垩白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叶片性状和单果质量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对‘宁海白’与‘大房’杂交组合的F1群体(123株)的7个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叶柄长度及单果质量5个性状在后代中均呈现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其中单果质量、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呈趋小遗传趋势,叶柄长度呈趋中变异趋势。F1杂交群体叶面形态主要以“稍皱”为主,叶片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叶基形状以“楔形”为主。单果质量与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叶柄长度可考虑作为早期筛选大果优株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状颖壳突变体Oslh的遗传分析和OsLH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γ射线诱变,从粳稻品种9522的M2代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叶状颖壳的突变体,定名Oslh(1h=leafy hull).Oslh突变体的开花时间要比野生型晚15 d左右,内外稃和浆片发育成了叶片状器官.Oslh突变体与粳稻品种9522回交结果表明Oslh突变性状可能由单核基因隐性突变造成.以Oslh突变体与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杂交的F2代群体为基因定位群体,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将Oslh突变位点定位在3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475和InDel标记GY305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5 cM和1.9 cM.这些结果为克隆OsLH基因和研究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磷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量遗传模型对P1、P2、F1、F2.3等4个世代的相对分蘖率、有效穗、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低磷胁迫条件下,相对分蘖率和相对有效穗两个指标适合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模型,两对主基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也存在多基因修饰;相对分蘖率和相对有效穗的最大效应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次大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而相对生物量与相对经济产量两个指标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的模型,主基因遗传力分别达到60.08%和37.70%,多基因遗传力分别达到32.15%和58.9%。表明相对分蘖率、有效穗和生物量的主基因遗传力均较高,可以作为水稻耐低磷遗传育种的指标。而相对经济产量的主基因遗传力相对较低,说明经济产量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麻羊是我国一种体型较大,肉、乳、皮兼用的优良山羊品种。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西部及邻近的山区,又称成都麻羊。过去多数资料报道,无论公羊、母羊均有角,背部有“十字架”纹(即背线有条黑色毛带,在鬐甲部黑毛向臂部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