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细胞功能亚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政  龚非力 《生命科学》2010,(6):499-505
T细胞是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可分为不同类别。近年来,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Th1、Th2、nTreg、Th17、Tfh、iTreg、Th9和Th22细胞等陆续被发现,极大扩展了对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认识。同时,对CD8+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也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了一系列T、B淋巴细胞单抗,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人淋巴结和扁桃体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T细胞及其亚群主要位于滤泡间的副皮质。此外在淋巴结髓质也有一定数量的T细胞亚群的分布;次级滤泡生发中心也常出现辅助T或Leu 4阳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多集中在初级和次级滤泡,如OKB_2和BA 1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次级滤泡的帽状区,而IgM主要位于次级滤泡的生发中心。LN-2抗体选择性地与生发中心??和帽状区的B细胞的核膜起反应,是研究B细胞表型的一种重要试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T细胞介导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病免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雌雄各10只系统表达人T细胞受体α基因(T cell receptor,TCRα)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每次100 mg/(kg·bw),间隔1 d后再注射一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每周测定一次血糖和体重,当出现重度糖尿病临床表现时处死,其余小鼠注射后8周处死,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胰岛素和细胞因子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小鼠发病率为10/10,对照组为0/10;模型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B细胞表型CD19+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STZ后约8周,模型组血清胰岛素、IFN-γ、TNF-β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L-2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系统表达人TCRα基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2~8周可建立稳定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1型糖尿病发病及防治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B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破坏而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临床症状较严重。大量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自身抗原、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有关,并且免疫学防治近年来成为1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学相关发病因素和防治做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5.
滤泡辅助性T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种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具有不同于其他亚群的独特功能:迁移到B淋巴滤泡并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在短短的几年里面,已有大量针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分化与功能的研究。该文将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是白细胞上的重要粘附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LFA-1缺失(LFA-1~(-/-))后小鼠血液、骨髓、脾脏中血液细胞分类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本研究采用LFA-1~(-/-)小鼠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其基因型;采用全自动血液检测仪测定血液细胞分类。为进一步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FA-1~(-/-)和对照组小鼠血液、骨髓、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LFA-1~(-/-)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在骨髓,血液和脾脏中CD3+T淋巴细胞增多。根据研究结果推测LFA-1可能调控CD3+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变之一。AS作为一种脂质代谢异常诱导的大、中动脉血管壁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大量脂质沉积到血管壁,并伴随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及平滑肌细胞增生。A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均参与了此疾病的发展过程。近几年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介导的免疫抑制效应在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细胞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CD4~+T细胞亚群,包括CD4~+CD25~+Treg细胞、1型调节性T细胞(type 1 regulatory T cells,Tr1)、3型辅助性T细胞(type 3 helper T cell,Th3)和CD4~+LAP~+Treg细胞等。现就这4种主要的Treg细胞亚群的特点、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应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动物模型,通过研究CD4+T细胞亚群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与作用,探讨CIM+T细胞亚群来源的儿茶酚胺与CIA的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DBA/1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5天模型组和55天模型组(n=12)。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免疫DBA/1小鼠诱导CIA,在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55天进行关节临床评分并检测血清中抗cⅡ 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1h1、Th17、Th2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其细胞因子以及TH表达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表达TH的CD4+T细胞亚群数目的变化。结果:CIA小鼠在发病早期(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发病晚期(初次免疫后第55天)临床评分和血清中抗cⅡ 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1h1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而Th2和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减少。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TH的表达增加,且CD4+T细胞中TH+的细胞数目增多,这主要是来自CD4+T细胞亚群中Thl和rIh17细胞的作用。