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UV-B照射能否对烟蚜Myzus persicae造成氧化胁迫以及烟蚜酶促抗氧化系统在UV照射下的应答反应,本研究采用比色法,测定了UV-B照射不同时间(0、15、30和45 min)后,烟蚜体内的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及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与对照相比,UV-B照射时间为15和30 min时,烟蚜体内的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和蛋白羰基含量显著升高,当照射时间延长至45 min时,均又恢复到对照水平。UV-B照射烟蚜15 min时,其体内CAT、POD和GST活性均显著升高;照射时间延长至30 min时,SOD活性、CAT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值,GST活性恢复到对照水平。当照射时间延长至45 min时,SOD、CAT、POD和GST的活性均恢复到对照水平。本研究表明UV-B照射对烟蚜造成氧化胁迫,使得烟蚜体内酶促抗氧化系统产生应激响应。  相似文献   

2.
Qin JF  Chen HG  Cai WG  Yang T  Jia XP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878-1884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长期胁迫(15 d)对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脂质过氧化(LPO)水平(以MDA含量表示)的影响,以及受胁迫翡翠贻贝在清洁海水中恢复阶段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胁迫阶段,0.5和2.5 mg.L-1DBP下翡翠贻贝内脏团SOD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逐渐恢复,12.5和62.5 mg.L-1下则持续受到显著抑制;不同浓度组CAT活性均明显被抑制.LPO水平明显升高.外套膜中,2.5 mg.L-1下SOD活性受到持续诱导,其他浓度组则先被抑制,后随曝露时间延长逐渐被诱导;各浓度组CAT的变化波动较大,没有明显规律;而LPO水平明显升高.净化恢复阶段,12.5和62.5 mg.L-1DBP胁迫下的内脏团SOD和CAT活性恢复较慢,其LPO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外套膜中SOD活性呈持续升高趋势,CAT活性和LPO水平则随时间延长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3.
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生孢子在重金属镉Cd(Ⅱ)作用下不同时间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以探讨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应对重金属胁迫时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Cd(Ⅱ)胁迫初始阶段(2-6 h),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中POD活性出现抑制现象,POD对Cd(Ⅱ)胁迫较敏感。Cd(Ⅱ)胁迫4 h后,GST、SOD、CAT酶活性均显著增加。GST活性在Cd(Ⅱ)胁迫早期酶活变化最为明显,对菌体细胞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后期GST活性较低,因此其保护作用较弱;POD的活性变化则与GST相反,POD在Cd(Ⅱ)胁迫后期对菌体细胞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Cd(Ⅱ)胁迫下,CAT活性稳定且变化不明显但仍高于正常状态下的CAT酶活;SOD始终保持高的酶活性,在这些抗氧化保护酶中,以SOD最为重要。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球孢白僵菌耐Cd(Ⅱ)胁迫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洋浮游桡足类滞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的生理现象一滞育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本文对海洋桡足类滞育的形式、滞育的意义、滞育卵的孵化与发育以及诱导桡足类滞育的环境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对桡足类滞育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携带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1)的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 品种'中花11'的根系为材料, 比较分析了二者在PEG 6000、38℃及PEG 6000和38℃复合胁迫下抗氧化系统特别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 6% PEG处理时,转基因水稻的CAT、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都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水稻;38℃处理时,前者的CAT、GST、SOD和GR的活性则显著低于后者;6% PEG和38℃复合处理时,前者的CAT、GS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DHAR的活性也都显著高于后者,但前者的SOD和GR活性则显著低于后者.6%PEG 诱导的转基因水稻根系的抗坏血酸氧还状态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水稻,但二者的谷胱甘肽氧还状态无显著差异; 而6% PEG和38℃同时处理时,转基因水稻的谷胱甘肽氧还状态则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水稻,但二者的抗坏血酸氧还状态差异不显著.研究发现,干旱和高温复合胁迫时,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抗氧化组分的变化均不等于这2种单一胁迫的叠加;GST和CAT1基因的转入对水稻抗氧化系统内源功能相关组分尤其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种水稻的根系可能利用不同的抗氧化组分调节机制对这些胁迫做出应答.  相似文献   

6.
