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了2014年春季南海北部海域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研究了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介于1.28×10~4—9.96×10~5个/m L和4.69×10~5—5.39×10~7个/m L之间,二者丰度随水深的增加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水平分布趋势不明显。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与温度、p H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与水深、盐度、活性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该海域细菌和病毒数量受到上述环境因子的共同调控。分析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相互关系发现,VBR(Virus to bacteria ratio)平均32.23,最小值位于S11站位25m层,最大值则位于S7站位75m层,分别为4.80和264.63,VBR值小于100的站位占到调查站位总数的95.6%。VBR值除与细菌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P0.01),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P0.05),说明该海区细菌是病毒的主要寄主,病毒可能主要是以噬菌体的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岸海域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6.7—2007.12期间,采用SYBR Green I染色-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对江苏沿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同时调查还包括细菌丰度、叶绿素a浓度。浮游病毒水平分布呈现中间高,两侧低。苏北浅滩海域病毒含量最高,最高值为47.90×106个/mL;吕泗海域最低,最低值为0.03×106个/mL。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季相当。垂直分布也变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除秋季外,表层浮游病毒丰度高于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与细菌丰度比(VBR)为0.30—180.08,平均为18.35。春季浮游病毒与叶绿素a、细菌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74(P<0.01);而在秋季,浮游病毒只与细菌有较强的相关性(r=0.79,P<0.01),这说明不同季节,浮游病毒的主要宿主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贵州阿哈湖和百花湖细菌和病毒丰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温度、pH、溶解氧(DO)、电导率和溶解有机碳(DOC)之间的关系.两湖DOC的浓度范围为1.48~2.96 mg·L-1,细菌丰度为(3.32~16.6)×106个·ml-1,病毒丰度为(1.87~12.5)×107个·ml-1,病毒丰度与细菌丰度的比值(VBR)变化范围为4.09~12.77,平均值均为百花湖(BH)>阿哈湖入湖区(AHB)>阿哈湖湖心区(AHA).细菌和病毒丰度由湖水表层至底层呈减少趋势.两湖细菌丰度均与温度、pH、DO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病毒丰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阿哈湖细菌丰度与DOC显著正相关.在阿哈湖湖心区,病毒丰度与DOC呈显著正相关.在阿哈湖入湖区,病毒丰度与DOC无相关性.百花湖中,细菌、病毒丰度均与DOC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浮游植物周年生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2009年对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4个季节航次的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1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达10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7.1%;甲藻次之,23种;其他种类3门7种.浮游植物以广温性种和暖水性种为主.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与硅藻种类数均为春季最低,夏、秋、冬依次增加,冬季最高.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为232.28×104~ 977.0×104 cell·m-3,平均为558.57×104 cell·m-3;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夏、春、冬和秋依次减少的趋势;各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四季均为由内湾至外湾先升高、到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夏季其高丰度区由外湾南移至湾口附近.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8和0.63,多样性水平较高.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盐度、溶解性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相关关系因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宁波东钱湖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对可溶性有机质转化的影响, 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调查期间东钱湖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的季节分布特征为夏季>春季>冬季, 支流汇入口、码头或水上乐园区域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较高, 近岸人类活动带来的陆源污染是造成此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T、DO、COD、Chla、DOM是制约宁波东钱湖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且ST、Chla、COD、DOM中的类芳香族蛋白质Ⅰ及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IV与异养细菌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DO与异养细菌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异养细菌等微生物的代谢转化活动和陆源输入共同决定DOM的来源和转化, 但异养细菌对DOM具体的驱动转化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段美霞  李恒翔  严岩 《生态科学》2014,33(5):865-871
