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质MR淋巴造影对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的Danese手术方法在13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一侧形成淋巴水肿模型,另一侧作为对照。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蹼处注射0.2ml欧乃影,按摩注射部位30秒钟。分别于造影剂注射前后进行三维MR淋巴造影及延迟淋巴造影成像。结果:实验侧淋巴管阻塞早期为渗出性改变及淋巴管侧支开放,晚期出现淋巴管扩张、迂曲、皮肤逆流。引流远端淋巴结显影较对照侧明显延迟。对照侧欧乃影吸收迅速,引流区域各组淋巴结、淋巴管及胸导管显示清晰。结论:间质MR淋巴造影可以在解剖背景下很好地显示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的解剖形态、功能及其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入组39例乳腺癌患者,在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SNS)的引导下,使用ICG联合亚甲蓝实施SLNB。快速冰冻病理证实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者,即刻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SLN阴性者免于ALND。结果:联合法实施SLNB检出率95%,成功检出SLN125个,平均检出3.2个SLN,准确率95.0%,灵敏度100%,假阴性率0%;蓝染法检出率87.2%,成功检出SLN71个,平均检出1.8个SLN,准确率89.7%,灵敏度93.7%,假阴性率为6.3%;统计结果采用x2检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G联合亚甲蓝实施乳腺癌SLNB成功率高,假阴性率低,临床效果不亚于亚甲蓝,是实施SLNB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剂Chitosan-DTPA-Gd经舌黏膜下注射后,显示颈淋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2只,麻醉并仰卧位固定磁共振平扫,再于每只兔双侧舌缘中后交界处粘膜下各注射0.1 mL造影剂,注射部位按摩30秒,按摩后5、10、15、20、25、30、35、40 min行三维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成像,测量增强前后不同时间颈部淋巴结的信号强度(SI),计算相对应的信号强化率(E%),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Chitosan-DTPA-Gd于兔双侧舌缘粘膜下注射后很快吸收进入颈部淋巴引流区,淋巴结及淋巴管明显、均匀的强化,血管无显影。颈部淋巴结于注射后15 min信号强度达到峰值,并可保持一段时间,25 min后信号强化率开始明显降低,40分钟后淋巴系统显影与周围组织无差别。结论: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剂Chitosan-DTPA-Gd用量小,强化效应明显,能够有效的显示颈部淋巴结形态及淋巴管走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和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荧光组(n=120)及染色组(n=120),其中以吲哚菁绿作为示踪剂为荧光组,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为染色组,两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术后,行I、II水平腋窝淋巴清扫,比较术后两种示踪剂检出率、假阴性率及前哨淋巴结(SLN)检出个数,比较S型与M型淋巴引流的患者比例差异。结果:荧光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9.7%(116/120),染色组为93.3%(112/120),与染色组相比,荧光组检出率提高,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组假阴性率为5.2%,染色组假阴性率为8.4%,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荧光组(4.4±1.5)枚,染色组(4.2±1.6)枚,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检出率高于染料法,更适合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示踪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早期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吲哚箐绿(ICG)及纳米炭混悬液为示踪剂行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切除术,对比两种示踪剂的示踪效果,寻找临床更适宜普遍使用的示踪剂。方法:选取仁济医院妇瘤科2016.8~2019.10期间诊断明确的122例早期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采用ICG或纳米炭为前哨示踪剂。对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情况和SLN的示踪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22例子宫颈恶性肿瘤病例中,宫颈注射ICG64例,检出SLN385枚,平均每个患者检出6.02枚SLN,检出率100%(64/64),特异度96.77%,敏感度75%。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液58例,检出SLN265枚,平均每个患者检出4.57枚SLN,检出率96.9%(56/58),特异度96.36%,敏感度66.67%。两种示踪剂都有较好的示踪效果(P=0.9356)。结论:早期子宫颈恶性肿瘤行宫颈注射ICG或纳米炭混悬液,腹腔镜下显影的SLN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准确率,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可普遍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5I标记的Flt4多抗(125I-Flt4PcAb)对荷瘤小鼠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检测,为应用Flt4PcAb进行SLN特异性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BALB/c裸小鼠后肢荷瘤模型,7周后应用125IFh4PcAb检测肿瘤的SLN,健侧作为对照,切取(月园)窝淋巴结探测γ射线的每分钟计数率(count per minute,Cpm),并进行HE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不同状态淋巴结摄取125I-Flt4PcAb的特点.