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7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在4.5小时内的6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285例为溶栓组,未溶栓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降脂、脑保护等常规治疗的患者367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3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收集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和死亡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的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mRS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溶栓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轻微出血的概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症状性及致死性脑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大量及致死性脑出血部位多在梗死的中心区、出血量多大于10 mL,患者临床NIHSS评分≥24分。溶栓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良好,轻微出血风险较高,但是死亡率下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重、NIHSS评分≥24分、出血风险大的患者预后不良,不推荐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及对血清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3)、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D62p、CD63、PA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D62p、CD63、PAF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血清CD62p、CD63、PAF的表达,改善血小板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rt-PA静脉溶栓,研究组(8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rt-PA静脉溶栓+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HCT)]、NSE、S100B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HCT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的血清NSE、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满意,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优化血液流变学状态,并降低血清NSE、S100B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黄翠芬 《蛇志》2012,24(1):63-65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80%~90%因为脑动脉内血栓形成,在一定时间内溶解血栓可特异性逆转此病理过程[1]。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就是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减少或避免脑功能的缺损。  相似文献   

5.
叶下珠有效部位的溶栓作用及其对PAI-1和tPA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良的Charlton和Tomihisa等方法评价叶下珠植物(Phyllanthus urinaria)含corilagin的水溶性有效部位(代号PUW)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应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PUW在体内外对血浆tPA、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PAl-1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mg/kg的PUW,其再通率为50%,再栓率为60%;10mg/kg PUW的血管再通率为60%,其再栓率为33.3%,低于2万U/kg尿激酶42.9%的再栓率。再通后1h内,血管开放状态表现为,2万U/kg尿激酶组的血管开放状态与5mg/kg PUW组的相似;10mg/kg PUW组,其持续再通率高于2万U/kg的尿激酶组。PUW在体外或静脉注射均明显降低血浆PAI—1活性,同时提高血浆tPA的活性;PUW静注还明显抑制血小板释放的PA1-1活性。本实验结果提示,PUW静脉注射显著提高闭塞颈动脉的再通率,同时降低再通后颈动脉的再栓率;抑制PAI—1活性,同时提高tPA的活性可能是PUW具有较好溶栓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IL-1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t-PA静脉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IL-6、IL-17及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 d、3 d、7 d、14 d时血清IL-6、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3 d、7 d时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4 d时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早期采用Rt-PA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17、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7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全血黏度和红细胞比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86%)显著低于研究组(94.29%)(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8.
肿瘤转移是造成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生存期,有大约80%的患者选择了辅助治疗,然而只有其中一部分患者最后真正发生了转移。那些实际转移风险很低,却仍然选择了进一步放疗、化疗、内分泌或免疫治疗的患者,不仅受到了治疗副作用的伤害、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准确评价患者的转移风险对指导临床工作格外重要。以肿瘤的基因改变和转移过程为切入点,利用先进的分子技术,已有数项指标通过严谨的实验论证,认为可以评估乳腺癌的转移风险,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纤溶系统的影响,观察Hcy在转录水平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分为生理浓度(10μmol/LHcy)组,病理浓度(50、200、500μmol/L)Hcy组及单纯培养基组(0μmol/LHcy),培养24h后,提取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RTPCR)法分析各组tPA及PAI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00μmol/LHcy组与10μmol/LHcy组相比,tPAmRNA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PAI1mRNA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而与单纯培养基组相比,10μmol/LHcy组tPA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生理浓度Hcy可以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高Hcy(病理浓度)则抑制纤溶系统活性,促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tPA和PAI-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产生舒张因子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五个浓度睾酮组及单纯培养基对照组.做MTT实验观察睾酮对HUVEC生长的影响;还原酶法测定各组HUVEC释放NO量;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含量.结果:3×10-10mol/L-3×10-8mol/L睾酮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良好,无明显差别;而大于生理剂量的两组(3×10-6~3×10-1mol/L)3 d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各浓度睾酮组产生NO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3×10-10 mol/L~3×10-8 mol/L睾酮组t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剂量组tPA产生明显减少(P<0.01).所有实验组的PAI-1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生理及略低于生理剂量的睾酮对HUVEC生长及释放NO无不利影响,且增加纤溶活性.说明生理剂量睾酮对血管内皮功能、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175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感染标本的培养及鉴定结果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进一步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率8.4%;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The 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VDAC), a major pore-forming protein in the outer membrane of mitochondria, is also found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a large number of cells where in addition to its role in regulating cellular ATP release and volume control it is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redox homeostasis. Cell surface VDAC is a receptor for plasminogen kringle 5, which promotes partial closure of the channel.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VDAC binds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on human neuroblastoma SK-N-SH cells. Binding of t-PA to VDAC induced a decrease in Km and an increase in the Vmax for activation of its substrate, plasminogen (Pg). This resulted in accelerated Pg activation when VDAC, t-PA, and Pg were bound together. VDAC is also a substrate for plasmin; hence, it mimics fibrin activity. Binding of t-PA to VDAC occurs between a t-PA fibronectin type I finger domain located between amino acids Ile5 and Asn37 and a VDAC region including amino acids 20GYGFG24. These VDAC residues correspond to a GXXXG repeat motif commonly found in amyloid β peptides that is necessary for aggregation when these peptides form fibrillar deposits on the cell surface. Furthermore, we also show that Pg kringle 5 is a substrate for the NADH-dependent reductase activity of VDAC. This ternary complex is an efficient proteolytic complex that may facilitate removal of amyloid β peptide deposits from the normal brain and cell debris from injured brain tissu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动脉介入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19例予静脉内尿激酶溶栓,实验组24例予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脑钠肽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血清脑钠肽及Hcy水平较低,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推测其与降低患者血清脑钠肽及Hcy水平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对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到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14 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B钙结合蛋白(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S100B、MMP-8及HIF-1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hs-CRP、S100B、MMP-8及HIF-1α水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使用小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溶栓时间窗内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0.9 mg/kg)和小剂量组(0.6 mg/kg),每组20例,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1小时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和溶栓后24小时做头颅CT排除脑出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标准剂量组有效率为80.00%,小剂量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高于小剂量组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小剂量(0.6 mg/kg)与标准剂量(0.9 mg/kg)溶栓效果相当,安全性较好,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用小剂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7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将血小板输注24 h后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4.5视为输注疗效不佳,反之则为输注疗效良好。随访1年,根据短期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7例AML患者中,疗效良好的患者65例,疗效不佳的患者32例,根据血液输注疗效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5)。随访结束时,97例AML患者中,有21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21.65%。将病死的患者纳为死亡组(n=21),存活的患者纳为生存组(n=76)。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与白细胞计数(WBC)、输注次数、出血量、脾脏大小、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型、疾病类型、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WBC>50×109/L、输注次数≥7次、出血量≥400 mL、脾大、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为冰冻是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AML患者短期死亡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发热、血小板抗体、应用烷化剂化疗药物、脾脏大小有关(P<0.05),AML患者短期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小板抗体阳性、感染发热、脾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AML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受到WBC、输注次数、出血量、脾脏大小、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感染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抗体、脾脏大小等是AML患者血小板输注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脑梗死(CI)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I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rt-PA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能显著减轻CI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到2018年3月接诊的90例脑梗塞患者,依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yl tetrahexose ganglioside, GM1)治疗。据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6.86%,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血清LPO、MDA、NO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实验组血清SOD水平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LPO、MDA、NO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GM1能提高脑梗塞的疗效,可能与有效提高血清SOD水平及降低LPO、MDA、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