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将含有Anabaenasp.PCC7120反义glnA基因片段的穿梭表达质粒pDC-ATGS转化单细胞蓝藻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通过同源重组,外源DNA定位整合到染色体上。经过抗菌素筛选,获得一种高效泌氨的Synechococcus sp.7942突变种。将此突变种固定化在聚氨脂泡沫中后,定量测定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突变藻培养9d后泌氨活性比自由生活的野生藻高156倍,GS活性降低73.6%;其生长速度与同条件下野生藻相近,77K荧光光谱表明突变种固定化后光系统Ⅱ活性提高44%。  相似文献   

2.
将含有Anabaenasp.PC7120反义glnA基因片段的穿梭表达质粒pDC-ATGS转化单细胞蓝藻聚球藻Syne-chococcussp.PCC7942,通过同源重组,外源DNA定位整合到染色体上。经过抗菌素筛选,获得一种高效泌氨的Synechococcussp.7942突变种。  相似文献   

3.
柽柳泌盐腺结构、功能及分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柽柳属中多数种是典型的泌盐性盐生植物,泌盐腺在调节体内离子平衡,维持渗透压稳定,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总结了柽柳泌盐腺研究成果,对泌盐腺的结构、功能及泌盐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泌蜡昆虫体表除了具有和其他昆虫一样的薄蜡层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蜡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分泌蜡质覆盖于体表,从而有利于昆虫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抵御外界多种不利条件、阻碍病原物入侵和躲避天敌寄生或捕食,对昆虫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概述了蚧虫、蚜虫、蜡蝉、木虱、粉虱和粉蛉等6类常见泌蜡昆虫的蜡腺和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结构、蜡泌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泌蜡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其在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以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城  步世忠 《生命的化学》2020,40(2):173-179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可以通过自噬(autophagy)和外泌体(exosome)的分泌两种方式来对外界刺激做出应答从而维持细胞内稳态。自噬是溶酶体依赖性细胞组分降解的过程,其能被氧化应激、饥饿或蛋白质聚集等因素诱导发生。除了自噬途径,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外泌体来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新的研究表明自噬与外泌体发生有同样的分子机理。本文综述了自噬与外泌体发生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通过膜表面修饰改造技术构建工程化外泌体(engineered exosomes,enExos),并以此介导巨噬细胞特异性清除膜表面富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肿瘤外泌体。方法:利用表面展示技术获得膜表面展示趋化因子(chemokine 8,CXCL8)的外泌体,同时在其磷脂双分子层上修饰EGFR核酸适配体制备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颗粒跟踪和纳米粒度电位分析enExos的尺寸、电位;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nExos与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的特异性结合;荧光成像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探究enExos靶向趋化巨噬细胞吞噬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结果:成功构建膜表面展示EGFR与CXCL8的工程化外泌体,enExos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捕获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同时利用其趋化因子CXCL8特异性靶向巨噬细胞膜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刺激巨噬细胞对肿瘤外泌体的捕获及清除。结论:工程化外泌体促进了特定肿瘤外泌体的清除,为后续深入研究工程化外泌体抑制癌症转移的作用奠定基础,并期望为癌症转移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三种不同泌氧能力的红树植物对铅、锌、铜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典型滨海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滨海生态系统受重金属(例如铅、锌、铜等)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南方一些红树林底泥中的重金属浓度已达到甚或超过重度污染标准。由于沉积作用,红树林底泥被认为是一个能积累由潮水和河流淡水携带来的重金属的"库"。然而,红树植物具有很强的耐性生长于重度污染的底泥, 但其中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由于长期被水淹没,红树林底泥是一个具氧化还原势低,还原性毒性物质(如Fe2+、Mn2+、H2S、CH4等)积累多,营养物质缺乏等特征的厌氧环境。为了适应这种生境,红树植物也进化出了一套与其他湿地植物类似的适应机制,植物能通过通气组织将地上部分的氧气输送到地下,一部分满足根的呼吸作用需要,一部分则通过根释放到根际,这被称为根的泌氧。根的泌氧可以氧化根际环境并且氧化还原性的毒性物质,以保证红树植物根免受毒害而延长生长。因此,根际泌氧是红树植物能适应生境的一个重要机理。本研究试图揭示红树植物在长期适应生境的过程中已经进化和发展出一系列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特征是否在耐浸水的土壤条件,解除Fe2+、Mn2+等元素的毒性同时,是否也能解除其他重金属(铅、锌、铜)的毒性。通过对木榄、桐花和白骨壤三种不同泌氧能力的植物进行8周室内砂培试验发现:(1)三种植物的生长都被铅、锌、铜所抑制;(2)三种植物对铅、锌、铜都具有一定的耐性,然而,泌氧能力较弱的木榄比泌氧能力较强的桐花和白骨壤对铅、锌、铜的耐性高。  相似文献   

