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乳腺干细胞是研究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和凋亡等信号通路的理想模型,而近来的研究发现许多成体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都与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 molecule,CAM)家族相关.因此,研究胚胎期乳腺干/祖细胞群的黏附分子基因表达特点,对于纯化和鉴定胚胎期乳腺干/祖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用成年小鼠乳腺上皮干细胞的标记CD24和CD49f来分选小鼠胚胎期14天乳腺原基细胞群,发现CD24+和CD49f+双阳性的乳腺原基细胞包含两个细胞群:CD24hiCD49f+细胞群和CD24medCD49f+细胞群.它们占乳腺原基总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6%和47%.在随后的细胞培养实验和体内移植再生实验中发现,CD24medCD49f+细胞群可以贴壁,而且具有再生乳腺导管的能力,相反,CD24hiCD49f+细胞群既不能贴壁也不具有移植再生能力.这些结果表明,这两个细胞群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类型,而CD24medCD49f+细胞群有可能包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乳腺原基干/祖细胞.挑选了可能与乳腺相关的19个黏附分子,并对这两群细胞进行了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具有乳腺导管重建能力的CD24medCD49f+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个合适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将在研究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12-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在实验中能诱导大鼠产生乳腺肿瘤。树鼩的基因的结构与人类的相似程度比啮齿类动物要高,而且树鼩的自发性乳腺癌已经有被报道,因而树鼩很有可能是研究乳腺肿瘤更合适的动物模型。因此我们想用致癌剂DMBA诱导树鼩产生乳腺肿瘤而建立树鼩的乳腺肿瘤模型。方法:在这个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十只在分娩之后失去幼崽的雌树鼩,其中一半的树鼩在腰部双侧乳房的脂肪垫注射100 mg/kg的DMBA,其余的树鼩作为对照组没有作DMBA处理。对生成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的形态特点分析以及免疫组化化学法测定Ki-67、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钙粘蛋白、P120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诊断在DMBA处理的树鼩中,5分之1发展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发展成原位导管癌。结果还证明了诱导出来的乳腺肿瘤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的浸润性导管癌相似。结论:结果显示我们采用DMBA注射失去幼崽的雌树鼩的乳腺来诱导乳腺肿瘤是有效的,诱导出来的肿瘤组织学特征与人的乳腺癌相似,诱导的肿瘤组织表达目前人常用的乳腺癌相关分子生物学标记,并且表达情况与人的乳腺癌相似。这表明了DMBA诱导树鼩乳腺癌可以提供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乳腺肿瘤细胞染色质开放区域上的转录因子显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预后。然而,在单细胞层面,这些调控元件如何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45 216个正常和肿瘤乳腺组织的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测序(single-cell ATAC sequencing, scATAC-seq)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根据标记基因在细胞群的基因活性得分进行细胞类型注释后得到7种乳腺细胞类型。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肿瘤和正常乳腺样本的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染色质可及性差异,且乳腺上皮细胞存在高度样本间异质性(PCC=-0.07),暗示其是乳腺肿瘤的主要恶性细胞类型。为了探究正常和恶性乳腺上皮细胞的差异可及性区域中转录因子结合基序的富集情况,在提取上皮细胞群后对4个上皮细胞亚型的特征开放区域进行了转录因子结合基序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恶性乳腺上皮细胞有194个转录因子显著富集(P<0.001),它们可能涉及乳腺肿瘤发展和转移等调控过程。对上皮细胞亚型中富集程度较高的转录因子进行活性分数计算及转录组数据验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这些差异调控元件可能与乳腺细胞恶性发展相关。此...  相似文献   

4.
