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利用三维超声造影融合技术及术后随访观察建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疗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方法:消融术前采集三维超声造影容积数据,术后在术前三维超声造影与术后二维超声融合图像的基础上对肌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即时评价消融范围,并对于消融不全者行补充消融。分别于术后1、3个月常规阴式超声复查,测量肌瘤大小,计算肌瘤体积缩小率,以肌瘤体积缩小80%以上为治愈,肌瘤体积缩小50%以上为显效,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为有效。结果:术后图像融合成功率83.3%(30/36),其中完全消融率93.3%(28/30),术后1、3个月肌瘤体积进行性缩小,平均体积分别为17.6±9.1 cm~3、14.4±10.5 cm~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总体治愈率83.3%(25/30),总体有效率100%(30/30)。结论:三维超声造影融合导航技术能较好地对子宫肌瘤消融范围进行术后即时评价,结合术后中远期的肌瘤体积缩小率,可以很好的对子宫肌瘤射频消融做出系统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产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腹超声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月经量、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血清E2、LH、FSH水平、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5%(43/45)vs.75.55%(34/45)](P0.05);VAS评分、月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5±0.23)分vs.(3.62±0.50)分,(192.35±22.10)mL vs.(236.54±24.57)mL](P0.05);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32.13±13.20)cm~3vs.(40.81±14.11)cm~3,(101.93±9.89)cm~3 vs.(118.36±11.20)cm~3](P0.05);血清E2、LH、F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50±1.02)分vs(10.34±2.21)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5.36±14.29)分vs(80.84±14.06)分](P0.05)。结论: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E2、LH、FS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的变化,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且有生育要求,符合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176例,均接受HIFU消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治疗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增厚,子宫内膜容积较术前增加,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较术前升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的雌二醇(E2)、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IFU治疗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84%。176例患者中,妊娠患者118例纳为妊娠组,剩余58例未妊娠纳为未妊娠组,妊娠率为67.05%。单因素比较发现:妊娠结局与年龄、术前不孕史、术后症状改善、肌瘤分型、术后靶肌瘤体积缩小率≥50%、体质量指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不孕史、肌瘤分型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经HIFU消融治疗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得到明显改善,且对患者的性激素分泌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此外,年龄、术前不孕史、肌瘤分型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行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38个病灶)于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进行阴式超声、RTE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在2D、RTE、CEUS三种条件下分别测量病灶的直径。分析术前弹性图特征并分组,测量病灶弹性应变比率(E/E_0),对比分析组间、组内的E/E_0。比较2D、RTE、CEUS条件下病灶直径之间的差异。术后以弹性图像上病灶显示蓝绿相间为判定消融不全的标准,与CEUS对比,分析RTE与CEUS对消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术前肌瘤弹性图像将病灶分为蓝色组8个(21.1%),蓝色为主组20个(52.6%),绿色为主组10个(26.3%),术前3组病灶之间E/E_0差异明显,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E/E_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FA术后1小时、3个月病灶E/E_0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3个月E/E_0大于术后1小时(P0.05);术前RTE检测病灶直径大于2D及CEUS(P0.05),术后1小时2D测量直径大于RTE及CEUS(P0.05),三种成像技术在术后3个月测量病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术后1小时及术后3个月RTE对病灶消融程度评估结果与CEUS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46、0.54。结论:RFA术后肌瘤逐步变硬,RTE检查能够反映这种硬度变化,并且能够评估消融病灶的范围并预估消融程度,因此RTE在子宫肌瘤RFA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无症状子宫小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回顾性研究,将2011年03月至2018年03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入院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无症状的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治疗组,将同期未经任何治疗的门诊随访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宫小肌瘤的体积较治疗前逐渐缩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对照组子宫小肌瘤的体积逐渐增大,并出现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24个月内的妊娠率分别为17.48%和8.42%,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孕龄期有生育要求的黏膜下或肌壁间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可行聚焦超声消融手术缩小病灶,维持子宫腔的正常形态,避免或延迟临床症状的出现,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A组采取常规住院模式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观察B组采取日间手术模式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治疗费用情况,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后对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门诊复查随访,通过症状严重程度(SSS)评分评价患者子宫肌瘤症状,通过MRI影像学检查测量患者子宫肌瘤体积,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价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0%、观察A组为96.00%、观察B组为96.00%,三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B组与观察A组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治疗费用较对照组低,且观察B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低于观察A组(P<0.05);观察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等离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PKRP)和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5名需要手术治疗的BPH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即TURP组51例,PKRP组54例。使用IPSS、QOL和WHOQOL-BREF量表,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6和12个月对患者的LUTS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TURP组和PKRP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术后6个月得到明显改善。