10.
厌氧氨氧化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微生物和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厌氧氨氧化菌(AnAOB)是Anammox的功能载体。不同于大部分原核微生物,AnAOB具有独特的细胞器——厌氧氨氧化体,它是进行Anammox代谢的场所。研究厌氧氨氧化体有助于探明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特性。本文综述了厌氧氨氧化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期为从事Anammox研究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不同浓度乳酸、氨的条件下培养2F7杂交瘤细胞,考察了氨,乳酸对2F7杂交瘤细胞生长代谢过程的影响,包括对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加入氨或乳酸分别达2.5mmol/L、2.5mg/ml时,对细胞产生抑制作用,5 mmol/L氨或5.0mg/m1乳酸将对细胞产生严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由不同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它从细胞内的释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分子特征被鉴别。随着对外泌体逐渐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外泌体不仅能够对宿主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而且在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外泌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清楚,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发病主要与关节内生物力学改变、关节软骨磨损以及合成分解代谢紊乱有关。关节内代谢平衡主要依靠一系列细胞内分子(激酶级联、自噬、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机制等)和细胞外刺激(细胞因子、激素和机械应力等)的调节。外泌体作为一种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囊泡状物质,广泛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外泌体能够通过内部含有的m RNA、mi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对骨关节炎病程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OA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文通过综述近年来有关外泌体对骨关节炎疗效研究的文献报道,为后续进一步探究外泌体对OA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大小,由细胞主动吞吐而分泌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样小体,可以携带和转移很多生物分子,如DNA片段、环状RNA (circ RNA)、m RNA、微小RNA (mi RNA)、功能蛋白、转录因子等,从而成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载体。近年来外泌体与糖尿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它们在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稳态、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外泌体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靶点及其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状小体,体内多种细胞可以分泌外泌体,来源于树突状细胞(DC)和肿瘤细胞的外泌体表面表达MHC分子和抗原肽,体内外实验证明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因此外泌体作为抗肿瘤疫苗被广泛研究。该文介绍外泌体的发现、蛋白质组成、体内抗肿瘤的机制,以及DC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向胞外分泌的一种囊泡,直径约40~100 nm。外泌体与免疫、肿瘤以及病毒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已成为上述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文章就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在30~100 nm的细胞外膜性囊泡,由真核生物体内的多种细胞产生,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以及和起源细胞相关的物质等。外泌体能够携带起源细胞内成分并作用于邻近或远距离的细胞,从而实现生理及疾病状态下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相关的错误折叠蛋白(如α-突触核蛋白、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等)能够通过外泌体运输,从而促进这些蛋白在细胞间传播并传播至未病变区域,加快疾病进程。本综述着重阐述了外泌体的起源和组成、生物合成、分泌、功能,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生物标记物和药物传递载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精氨酸脱亚氨酶的高效表达菌种和纯化工艺路线。方法:人工合成编码支原体精氨酸脱亚氨酶(arginine deiminase, ADI)的基因,构建pBV220-ADI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肠杆菌DH5α中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法纯化目标蛋白。采用体外精氨酸降解试验测定纯化产物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DI,基因侧序正确。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筛选到高水平表达目的蛋白的菌株,目标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胞浆内,表达水平超过全菌体蛋白的35%。采用盐酸胍溶解包含体、低温条件下稀释和透析的方法进行复性。顺次采用阳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对复性液进行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达到95%的活性产物。活性测定表明,纯化的ADI比活性为80IU/mg。结论:成功构建了ADI的高效表达菌种,建立了目标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石美秀 《蛇志》2002,14(2):37-38
1997年至 1 999年本院采用氨茶硷、地塞米松治疗在本院分娩的 5 0例第一产程胎儿宫内窘迫 ,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平均年龄 2 7岁 ,平均孕期为 3 8+ 5周 ,初产 44例 ,占 88% ,经产妇 6例 ,占 1 2 %。诊断标准为胎心率 (FHR)持续低于 1 2 0次 /分或高于 1 60次 /分。羊水污染 FHR正常以及一过性 FHR异常病例除外。1 .2 宫口扩张情况 宫颈管消失 8例 (1 6% ) ,宫口扩张 1 cm 6例 (1 2 % ) ,宫口扩张 2 cm 6例(1 2 % ) ,宫口扩张 3 cm 6例 (1 2 % ) ,宫口扩张 4~9cm 2 4例 (4 8% )。1 .3…  相似文献   

20.
赖氨酰内肽酶是一种重要的工具酶,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工业化生产。目前市场上的赖氨酰内肽酶大多是从天然微生物中提取获得,其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广泛运用,重组表达能够解决产量的难题。首次对赖氨酰内肽酶进行了综述,包括赖氨酰内肽酶的来源、结构、功能性质及其主要应用,并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的重组表达进展,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