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氏田鼠摄食量、累积摄食量与日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害鼠 ,其危害方式主要表现之一为与牲畜争夺牧草资源[1,4 ,11,12 ] 。准确地测定其日食量(DFC)与累积摄食量 (CFC) ,对于定量地衡量该鼠的危害程度 ,进一步推算鼠害防治的经济阈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学者着手有关该鼠食性与食量 ,以及非取食性牧草消耗量的研究工作[3 ,7~ 9] 。但由于受实验手段的限制 ,一直未能解决布氏田鼠日食量、累积摄食量与田鼠年龄的关系等难题。本文以测定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日食量与体重的关系 ,结合布氏田鼠体重与年龄的数学关系方程 …  相似文献   

2.
子午沙鼠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的优势鼠种之一。关于它的生态学,苏联学者(1934)曾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以后Гамбаргн等(1960)又进行过研究,但国内研究较少,仅张荣祖(1960)、张洁(1959)有过记载。柳枢(1978)曾作过日食量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棉田害虫天敌种类很多,它们在田间起着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的效应。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的大敌,我们做了如下实验观察。 (一) 不同种天敌对棉铃虫的卵和幼虫日食量情况。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份),从田间捕捉不同种类的天敌带回室内饲养,一律饥饿4h后,并都以100(卵和幼虫)分别作食料,重复3次,观察记载日食量(24h)。平均日食量如表  相似文献   

4.
用染汞鲫鱼饲养水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用汉沽污水库捕捞的鲫鱼(鱼肉含汞量7.6120毫克/公斤)饲养水貂,鲫鱼肉占日食量的70%,成貂能存活8—9个月,仔貂能存活4个月左右。若鲫鱼肉占日食总肉量的50%,水貂行为表现正常,年内不会引起水俣病症状和死亡,毛皮质量均能达一级皮标准。这一试验结果不仅能使汉沽污水库的水产资源得到较好地综合利用,而且还能消除染汞鲫鱼对水环境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1982—1983年,我们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就圈养大熊猫对竹子的食量作了为期一年的试验观察。材料与方法在饲养场选择4只健康的大熊猫,2♀、2♂,年龄3—23岁。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和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取自海拔2500米的英雄沟。给受试熊猫白天喂精料(黄豆、玉米和大米混合料500—700克,鸡蛋1个,奶粉50克),晚上喂竹子7.5—10公斤。投竹时称重,翌日晨收集剩余竹子称重。结果圈养大熊猫日食竹量为2.0—4.2公斤,平均3.1公斤(见表),与胡锦矗(1985)报道的野生大熊猫的日食竹量(12.5公斤)相比,差异极显著。老年熊猫食竹量较低,各月平均日食…  相似文献   

6.
子午沙鼠的日食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北部,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盗食农作物成熟种子,使农业受到损失。为了解其危害,在室内笼养条件下,对其日食量进行了观察。 1964年11月30日在大同市东郊御河桥畔,挖获3只子午沙鼠(2雄,1雌)。将3只子午沙鼠分别放置在室内,室温18—24℃,经过半个多月的饲养,于12月  相似文献   

7.
我国引进太阳鲈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鲈鱼原产于北美东南部,1987年引进我国饲养。据我们初步鉴定有长耳太阳鲈、红胸太阳鲈、长臂太阳鲈等三种,它们作为我国新的养殖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杂食性、饵料来源广、性温驯,易起捕;(2)适温范围在3—36℃,容易饲养;(3)可作为内陆水域渔业养殖的对象之一;(4)体色美观,既有食用,又有观赏价值;(5)对溶氧要求高,缺氧容易引起浮头死亡。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东半部褐飞虱、稻纵卷叶螟迁飞动态与正午时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根据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出两虫迁飞发生区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与T值间进行数学分析建立迁飞发生区预测模型,并可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反射率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德新  金明淑  徐浩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544-1546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气象观测塔上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资料 ,计算了 2 0 0 1年 5月 2 2日~10月 14日森林下垫面的每日整点反射率 .结果表明 ,森林的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在太阳高度角很小的日出和日落附近反射率较高 ,太阳高度角大于 30°时反射率变化不大 ,反射率的日变化曲线为U形 .森林的反射率与天空状况有关 ,晴天条件下低太阳高度时的反射率高值明显 ,U形曲线突出 ,昙天时曲线两端高值相对较低 ,U形曲线也相对平坦 ,阴天的日变化曲线则没有明显的规律 ,在某范围内波动 .生长季反射率的变化特点为 6月上旬较高 ,6月下旬稍有下降 ,7~ 9月较稳定 ,10月上旬则逐渐下降 ,反映了冠层叶片物候变化特征 .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海拔地区的太阳UV-B辐射和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高海拔地区的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太阳UV-B辐射明显高于相近纬度的西宁、兰州和南京地区。UV-B辐射与总辐射和PAR的日变化规律相似,都受太阳高度角的直接影响,在当地太阳正午时最高。UV-B/Q的日变化也为单峰曲线,海北部地区的UV-B/Q高于西宁的同期测定结果。对蛛芽蓼等植物的研究表明,生长于海北部地区的蛛  相似文献   

