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环保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大自然各种环境中,它的氧化代谢系统能够有效降解烷烃及多环芳香烃污染物并将其降解,同时该菌还具有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典型的植物促生菌,能够分泌多种酶类、抗菌素和生长素等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生长,防控真菌病害,抑制线虫生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这些特性在环境污染治理、农林生产方面都有较大应用价值。通过综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除污和植物促生的作用及机理,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5年至2008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2005年至2008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株并利用API系统鉴定。采用Kirby-Bauer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2005年至2008年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株33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高度耐药,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敏感率在90%以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上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可首选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一株低温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产酶优化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我国北方地区秋冬两季平均气温较低,低温环境使得秸秆更难自然降解。【目的】筛选高效低温木质素降解菌,探索其酶学特性并提高其产酶性能和秸秆降解效率。【方法】通过苯胺蓝法和酶活测定对菌株进行筛选,以Lip、Lac、Mnp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通过固态发酵试验研究其对秸秆的降解效率。【结果】筛选到一株高效菌LS-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LS-1在木质素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pH 8.0、培养温度15°C、培养时间3 d时产酶效果最佳,其中Lip酶活力为23.34 U/mL、Lac酶活力为9.37 U/mL、Mnp酶活力为50.89 U/mL。Lip和Lac最适作用温度为30°C且热稳定性良好,Mnp最适作用温度为50°C但热稳定性较差。Lac最适作用pH 4.0且耐酸性较好,Lip和Mnp最适作用pH 5.0;0.75 mmol/L Mg~(2+)和0.5%吐温-20对Lip有促进作用,1 mmol/L Cu~(2+)和丁香酸对Lac有促进作用,0.1%-0.5%吐温-20均对Mnp有促进作用。15°C固态发酵后,秸秆失重率达18.85%,木质素降解率达36.14%,比对照组提高约6倍以上。【结论】本研究为低温木质素高效降解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在秸秆降解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与其耐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以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水平。方法 对6 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用K- B法测其耐药情况。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9.5 2 % ,居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之后,列第3位。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5 0 %者仅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感染者中,有85 .3%患者有基础病,98.5 %使用过广谱抗生素,70 .6 %曾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人,慢性疾病、长期疾病、长期接受激素及使用抗菌药物、施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一旦感染,治疗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琼脂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了解两种方法的差异及为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提供药敏结果。方法对28株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K-B法及肉汤稀释法检测,了解扩散直径及每株菌的MIC值。结果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较好;K-B法及肉汤稀释法所得结果相关性好。结论临床上可以选择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可以应用K-B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中脂类水解酶的多样性。[方法]使用离子交换层析、全基因组测序和异源表达三种方法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中脂类水解酶的多样性。[结果]离子交换层析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可以分泌多种脂类水解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们给出了该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组大小为4668743 bp,GC含量为66.25%。通过详细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我们从该基因组中找到33个可能具有脂类水解酶活性的假定基因。通过异源表达OUC_Est10中的5个假定脂类水解酶基因,来研究其催化特性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这些脂类水解酶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结论]我们证明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拥有多样的脂类水解酶,这暗示了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中脂类水解酶的多样性。【方法】使用离子交换层析、全基因组测序和异源表达三种方法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中脂类水解酶的多样性。【结果】离子交换层析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可以分泌多种脂类水解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们给出了该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组大小为4668743 bp,GC含量为66.25%。通过详细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我们从该基因组中找到33个可能具有脂类水解酶活性的假定基因。通过异源表达OUC_Est10中的5个假定脂类水解酶基因,来研究其催化特性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这些脂类水解酶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结论】我们证明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拥有多样的脂类水解酶,这暗示了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分离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D2(CGMCC保藏号:1868),经形态学、生理学、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owry法检测显示该菌株产酶能力为1104 U/mL,最佳产酶条件为pH 8.0、25℃培养48 h;酪蛋白酶图谱法和凝胶成像分析证实其蛋白酶分子量约为42 ku,在培养上清液中纯度大于97%;该酶对粗酶品比活性为301 U/mg,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为9,是一种碱性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在55℃以下及pH 6~10的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蛋白酶生产资源。  相似文献   