结果 BALB/c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悬液,移植瘤成功率达100%;患侧70枚(月园)窝淋巴结中,HE染色3枚(4.3%)出现肿瘤转移;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5枚(7.1%);125I-Flt4PcAb摄取方面,肿瘤转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正常淋巴结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BAIB/c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悬液可成功致瘤,但淋巴结转移率低;免疫组化染色较HE染色检测肿瘤转移更敏感;125I-Flt4PcAb能够检测到荷瘤鼠的SLN,肿瘤转移淋巴结对125I-Flt4PcAb的摄取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5I标记的Flt4多抗(125I-Flt4PcAb)对荷瘤小鼠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检测,为应用Flt4PcAb进行SLN特异性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BALB/c裸小鼠后肢荷瘤模型,7周后应用125I-Flt4PcAb检测肿瘤的SLN,健侧作为对照,切取窝淋巴结探测γ射线的每分钟计数率(count per minute,Cpm),并进行HE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不同状态淋巴结摄取125I-Flt4PcAb的特点。结果BALB/c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悬液,移植瘤成功率达100%;患侧70枚窝淋巴结中,HE染色3枚(4.3%)出现肿瘤转移;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5枚(7.1%);125I-Flt4PcAb摄取方面,肿瘤转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正常淋巴结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ALB/c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悬液可成功致瘤,但淋巴结转移率低;免疫组化染色较HE染色检测肿瘤转移更敏感;125I-Flt4PcAb能够检测到荷瘤鼠的SLN,肿瘤转移淋巴结对125I-Flt4PcAb的摄取下降。  相似文献   

8.
宋歌  刘峰君  程英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5):2810-2813,2805
目的:探讨RGD肽介导的MR分子探针在体外结直肠癌细胞的MRI显像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纳米技术构建靶向RGD荧光纳米MR探针,利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该探针与LOVO细胞结合情况;体外磁共振成像(MRI)显像;利用细胞克隆实验测其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凋亡。结果:荧光相差显微镜示该RGD肽介导的MR分子探针能特异性与LOVO细胞结合;体外MRI成像示靶向RGD组T1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及对照组(P<0.05);该探针作用24h后的LOVO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分裂周期发生变化,阻滞在S+G2M期的细胞比例上升,细胞凋亡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该RGD肽介导的MR分子探针能与结直肠癌LOVO细胞靶向结合,能增强MRI的显像效果,并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肢体水肿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MR淋巴造影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探讨MR淋巴造影在肢体淋巴水肿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的Danese手术方法在20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一侧形成淋巴水肿模型,另一侧作为对照。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蹼处注射0.2ml欧乃影,于淋巴水肿演变过程的不同时期进行三维MR淋巴造影。结果:MR淋巴造影能准确地确定淋巴管阻塞的部位,反映淋巴管形态、功能的状况。肢体淋巴水肿的不同时期,由于其病理基础不同,产生不同的MR淋巴造影表现。结论:间质MR淋巴造影可以在解剖背景下敏感而又可靠地显示各期肢体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USPIO)增强MRI检测正常、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肿瘤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免24只,静脉注射0.2mmolFe/kg的USPIO,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兔体内脏器铁含量.另取4只兔,作为正常淋巴结组.4只兔双侧后腿肌肉注射蛋黄乳胶,用于建立腘窝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模型,4只兔后腿肌肉接种VX2肉瘤,用于建立腘窝肿瘤转移淋巴结模型.3组动物均静注0.2mmolFe/kg的USPIO,于注射前、注射后12h分别行MRI扫描,观察淋巴结信号强度变化.扫描后取出淋巴结,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观察淋巴结结构变化,铁颗粒的存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铁含量.结果:USPIO在兔体内血循环时间较长(>12h),除脾肝肺外,其主要分布至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细胞和吞噬细胞.MRI平扫时,正常、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肿瘤转移淋巴结T2信号强度无显著差异,静注USPIO后,正常、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心T2信号强度明显降低,肿瘤转移淋巴结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显示,正常、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均舍有USPIO铁颗粒,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结结构丧失,未见铁颗粒.结论:静脉注射USPIO后MR成像可用来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肢体水肿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胍淋巴造影影像特征夏其病理基础,探讨MR淋巴造影在肢体淋巴水肿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的Danese手术方法在20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一侧形成淋巴水肿模型,另一侧作为对照。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硅处注射0.2ml欧乃影,于淋巴水肿演变过程的不同时期进行三维胍淋巴造影。结果:胍淋巴造影能准确地确定淋巴管阻塞的部位,反映淋巴管形态、功能的状况。肢体淋巴水肿的不同时期,由于其病理基础不同。产生不同的MR淋巴造影表现。结论:间质MR淋巴造影可以在解剖背景下敏感而又可靠地显示各期肢体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2.
