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罗哌卡因混合液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Ⅰ组(芬太尼组:芬太尼0.5mg 罗哌卡因200mg 氟哌利多2.5mg 生理盐水,总量为100ml)和Ⅱ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05mg 罗哌卡因200mg 氟哌利多2.5mg 生理盐水,总量为100ml),以2ml/h硬膜外自控镇痛。以VAS评分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以Ramesay评分比较两组镇静程度,比较两组PCEA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比、镇痛药液用量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术后6、12、24、48hVAS评分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CA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比Ⅱ组较Ⅰ组明显减少,两组其它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舒芬太尼0.05mg 罗哌卡因200mg 氟哌利多2.5mg 生理盐水(总量为100ml)应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是安全有效的组合,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足月妊娠初产妇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90),治疗组采用4μg舒芬太尼复合3 mg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按阴道分娩常规处理,未用任何止痛措施。观察镇痛5 min、10 min、30min、60 min时VAS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出血量、产程、顺产率、剖宫产率,观察两组镇痛显效时间、镇痛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5 min,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镇痛后10 min、30 min及60 min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镇痛显效时间、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程、镇痛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顺产率和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产妇的顺产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对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较好,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高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收治的80例高龄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VAS评分、Bromage评分、自控镇痛追加次数、产程时间、24 h的新生儿窒息情况与24 h泌乳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在三个产程时间内评分明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Bromage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三产程观察组的Bromage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妇的自控镇痛追加次数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泌乳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比例略低于对照组,但是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分娩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显著,镇痛追加药剂量少,产程时间短,安全有效,有利于产妇产后分泌母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6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489例)、B组(501例)和C组(47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分别给予0.3μg/mL、0.4μg/mL、0.5μg/mL舒芬太尼配伍0.1%盐酸罗哌卡因。结果:B组、C组术后2h、8h、12h 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时间点B组、C组VAS评分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4h 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有效率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8.0%和10.2%,显著低于C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0.1%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的疼痛,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上腹部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麻醉风险评级(ASA)I-II级,年龄(56±12.3)岁,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为0.125%罗哌卡因(R)组,0.125%罗哌卡因+0.25ug/ml舒芬太尼(R+0.25S)组,0.125%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R+0.5S)组,0.125%罗哌卡因+0.75ug/ml舒芬太尼(R+0.75S)组。于T9-1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接入镇痛泵行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观察术后3、6、12、24小时VA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皮肤骚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R+0.5S)组和(R+0.75S)组的患者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24小时内辅助镇痛用药量均显著低于(R)组和(R+0.25S)组,(P<0.05);(R)组、(R+0.25S)组、(R+0.5S)组、(R+0.75S)组四组的瘙痒发生率分别为0%、27.2%、54.5%、63.6%,各组间瘙痒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60例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四组间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5u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佳的镇痛效果及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术后应激激素和胃肠动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11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63)。对照组术后予以舒芬太尼联合左旋布比卡因PCEA,研究组术后予以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PCEA。比较两组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镇痛液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应激激素、胃肠激素、胃电参数、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镇痛液用量、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肽(VIP)均较术前显著上升,两组胃动素(MTL)、胃电主功率、胃电频率、正常慢波节律比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抑制应激激素的分泌,改善胃肠动力状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比较羟考酮、舒芬太尼用于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epidural controlled analgesia,PCEA)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的初产妇210名,随机分为3组,羟考酮(O)组采用0.1 %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硬膜外镇痛、舒芬太尼(S)组采用0.1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C)组采用0.1 %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每组70例。