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外周血ROCK2激酶活性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P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基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d治疗);随访观察周期12周,于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检测外周血ROCK2的活性,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肺功能变化(测定FEV1,FV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中ROCK2的水平(P〈0.01);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P均〈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ROCK2激酶的活性和肺动脉压力,从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采集的确诊为COPD的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11): 常规治疗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并随机抽取门诊体检正常者1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治疗,川芎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60 mg/d静脉点滴),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措施,治疗2周后检测3组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血浆硫化氢(H2S)的浓度。结果:①经过2周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川芎嗪治疗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压等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川芎嗪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②川芎嗪组综合治疗后血浆H2S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 (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能通过升高体内H2S浓度,有效地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65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PAF-AH、esRAGE、CA125水平、免疫功能、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AF-AH、esRA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87.20±15.10)ng/mL vs.(135.13±11.42)ng/mL,(0.32±0.08)ng/L vs.(0.26±0.05)ng/L,(21.06±3.27)U/mL vs.(30.49±4.23)U/mL](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69.56±7.89)%vs.(57.56±6.05)%,(43.30±5.11)%vs.(37.86±4.53)%,(2.14±0.30) vs.(1.82±0.26)](P0.05);观察组血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比对照组低[(2.17±0.34)L vs(1.84±0.29)L,(67.34±8.28)%vs.(60.37±6.05)%,(36.23±3.15)mmHg vs.(42.85±3.88)mmHg](P0.05);观察组动脉血压分压(P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89.45±7.40)mmHg vs.(80.23±6.82)mmHg,(33.83±3.11)mmHg vs.(40.02±3.86)mmHg](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肺动脉高压状态,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血清PAF-AH、esRAGE、CA125水平及缓解气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acute exacerbation,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科住院治疗的80例AECOP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予辛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患者刚入院时、治疗10 d后、30 d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治疗30天后所有患者按照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各级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10 d和30 d,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D-dimer,D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均明显减低,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明显缩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ion of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明显变长,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长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后按照肺功能中度损害患者的DD、HCY、FBG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TT显著短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PT和APTT显著长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P<0.05);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的DD、HCY、FBG水平均显著低于极重度患者,TT显著短于极重度患者,PT和APTT显著长于极重度患者(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与其凝血功能异常程度存有一定关联性,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者其凝血功能异常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老年COPD继发P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_1/FVC)、一氧化氮(N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令人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具有多种肺外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COPD的致病因素有长期吸烟、缺少锻炼、有害气体的吸入等,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骨质疏松的特点是骨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可能会增加COPD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导致患者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故COPD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高患病率被认为是由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较大和吸烟)以及COPD特定危险因素(如全身炎症、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目前,临床上针对COPD患者的治疗大多忽略了对其合并症骨质疏松的治疗,且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对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紊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7年7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血清电解质水平分为非电解质紊乱组86例和电解质紊乱组127例,分析不同电解质水平与COPD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性,两组的住院时间、发生酸碱失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解质紊乱组经治疗后,得以纠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纠正无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合并电解质紊乱较非电解质紊乱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长,前者病死率较后者高。电解质紊乱可以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住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52例,其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访1年两组的结局事件发生率及相关预后。结果:年龄、糖尿病、脑卒中病史、肿瘤、合并CHF均为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与未合并CHF组比较,合并CHF组患者的死亡、因COPD再次入院、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高(P0.05)。结论:CHF是COPD的常见合并症,是COPD患者死亡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菌病(COPD合并IPA)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收治的一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患,“咳嗽、咳痰30余年,气短3年,加重1月余”入院,肺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空洞影,经抗炎、抗念珠菌治疗无效,CT下肺结节病灶活检病理示肺曲菌.抗曲菌治疗后症状好转、肺部影像明显吸收.结论:COPD合并IPA正逐渐引起重视,临床特征无明显特异性,肺部影像以结节影、空洞影多见,早期常规治疗无效时应积极抗曲菌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院2001~2003年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126例。本文根据病情阐述其诊断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A、B组和对照组,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和运行训练,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以常规治疗。治疗后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B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IL-6、IL-8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B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的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m MRC)低于对照组,A组m MCR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6MWD)高于对照组,A组6MWD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运动训练能明显降低COPD稳定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炎症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大动脉弹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问质纤维化(PIF)急性加重期的干预作用,并对干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年龄大于80岁COPD合并PIF患者18例,分为对照组(8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颗粒600mg/次,3次/d,连用3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中细胞因子(IL-2和TNF—α)和影像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培养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血液中IL-2和TNF—α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部CT见感染明显控制。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大剂量NAC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PIF的老年患者,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少细菌在呼吸道内的附着有关。 相似文献
13.
梁源余德文华丕虹沈珠甫苏勇王湘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9):3642-3644
目的:观察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急性加重期的干预作用,并对干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年龄大于80岁COPD合并PIF患者18例,分为对照组(8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颗粒600 mg/次,3次/d,连用3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中细胞因子(IL-2和TNF-α)和影像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培养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血液中IL-2和TNF-α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部CT见感染明显控制。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大剂量NAC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PIF的老年患者,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少细菌在呼吸道内的附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7(IL-17)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分为单纯AECOPD组60例及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AECOPD+PH)组6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17水平及生化分析仪检测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IL-17与CRP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PH组及AECOPD组的PCT,IL-17,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ECOPD+PH组的各指标水平也均高于单纯AE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PCT与IL-17之间存在表达正相关性(r=0.733,P0.05),PCT与CRP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817,P0.05)。此外,针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中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IL-17为0.71,CRP为0.77,联合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PCT、IL-17和CRP可能与AE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以上三项生物学指标对诊断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感染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福莫特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功能、肺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 O2和S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FVC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和福莫特罗联合应用治疗COPD合并感染患者有协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和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与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检查明确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单纯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彩超检查两组患者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肺动脉宽度、肺动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肺动脉宽度、肺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r=-0.284,P0.01)。结论 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有助于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电脑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噻托溴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运动能力、生活质量、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同期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2个月内发生急性加重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且急性加重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