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志宏  唐立文  王赞 《生物磁学》2011,(Z1):4665-466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镇痛的作用效果评价。方法:7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A组与B组术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 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 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1、3、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B组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C组(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帕瑞昔布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镇痛的作用效果评价.方法:7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A组与B组术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 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 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1、3、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B组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C组(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105).结论:帕瑞昔布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桂靖  董巍檑 《蛇志》2015,(2):130-131,15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1%罗哌卡因组)30例,B组(舒芬太尼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于缝合前即刻,A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1%罗哌卡因15ml逐层浸润切口周围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B组静脉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4μg(4ml),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记录术后4、8、16、24h(T1、T2、T3、T4)的疼痛、镇静、恶心呕吐评分,疼痛情况用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静程度以Ramsay评分法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B组各时点Ramsay评分均高于A组,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T2、T3时点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1%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比较,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镇静水平,减少了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别应用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并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40 mg帕瑞昔布钠,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式注射50 mg氟比洛芬酯。记录比较两组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RSS)、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两组术后2、4、6 h的RSS、VAS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对比,观察组术后12、24 h的RSS、VAS,均显著更优(P0.01)。两组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的HR、MPA及SpO_2,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0对比,两组T1、T2、T3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与本组T1相比,两组T2、T3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各时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9%,较对照组(8.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比洛芬酯相比,甲状腺手术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应用帕瑞昔布钠在稳定血流动力学、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及安全性方面优势相当,但帕瑞昔布钠的镇静镇痛维持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帕瑞昔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行择期单侧TKA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分别接受CFNB和CFNB联合帕瑞昔布镇痛,镇痛时间2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于术前1 d、术后1 d、2 d、3 d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表(HSS)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 h、12 h、24 h、48 h研究组患者静息状态VAS评分和运动状态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导管相关问题、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1d 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两组患者HSS评分均较术前1 d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FNB联合帕瑞昔布具有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的优点,应用TKA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100例在我院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术后镇痛予以舒芬太尼)和研究组(n=50,术后镇痛予以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8 h、16 h、24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8 h、16 h、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8 h、16 h、24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8 h、16 h、24 h的MAP、HR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8 h、16 h的MAP、H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术后镇痛予以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可获得较好的镇痛镇痛效果,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阿片类药物用量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18-60岁、ASA Ⅰ或Ⅱ级、择期硬膜外腔阻滞下下肢手术病人,手术结束时,随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或生理盐水5ml,12h后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或生理盐水5 ml,同时采用芬太尼进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2,4,8,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和生化检查指标、术后芬太尼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有效次数.结果:共完成220例,其中采用帕瑞昔布钠116例,安慰剂104例.与安慰剂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2,4,8,12和24h VAS评分降低(P<0.05),而有关不良反应和检查结果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和24 h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12h和24hPCA有效次数降低(P<0.05).结论:下肢手术后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 bid,镇痛效果佳,安全可靠,明显减少了术后芬太尼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脑膜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组、术后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术前组在麻醉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所有患者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异丙酚+罗库溴铵+舒芬太尼)静脉注射,维持麻醉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行脑膜瘤切除术术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停用异丙酚、瑞芬太尼术后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生理盐水2mL。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血清皮质醇(cortisol)水平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术后组患者术后1 h的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术后1 h的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术后1 h、术后24h MMSE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术后组患者术后1 h以及术后24 h的皮质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皮质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注射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较术后注射更好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住院部收治并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8例,按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股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股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比较两组静息及活动状态下术后VAS评分、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静息及活动状态下,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CD4~+较麻醉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术后72 h,两组CD4~+、CD8~+及CD4~+/CD8~+较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72 h CD4~+比对照组高(P0.05),而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临床效果好,利于保护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开胸手术中采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P6D)活性的影响.方法:90例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术中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行硬膜外罗呱卡因混合芬太尼镇痛;B组术中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C组术中静脉全麻,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60min(T2)、术后60min(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测定红细胞PFK、G-6PD活性.记录术后60min、术后24h和术后48h的VA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T1时红细胞PFK、G-6PD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B、C组T4时PFK、G-6PD活性与T1时和A组比较显著降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T3、T4时VAS评分显著低于B、C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T5时三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可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和对机体内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2)。对照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PCIA,研究组术后给予盐酸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PCIA。比较两组术后6h、24h、48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数字镇静量表(NSS)评分。检测并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6h、24h及48h血清中P物质(SP)、神经肽Y(NPY)、多巴胺(DA)、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蛋白(AAG)、结合珠蛋白(H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记录两组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6h、24h、48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h、24h、48h的血清SP、NPY、DA、CRP、AAG、HP、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后采用盐酸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PCIA方案,可缓解全身炎症反应,有效镇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李颖  谭宪湖  黄海清 《蛇志》2012,(4):361-362,374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TA)对体外循环(CPB)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20例和对照组(B组)20例。