猪全身的淋巴结有190个左右,多数以单个的形式分布,也有数个集合成群的。每一淋巴结或淋巴结群存于身体的一定部位,引流一定器官或区域的淋巴,当各种致病因子侵入该区域时,只须在几十秒或一、二分钟内就会出现在该区域的主管淋巴结内。因此淋巴结一向被作为肉品卫生检验的首要项目。肉品检验时,通常选择一些引流区域广,最具有代表性和易于解剖的淋巴结作为对  相似文献   

13.
非Gd型T_1造影剂的开发是近年来MRI造影剂的重要研究方向。本工作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3. 02±0. 62) nm的掺杂Zn的氧化铁纳米颗粒(ZnFe_2O_4),其r1弛豫度为2. 5 L/(mmol·s),r2/r1比值为2. 2。合成方法简便、经济,容易实现大量制备。以生物相容性的PO-PEG分子对颗粒进行修饰,使颗粒相转移至水溶液中,可保持长期稳定分散。最后,以ZnFe_2O_4为造影剂,对小鼠肿瘤部位进行MR成像,获得~11%的信号增强。本研究工作显示ZnFe_2O_4@PO-PEG具备作为高安全性非钆型T_1造影剂并应用于实际MR造影成像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4.
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兔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乳散结胶囊(XRSJ)在治疗兔乳腺增生中的作用,探讨其治病机理。方法:将9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XRSJ高、中、低剂量组,逍遥丸组,模型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前5组用肌内注射己烯雌酚、黄体酮1个月建立兔乳腺增生模型。造模完成后,行XRSJ灌胃给药,分别取XRSJ给药前、XRSJ给药3个月后及XRSJ停药3个月后作为3个时间观测点。观察乳房高度变化;乳腺光、电镜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监测血清雌激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及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XRSJ治疗能明显降低乳房高度(P<0.05);降低增生乳腺小叶腺泡数目、导管腺上皮细胞层数、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数量(P<0.05);减少乳腺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立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数量(P<0.05),使部分增生细胞调亡;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E2)含量(P<0.01),停药3个月后治疗效果稳定无反弹。结论:XRSJ治疗具有减轻乳腺组织增生病变、降低E2水平、对兔乳腺增生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术前诊断方法和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26例女性患者,在患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14例行患侧乳房切除术+术后放疗,5例仅行患侧乳房切除术,4例行患侧乳腺外上象限局部切除术+术后放疗,3例患者仅行患侧乳房象限切除术。23例患者行术后化疗,根据激素受体情况决定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乳房切除与未切除患者术后局部无复发率(P=0.005)及总生存率(P=0.006)比较差别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局部无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隐匿性乳腺癌患者术前需完善乳腺彩超、钼靶及MRI等检查,也可选择乳腺核素显像。在患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患侧全乳切除+局部放疗是更加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淋巴器官在成年大鼠胫神经永久性横断伤(即改良型备用性神经损伤,modified spared nerve injury,mSNI)后机械性疼痛异常的慢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用于脾脏切除、腰部淋巴结切除和右侧腘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联合切除实验。每项实验的10只动物再随机分为外周淋巴器官切除手术组(n=5)和假手术组(n=5)。所有动物根据实验分组进行相应的外周淋巴器官切除的手术或者假手术,术后1周进行右侧mSNI手术。所有动物于外周淋巴器官切除术前、右侧mSNI手术前、mSNI手术后7d和mSNI手术后14d进行von Frey纤维试验,测试mSNI手术同侧和对侧大鼠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特异性的疼痛反应。结果脾脏和腰部淋巴结切除明显缓解mSNI后7d和(或)14d的大鼠手术侧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的机械性疼痛异常。然而,右侧胭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联合切除对mSNI后7d和14d的大鼠手术侧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的机碱性疼痛异常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脾脏和腰部淋巴结参与成年大鼠mSNI后机械性疼痛异常的慢性转化。  相似文献   

17.