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对海洋原甲藻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场研究了发生严重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水华后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和长腹剑水蚤(Oithonasp.)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体长在125mm以上的火腿许水蚤成体及其部分桡足幼体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率平均为12140cels·ind-1·d-1;体长不到125mm的部分火腿许水蚤桡足幼体和长腹剑水蚤成体及其桡足幼体的摄食率仅为1133cels·ind-1·d-1.实验期间围隔中海洋原甲藻的浓度为850~16170cels·ml-1,该藻的种群增长率为-0.002~0.150.当海洋原甲藻细胞处于生长期时,桡足类的摄食不足以抑制该藻种群的增长,因此围隔中桡足类不可能阻止海洋原甲藻水华发生或使水华发生后迅速消退  相似文献   

7.
辛基酚胁迫对雄性泥鳅抗氧化酶及卵黄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辛基酚(OP)对雄性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及血清卵黄蛋白原(VTG)含量的影响,将雄性泥鳅分别暴露于4种不同质量浓度OP(0.12、0.19、0.32、0.52 mg/L)中持续7、14、21 d和28 d,采用试剂盒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采用碱不稳定性蛋白结合磷法检测血清VTG的含量。结果表明,0.12 mg/L OP胁迫14 d,肝脏SOD和CAT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是随着胁迫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SOD和CAT含量降低极其显著,在0.52 mg/L OP胁迫28 d时降到最低水平;泥鳅在0.12 mg/L OP中暴露7 d时,血清VTG含量就有极其显著升高,且随着胁迫剂量增大和时间的延长,VTG含量呈升高趋势。提示OP胁迫对SOD和CAT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胁迫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抑制加剧,造成氧化损伤;OP胁迫可诱导VTG合成,并随暴露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诱导增强,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效应,这可能与其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对海洋桡足类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艺  黄小平 《生态学报》2010,30(4):1042-1049
桡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种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初级消费者,重金属污染对其影响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其他海洋生物甚至人类。综述了近20 a来重金属对桡足类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重金属对桡足类的毒性和生理效应,重金属在桡足类体内蓄积及桡足类体内重金属的食物链(网)传递。并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桡足类体内致毒重金属的存在形式,重金属食物暴露对桡足类生理生化影响机理,以及重金属对桡足类生活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永波  叶波 《生态学报》2016,36(2):403-410
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亚热带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和临时性干旱现象日益显著,高温与干旱严重威胁着植物的生存与生长。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方式模拟不同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了高温与干旱复合胁迫对构树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活性氧代谢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或干旱单一胁迫下,构树幼苗SOD、POD、CAT活性增加,复合胁迫下,SOD和POD酶活性高于单一胁迫,且随着复合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SOD活性受温度和土壤水分双因素影响极其显著,复合胁迫对SOD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叠加效应;(2)复合胁迫下,活性氧代谢物与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胁迫,表明复合胁迫加剧对植物的伤害。通过改变抗氧化酶活性以减轻膜脂过氧化的伤害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李芒  王永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11,48(6):1715-1721
肚倍蚜Kaburagia rhusicola Takagi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其瘿内生活环境较特殊(虫瘿单宁含量为70%)。为了解肚倍蚜适应高单宁环境生化机制,本研究以性母为对照,测定了瘿内不同时期肚倍蚜体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分析了肚倍蚜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对高单宁环境胁迫所作出的相关反应。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瘿内时期肚倍蚜体内的总抗氧化能力、CAT和POD活性均显著升高;SOD和GST活性除在有翅蚜阶段与对照无差异,在其他阶段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验证了高单宁环境对肚倍蚜造成氧化胁迫作用,认为肚倍蚜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是其对高单宁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1.