于 2008 年 4(春)、 8(夏)、 11(秋)月和 2009 年 2(冬)月对碣石湾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 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季节分布特征、优势种和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研究, 并讨论浮游植物与水温、营养盐、溶解氧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碣石湾及邻近海域共记录浮游植物 3 门 71 属 187 种 (含变种、变型、未定种 ), 由硅藻(135 种 )、甲藻(49 种 )和金藻(3 种 )组成。浮游植物丰度季节性变化显著, 变化范围为 5.90× 103-1 084.00× 103 ind⋅L−1,呈单一周期型, 平均丰度春季最高(346.99× 103 ind⋅L−1), 冬季(66.11 × 103 ind⋅L−1)和秋季(41.30× 103 ind⋅L−1)次之, 夏季最低 (14.67× 103 ind⋅L−1)。丰度平面分布特征为 : 春、冬季丰度水平分布格局变呈现湾内向湾外渐减分布趋势, 而夏、秋季则相反 , 水文特征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 , 不同季节间既有交叉又有演替。碣石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迪  陈丕茂  逯晶晶  马媛 《生态学杂志》2013,24(6):1686-1692
2008-2009年对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4个季节航次的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1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达10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7.1%;甲藻次之,23种;其他种类3门7种.浮游植物以广温性种和暖水性种为主.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与硅藻种类数均为春季最低,夏、秋、冬依次增加,冬季最高.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为232.28×104~977.0×104 cell·m-3,平均为558.57×104 cell·m-3;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夏、春、冬和秋依次减少的趋势;各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四季均为由内湾至外湾先升高、到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夏季其高丰度区由外湾南移至湾口附近.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8和0.63,多样性水平较高.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盐度、溶解性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相关关系因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保安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于2019年春、夏、秋、冬四季采集保安湖水样,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保安湖水体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保安湖不同湖区细菌群落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夏、秋季细菌丰富度、均匀度、香农及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夏、秋季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t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而春、冬季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tiota)占主导地位;(2)温度、透明度、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及总磷等因素是保安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3)保安湖细菌群落构建过程在春、夏、秋季由随机性过程主导,在冬季由确定性过程主导;(4)保安湖细菌网络互作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从春季到冬季,保安湖细菌种间相互作用逐渐紧密复杂。综上所述,保安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温度、透明度、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因素具有驱动水体细...  相似文献   

9.
于2010年7月(夏季)调查了雷州半岛近海海域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与海区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雷州半岛近海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5.66~1114.92mg.m-3;平均值为192.49mg.m-3;夏季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3.36~50.12mgC.m-3,平均值为18.43mgC.m-3;浮游植物生物量水平分布格局在不同区域间没有显著差异,浮游细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呈现西部海区>东部海区>南部海区的格局,差异极显著;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在表底层的垂直分布格局没有明显的规律,表、底层生物量或高或低,差异不显著;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多体现近岸站位>中间站位>远岸站位,即从陆向向海向呈递减的分布格局;夏季雷州半岛近海海域浮游细菌生物量与水温、pH和硅酸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TOC和磷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浮游植物生物量与pH和DO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和TOC呈显极显著负相关;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浮游细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毛硕乾  林霞  罗杨  朱艺峰  严小军 《生态学报》2016,36(5):1442-1452
为阐明象山港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于2011年10月(秋)、2012年2月(冬)、5月(春)和8月(夏),对小型底栖动物进行12个站位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2个类群,包括线虫、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类、桡足类、端足类、涟虫类、水螅幼体和其他类。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22.3±34.4)个/10 cm~2、(74.8±140.8)个/10 cm2、(31.4±64.5)个/10 cm~2和(97.4±206.5)个/10 cm~2,且以线虫和介形类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应季节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3.0±144.4)μg/10 cm~2、(1261.7±2244.1)μg/10 cm~2、(440.7±1003.7)μg/10 cm~2和(1010.5±2365.6)μg/10cm~2,介形类为主要贡献类群。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各季节间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085,P=0.001)。