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肽Y参与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郭媛  赵晏 《生命科学》2007,19(5):551-556
神经肽Y(NPY)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肽之一,它参与机体多种生理活动。近年来,对不同痛模型中NPY作用的研究表明,NPY可能通过激活脊髓和脊髓上水平的Y1受体或拮抗背根节的Y2受体发挥镇痛作用,此类研究将为NPY及其受体激动剂在镇痛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就NPY及其Y1、Y2受体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顶盖前区前核痛觉调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痛觉和痛觉的调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关于痛觉的三种学说,并加以讨论。特异学说肯定了痛觉传递有自己的神经通路,这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我们不应把这种通路看成是刻板不变的。型式学说着重“传入冲动的空间和时间构型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是为人们所接受的,但它忽视感觉末梢的机能分化是受到责难的。闸门学说把痛觉的传递和对痛觉的调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是可取的,虽然它的细节已有很大的修改。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十余年来九个方面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特异的痛感受器和痛敏神经元的发现、电刺激脑镇痛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发现。关于针刺镇痛的研究也是重要的进展,但本文未予讨论。  相似文献   

4.
丘脑中央下核在痛觉感受与痛觉调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结合笔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丘脑中央下核(Sm)在痛觉感受与痛觉调制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主要与痛觉的情绪激动成分有关,而且Sm-VLO-PAG可能构成一个痛觉调制的通路,通过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调制伤害感受性输入,从而产生痛觉的负反馈性调节。  相似文献   

5.
大鼠杏仁核簇与痛觉调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伤害性刺激对大鼠杏仁核簇中各亚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用串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引导神经元放电。结果:杏仁核簇中多个亚核均存在痛反应神经元。伤害性刺激使痛兴奋神经元(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加;使痛抑制神经元(PIN)诱发放电频率降低,并出现放电频率极低现象;两类神经元电活动相互配合。腹腔注射吗啡(10mg/kg)可以对抗伤害性刺激对痛反应神经元的作用。结论:杏仁核簇中的部分亚核在感受、整合和传递痛觉信息方面起一定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处理痛觉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高怡  施联蓉 《动物学报》1990,36(1):58-62
应用二异丙基氟磷酸(DFP)控制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药物组化染色显示大鼠尾壳核AChE。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老年大鼠(26—27月龄)尾壳核内胆碱能神经元面积、数目及AChE合成速率均较成年大鼠(3—4月龄)减小。这些现象可能是衰老大鼠尾壳核胆碱能神经元功能障碍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的固定化方法制备了三种固定化猪脑尾状核乙酰胆碱酯酶,其中琼脂糖-抗体-乙酰胆碱酯酶热稳定性最好。抗体与热稳定性最差的琼脂糖-青豌豆植物凝集素-乙酰胆碱酯酶反应后,酶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抗体还能部分恢复热失活的琼脂糖-青豌豆植物凝集素-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酶与抗体反应前后的表观米氏常数K_m 及反应速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抗体是结合在酶的非活性部位,没有或很少影响酶的活性中心的构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的固定化方法制备了三种固定化猪脑尾状核乙酰胆碱酯酶,其中琼脂糖-抗体-乙酰胆碱酯酶热稳定性最好。抗体与热稳定性最差的琼脂糖-青豌豆植物凝集素-乙酰胆碱酯酶反应后,酶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抗体还能部分恢复热失活的琼脂糖-青豌豆植物凝集素-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酶与抗体反应前后的表观米氏常数K_m及反应速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抗体是结合在酶的非活性部位,没有或很少影响酶的活性中心的构象。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吗啡等阿片类药物的非法滥用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找到能够较为有效的防治阿片成瘾的方法。目前研究已知,阿片成瘾的形成所涉及的脑区及核团包括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海马等,其成瘾涉及的神经递质系统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等。本文将就多巴胺及海马在痛觉调制及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吗啡的成瘾与戒断的进一研究及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正常及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中枢CCK-8和尾核在吗啡成瘾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35只(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巧只和CCK-8组20只)及吗啡成瘾组35只、(又分为生理盐水组15只和CCK-8组20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递增剂量吗啡,依次为5、10、20、40、50、60mg/kg,3次/d(8:00,12:00,16:00),连续给药6d,建立吗啡成瘾大鼠的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时间、剂量均与吗啡成瘾组相同.第7天8:00观察大鼠的自然戒断症状30min后开始实验.实验以电脉冲刺激大鼠的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尾核中PEN的放电,观察尾核内注入CCK-8对PE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①CCK-8可提高正常大鼠尾核中PEN的兴奋性,即25个PEN平均秒净增值由注射CCK-8前(100%)增加到(224.34±10.81)5,潜伏期缩短到(54.69±5.62)%.②CCK-8使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PEN的兴奋性也增高,22个PEN的平均秒净增值比注药前(100%)提高了(118.93±8.50)%,潜伏期缩短了(33.96±7.23)%.结论:CCK-8可使吗啡成瘾与正常大鼠尾核中PEN对电刺激的兴奋性增强,均呈易化疼痛作用,证明中枢CCK-8系统和尾核在吗啡成瘾过程和疼痛的调节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清醒、肌肉制动状态下的大鼠,观察到单脉冲或重复脉冲刺激尾核头部的浅层(CaAS)对外侧缰核的痛兴奋神经元(LHPE)的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都产生较强和有较长后作用的抑制作用。刺激隔区对 LHPE 也有抑制作用。CaAS 和隔区的作用可以在多数 LHPE 发生聚合,表现出较强的总和作用。这一结果提示,原属不同功能系统的结构在镇痛中有可能作为一个镇痛功能系统来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双向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  Xie YK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46-349
近年来在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脑干的羟胺能通路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共同构成了控制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控系统。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后,疼痛下行调节系统在功能上表现出可塑性。脑干的下行抑制及易化系统是同时被激活的,抑制及易化通路之间的相互平衡是影响脊髓兴奋性增高及痛觉过敏形成的关键。当下行抑制及易化调节系统的失衡并引起的内源性易化系统的效应增高时,非伤害性刺激也可被感觉为疼痛。  相似文献   

