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易洛魁家族同源盒基因IRX1(Iroquois homeobox gene)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 位胶质瘤 患者的胶质瘤组织和癌旁/ 正常组织各1 例,收集54 例胶质瘤组织(WHO I级5例,II 级16 例,III 级14 例,IV 级19 例),采用 PCR方法检测IRX1基因在胶质瘤细胞(U87、U373、LN229 和T98G)中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4 组同一患者来源的胶质瘤组 织中IRX1 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IRX1 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特征。结果:PCR 结果表明以正常脑组织为对 照,IRX1 基因在多种胶质瘤细胞中均有表达(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IRX1 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 织或正常组织(P<0.05);IHC结果显示IRX1蛋白在良性胶质瘤组织中主要定位于胞浆,而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定位于细胞核, 且其表达量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恶性程度越高,其在细胞核中的表达量越高(P<0.05)。结论:IRX1可能参与调控恶性胶质 瘤的发生发展过程,IRX1 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暗示了IRX1 可作为判断胶质瘤预后以及肿瘤靶向分子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检测人脑胶质瘤中CDK4、CyclinD1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G1→S期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39例近期手术的胶质瘤标本和8例瘤旁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K4蛋白在良性、交界性胶质瘤和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没有显性意义(P>0.05),在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却有明显地增高,与前两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5)。P16蛋白在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显低于在瘤旁正常脑组织和良性、交界性胶质瘤中的表达(P<0.01),但在后两中的表达差异没有显性意义(P>0.05)。CyclinD1蛋白在三中的表达水平均较低且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CDK4蛋白的表达增高和P16蛋白的表达下调发生在胶质瘤的较晚期阶段,与胶质瘤的恶性变和恶性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3.
检测前钙粘蛋白20(procadherin20,PCDH20)在喉磷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与喉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PCDH20在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PCDH20在喉癌中的表达,同时分析PCDH20蛋白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qRT-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IHC结果显示PCDH20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进一步分析IHC结果显示PCDH20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吸烟及淋巴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T分期、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T分期、PCDH20表达与喉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同时结果显示PCDH20基因的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更低(p0.05)。PCDH20可能提示喉癌发生的恶性进程,其低表达可能与喉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可能成为新的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EphA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在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方面所起的作用,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标本与两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中EphA2 mRNA表达水平,然后用化学合成的针对EphA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下调该基因的表达,以检测其在U251中的生物学功能.证实了EphA2基因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远低于两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把体外化学合成针对EphA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 EphA2)转染入U251细胞后,Western blot, 实时定量 RT-PCR检测到U251细胞中EphA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并且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均表明,下调EphA2的表达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弱.上述结果表明,在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中,EphA2与其恶性增殖及高度侵染性相关,可作为分子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翻译控制蛋白(TCTP)在辐射诱导胶质瘤细胞旁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给予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U87、SHG44两种胶质瘤细胞,观察U87以及SHG44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并在给予最佳照射剂量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CTP蛋白表达水平。将经过最佳X射线照射剂量的U87以及SHG44两种胶质瘤细胞与未经过辐射照射的细胞放在一起共培养,通过MTT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经过辐射的胶质瘤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87以及SHG44两种胶质瘤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随着X射线照射剂量增加而显著性降低(P0.05),给予最佳X射线照射剂量后,与未经过X射辐射照射后的细胞相比,其TCT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过辐射照射与未经过辐射照射的胶质瘤细胞经过共培养后,与经过辐射的胶质瘤细胞相比,细胞的增殖率明显升高,同时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经过辐射的胶质瘤细胞相比,Caspase3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TCTP的表达增高能够诱导未经过辐射的U87以及SHG44两种胶质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Stathmin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结合CD105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磁珠内皮细胞分选系统特异性分选出68例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其中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Ⅰ-Ⅱ)24例,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Ⅲ-Ⅳ)44例)和20例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hmin在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证实Stathmin在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低级别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和高级别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百分率分别是20%,66%和95%(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Stathmin在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低级别胶质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Stathmin表达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athmin在脑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加,可能为脑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凋亡蛋白Survivin和Ki-67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癌栓是否形成有关(P<0.05);此外,二者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Ki-67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均与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癌栓是否形成密切相关;检测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章倩倩  周惠  屈良鹄  王丽京 《生物磁学》2013,(24):4627-4629,4633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中p27酬蛋白的表达、定位,为进一步研究p27kip1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U87、LN308细胞p27kiP1蛋白的定位情况;进一步分离两种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并用DAPI染色分析细胞核完整性,提取蛋白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分离的细胞质与细胞核蛋白的纯度,并检测p27kip1,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了细胞的细胞浆与细胞核,并得到纯度较好的细胞浆蛋白与细胞核蛋白。