《生命科学研究》2017,(3):262-267
ELF5(E74-like factor 5)也被称为ESE2,属于ETS(E-twenty-si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它在调控胚胎发育以及乳腺组织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桑椹胚时期,ELF5在调控胚胎内细胞团向胚胎形成过程中或是在胎盘发育的细胞命运决定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哺乳动物正常乳腺发育中,ELF5可通过诱导细胞定向分化而获得孕期乳腺分泌细胞类型,从而调控乳腺干/祖细胞的命运。在人类乳腺癌中,ELF5是诱导乳腺肿瘤细胞由表达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luminal亚型向表达雌激素受体阴性(ER-)的basal亚型转化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并抑制细胞获得雌激素敏感表型。现主要综述了ELF5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其在哺乳动物乳腺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乳腺干细胞具有产生各类乳腺细胞的能力,其研究对于乳腺发育的认知、乳腺癌的治疗以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伴随胎儿发育,胚胎期乳腺干细胞所经历的增殖、迁移、侵袭等过程是成体乳腺干细胞没有的,而这些经历与乳腺癌的发生过程非常相似。因此,针对胚胎乳腺干细胞的研究在医学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Sca-1、CD29、CD49f和CD24都是经常被用于乳腺干细胞分离纯化的细胞表面标记。该研究分析了不同的体外处理条件和时间对于上述标记在小鼠乳腺原基中表达稳定性的影响,旨在为胚胎早期乳腺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以及鉴定奠定分子基础,也为胚胎乳腺发育和乳腺癌发生的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因子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另选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导管原位癌患者30例,小叶增生患者20例及导管单纯增生患者20例的组织提取标本进行对照,分析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和不同病变类型中的表达,并分析CD44~+/CD24~-细胞在癌症免疫分型中的表达以及CD44~+/CD24~-细胞与乳腺浸润导管癌相关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内的CD44阳性率为52.50%,CD24的阳性率为57.5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1.25%和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4及CD24在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导管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小叶增生和导管单纯增生,导管原位癌的阳性率高于乳腺浸润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CD44在乳腺浸润导管癌不同分化类型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在乳腺浸润导管癌不同分化类型中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CD44~+/CD24~-细胞在不同癌症免疫分型以及不同分化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CD24~-细胞与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之间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内存在较高的阳性率,且CD44~+/CD24~-在乳腺原位癌及低分化的乳腺癌组织内具有更高的阳性率,临床上可尝试通过监测CD44~+/CD24~-的阳性表达情况评价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MUC1粘蛋白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IC1粘蛋白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 15例乳腺非典型增生 ,15例乳腺良性肿瘤 ,44例乳腺癌 (2 1例含癌旁组织 )染色 ,观察MUC1在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结果 MUC1在所检测的乳腺组织中均表达 ,但在不同病变乳腺组织中其表达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在癌旁和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只表达在近管腔或腺腔侧的胞膜上 ,胞浆未见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整个胞膜和胞浆均表达 ,且表达强度与细胞的恶性化程度成正相关 (P <0 0 1)。浸润性癌中MUC1表达明显强于原位癌 (P <0 0 0 5 ) ;乳腺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强度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成正相关 (P <0 0 5 ) ,与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 (P >0 0 5 )。乳腺癌组织中MUC1有旁分泌现象。结论 MUC1表达水平可反映乳腺肿瘤恶性化程度 ,并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效果判断和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及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染色对9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gNOR计数与肿瘤增殖活跃程度及生物学行为是一致的。乳腺癌中AgNOR计数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1)。浸润癌AgNOR计数比其他类型乳腺癌高。CEA染色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基本阴性,恶性病变中阳性率80.8%。乳腺癌中AgNOR计数与CEA分布之间呈线性相关(r=0.82,P<0.05)。CEA阳性乳腺癌组与CEA阴性组AgNOR计数差异显著(P<0.05)。提示:AgNOR定量研究和CEA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肿瘤恶性程度的研究中具有相似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β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全世界70%以上人口感染过该病毒。HCMV通常以潜伏感染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并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等多种能力,可通过表达HCMV基因及蛋白发挥肿瘤调节作用,干扰细胞代谢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CMV在非肿瘤和乳腺癌患者乳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同时有研究表明晚期暴露于HCMV可引起乳腺癌。近期新型抗HCMV药物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也再次提示,HCMV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HCMV的致癌潜能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脂联素(ADPN)及脂联素受体(adipo 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ADPN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肿瘤组织及对照组患者病变组织中的ADPN、adipo R1、adipo R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结节数量、病理类型、肿瘤局部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T分期、TNM分期情况及其与ADPN、adipo R1、adipo R2水平的关联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ADPN水平及肿瘤乳腺组织中ADPN、adipo R1、adipo R2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ADPN水平和乳腺组织中ADPN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局部浸润情况、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具有关联性(P0.05),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adipo R1和adipo R2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局部浸润情况、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DPN及肿瘤组织中的ADPN及其受体均呈现低表达,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和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具有关联性,有望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型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封闭群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和昆明小鼠乳腺癌细胞扫描电镜特征的观察 ,旨在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将乳腺癌肿块与经产正常东方田鼠乳腺以及昆明小鼠自发性乳腺癌肿块作常规扫描电镜。