结论: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存在CIM+T细胞亚群来源的儿茶酚胺的增加,可能在cn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旨在以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高剂量昆虫细胞表达的重组热休克蛋白gp96(Recombinant gp96,rgp96)对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的预防作用。以高剂量rgp96免疫NOD小鼠,用血糖仪监测小鼠血糖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亚群频率,然后用一系列体外实验探究高剂量rgp96对Tregs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剂量rgp96免疫有效地预防或延缓小鼠T1D发病,免疫诱导Tregs数量明显增加。体外实验发现rgp96蛋白促进Tregs增殖,诱导Foxp3表达上调和IL-10分泌增加。研究结果为开发基于rgp96的新型T1D预防和治疗性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可、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7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1r、cD41、CD8叮细胞百分数及CD47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在肠道免疫稳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分化和T细胞亚群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以改变肠道免疫系统的状态。本研究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末梢血淋巴细胞的电泳组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人末梢血淋巴细胞是一不均一的群体。它主要由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等亚群组成。目前已有多种识别T、B淋巴细胞的方法,如E玫瑰花试验、酸性酯酶染色试验,以及检测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Fc受体及补体受体等技术,但均因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够完善。用细胞电泳技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国外已研究多年,但国内报道甚少。我们对50例正常人末梢血淋巴细胞进行了电泳研究,重点分析了淋巴细胞的电泳组分及其与T、B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用这一方法识别淋细胞亚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在小鼠结核感染中的意义,并与加用免疫调节剂组对比研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结核感染组:小鼠经血管注射结核分枝杆菌(H37RV)0.05 ml,建立小鼠结核模型。生理盐水组:用0.05 ml生理盐水替代H37RV处理。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组:按结核感染组同样剂量和方法复制小鼠结核模型,H37RV感染后第3、10、17天分别肌注22.5μg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感染4周后,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感染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显著降低,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显著高于感染组。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与结核感染的病情密切相关,调节小鼠结核模型的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可使结核感染的病情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淋巴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20﹪~45﹪,主要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三大类。根据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特征,将淋巴细胞亚群分为CD3~+CD4~+辅助性T细胞、CD3~+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CD19~+B细胞、CD16~+CD56~+NK细胞。随着基础免疫学及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不断地将淋巴细胞亚群细化并发现一些新的亚群,包括γδT细胞、Th1/Th2细胞、Th17细胞、Th9细胞、Tfh细胞、Treg细胞、Breg细胞、NKT细胞和NKB细胞等,淋巴细胞亚群的内容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定义,现将近年来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 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T、CD4+T、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对疗效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4+/CD8+值。并检测了34例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例无明显疗效者,各亚群比例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8例有明显疗效者,治疗后各亚群比例恢复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T细胞分化是指幼稚T细胞在与抗原呈递细胞(APC)作用时定向分化为T细胞的一个亚群的过程。经典理论认为T细胞-APC作用过程中的微环境细胞因子决定了T细胞分化的方向,包括诱导出一种管家转录因子(Th1细胞的T—bet,Th2细胞的Gata3,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naive T cells)增殖,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近年来,随着对小鼠DCs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本文在此对DCs亚群与T细胞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取得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是免疫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显示淋巴细胞有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K 细胞等亚群,这些细胞表面都有特征性表面标志。近年亦注意到有些淋巴细胞表面不但有 T 淋巴细胞表面特征,亦同时有 B 细胞或 K 细胞表面特征,这些称为双重标志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会造成严重的免疫功能损伤,除引起CD4+ T细胞不断耗损和功能损伤外,体液免疫应答也受到损伤。本研究通过检测HIV-1慢性感染者和慢性感染治疗者外周血B细胞数目和亚群比例,以及活化、凋亡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 HIV-1感染者中B细胞损伤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B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HIV-1慢性感染者外周血B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未成熟B细胞、初始B细胞、静息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显著降低,而组织样记忆B细胞显著增加, ART可恢复初始B细胞和组织样记忆B细胞比例,但不能恢复静息记忆B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HIV-1感染者未成熟B细胞、初始B细胞、静息记忆B细胞和组织样记忆B细胞中CD38的表达上调;CD95的表达在所有B细胞亚群中均上调;而Bcl-2在初始B细胞、组织样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静息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中PD-1的表达上调;共刺激分子CD40在所有B细胞亚群中的表达降低,而CD70的表达在未成熟B细胞以外的亚群中均显著下调。ART仅能部分修复以上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 HIV-1感染引起B细胞及其亚群比例异常,B细胞表现为过度活化、易凋亡及与T细胞作用受损,ART不能完全修复B细胞损伤,有效的免疫干预策略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