TURP组术后第6个月的IPSS、QOL和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0.4±2.6,1.7±0.6和55.1±7.4,术后第12个月的IPSS、QOL和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1.4±2.6,1.7±0.5和55.2±6.9,均比术前(21.5±5.3,5.3±0.9和52.4±7.0)有明显改善。PKRP组术后第6个月的IPSS、QOL和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9.8±2.4,1.5±0.4和57.9±8.1,术后第12个月的IPSS、QOL和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0.6±2.2,1.7±0.5和56.3±6.2,均比术前(21.3±6.1,5.2±1.0和55.0±8.8)有明显改善。结论:TURP和PKRP术后第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WHO-QOL-BREF可以作为评价TURP和PKRP对BPH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可靠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24例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入介治疗疗效和子宫动脉栓塞安全性。方法:选择24例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进行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结果:插管栓塞动脉率100%,随访20年。治疗后1月,24例患者经月经明显减少,B超随访,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0%,随访2年,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经阴道摘除术,6例子宫肌瘤消失,16例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80%,结论:子宫肌瘤行介入治疗疗效肯定,对粘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梁微 《蛇志》2009,21(2):112-113
目的探讨无痛自凝刀微刨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肿瘤直径〈5cm的子宫肌壁间肌瘤51例,使用多功能射频自凝刀在B超介导下经宫腔插入肌瘤中心凝固肌瘤组织;对9例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自凝刀绕肌瘤蒂部凝切取出瘤体。结果51例壁闯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0.1%,月经量明显减少;9例黏膜下肌瘤患者全部治愈,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多功能射频自凝刀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且为患者保留了子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300例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瘤体大小、病灶内部回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流的变化及超声造影图像改变。结果:HIFU治疗后1、3、6及12个月,瘤体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显效率80.33%(241例),有效率19.33%(58例),无效率0.33%(1例),肌瘤所致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瘤体内部回声增强,彩色血流均消失,超声造影瘤体内无灌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治疗部位疼痛、骶尾部酸胀及肛门坠胀,治疗结束时症状消失;治疗过程中出现腿部疼痛、麻木症状,经过重新定位后症状消失,少数出现阴道少量流血,给予止血药;治疗后出现血尿,经大量喝水排尿后消失。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在妇科领域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国产内镜射频消融治疗仪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难治性GER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内镜射频治疗组(美顿Medi誖射频治疗仪,n=25)与药物治疗组(n=25)。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酸反流严重程度、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Q)评分、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药物使用率、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1)内镜射频治疗组患者干预后即刻的胃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区域的消化道黏膜出现收缩、增厚,干预后6、12个月分别有15例(60.0%)、20例(80.0%)的食管下段黏膜的充血带较前减少。(2)两组干预后3、12个月的GerdQ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内镜射频治疗组干预后3、12个月的GerdQ总分均显著低于同期药物治疗组(P0.05)。(3)全部患者干预前均需要药物来缓解症状,内镜射频治疗组干预3、12个月时的PPI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4)内镜射频治疗组干预后SF-36的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精神状态、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美顿Medi?射频治疗仪对GER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能显著改善反流症状,减少PPI药物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保肺膏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沈阳市第二中医院四家医院住院的48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带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后中医症状和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位PFS为(6.00±0.7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为(4.00±0.81)个月。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各领域对比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功能领域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在症状领域中疲劳、疼痛、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单一症状领域中,失眠、便秘、纳差、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腹泻评分、经济困难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症状领域和失眠、便秘、纳差和呼吸困难和总体健康状况的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20(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总改善率为22(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62.50%)(P0.05)。结论:"保肺膏"能够起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改善中医症状和KPS评分,可以作为晚期NSCLC"带瘤生存"维持治疗的选择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环丝氨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MDR-TB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排序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基础治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和研究组(n=43,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均治疗20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痰结核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情况、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0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治疗20个月后痰结核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个月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个月后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4+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环丝氨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MDR-TB,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并能够有效的促进临床转归,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睡眠情况,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