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相位对比电影-磁共振成像(PC-MRI)技术分析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手术前后脑脊液流体力学的变化及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80例Chiari畸形I型患者展开研究;对所有患者头颈行MRI和PC-MRI 检查,使用Q-flow软件进行脑脊液流体力学分析。对比Chiari畸形I型患者手术前后脑脊液流体力学指标;分析Chiari畸形Ⅰ型患者中术后颅内感染者和未发生颅内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Chiari畸形I型患者中脑导水管平均流量(MF)、每搏输出量(SV)和反流分数(RF)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足向最大峰值流速(Vdmax)和头向最大峰值流速(Vumax)明显低于术前24 h(P<0.05);术后3个月,Chiari畸形I型患者脑桥腹侧MF和SV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RF、Vdmax和Vumax均明显低于术前24 h(P<0.05);术后3个月,Chiari畸形I型患者C3腹侧MF和SV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RF、Vdmax和Vumax均明显低于术前24 h(P<0.05);Chiari畸形Ⅰ型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有19例,未发生感染者有6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抗生素未使用和术后脑脊漏液是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Chiari畸形Ⅰ型患者而言,对其行PC-MRI分析,可将其手术前后脑脊液流体力学进行检测,检测效果较优;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抗生素未使用和术后脑脊漏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睡眠情况,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31)分、(7.02±0.81)分比(5.68±0.57)分、(8.45±0.92)分](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8.22)分比(68.98±6.51)分](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阶梯式减压策略下行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常规去骨瓣减压术,n=50)和B组(阶梯式减压策略下行去骨瓣减压术,n=53),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此外,根据开颅术中是否出现急性脑膨出将患者分为膨出组(n=41)和未膨出组(n=6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的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低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B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与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入院后首次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合并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高血压病史、术前体温、术前颅内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合并DTIH、合并PADBS、受伤至手术时间<3 h、入院后首次GCS评分<6分、术前颅内压偏高、术前体温偏高是重型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P<0.05),而阶梯式减压策略下行去骨瓣减压术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采用阶梯式减压策略下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受到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合并DTIH、合并PADBS、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后首次GCS评分、术前体温、术前颅内压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2.07入住我院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如下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上述三组患者术后,患者的甲状旁腺的功能低下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本组60例患者均获10-172个月(平均为93.5±10.2)的随访,上述三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分别为77.8%、4.5%及45.0%,三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生化治愈率分别为27.8%、95.5%及50.0%;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2.3±12.5)个月、(105.8±14.5)个月及(112.3±20.9)个月。(2)三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122±9)、(118±8)及(125±9)分。结论:与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对比,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与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在生存时期、术后生存质量两个方面不具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比开窗减压术与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的疗效及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区别分为A组(颌骨囊肿刮治术,28例)和B组(开窗减压术,32例),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及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评分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的骨密度水平更高,骨质增生厚度更厚,囊腔体积缩小率更大,囊肿愈合时间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 h、术后12 h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低于A组,β内啡肽(β-EP)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相比,开窗减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n=37,钻孔减压治疗)和B组(n=43,钻孔减压联合ESW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肌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6、9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治疗后3、6、9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则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这8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肌力3级者少于治疗前及A组同时间点,肌力4级者多于治疗前及A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采用钻孔减压术,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肌力及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胶原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和Gel-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别检测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的活性,免疫组化观察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量.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约26.3%,pro-MMP-9活性明显提高(P<0.05),应用雌激素治疗后Ⅰ型胶原mRNA表达较卵巢切除组增加34.1%,pro-MMP-9活性的增加明显降低.卵巢切除后骨组织MMP-9明胶酶活性明显提高,应用雌激素后MMP-9明胶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表明骨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和pro-MMP-9活性升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前后肠道菌群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和术后粪便,测肠道菌群,以25例健康志愿者的粪便为对照组。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杆菌较健康人增多,双歧杆菌较正常人减少,胃转流术后双歧杆菌增加,肠杆菌减少。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胃转流术后控制了血糖,双歧杆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MVD治疗)和研究组(n=40,MVD联合PS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围术期指标、睡眠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联合PSR治疗原发性TN,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等方面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次给予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开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拟行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80例,年龄30-65岁,ASA I-III级,随机分为4组:Dl组、D2组、D3组和N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前20 min,四组患者分别经外周静脉泵注0.4μg·kg-1右美托咪定20 mL、0.8μg·kg-1右美托咪定20 mL、1.2μg·kg-1右美托咪定20 mL及生理盐水20 mL,每组的输注时间均为20 min。记录四组患者在麻醉和手术期间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D2组的心率和血压与基础值相比波动较小,血流动力学更平稳。D1组和D3组的血压和心率较D2组波动明显。D3组的拔管时间明显较D1组、D2组和N组的时间延长(P0.05)。