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干扰素是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抗-HCV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干扰素疗效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许少棠 《蛇志》1998,10(3):39-40
为观察α1干扰素(IFNa1)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及其与HCV病毒血症的关系,我对42例经IFNa1治疗的慢丙肝进行了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并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CVRN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的4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1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认知程度及心理需求的调查。结果:110患者例认知程度较高,依从性好,通过心理需求调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知识及干扰素的作用及副作用,希望得到护理人员具体的健康指导。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时,加强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定期随访,可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使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联合碘131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体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小剂量(111~148 MBq)的碘131,观察组在碘131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左甲状腺素,每次12.5μg,每日1次,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甲状腺体积、TR-Ab和TPOAb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甲状腺体积、TR-Ab和TPOA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素(Thyroxine,TSH)和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ree tetraiodothyroxine,FT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FT3和FT4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 C,Cys 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g和Cys C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联合碘131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确切的疗效,能有效阻碍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改善甲状腺功能,降低血清Tg和Cys C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TPO)在中国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患儿中的突变及其家系遗传规律。方法:收集140例CH患儿及部分家系,提取外周血DNA,采用靶向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TPO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引物扩增TPO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区以及外显子内含子的交界区,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TPO基因的突变且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同时对其中两例携带有TPO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患儿的父母进行一代测序验证。结果:140名先天性甲减患儿中,13例病人携带12个不同的TPO基因突变位点(R189Q、C269S、W428R、A430E、A433P、A489T、V748M、C756fs、E799D、G860R、P883S、Q913fs),其中有一个位点为热点突变(6个病人携带C756fs),三个突变为新发现的位点(C269S、A430E、E799D)。结论:TPO基因在中国先天性甲减患儿中的突变率较高,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田群  左维泽  曹玉文 《生物磁学》2011,(21):4187-4190
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HB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本文就上述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丙型肝炎流行广泛,慢性化率高达50%~85%,并可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 )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约50%的HCV 1型感染者不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研究发现,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以及宿主的性别、年龄、乙醇摄入量、肝纤维化程度、合并感染、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其中,HCV病毒载量、HCV基因型及宿主基因多态性是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重要因素,可用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114例慢性肝炎、130例肝硬化、96例重型肝炎、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T3、T4、FT3、FT4、rT3、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的含量变化。结果肝病患者较正常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3、T4、FT3、FT4)显著降低,而抗TPO、抗TG、rT3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3、T4、FT3、FT4)降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对评估肝功能、判断病程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HB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本文就上述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患者颅内大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和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MRA、颅脑CTA及DSA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颅内大动脉分为血管狭窄组(n=146)和非狭窄组(n=79),并将狭窄组按狭窄程度分为1-6组,每组代表一个等级。在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甲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出院时或发病后14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结果: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1)。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优势比(odds ratio,OR)1.0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1.005);P0.05]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升高与短期转归不良有关(P0.01),但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丧失统计学意义(OR:0.998,95%CI:0.993~1.002;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血管狭窄组狭窄程度及短期转归无关短期转归无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ELISA和PCR法检测502例乙肝病人血清,401例HBsAg阳性血清中,有114例(28.4%)抗-HCV和HCVRNA双项阳性,25例(6.2%)HCVRNA单项阳性;21例(5.2%)抗-HCV单项阳性。将HBsAg乙肝病人分成HBVDNA,HBeAg阳性组和HBVDNA,HBeAg阴性组。前者抗-HCV阳性率为11.6%~20.5%,HCVRNA阳性率为16.2%~20.5%。后者抗-HCV阳性率为20.2%~55.6%,HCVRNA阳性率为23%~60.3%。结果说明长期携带HBV者和慢性乙肝病人均可重叠HCV感染。HBVDNA阳性组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02例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的情况,分析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贵州地区502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4种基因型及5种基因亚型,主要以1b型、3b型为主,其次是6a、3a型,2a型较少。不同性别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9,P=0.026),男、女性患者均以1b型、3b型为主要基因型,但男性感染者明显多于女性。各个年龄组HCV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946,P=0.000),40-59岁组感染者最多,以1b型为主,其次是20-39岁组,以3b型为主,≥60岁组感染人数较少,以1b型为主。结论:贵州地区HCV呈现多基因型分布,1b、3b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6a、3a型次之,其余基因型较少,不同性别、年龄的HCV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HCV准种在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变异状况。利用逆转录-巢式PCR从1份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1份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HCV NS2全长cDNA,将其克隆于T载体,各随机挑取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克隆到HCV NS2全长基因,所测克隆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互不相同。该慢性携带者HCV NS2区序列以完整读码框架(ORF)为主,一个于HCV多聚蛋白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而该丙型肝炎患者以NS2N端发现终止信号的序列为主,其中三个于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一个于第887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仅一个克隆的序列为完整ORF。对ORF完整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丙型肝炎患者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于N端,蛋白二级结构模拟显示丙肝患者NS2与慢性携带者的优势二级结构类似,研究表明从我们选择的两种感染者的HCV NS2序列看,不同临床类型的HCV病人体内的HCV准种在NS2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病毒存在于机体的状态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23例慢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并与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作对照(Ⅲ组),其中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组(I组)12例,病毒唑组(Ⅱ组)11例。近期HBeAg、DNAP及HBV·DNA阴转率,I组分别为(41.6%、55.5%及28.s%,Ⅱ组45.4%、100%及33.3%,Ⅲ组8.3%、16.6%及8.3%。远期HBeAg及DNAP阴转率在I组分别为70%、83.7%。Ⅱ组60%、100%,Ⅲ组8.3%,50%。综合抗病毒效应,近期有效率在I、Ⅱ、Ⅲ组分别为50%、72.7%及16.6%。远期则分别为70%、55.5%及8.3%。无一例出现毒副反应。均完成疗程。上述结果提示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乙肝均有一定抗病毒效应,联合应用并不优于单一用药,但毒副反应也未见加重,而且病毒唑药源较方便,使用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8例CH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干扰素,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和AST分别为(70.24±7.94)和(79.45±9.72),HA、PCⅢ、CⅣ和LN分别为(76.87±10.32)、(79.45±9.72)、(79.76±8.00)和(118.41±16.97),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81例CAH患者,分组采用干扰素(IFN)与中药联合、单一IFN、清热解毒中药及中西药综合四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78.5%、73.6%、54.5%、40.4%;HBeAg阴转率分别为66.6%、73.3%、15.4%、21.8%。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及单一IFN冶疗组的疗效较佳,其中联合治疗组比清热解毒中药组和中西药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p值分别<0.05和<0.01;IFN组仅比中西药综合治疗组疗效佳,p<0.05。结果提示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也优于单一的IFN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α-interferon (α-IFN) and ribavirin (RBV) treatment on oxidative statu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CHC) is unknown.