31)分、(7.02±0.81)分比(5.68±0.57)分、(8.45±0.92)分](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8.22)分比(68.98±6.51)分](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血清IgE水平及嗅功能变化探究奥马珠单抗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就诊80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并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0例)和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鼻出血、口咽干、鼻腔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免疫功能(血清IgE、CD3+、CD4+、CD8+)、鼻内镜检查结果(炎性渗出、水肿、囊泡)、嗅功能变化和生活质量[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IgE、CD8+水平、鼻内镜检查结果和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CD3+、CD4+水平和嗅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奥马珠单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嗅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患者80例,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6.87±1.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29±2.74)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3.15±0.57)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42±1.20)分(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金银花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败血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NLR、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65.00%)(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为(6.22±1.05)d、(3.88±0.25)d、(5.10±0.86)d、(8.71±2.05)d,均短于对照组的(8.76±1.53)d、(6.22±0.64)d、(7.53±1.46)d和(11.24±3.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NLR、PCT、hs-CRP、WBC水平为(1.35±0.20)、(0.80±0.34)mg/mL、(3.56±0.62)g/L、(9.12±1.80)×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0.32)、(2.19±0.73)mg/mL、(9.78±2.64)g/L和(12.26±2.59)×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3+、CD4/CD8为(42.77±11.36)%、(41.27±11.26)%、(1.70±0.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0±9.32)%、(35.66±9.40)%和(1.29±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10.00%vs7.50%)(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n=37,钻孔减压治疗)和B组(n=43,钻孔减压联合ESW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肌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6、9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治疗后3、6、9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则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这8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肌力3级者少于治疗前及A组同时间点,肌力4级者多于治疗前及A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采用钻孔减压术,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肌力及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替莫唑胺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7%和23.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肝肾反应、胃肠道反应、疲乏、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KPS与ECOG评分分别为64.22±2.19分和1.65±0.45分,对照组为56.35±4.50分和2.41±0.51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与治疗前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个月和21个月,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为41.0%,对照组为16.4%,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可显著改善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疗效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C3H/HeA mice with high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breast cancer and Balb/c mice treated with 3,4-benzopyrene (BP) (by painting of the skin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kin cancer) were irradiated with 2,450-MHz microwaves (MW) in an anechoic chamber at 5 or 15 mW/cm2 (2 h daily, 6 sessions per week). C3H/HeA mice were irradiated from the 6th week of life, up to the 12th month of life. Balb/c mice treated with BP were irradiated either prior to (over 1 or 3 months) or simultaneously with BP treatment (over 5 months). The appearance of palpable tumors in C3H/HeA mice and of skin cancer in BP-treated Balb/c mice was checked every 2 weeks for 12 months. Two additional groups of mice were exposed to chronic stress caused by confinement or to sham-irradiation in an anechoic chamber; these served as controls. Irradiation with MWs at either 5 or 15 mW/cm2 for 3 month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lowering of natural antineoplastic resistance (mean number of lung neoplastic colonies was 2.8 ± 1.6 (SD) in controls, 6.1 ± 1.8 in mice exposed at 5 mW/cm2 and 10.8 ± 2.1 in those irradiated at 15 mW/cm2) and acceleration of development of BP-induced skin cancer (285 days in controls, 230 days for 5 mW/cm2 and 160 days for 15 mW/cm2). Microwave-exposed C3H/HeA mice developed breast tumors earlier than controls (322 days in controls, 261 days for 5 mW/cm2 and 219 days for 15 mW/cm2). A similar acceler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P-induced skin cancer in mice exposed simultaneously to BP and MWs (285 days in controls, 220 day for 5 mW/cm2 and 121 days for 15 mW/cm2). The acceleration of cancer development in all tested systems and lowering of natural antineoplastic resistance was similar in mice exposed to MW at 5 mW/cm2 or to chronic stress caused by confinement bu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data obtained on animals exposed at 15 mW/cm2, where local thermal effects (“hot” spots) we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