9.
【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医院和自然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其分离率与耐药率逐年增加。噬菌体是一类能特异性感染并杀灭细菌的病毒。【目的】分离一株新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噬菌体,为临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防控提供补充手段。【方法】以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宿主菌,用点板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鉴定噬菌体;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及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提取噬菌体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噬菌体基因组并进行注释。【结果】分离到一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v B_Sma S_P11。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小于5 min,快速增殖60 min后达到平稳期,暴发量为100 PFU/cell。透射电镜观察该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具有典型的二十面体头和不可收缩的尾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基因组全长44 600 bp,GC含量为63.7%,无抗生素耐受基因、毒力基因和t RNA,与NCBI数据库中所有已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噬菌体相比同源性很低。基因组注释显示该噬菌体含有6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在按指南和结合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提供药敏监测资料。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间从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2001年1月~2007年1月从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3株。其中,60.2%(80/133)来源于咳痰标本,41株(30.8%)从经气管插管吸引物中分离得到。青霉素类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差;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以头孢吡肟的抗菌活性最强,敏感率达88.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各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水平较为接近;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敏感度较高,分别为52.6%和63.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高达91.0%;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度为92.5%。结论下呼吸道标本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医师须参考实验室检验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提高疗效,避免耐药菌的进一步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测定,药敏分析采用K-B法。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主要在重症监护病区和呼吸病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81.8%、70.6%、68.6%、66.5%、62.5%。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0%。结论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及临床科室中的检出及耐药现状,为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3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4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4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123株,占27.64%),重症医学科(82株,占18.43%)和急诊科(81株,占18.20%)。以口痰样本分离菌数最多(380株,占85.39%),其次为体液(33株,占7.42%),第三位为血液(16株,占3.6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有所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重视监测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并鉴定羽毛降解菌,测定其生长最适温度及起始pH,并观察酶活动态。【方法】采用系列稀释法和选择培养基法筛选目的菌株,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及Biolog方法鉴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全自动生长曲线分析仪监测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并通过测定蛋白水解活性观察其酶活动态。【结果】从混合羽毛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羽毛降解菌,命名为菌株GIMN1.015,初步判定该菌株属于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最适生长pH为9.0,温度为30°C。蛋白水解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培养后96 h。【结论】菌株GIMN1.015在利用羽毛角蛋白资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这是芽孢八叠球菌在羽毛降解方面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近年来该院各感染标本中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做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株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自于ICU,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中;药敏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等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依次为96.46%、96.46%和92.92%;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美洛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依次为91.07%、90.27%和89.38%。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以ICU患者感染居多,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机会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致病菌,据报道,该菌对临床使用的多数抗生素都有耐药性,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多重外排泵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固有和获得性多重耐药的最重要原因,该菌参与抗生素和多种毒性物质外排的泵系统为SmeDEF和SmeABC。  相似文献   

1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4年来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阳性标本中有36例为医院感染.对目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尤其对肛内酰胺类抗生素。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及检测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嗜盐碱性淀粉酶产生条件和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察汗淖碱湖分离到一株能产胞外嗜盐碱性淀粉酶的极端嗜盐嗜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sp.)C-212,该菌产酶的最适pH和NaCl浓度分别为9.5和2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复合蛋白胨.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0℃,pH为8.5,NaCl浓度为2.6mol/L,该酶在pH9.5最稳定,NaCl可增加酶的热稳定性,酶降解可溶性淀粉的主要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及其他寡糖.  相似文献   

18.
13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情况。方法对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分离出的13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其中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1、2、3代头孢大多数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71.2%、64.0%和54.4%。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他啶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做为临床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后及耐药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细菌培养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29例细菌培养确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5.1±17.0)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和非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为100例和2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存在原发肺部疾病的患病率、ICU入住率、气管切开比例、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率、患病年龄等均高于非呼吸道感染患者(P〈0.05)。而非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外科手术、无菌腔内置管比例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率高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选择敏感抗生素的患者(15.0%/30.4%,P〈0.05)。结论原发肺部疾病、入住ICU、气管切开、广谱抗生素使用、年龄大是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高危因素,外科手术、无菌腔内置管、免疫抑制剂使用是非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高危因素。使用敏感抗生素可以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表达嗜热古菌Sulfolobus tokodaii strain 7中的ST0929基因,并测定其酶活性。【方法】根据ST0929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将这段基因克隆到p ET-15b质粒上,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细胞中表达。亲和层析纯化酶蛋白,并测定其酶活性。【结果】SDS-PAGE分析表明其分子量大约为83 k D。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75°C,最适p H为5.0,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该酶还能对多种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底物特异性研究发现该酶能够利用麦芽糊精作底物,而不能利用壳寡糖、麦芽糖等。【结论】通过以上酶学性质的研究,说明这种来源于超嗜热古菌的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酶在工业生产海藻糖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