结果 正常东方田鼠乳腺的腺管结构规则 ,可见分散的乳腺细胞 ,乳腺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和不规则的小丘状突起 ,状如桑椹 ,无明显可见的微绒毛 ;东方田鼠乳腺癌的腺管结构不规则 ,细胞表面密布微绒毛 ,微绒毛长而不规则 ,末端成松叶状 ;昆明小鼠乳腺癌的组织中散布有大量带有微绒毛的癌细胞 ,其微绒毛特点为密而短 ,末端为圆纯状。结论 东方田鼠与昆明小鼠乳腺癌细胞表面呈现不同的微绒毛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3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5例乳腺癌旁组织中Livin和Be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L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Livin和BcI-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L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巾表达上调,且与病理分期有关,提示Livin蛋白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Livin与Bel-2蛋白可能在乳腺癌的演进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树鼩乳腺肿瘤的特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建立合适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乳腺癌的生物学机制及发展新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相对于常用的啮齿类动物,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tree shrew)因在进化层次上更接近于人类而可用于建立更适合的乳腺癌模型。该文详细了介绍一例树鼩自发性乳头状良性乳腺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该例肿瘤孕激素受体阳性且Ki-67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活化的Caspase3阳性细胞比例较低;且肿瘤的形态和病理与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非常接近。提示利用树鼩建立乳腺肿瘤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谢燕芳 《蛇志》1996,8(2):52-54
青年乳腺癌的心理护理谢燕芳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530021乳腺肿瘤为女性常见的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乳腺肿瘤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趋向年青化,而患者病后的心理变化和对生活环境不适应,严重的影响着疾病的康复,现将我所自1985~1996年收治67例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在乳腺癌微环境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间质细胞的主要组分。大量研究证实CAFs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或细胞直接接触等方式调节乳腺癌细胞生长、决定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影响乳腺癌组织血管和淋巴管生成、ECM重塑、炎症反应和肿瘤微环境重编程等过程,影响治疗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研究者提出CAFs活化是其能够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关于乳腺癌微环境中CAFs活化机制尚未明确。该文将围绕CAFs活化特征、活化机制以及CAFs对乳腺癌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周伟  黄焰 《生物技术通讯》2011,22(4):572-574,579
乳腺珠蛋白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具有乳腺组织特异性的分泌型蛋白,因其在乳腺癌中高度表达的特异性,而被公认为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小鼠乳腺由多种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构成。多潜能干细胞位于乳腺发育的顶端,是乳腺中所有分化细胞类型的来源。然而,这群多潜能乳腺干细胞此前尚未通过特定的标记基因得到鉴定,其存在性也备受争议。借助乳腺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从Wnt信号通路入手,发现了蛋白C受体基因Procr。在乳腺中,Procr作为一个新的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能够标记多潜能乳腺干细胞。Procr标记乳腺基底细胞中的一个亚群,这个亚群的细胞低表达基底细胞普遍表达的角蛋白,表现出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特性。Procr阳性的细胞在移植实验中表现出最高的乳腺重建率,体内追踪Procr阳性细胞的后代,发现Procr阳性细胞能够在发育过程中分化形成乳腺上皮的所有细胞类型。多潜能乳腺干细胞的发现结束了乳腺中多潜能干细胞存在性的争议,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为测量生理环境下单个活细胞的机械特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现有AFM单细胞机械特性研究集中在测量细胞弹性.细胞本质上是黏弹性的,但目前关于细胞黏弹性在细胞生理活动行为中作用的认知还很不足.基于AFM逼近-停留-回退实验,发展了可同时对细胞弹性及黏弹性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首先测量了正常乳腺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弹性(杨氏模量)及黏弹性(松驰时间),显示出正常乳腺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杨氏模量及松弛时间均有着显著的差异.AFM成像揭示了正常乳腺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在细胞表面形态及几何特征方面的差异.随后对3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系及原代B淋巴细胞进行了测量,证明了松驰时间在辅助杨氏模量鉴定细胞状态方面的潜力.实验结果为定量测量细胞机械特性提供了新的方法,便于从多个角度研究单个细胞的生物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具有促进体外细胞转化和体内致瘤的能力,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乳腺癌的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但PTTG 能否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调控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PTTG可能因促进乳腺癌细胞中 MMP-2、MMP-9 分泌而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组织化学 PV 9000 通用型两步法显示,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TG、MMP-2 和 MMP-9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阳性率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TG分别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小RNA干扰技术干扰乳腺癌细胞株 MDA-MB-231 中的PTTG,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PTTG、MMP-2 和 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Transwell 侵袭实验显示,干扰组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本研究表明,PTTG可能通过促进乳腺癌细胞中 MMP-2、MMP-9分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糠结合态多酚(bound phenol of inner shell,BPIS)发挥抗乳腺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BPIS对乳腺癌细胞以及正常乳腺细胞活性的影响;然后综合运用SEA、SIB以及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BPIS和乳腺癌的相关靶点,并分析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互作网络以及通路。本研究筛选得到BPIS抗乳腺癌相关靶点39个,主要涉及糖脂代谢和细胞自噬等生物过程以及MAPK、PI3K/AKT、FoxO等多条信号通,表明BPIS抗乳腺癌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过程,而与细胞死亡相关的细胞自噬很可能在BPIS抑制乳腺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