据小型底栖动物全年平均丰度的MDS分析,在空间上将12个站位分成3组,其中,港底区组分别与其他2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这些组间的主要差异类群是介形类、线虫、腹足类和多毛类。同时,对相应样品的14个沉积环境因子(水深、温度、盐度、水份、有机碳、叶绿素a、pH值、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溶解固体,以及沉积物的砂、粉砂、粘土含量和中值粒径)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象山港沉积物以粘土和粉砂为主,中值粒径在港口区较高。沉积物中,有机碳季节间差异明显,春、夏有机碳含量高于秋、冬季节;而叶绿素a含量在春季和港底区较高。据生物-环境(BIOENV)分析,小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间相关系数仅为0.270,筛选的变量子集为砂含量、含水率、水深和中值粒径。进一步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叶绿素a和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盐度、粉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要类群线虫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介形类丰度与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氧化还原电位、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寡毛类、桡足类与环境因子间均未检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西北沿岸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昌江沿岸海域生态系统的现状, 探讨海域环境因素对浮游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海南西部昌江沿岸水域21个测站、4个季度月调查所获的浮游桡足类样品数据, 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调查共鉴定出桡足类44种, 隶属4目17科24属, 其中秋季25种, 冬季23种, 春季22种, 夏季23种。本次调查共发现优势种6种, 分别是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椭形长足水蚤(Calanopia elliptica)和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 优势种以近岸暖水种居多。浮游桡足类丰度季节变化明显: 冬季最高, 达409 ind./m3; 秋季次之, 为144 ind./m3, 春季为55 ind./m3, 夏季最低仅为17 ind./m3。其丰度的平面分布显示: 秋、冬季节分别在海区中部和南部形成明显密集区, 春、夏季节则大致呈现由外海向近岸逐渐递减的趋势。浮游桡足类的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春、夏季的均匀度指数(J')明显高于秋、冬季。本调查反映出该海区的桡足类群落具有热带—亚热带区系特征, 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 桡足类种群受海域水温和硅藻的影响明显, 受盐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赵玉娟  李凤超  张强  张彦 《生态学报》2012,32(21):6819-6827
于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调查了白洋淀3个典型湖区表层水体异养鞭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分析了异养鞭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白洋淀表层水体异养鞭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介于100-3200 个/mL和35.98-2328.85 μg/L之间,周年平均值分别为1054 个/mL和532.93 μg/L。白洋淀小型异养鞭毛虫(<7 μm)的丰度占总丰度的47.11%,而生物量只占总生物量的6.82%;中型异养鞭毛虫(约7-14 μm)的丰度占总丰度的37.42%,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39.21%;大型异养鞭毛虫(>14 μm)的丰度虽只占总丰度的15.47%,却贡献了53.97%的生物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异养鞭毛虫丰度与总氮和氨氮呈显著性负相关,与pH值、细菌丰度、纤毛虫丰度及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异养鞭毛虫生物量与pH值、溶解氧、纤毛虫丰度及叶绿素a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总氮、氨氮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异养鞭毛虫群落在微食物环中起着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仿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浮游病毒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8年3—11月对大连市谢屯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定期检测,同时对水温、pH、溶解氧、盐度、叶绿素a含量、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异养细菌等因子进行了监测,对浮游病毒丰度与这些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养殖池塘中浮游病毒的平均丰度为8.32×1010VLPs.L-1(最高值为4月的18.2×1010VLPs.L-1,最低值为11月的1.31×1010VLPs.L-1),外海水中浮游病毒平均丰度为6.45×1010VLPs.L-1(最高值为4月的12.6×1010VLPs.L-1,最低值为6月的2.02×1010VLPs.L-1),仿刺参养殖池塘中营养盐、水温、pH及盐度对浮游病毒丰度的影响较大,而外海水中叶绿素a和异养细菌对浮游病毒丰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背景】浮游病毒是水体微生物群落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深入研究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当地的微生物资源。【目的】对采集到的纳帕海高原湿地水样中的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进行计数,揭示纳帕海高原湿地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13年12月和2014年9月纳帕海高原湿地7个水样的浮游病毒与浮游细菌丰度,并对影响浮游病毒丰度的因素,如细菌丰度、叶绿素a含量以及其他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季节分布上,雨季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丰度高于旱季;水平分布上,原水样品的浮游病毒高于湿地水和淤泥水。旱季水样的浮游病毒丰度受到细菌丰度及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较大;雨季水样的浮游病毒丰度受到水体的p H值和温度的影响较大。【结论】纳帕海高原湿地的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是比较活跃的。浮游病毒丰度在不同季节、不同采样点受到细菌丰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因素的不同影响。在旱季噬菌体而非噬藻体或浮游植物病毒是纳帕海高原湿地中浮游病毒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5.