记录患者入室(T0)、首剂量给予10 min(T1)、30 min(T2)、宫口全开(T3)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产程时间和出生后1 min、5 min 新生儿Apgar 评分。分别抽取T0、T2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娩出(T4)后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皮质醇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结果: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疼痛缓解,O组、S组与C组在相应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起效时间快于O组、C组,O组持续时间长于S组、C组(P<0.05)。S组、C组较O组NO浓度显著降低,O组较S组、C组皮质醇浓度显著降低(P<0.05)。三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羟考酮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可延缓母婴NO降低时间,降低皮质醇浓度,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且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下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分析,探讨分娩镇痛中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以及对母婴影响程度分析.方法:将96例符合要求的初产妇平均分作Ⅰ、Ⅱ、Ⅲ组.Ⅰ组用0.075%国产盐酸哌卡因、Ⅱ组用0.01%国产盐酸哌卡因、Ⅲ组用0.15%国产盐酸哌卡因,并在该3组中均加入芬太1 ug/ml,硬膜外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国产盐酸罗哌卡因.观察Ⅰ、Ⅱ、Ⅲ组镇痛起效和维持时间.并对注药前、后各时间的VAS记录、评分.记录Ⅰ、Ⅱ、Ⅲ组产妇的运动阻滞、分娩方式、产程用时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Ⅲ组起效时间最佳;Ⅲ组维持时间最佳;Ⅱ、Ⅲ组镇痛有效率最佳;新生儿脐静脉血气、Apgar无差异.结论: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用量在0.075%-0.15%浓度范围时,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其中,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0.1%浓度时,临床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连续臂丛神经阻滞(CBPB)术后的镇痛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8月期间接收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镇痛,50例)和研究组(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50例)。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48 h药物总消耗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IL-2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儿茶酚胺(CA)、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CBPB,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抑制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拟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80例,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0.75%罗哌卡因0.33 m L(2.50 mg)、0.50 m L(3.75 mg)、0.67 m L(5.0 mg)复合地佐辛PCEA分娩镇痛,宫口开至2~3 cm时进行无痛分娩,L2~L3间隙穿刺,头侧置管行PCEA,宫口开全时停止PCEA。比较三组镇痛前(T0)、镇痛15 min(T1)、宫口全开(T2)、胎儿娩出(T3)、胎盘娩出(T4)及缝合会阴(T5)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统计各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开始至宫口全开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统计各组达目标麻醉平面时镇痛药物用量及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各组产后出血量及最终分娩方式,采用新生儿阿氏评分法(Apgar)评定新生儿窒息情况,并行脐血血气分析,统计各组分娩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5时点三组VAS评分均较T0时点降低(P<0.05),B、C组T1~T5时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三组改良Bromage分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镇痛起效时间较A组更快,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较A组缩短,达目标麻醉平面镇痛药物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均较A组减少(P<0.05),B、C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量、最终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pH值、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0.50 m L(3.75 mg)复合地佐辛PCEA分娩镇痛在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满意,对产程、宫缩、母婴影响小,具有运动神经阻滞、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优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可行走式分娩镇痛方法对产妇分娩结局及胎儿血氧饱和度(FSaO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23例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罗哌卡因结合氢吗啡酮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组(A组)45例、罗哌卡因结合舒芬太尼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组(B组)45例以及常规分娩组(C组)33例。比较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胎儿FSaO_2,并对比三组胎儿窒息程度。结果:三组产妇年龄、孕周、胎儿体重、剖宫产率以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胎儿轻度窒息率高于B、C组,A组胎儿正常率低于B、C组(P0.05),B、C组胎儿的轻度窒息率、正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胎儿FSaO_2低于B、C组(P0.05),B、C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胎儿FSa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结合舒芬太尼的可行走式分娩镇痛与常规分娩均不影响产妇的分娩结局和胎儿FSaO_2,相较罗哌卡因结合氢吗啡酮在分娩镇痛中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产程进展、母婴结局及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48例拟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74例)于宫口扩张≤2 cm开始分娩镇痛,B组(74例)于宫口扩张>2 cm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程、宫口扩张全时间、催产素使用、疼痛、母婴结局、盆底肌电指标以及盆底障碍发生情况。结果:A组宫口扩张全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B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中转剖宫产率高于B组(P<0.05)。A组给药30 min(T1)、60 min(T2)、宫口扩张7-8 cm(T3)、宫口扩张全(T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Ⅰ类肌纤维肌电压、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P<0.05),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低于B组(P<0.05)。结论:宫口扩张≤2 cm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分娩对女性盆底肌群的损伤;宫口扩张>2 cm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率、产程中催产素使用率相对较低,应结合产妇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利弊选择最佳的镇痛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