三座南亚热带大型水库敞水区桡足类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0-2002年对南亚热带三座大型水库:新丰江水库、公平水库和飞来峡水库敞水区桡足类进行了定性定量采样.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较少,共检出桡足类4科10属14种,其中8种哲水蚤,5种剑水蚤和1种猛水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水库的我国特有种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和广布性种类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哲水蚤种类,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博平近剑水蚤(Tropocycl opsboping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剑水蚤种类.水库的流域面积、滞留时间、鱼类捕食和营养状态是影响水库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重要因素.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与水库流域面积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水库营养水平的升高,桡足类密度和生物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大型哲水蚤的优势度降低,而剑水蚤和桡足类幼体的优势度上升.水力滞留时间很短是引起飞来峡水库桡足类种群波动的主要因素.水库捕食性鱼类对甲壳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捕食,对桡足类种类影响较小,对桡足类成体密度影响较大.由于地区差异和鱼类捕食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桡足类种类多样性与水体营养状态之间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暖冬现象出现的频率及强度不断增加,外温动物冬眠期间将面临更加频繁的高温胁迫。但目前,高温胁迫对爬行动物冬眠期间氧化应激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研究以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南北两个种群的一龄幼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冬眠期间(6℃)幼龟受高温胁迫(25℃)后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防御和修复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南种群在经历高温胁迫后肝脏MDA含量高于北种群,且放回6℃冬眠条件恢复24 h后仍在升高;北种群肌肉MDA含量受高温胁迫后上升,但在冬眠温度下恢复24 h后即降至对照水平。两种群SOD活力受高温刺激影响不显著。同时,黄喉拟水龟南种群肝脏中CAT的活力在高温刺激2 h后达到最高,并且各处理组间南种群CAT活力均高于北种群;北种群幼龟肝脏GSH-Px活力在高温刺激12 h达到最高。综上,本研究表明,高温胁迫对冬眠期间黄喉拟水龟机体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南方种群可能更易受到冬眠期间温度波动的影响,但南方种群机体具有更强的抗氧化酶活力以应对高温胁迫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地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育苗池中出现的近亲真宽水蚤(Eurytemor affinis)和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nus tenellus)与中华绒螯蟹幼体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亲真宽水蚤和细巧华哲水蚤都严重地影响Ⅰ期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成活率,其密度越大,Ⅰ期溞状幼体的成活率就越低(P<0.01); Ⅲ期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可捕食桡足类无节幼体,且捕食量随着无节幼体密度增加而变大(P<0.01);Ⅴ期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容易捕食到近亲真宽水蚤而很难捕食到细巧华哲水蚤;蟹苗池中大眼幼体的产量与育苗初期池塘中桡足类的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桡足类密度下大眼幼体收获量差异极显著(P<0.01).提出了控制和利用蟹苗池中桡足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赖廷和  何斌源  范航清  周如琼  杨艳 《生态学报》2011,31(11):3044-3053
摘要: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不同Cd胁迫处理(时间和水平)对红树蚬(Geloina coaxans (Gmelin))的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3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高浓度组(4.00 mg?L-1和8.00 mg?L-1)在较短的暴露时间即出现SOD 活性显著诱导,而低浓度组则需要更长的暴露时间。所有处理组的CAT活性均先受诱导而后抑制,但去除胁迫后低浓度组活性上升,高浓度组则持续下降。低浓度处理组在胁迫初期MDA含量上升,但随后下降至较低水平;高浓度处理组MDA含量上升稍为滞后,但随后上升至较高水平。在消化酶方面,Cd对红树蚬胃组织淀粉酶的影响基本上表现为抑制;在胁迫初期脂肪酶活性受到显著诱导,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酶活性则下降,同时胁迫解除后不同程度恢复;对蛋白酶的影响效应规律性不明显。显著的效应-剂量间相关关系存在于特定时间的SOD活性(1d),CAT、淀粉酶活性和MDA含量(7d和恢复6d)。本文还探讨了这些指标作为生物标记物应用于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 关键词:红树林;红树蚬;Cd胁迫;消化酶;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5.