结论:0.8μg·kg-1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有利于维持患者麻醉和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对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力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改良组(n=31)和对照组(n=31)。改良组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情况、术后干耳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气骨导差、气导听阀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并且改良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2周、4周、8周干耳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干耳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应用于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当中,可提高患者听力,降低并发症,还可提高患者干耳率,缩短干耳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Ⅰ型胶原、内皮素对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探讨了Ⅰ型胶原和内皮素对培养的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产生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影响。结果提示:Ⅰ型胶原可以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P<0.01),内皮素对系膜细胞的增殖有一定作用:Ⅰ型胶原可以促进内皮细胞产生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并可以促进系膜细胞产生Ⅳ型胶原;内皮素可以促进系膜细胞产生FN增多(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转复情况,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监护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清MMP-1和MMP-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及血清TIMP-1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安全有效,早期窦性心律的转复率高,且可改善患者血清TIMP-1、MMP-1、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电活动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方法:133例择期腹腔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全麻组(GA)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术中连续监测,分时段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及异常心电图,比较3组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麻醉后15 min和麻醉后30 min,GA组的SaO2明显高于EA组(P〈0.05)。麻醉后15min、30 min和60 min CSEA组MAP值比EA组明显升高(P〈0.05);麻醉后30 min,CSEA组的HR比EA组明显升高(P〈0.05);麻醉后15 min和30 min,CSEA组的SaO2比EA组明显升高(P〈0.05)。组内比较,EA组麻醉后15min、30 min、60 min,MAP、HR、SaO2三个指标均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GA组和CSEA组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异常ECG,组间比较,GA组和CSEA组ST-T改变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 min、60 min、术毕时均明显低于EA组(P〈0.05,P〈0.01),GA组和CSE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 min、60 min均明显低于EA组(P〈0.05,P〈0.01);组内比较,GA组和CSEA组的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min、60 min、术毕时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腹腔手术时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心电异常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活质量测定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血液流变学及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INB)对肋骨骨折(RF)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RF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INB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IINB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IINB。观察两组手术前(T0),手术开始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及镇痛补救率;术后1 d、3 d、7 d生存质量;术后3 d并发症等指标。结果:IINB组各时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IINB组进食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IINB组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INB组镇痛补救率20.00%(7/35)低于对照组42.86%(15/35)(P<0.05)。IINB组术后1 d、3 d、7 d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IINB组术后3 d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22.86%(8/35)(P<0.05)。结论:IINB可有效缓解RF患者疼痛及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培养HSC-T6细胞,不同浓度川芎嗪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刺激的HSC-T6共同孵育.用MTT(3-(4,5-Dimethyhhiazol-2-y1)-2,5-diphenyh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HSC-T6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川芎嗪对CTGF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CTGF蛋白的表达.EU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测定Ⅰ型胶原表达.结果表明,一定浓度(100、200、400、600 mg/L)川芎嗪能抑制HSC-T6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升高,CTGF表达依次递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4.216,P<0.01).川芎嗪还可以明显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并可抑制Ⅰ型胶原合成,二者抑制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61,P<0.01).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HSC-T6细胞增殖,下调CTGF的表达,阻断Ⅰ型胶原合成,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P)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疼痛介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接受超声引导下SP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疼痛介质、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后10 min、术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 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P阻滞可加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减轻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比较腔镜下Soave根治术与开腹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疗效,观察两种术式对应激反应和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长段型HD患儿8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例数分别为43例和45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控便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肠管切除长度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1 d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血氧饱和度(SpO2)较术前下降,但微创组HR、MAP低于开腹组,SpO2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1年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污粪、需要治疗(灌肠、药物、尿布)评分及Heikkinen总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微创组高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改良Soave术相比,采用腔镜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HD患儿可缩短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改善患儿控便功能,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试验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眼压效果和视力改变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眼压和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提升,且试验组眼压降低及视力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OA、SPCA及CRA的EDV、PSV均高于对照组,而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异物感、轻度结膜充血、虹膜色素加深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