11.
四爪陆龟生态学研究概况及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海涛 《四川动物》1998,17(2):65-69
1991-1992年,于新疆霍城以散放观察法为主对四爪陆龟(Testudohorsfieldi)野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爪陆电3-4月出蛰,日活动节律可分为转身期、日光浴期、前活动期、避暑期、后活动期和夜息期,7-8月入蛰;生境可分为阳坡、阳坡、坡顶和沟底,偏爱活动于沟底;记录其取食植物47种,喜食拉拉藤、旋花等种类;亚成体日食量4.1±1.8g,日取食时间10.3±3.4min.;成体日食量9.7±7.3g,日取食时间27.8±21min.;观察到2窝卵,产于5月中旬,窝印数3枚,孵化率16.7%,成活率为零,孵化期120天;现实际分布面积180km2,科群密度6只/kkm2,性比1∶1,年龄集中在9-15年,体重300-500g最多,背甲长主要为9-15cm;四爪陆电受人为捕杀严重,濒临绝迹。  相似文献   

12.
棕色田鼠日食量与耐饥性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erinus)系地下活动鼠类、多以植物的根部和块茎为食。我们于1979年10月间,在太谷捕获了43只棕色田鼠,从中选择了20只健康个体进行了日食量与耐饥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食虫瘤胸蛛、草间小黑蛛的发生和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虫瘤胸蛛和草间小黑蛛是川东地区稻田和旱地蜘蛛种群中的优势种,是稻田和旱地部分主要害虫的重要天敌,对稻飞虱日食量为3—6.5头。现将这两种蜘蛛的发生和抗药性测定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4.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食性与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于道平  蒋文华  糜励 《兽类学报》2003,23(3):198-202
2001 年4 月至2002 年3 月, 观察5 头系上标记的长江江豚在夹江中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 长江江豚在半自然水域中饲养适应期大约需要两个月, 豢养初期其体重下降幅度约13.8 %; 从经济和适口性来看, 供饲饵料中以鲤鱼最合适, 夹江投放鱼苗应以草鱼、鲢鱼为主。建立人工投食后, 长江江豚日食量在夏季仅占体重的4.1 %、冬季约9.5 % , 均数约6.3 % , 比池内人工饲养下的日食量至少低3 % , 因此夹江中豚类活动能量有1/3 来自自由捕食; 长江江豚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摄食速度差异显著( P < 0.05) , 推测其夏季野外捕食发生在清晨或傍晚, 冬季在中午。  相似文献   

15.
正过了孟冬(立冬、小雪),很快就进入仲冬(大雪、冬至)。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也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  相似文献   

16.
浑善达克沙地小毛足鼠的食量与食性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夹捕取样法采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各月份小毛足鼠的样本,根据对样本的颊囊与胃内容物的组成分析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小毛足鼠的食性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该鼠主要取食植物种子,占其食物组成的85%以上,其余部分为昆虫与植物茎叶。通过对实验室内饲养的小毛足鼠日食量的测定表明,小毛足鼠的日食量(D)与体质量(M)关系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D=1.422×lnM-1.780。结合其种群结构特征,可以计算出小毛足鼠日均消耗2g左右的植物种子。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13个气象站1982—2012年的数据,分析比较了3个估算日太阳总辐射的模型(-P模型、Thornton-Running模型和刘可群等提出的模型).经交叉验证分析的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71、2.83和1.68 MJ·m-2·d-1,表明利用了日照百分率的-P模型和刘可群等提出的模型对于日太阳总辐射的估算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利用日照百分率的Thornton-Running模型.刘可群等提出的模型对无日照情况的处理起到了很好效果,其无日照情况下的MAE和偏差百分比分别比-P模型小18.5%和33.8%.在有日照情况下利用-P的简单线性模型计算日太阳总辐射即可获得较高精度.-P模型、Thornton-Running模型和刘可群等提出的模型对日太阳总辐射分别高估12.2%、19.2%和9.9%.各气象站MAE随地理位置的变化不大,MAE随年代的推移呈递减趋势,原因可能是1993年更换辐射观测仪器后所导致的观测精度的变化.3个模型在有雨日、无日照和暖季情况下的MAE均远大于无雨日、有日照和冷季,说明利用气象要素推算太阳辐射的模型有待对不同的天气情况进行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8.
谈谈小麦种植行向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部地区小麦的种植方式,一般来說均为条播种植。在耕作、施肥、田間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仅由于种植行向的不同,植株本身所接受的光照将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是与太阳运行的方向和小麦生长期間的羣体結构密切相关的。因为在小麦的主要生长季节(例如从拔节到黄熟),太阳漸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日出逐漸提早,日落也漸推迟,中午的太阳高度角逐漸增大,从早到晚走完了大半个弧圈。早晚太阳的高度角小,光线近水平方向上射来,容易在东西行向小麦的行間穿过;但是对南北行向的小麦来  相似文献   

19.
达乌尔鼠兔的食物和食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是内蒙干草原地区常见的植食性鼠类。作为此类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对其食物和日食量的研究,是进一步了解该系统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基础资料之一。 关于该鼠的食物或嗜食植物种类虽有零星记述(赵月波等,1958;寿振黄,1962;-,1954;梁杰荣等,1978),但未见系统的定量资料。笔者于1980和1981年,在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研究定位站(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结合野外种群的食物调查,进行了不同年龄组夏季和秋季的日食量测定。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0.
小忍  亦文 《化石》2004,(2):27-30
过去历史中生物界的情况,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化石群落了解大致的面貌,还可以通过岩石层的形成,推测过去、甚至几十亿年前的远古时期的海陆变迁。人类有了字记载以后,就以各种字、口头流传等形式记录了自然界中的种种重大事件。比如我国古人以“天在旦”的比喻清晰而准确地记录了几千年前的日食现象,以在江边的铜牛身上刻划标志的方式记录了长江水位的变化。那么,人类有可能了解自己出现之前的远古时期的古气候变化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