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阿奇霉素治疗)和研究组(n=88,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2%(83/88),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46%(70/87)(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湿啰音、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FEV1/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且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百蕊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接收的CVA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百蕊颗粒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儿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计算FEV1/FVC。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8周后FEV1/FVC、FVC、FEV1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IL-6、TNF-α、PCT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蕊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VA患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O_2、SaO_2、pH均升高,而PaCO_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aO_2、SaO_2、pH水平较高,PaCO_2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pre和FEV1/FVC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FEV1、FVC、FEV1%pre和FEV1/FVC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桉柠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ECOPD患者126例,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给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丙二醛(MDA)、8-异构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2.5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VC、FEV1、FE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的FVC、FEV1、FEV%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DA、8-isoprostan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的MDA、8-isoprostane明显下降(P0.05),治疗28d后研究组的MDA、8-isoprostane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5/63),与研究组的6.35%(4/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桉柠蒎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还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无创通气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酸碱度(pH)等动脉血气指标。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_2,PaO_2,pH,FVC,PEFR及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PaO_2与pH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R及FEV1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65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PAF-AH、esRAGE、CA125水平、免疫功能、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AF-AH、esRA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87.20±15.10)ng/mL vs.(135.13±11.42)ng/mL,(0.32±0.08)ng/L vs.(0.26±0.05)ng/L,(21.06±3.27)U/mL vs.(30.49±4.23)U/mL](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69.56±7.89)%vs.(57.56±6.05)%,(43.30±5.11)%vs.(37.86±4.53)%,(2.14±0.30) vs.(1.82±0.26)](P0.05);观察组血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比对照组低[(2.17±0.34)L vs(1.84±0.29)L,(67.34±8.28)%vs.(60.37±6.05)%,(36.23±3.15)mmHg vs.(42.85±3.88)mmHg](P0.05);观察组动脉血压分压(P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89.45±7.40)mmHg vs.(80.23±6.82)mmHg,(33.83±3.11)mmHg vs.(40.02±3.86)mmHg](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肺动脉高压状态,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血清PAF-AH、esRAGE、CA125水平及缓解气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酶A2(PLA-2)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COPD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X-2、PLA-2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及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血清COX-2、PLA-2浓度,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商品名:信必可都保)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s)亚群、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信必可都保吸入,观察入组对象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 DCs和pDCs)的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表达水平及CAT评分、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后m DCs和pDCs占外周血的百分比及m DCs/pDCs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CAT评分两组均较用药前有所改善,实验组较与对照组更明显(P0.05)。用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较用药前有所改善,但用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对树突细胞亚群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MWT、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冲震荡肺功能(Impulse oscillometry,IOS)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应用价值及其和常规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62例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人群40例纳入研究。经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将重度COPD患者缓解至中度。检测治疗前后常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和IOS指标(ZRS、Fres、R5、X5、R20),分析常规肺功能指标和IOS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FEV1和FEV1/FVC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和FEV1/FVC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ZRS、Fres、R5、R20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ZRS、Fres、R5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FVC和ZRS、Fres、R5呈负相关性(P0.05),和X5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脉冲震荡肺功能多项指标和传统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简便、低配合度、准确的的肺功能新的检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合并与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颈动脉内膜厚度,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明显升高,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优于无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对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独立相关性,而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无直接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独立相关,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33%(8/60),低于对照组的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术后5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FVC、FEV1、FEV1/FVC与IL-6、IL-10、CRP均呈负相关性(均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且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与炎症反应存在密切相关,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肺心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鼠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以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模型组(Model)和肺心通组(Feixintong)。模型组和肺心通组大鼠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CPHD模型,肺心通组CPHD大鼠通过灌胃给药肺心通进行治疗3周。治疗3周后,测量三组大鼠0.3秒呼出量(FEV0.3)、呼出肺功能量(FVC)、肺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室间隔厚度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PO2)、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以及舒张压(pulmonary artery diastolic pressure,PADP)以及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肺心通组大鼠活动量、饮食饮水量以及体重均显著增高,呼吸和舌色等症状均改善。肺心通治疗3周后,CPHD大鼠肺功能指标FEV0.3、FVC和FEV0.3/FVC均显著升高(P<0.05),心脏功能结构指标LVEF、LVEDD、IVST和LVPWT均显著升高(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PASP、PADP和mPAP均显著降低(P<0.05),以及肺血管重构指标MA、WT和WA均显著降低(P<0.05),而肺血管重构指标NMA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心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大鼠肺动脉高压,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有助于重构肺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l 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脂、血压以及cal MT。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l MT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其cal MT,对预防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均升高,而VEGF及Hcy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较高,而VEGF及Hcy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升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对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IL-15 及INF-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 者7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利福平以及肝泰乐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 氧氟沙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P,IL-15及INF-r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 患者治疗后TCP,IL-15 及INF-r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CP,IL-15 及 INF-r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能够降低肺结核患者TCP、IL-15、INF-r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