13.
损毁或刺激垂体和下丘脑弓状核对大鼠痛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起亮  李金华 《生理学报》1995,47(5):505-509
用局限性损毁和刺激垂体的方法,观察了垂体与下丘脑弓状核(ARC)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损毁垂体中间叶和前叶能降低基础痛阈,取消刺激ARC即刻出现的镇痛作用。刺激垂体的相同部位能提高基础痛阈,并出现有一定潜伏期的镇痛作用,这个镇痛作用能被损毁ARC所阻断。  相似文献   

14.
谷瑞民  孙明智 《生理学报》1997,49(3):321-326
在53只成年Wistar大鼠上,用玻璃微电极引导神经元放电,观察了尾核内注射γ-氨基丁酸后,尾核痛反应经元放电的变化和印防己毒素对GABA作用的阻断效应。尾核内每2分钟分别注射GABA25,50,100μg/2μl,尾核痛兴奋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放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放电抑制时程缩短,放电频率增加。PEN和PIN电活动反应与GABA剂量间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参与乙酰胆碱调控的气孔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细胞中 ,乙酰胆碱功能的发挥要求乙酰胆碱受体的参与 ,烟碱型受体的激活剂可以直接影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在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过程中 ,可能同样涉及到烟碱型受体的作用 ,药理学的证据表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参与乙酰胆碱调控的气孔运动 ,而且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气孔开放与介质中的离子组成密切相关 ,只有在含K+的介质中烟碱才可以诱导气孔开放而在含Ca2 +的介质中没有作用 ;同样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抑制剂只有在含K+的介质中才能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 .进一步利用荧光定位技术证明烟碱型受体存在于蚕豆气孔保卫细胞中 ,而且主要分布在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表面 .免疫印迹实验初步证明在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微粒体中存在着能与动物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α和β亚基发生免疫交叉反应的蛋白条带 .以上结果表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存在于保卫细胞中 ,而且介导了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在含K+介质中的开放 .  相似文献   

16.
17.
自1975年发现脑啡肽以来,十余年间已陆续发现了20多种阿片肽。在研究它们的功能中发现,内源性释放的阿片肽如果量大、持续时间长,也可引起与外源性注射吗啡相类似的耐受现象。这种现象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体内是否具有内源性的抗阿片物质(AOS)与阿片肽相抗衡?在发现脑啡肽后不久,Terenius和Ungar等曾提出体内存在AOS的设想及初步的实验证据。我们实验室也从电针耐受的大鼠脑中提取出一种具有抗阿片活性的小肽。1985年,日本Kaneko等从牛脑中提纯了第一个抗阿片肽——血管紧张素II,此后国际上又陆续发现了十几种具有抗阿片活性的神经肽,它们多数是已知结构的神经肽,新发现其具有抗阿片功能,少数是新确定结构的小肽。近几年,关于抗阿片物质的研究已成为  相似文献   

18.
大鼠尾壳核头部生长抑素mRNA的区域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尾壳核 (CP)头部背内侧区、背外侧区、腹内侧区和腹外侧区生长抑素 (SOM )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CP头部不同区域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密度存在差异 ,腹内侧区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区 (P <0 0 1)。结论 CP头部不同区域的SOMmRNA阳性神经元密度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CP头部不同区域机能差异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孤啡肽在痛和痛觉调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啡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结构与功能均与已知阿片肽有所不同的全新的神经肽,有关其在痛和痛觉调制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孤啡肽在脊髓上(脑)区的抗阿片作用,在脊髓的抗伤害或痛觉过敏作用,以及在吗啡和电针耐受形成方面的作用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对孤啡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内脏痛觉过敏大鼠模型的痛觉特点和有效性,为实验提供模型选择依据。方法SD大鼠分别给予单纯结肠直肠扩张和炎症刺激后结肠直肠扩张,通过腹部撤退反射和腹外斜肌放电监测大鼠痛觉敏化程度。结果两种大鼠模型都能复制出明确的行为学改变,脊髓相应节段Fos蛋白表达明显。炎症刺激后结肠直肠扩张大鼠痛行为出现明显且稳定,单纯结肠直肠扩张刺激痛行为时间一致性好。结肠直肠扩张压力为15~60mmHg时,腹外斜肌放电有明显改变,而腹壁撤退反射只在15~45mmHg压力范围内有改变。结论在探讨消化系统疾病、痛觉机制或药物效果评价时,应根据模型特点和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