烟台四十里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3月—2010年12月在烟台四十里湾海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20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记录到浮游动物8大类共计64种(类)。浮游动物主要类群为桡足类和浮游幼虫,分别发现22种、18类,占总种(类)数34%、28%;其次为水螅水母类,发现13种,占20%;毛颚动物和栉水母类各发现1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Y=0.183)、腹针胸刺水蚤(Y=0.078)、强壮箭虫(Y=0.078)和洪氏纺锤水蚤(Y=0.026)。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种和广布性种。四十里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夏、秋、冬四季之间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季节内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达55%以上。浮游动物丰度中位值在5月份达到最高(546.3个/m~3);种类数、多样性指数中位值均在8月达到最高,分别为18种、3.20;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出双峰变化模型,5月份达到第1峰值(中位值870.4 mg/m~3),10月份为第2峰值(中位值362.0 mg/m~3)。浮游动物种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养马岛北部海域,而丰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近岸尤其是辛安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及多样性指数与水温、化学需氧量、硅酸盐显著正相关(P0.01),与盐度、溶解氧、无机氮显著负相关(P0.01);水温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硅酸盐、叶绿素a和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溶解氧、透明度以及无机氮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海洲湾2006年8月—2007年11月的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调查数据,采用聚集强度指标、Iwao和Taylor模型分析了强壮箭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丰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强壮箭虫在调查海域呈聚集分布;强壮箭虫平均丰度的时空变化差异显著,空间上,中、北部海域的平均丰度高于南部海域,时间上,强壮箭虫春、冬季节的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冬季浮游病毒丰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JJ  Zeng JN  Du P  Chen Q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793-799
应用荧光显微计数法,对2006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长江口浮游病毒丰度(virus direct count,VDC)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该海域VDC在2.22×106~9.97×107个·ml-1,高值分布在近海B区(122.5°-123.5°E)的表层海域;冬季VDC在1.99×106~2.66×107个·ml-1,高值分布在近岸A区(120.5°-122.5°E)海域,且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夏季VDC与浮游细菌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营养盐相关性不显著(P>0.05);冬季VDC与浮游细菌、营养盐含量关系密切,与叶绿素a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夏季VDC显著高于冬季(P<0.01),且两季的分布特征存在不同,此种差异主要与浮游细菌、浮游植物等病毒寄主的分布有关.冬季的营养盐含量也是影响其浮游病毒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飞云江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2011年在飞云江附近海域(27°46'N—27°75'N,120°66'E—121°01'E)秋、冬、春3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布、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飞云江口附近水域秋、冬、春三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0种,分属于11大类;秋季检出浮游动物9大类42种,冬季检出5大类20种,春季检出8大类34种;调查水域浮游动物丰度在秋、冬之间和冬、春之间有较大变化,秋、冬、春三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221.69、19.52和137.50 ind·m-3;秋、冬、春季种类数近岸较少,外海较多;三季中,秋季浮游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高值区位于调查水域的东南部,其次为春季,最高值出现在飞云江口外海域,冬季为三季最低,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水域北侧岛群之间;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冬、春季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秋季总丰度变化主要受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影响;各水团随季节变化此消彼长共同作用于研究水域,对该水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和群落组成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EFM技术对纳帕海湿地不同季节7个水样样品中的浮游病毒丰度开展了调查,并对影响浮游病毒丰度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方法元素检测,叶绿素a检测,荧光显微镜检测浮游细菌及浮游病毒的丰度。结果从生态分布上来看旱季和雨季浮游病毒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63×10~6/mL和3.71×10~7/mL,浮游病毒丰度季节性变化不显著。从对影响浮游病毒丰度的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来看,旱季浮游病毒与Chl-a具有弱负相关性(r=0.49,P0.05);而雨季浮游病毒丰度与Chl-a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7,P0.05),表明雨季纳帕海湿地浮游病毒丰度受Chl-a含量的影响较大。旱季浮游病毒丰度与温度显著负相关,虽然在雨季浮游病毒丰度与温度也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在雨季,水体pH变化较明显,而浮游病毒丰度与水体pH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湿地的来水主要在雨季,而离子组成变化大。虽然在雨季和旱季,从多点采样的平均值来看浮游病毒丰度并无明显差异,但从一些局部的采样点来看,雨季的浮游病毒丰度显著高于旱季,说明在纳帕海区域浮游病毒的分布并不平均,因采样点环境的不同会产生明显的区别。结论对纳帕海高原湿地浮游病毒生态分布的调查,是对该地域生态学研究的补充,使得这一独特地理环境的微生物研究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20.
海洋浮游细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解析广西北部湾茅尾海夏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于2017年6月(夏季)和2017年12月(冬季)在该海域设置7个站点,采集0.5m处表层海水样品,利用16S核糖体RNA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茅尾海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茅尾海海域浮游细菌隶属于11个门、36个纲、86个目、188个科和506个属;主要浮游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2.47%)、厚壁菌门(Firmicutes, 17.3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6.3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7.54%)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5.38%),共占浮游细菌总丰度的99.12%。北部湾茅尾海夏季浮游细菌群落Chao 1指数和Richness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冬季。主坐标分析(PCo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R=0.586,P<0.001)。在目分类水平上进行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