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时间对铺地黍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淹水胁迫前期,铺地黍体内SOD、CAT和PPO活性总体表现为升高的变化特征.之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在淹水5w时,SOD、CAT和PPO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8.7%、50.3%和178.2%.而在整个淹水期间POD活性则一直呈升高的趋势.结论:几种保护酶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能力有差异,其中SOD、CAT活性的变化可作为铺地黍对淹水反应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高压静电场胁迫小麦种子对其叶片以及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产生的影响。测定了小麦苗期叶片及麦长管蚜体内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并采用盆栽种群实验研究了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实验结果表明:(1)在未被麦长管蚜取食的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最大值均出现于4 k V/cm处理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AT活性在未被取食的叶片中无显著差异(P0.05);而被取食过的叶片中,4 k V/cm处理组的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AT活性结果显示4 k V/cm和6 k V/cm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静电场处理组中麦长管蚜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群动态和逻辑斯蒂模型参数显示4 k V/cm处理组的小麦环境容纳量(K)最小。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对影响麦长管蚜的介质(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进一步明确了高压静电场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了4 k V/cm是影响小麦和麦长管蚜的关键强度,为高压静电生态控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砷胁迫对桉树根和叶的生物量,对砷、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讨论了桉树抗氧化酶系统在砷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桉树叶的砷含量随砷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的砷含量高于叶。在低浓度砷(5 mg/L和10 mg/L)胁迫时,生物量及根和叶中MDA含量较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根中SOD、CAT和POD的活性增加,过氧化物的积累减缓。在高浓度砷(20 mg/L和30 mg/L)胁迫时,生物量和叶绿素的含量减少,SOD、CAT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性增加,桉树遭受较强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砷胁迫时,抗氧化酶系统对砷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在高浓度砷胁迫时,大量过氧化物积累,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新建水库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0~2003年调查了新建水库飞来峡水库(1999年蓄水)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的动态特征。共检到轮虫68种,枝角类18种和桡足类13种。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丰度均不高,分别为0.2~88.6,0.1~13和0.4~13.8 ind.L-1,最高丰度均出现在蓄水后的第4年(2002年3月)。在水库开始蓄水之后,轮虫先以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为优势种;然后在蓄水后的第4年(2002年3月)由于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pectinata)种群密度大幅度上涨,长圆疣毛轮虫取缔螺形龟甲轮虫成为优势种;此后,随着长圆疣毛轮虫种群回落,螺形龟甲轮虫又成为优势种。对于枝角类来说,水库蓄水初期,短尾秀体氵蚤(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长额象鼻氵蚤(Bosmina longirostris)交替成为枝角类的优势种;在蓄水后的第4年,长额象鼻氵蚤种群密度上涨,成为绝对优势种;此后,长额象鼻氵蚤种群回落,但仍然为绝对优势种。对于桡足类来说,在调查期间均以桡足幼体为主,成体丰度很低。飞来峡水库属河流型水库,在调查期间滞留时间为1.3~14.2 d,高的稀释和平流损失率造成浮游动物丰度很低。滞留时间的变化与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群波动密切相关;叶绿素a对它们的种群波动影响则不明显,但与长圆疣毛轮虫和长额象鼻氵蚤均显著正相关。在相对较长的滞留时间(14.2 d)和较丰富的食物的条件下,长圆疣毛轮虫和长额象鼻氵蚤种群密度大幅度上涨,并使总浮游动物丰度在蓄水后的第4年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高温胁迫下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不同地理种群保护酶活性的差异,阐明该粉蚧对高温适应性的生理响应。本研究以室内26℃处理为对照测定了高温胁迫下(35℃、38℃、41℃、44℃)新菠萝灰粉蚧4个不同地理(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种群雌成虫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35~44℃高温胁迫下,新菠萝灰粉蚧不同地理种群雌成虫POD和GST活性均高于常温对照的,PO活性均低于常温对照的(除云南种群38℃处理外);在35~44℃高温胁迫下该粉蚧3种酶活性变化均具有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常温26℃下,该粉蚧除了广西、广东种群POD活性显著高于海南、云南种群外,4个种群的PO、GST间的活性无显著差异。在38℃、41℃和44℃高温处理下广西、广东、云南种群间的POD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相同高温处理下,除广东种群38℃处理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其它种群的外,其它相同温度处理的不同种群间的GST活性无显著差异。说明新菠萝灰粉蚧广西、广东、云南种群的POD对38℃、41℃、...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氨氮、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对鱼类氧化防御系统及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 以芙蓉鲤鲫(Cyprinus capio furong.♀×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为研究对象, 通过静态毒理学实验方法模拟亚急性胁迫, 在胁迫后不同时间点对芙蓉鲤鲫的肝脏进行取样, 并测定其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 氨氮和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氨氮胁迫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镉胁迫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在6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GSH含量在4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AKP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氨氮和镉联合胁迫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在6d和8d时显著增加, AKP活性在8d时显著升高, GSH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氨氮和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均可诱导芙蓉鲤鲫产生氧化应激, 激活了鱼体的氧化防御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研究可为深入探讨芙蓉鲤鲫的健康养殖和逆境生理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