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ht-PA)是临床血栓疾病治疗的主要生物药品,应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已有报道,但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剂(rh PA)在转基因动物中表达尚未见报道。设计了以人t-PA的F、E、K1区位点缺失体为编码序列,以山羊β-酪蛋白/CMV杂合启动/增强子,构建了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CL25/rh PA,通过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兔。用PCR检测及其产物测序筛选转基因兔,ELISA试剂盒及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检测转基因兔的表达产物。实验获得原代转基因兔5只(2♂,3♀),其中2只乳腺中表达人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h PA浓度最高可达400μg/m L,表达产物比活性是现有阿替普酶的150-200倍。实验结果表明,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剂(rh PA)可以在山羊β-酪蛋白/CMV杂合启动/增强子调控下获得乳腺特异性表达,表达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溶栓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室以往的资料表明,在家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到伏核之间存在一条与镇痛有夫的神经通路,该通路以5-羟色胺(5-HT)和甲啡肽(ME)为其递质。本工作进一步探讨从伏核到PAG的下行镇痛通路。 以辐射热照射家兔嘴侧部皮肤,测量其躲避反应的潜伏期(ERL)作为痛反应阈,简称痛阈。通过预先埋植的慢性套管向伏核内微量注射吗啡,20min后向PAG内双侧注射纳洛酮(NX)或脑啡肽抗血清,观察ERL的变化。(1)伏核内注射吗啡20μg/1μl,引起ERL升高80%以上,作用持续50min以上。(2)PAG内注射NX(每侧0.5、1.0或2.0μg)可不同程度地阻断伏核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且呈明显的剂效关系。(3)PAG内注入甲啡肽抗血清(每侧1μl)可部分阻断伏核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而注入亮啡肽抗血清或正常兔血清则无效。 实验结果提示,从伏核到PAG存在一条下行镇痛通路,在PAG内可能以ME为其递质。该通路与PAG到伏核的上行镇痛通路构成一个环形的“中脑边缘镇痛回路”,并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食欲素A(OXA)对大鼠胃运动的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NS)组、1μg组、5μg组、10μg组和20μg组。在胃窦和十二指肠植入应力传感器,记录大鼠胃肠自发性运动。通过侧脑室注射OXA,观察胃肠环形肌运动波形的变化和持续时间。选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皮下注射NS+10μg OXA,另一组皮下注射阿托品+10μg OXA,观察OXA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同理选取1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μg OXA组,迷走神经切断组+10μg OXA组,观察OXA调控大鼠胃肠运动的作用途径。再选取10只大鼠,先注射NS再注射OXA拮抗剂SB334867,观察内源性OXA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OXA(1-20μg),大鼠消化间期胃和十二指肠III期收缩波消失,继而出现胃和十二指肠餐后不规则的收缩波。OXA对餐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可被阿托品或切断迷走神经干所阻断(P0.05)。中枢注射选择性OXA受体拮抗剂SB-334867(16μg),可增强胃消化间期III相收缩(P0.05)。结论:中枢注射OXA可能经迷走神经胆碱能通路调控大鼠消化间期的胃肠运动,内源性OXA可能对大鼠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组织型纤维原激活剂(tPA)的作用是激活血纤维蛋白酶原,从而溶解血栓。生物体内tPA的含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了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tPA,需要对所用tPA乳腺表达载体pSVL-WAP-tPA2(Fig.1)进行予证。将三种特研究载体用脂质体包埋,注入中后期怀孕母兔乳腺。对乳汁、乳腺组织的mRNA和DNA分别进行检测。实验兔分娩后,每4天取乳汁冻存,ELISA检测其中tPA含量(Fig.2),泌乳期第4天最高可达600ng/ml。又,于乳腺注射第3天,手术切取部分乳腺组织,制备总RNA,以β-Casein启动子下游序列(TAC TAG…)为引物I,tPA上游序列(TTC CCA…)为引物II,做RT-PCR检测,表明:此时已有tPAmRNA转录(Fig.3)。再,于停乳后30天左右,切取部分乳腺制备DNA,以tPAcDNA为探针,做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无tPA整合,仅是以附合体形式存在(Fig.4)。上述质粒直接注射技术是予证转基因用载体表达水平的快捷、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