Aim: To study the time course of oxidative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HC during α-IFN and RBV administration, an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oxidative statu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therapeutic response.

Patients and methods: Fifty one patients with CHC were studied. All received a combination of α-IFN and RBV for 6 or 12 months in relation to the type of response. The hydroperoxides concentration in serum test samples by D-ROM test was measured in all of the patients before therapy. In 27 patients, hydroperoxides were also measu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during the 12 subsequent months.

Results: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patients with a successive long-term response had a lower basal serum hydroperoxide concentration than non-responders (280±40.8 vs 337±83 CARR Units, p<0.05). This resulted to be an independent factor predictive of long-term response in the multi-varied analysis.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 on 27 patients showed that the mean hydroperoxid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reatment (T0 329±79.2 vs T12 272±34.5 CARR Units) and that the decrease in the mean values was mainly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relapsers group.

Conclusions: Normal basal hydroperoxide concentration helps to predict long-term response to combination therapy. The D-ROM test may be used for screening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 C)和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联合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GN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间段于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UA、Cys C、TAFI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GN患者GFR与UA、Cys C、TAF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CGN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UA、Cys C、TAFI水平均升高,GF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GN患者GFR与UA、Cys C、TAFI呈显著负相关(P<0.05);联合检测血清UA、Cys C、TAFI水平,诊断CGN的敏感度为86.3%,特异性为80.0%,均明显高于UA、Cys C、TAFI的单独应用。结论:CGN患者血清UA、Cys C、TAFI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CGN。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统计其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分析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200例,统计NSCLC患者术后慢性感染情况、发生术后慢性疼痛情况,观察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分析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患者200例,术后医院感染31例,发生率为15.50%(31/200),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比64.52%(20/31)。31 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3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比30.23%(13/43),革兰阴性菌26株占比60.47%(26/43),真菌4株占比9.30%(4/43)。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NSCLC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25例,发生率为12.50%(25/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与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文化程度、糖尿病史、心理焦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有糖尿病史、有心理焦虑为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人数占比较高,应格外重视年龄偏大、住院时间偏长、文化程度低、有糖尿病史、心理焦虑的患者,给予相关防范措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产妇慢性HBV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诊断标准,将所有产妇分为4组:慢性HBV携带者(A组)1128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B组)406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组)307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携带者(D组)774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823例HBV阴性产妇为对照组(E组)。比较各组的GDM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中,共发生GDM 866例,发生率为33.12%。B组与C组GDM发生率分别为38.92%、37.46%,均大于E组的30.74%(P0.05)。A组、B组、C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发生率分别为7.98%、8.87%、9.77%,均高于E组的3.52%(P0.05);A组、B组、C组及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0%、3.94%、4.56%,均高于E组的0.49%(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3%,高于E组的0.36%(P0.05)。结论:产妇慢性HBV感染若合并肝功能受损或肝组织学病变,可能增加GDM的发生率,若HBV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导致PIH及早产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