A组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结束时、手术结束时3个时段每次给予TA 10mg/kg;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术前(T1),CPB停机时(T2),术后6h(T3)、12h(T4)和24h(T5)血IL-6、IL-8和CRP的计数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中的IL-6和IL-8水平在CPB停机时、术后6h和12h均显著升高,术后24h均呈下降趋势,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在术后12h显著升高,术后24h对照组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减少CPB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在胸部肺癌手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肺癌手术病人120例,分为3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帕瑞昔布钠处理组(P1组和P2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镇痛,P1此基础上术前静脉用帕瑞昔布,P2组在P1基础上术后加用帕瑞昔布。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吗啡用量、不同时间段VAS和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结果:C组、P1和P2组术中出血量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组出血量最少(p0.05)。C组、P1和P2组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吗啡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P1组和P2组术后6个月时间内疼痛发生率和6个月时间内疼痛发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PT、APTT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可降低病人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增加凝血功能,减少吗啡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局麻辅助镇静下开展内科胸腔镜手术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本研究分析了单纯局麻下进行内科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37例(A组)和局麻辅助镇静镇痛下进行内科胸腔镜手术的患者412例(B组)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B组术前单次静脉推注药物,给予舒芬太尼(0.15~0.2μg/kg)和咪达唑仑(0.03~0.05 mg/kg)辅助镇痛镇静,达镇静深度为OAA/SⅢ级后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心率、呼吸、Bp、Sp O2、VAS评分、不良反应。手术开始后的10 min、20 min、40 min A组患者的HR、RR、MAP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和同组术后(p0.05)。B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HR、R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各时间点的VAS评分,B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但仅于术后2 h VAS评分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要求镇痛人次明显多于B组(p0.05)。整个手术过程中B组患者OAA/S评分维持在3.3±0.5,控制在OAA/S镇静Ⅲ级水平。研究表明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内科胸腔镜手术局麻时辅助镇静、镇痛效果好并且安全,确实减轻患者痛苦。我们认为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宜从小剂量开始,术中适量追加,镇静深度控制在OAA/S镇静Ⅲ级水平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应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与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氟比洛芬酯之间的镇痛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对早期功能锻炼结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连续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60名。手术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术中假体安装前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鸡尾酒"镇痛液(罗哌卡因注射液150mg+肾上腺素(1:1000)0.5ml,由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手术结束后进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当天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及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起行膝关节被动伸屈功能锻炼(CPM)及主动伸屈功能锻炼。术后第3至5天患者停PCIA镇痛后,进行试验干预。帕瑞昔布钠组给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mg,静注1/12小时。氟比洛芬酯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静注1/12小时。观察病人术后第3至5天静息状态下和活动锻炼时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时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手术侧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度及术后1月复查时的手术侧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度,KSS评分,术后第2天与第6天的血红蛋白值。结果:两组病人给药后在静息状态及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时,在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术后1月患者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和K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凝治疗后,帕瑞昔布钠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与氟比洛芬酯组存在差异(P=0.042)。结论:尚不能认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同时抑制COX-1和COX-2与选择性抑制COX-2之间存在差异。但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镇痛更安全,因其有利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自控镇痛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和观察组(接受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自控镇痛),各为3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情况[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应激反应[去甲肾上腺素(NE) 、肾上腺素(E) 和皮质醇(Cor) ]、免疫功能[CD3+、CD4+、CD8+,计算CD4+/CD8+]和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记录两种镇痛方案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先升高后下降,其中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一时点(P<0.05)。两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不同时间点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48 h后血清NE、E、Cor水平升高,但观察组镇痛48 h后血清NE、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两组镇痛48 h后血清IL-2、IL-6、CRP、TNF-α水平升高,但观察组镇痛48 h后血清IL-2、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两组镇痛48 h后CD8+升高,CD3+、CD4+、CD4+/CD8+下降,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自控镇痛,镇静、镇痛作用显著,同时还可减轻机体炎性损伤和应激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对骨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行骨关节置换术患者121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1),其中对照组给予曲马多超前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记录两组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4 h(T2)、术后8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2)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1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骨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机体认知功能影响较轻,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曲马多、吗啡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镇痛疗效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50 例行食管癌手术患者随 机分成对A 组和B 组,A 组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B 组接受硬膜外曲马多镇痛,常规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 率、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 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1d,A、B两组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的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且A 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B 组(P<0.05);术后2d,A 组外周 血T 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的水平虽有所升高,但仍较术前降低(P<0.05),B 组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恢复至术前水 平;术后3d,A 组上述指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曲马多在镇痛的同时对机体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影响较 小,减轻了麻醉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给予依达拉奉与地塞米松联合BIS监测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保护与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来我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麻醉诱导前,A组静脉滴注100 mL 0.9 %生理盐水,B组静脉滴注30 mg依达拉奉,C组静脉滴注4 mg地塞米松注射液,D组静脉滴注30 mg依达拉奉及4 mg地塞米松,并对比四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液体量及失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T1-T4点时对比无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在T1、T2、T4点时对比无差异(P>0.05);D组氧合指数较A、B、C组高,呼吸指数较A、B、C组低,B组与C组对比无差异(P>0.05),但氧合指数高于A组,呼吸指数低于A组(P<0.05)。T1、T2、T4点时,四组患者的血清IL-8、IL-10、TNF-α、SP-A水平及多形中性粒细胞数量对比无差异(P>0.05);D组的SP-A水平较A、B、C组高,IL-8、IL-10、TNF-α及多形中性粒细胞数量较A、B、C组低,B组与C组对比无差异(P>0.05),但SP-A水平高于A组,IL-8、IL-10、TNF-α及多形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A组(P<0.05)。D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A、B、C组低,B组与C组对比无差异(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低于A组(P<0.05)。四组的肺炎、肺不张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地塞米松,同时给予BIS监测,可提高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保护作用,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老年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200例我院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对照组术后镇痛选用舒芬太尼,研究组术后镇痛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后1 h下降(P<0.05),且研究组以上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升高,但研究组术后24 h血清IFN-γ、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外周血CD8+升高,CD3+、CD4+、CD4+/CD8+降低(P<0.05),但术后24 h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P物质(SP)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镇痛,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同时可减轻免疫抑制及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