确定了p27kip1蛋白主要表达于U87和LN308细胞的细胞质中。结论:p27kip1蛋白在恶性胶质瘤中可能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并且其亚细胞定位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SUFU、GLI1基因在正常胰腺组织以及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mRNA表达,分析miR-223的表达与GLI1、SUFU基因转录之间的关系,以及SUFU、GLI1基因在胰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胰腺组织以及胰腺癌和癌旁组织进行总RNA的提取,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UFU、GLI1基因的转录情况,对SUFU、GLI1的mRNA的表达量与miRNA-223的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GLI1 mRNA的表达量为4..79 (1.19,9.89),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01(0.70,5.76)(P<0.05).胰腺癌组织中SUFU mRNA表达量为1.34 (0.91,2.31),胰腺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为1.51(1.23,2.56)(P>0.05),胰腺癌癌旁组织中GLI1 mRNA的表达量与miR-223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GLI1mRNA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而SUFU mRNA与胰腺癌发生关系不大.GLI1基因及miR-223在胰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urvivin及Anx-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病例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染色法检测Survivin及Anx-A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urvivin及Anx-A1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7.78%;Anx-A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6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9%;Survivin及Anx-A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级患者肝癌组织中Survivin与Anx-A1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肿瘤分级越高,Survivin与Anx-A1表达水平越高。结论:Survivin及Anx-A1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土贝母苷甲(TBMS I)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探究土贝母苷甲对miR-21及其靶基因PDCD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U251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土贝母苷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和PDCD4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DC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土贝母苷甲能够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到土贝母苷甲处理组细胞的细胞核形态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PCR结果显示:随着土贝母苷甲浓度增加,miR-21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PDCD4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5、30μg/mL土贝母苷甲显著上调了PDCD4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土贝母苷甲能够显著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21的表达和上调PDCD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旨在构建藏鸡IRX3基因的组织及时序表达谱,确定该基因与肌内脂肪的沉积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RX3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肌内脂肪含量,并分析其时序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RX3基因在藏鸡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藏鸡肺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较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个组织(P0.01)。IRX3 mRNA在210日龄公藏鸡腿肌和胸肌中相对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的表达水平(P0.01),而在1日龄母藏鸡胸肌中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藏鸡不同发育阶段肌肉组织中IRX3 mRNA表达水平与其IM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公藏鸡腿肌IRX3 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0.01),而在母藏鸡胸肌IRX3 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负相关(P0.01)。IRX3基因表达与藏鸡肌内脂肪含量存在相关性,推测IRX3可能对肌内脂肪的沉积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叉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 FOXQ1)基因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肝癌细胞体外血管生成作用.利用 q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24例肝癌、癌旁组织、正常肝细胞L02及肝癌细胞SMMC-7721中FOXQ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OXQ1的蛋白质表达.合成shRNA-FOXQ1及shRNA-NC慢病毒,转染到SMMC-7721细胞.用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转染shRNA-FOXQ1的肝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 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间FOXQ1、VEGF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癌组织和SMMC-7721细胞中FOXQ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P<0.05),FOXQ1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等参数差异显著(P<0.05).shRNA-FOXQ1组血管生成能力明显低于shRNA-NC组和空白组(P<0.05),FOXQ1、VEGF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也明显低于shRNA-NC组和空白组(P<0.05).研究结果证实,FOXQ1在肝癌中高表达,如果沉默FOXQ1的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血管生成,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脑胶质瘤LINC01116高表达的临床价值及其促进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通过GEO及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利用TCGA临床数据分析LINC01116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LINC01116在脑胶质瘤和非瘤脑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qRT-PCR检测LINC01116在U251、 Ln229、U87和SVG细胞系中的表达;构建LINC01116干扰序列和真核pcDNA3.1(-)为载体的过表达质粒。在U251细胞系中,下(和上)调、 Ln229和U87细胞系中下调LINC01116表达,进行CCK8、克隆形成、EDU实验检测其对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给免疫缺陷裸鼠皮下注射U87细胞,观察下调LINC01116表达水平后对体内胶质瘤生长的影响。GEO及TCGA数据分析示:LINC01116在脑胶质瘤中显著高表达(P0.01)。生存分析提示,LINC01116表达越高越不利于病人的生存;qRT-PCR结果提示,LINC01116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瘤脑组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级别越高,组织类型恶性度较高,LINC01116表达越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水平qRT-PCR结果显示:LINC01116在U251、Ln229、U87细胞系中表达显著高于SVG细胞系,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U251、 Ln229和U87细胞中LINC01116的表达后,进行CCK8、克隆形成、EDU实验显示:敲低LINC01116的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成瘤结果显示:敲低LINC01116表达,裸鼠皮下瘤体生长减缓,重量及体积均较对照组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PCR检测瘤体LINC01116的表达显示:敲低组LINC01116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U251系细胞中过表达LINC01116后进行CCK8、克隆形成、EDU实验显示:LINC01116过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LINC01116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其临床病理级别与LINC01116表达量正相关;细胞水平及裸鼠成瘤提示,LINC01116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增殖,促进瘤细胞的发生发展。LINC01116可能为未来临床治疗脑胶质瘤的病理诊断和分子药物治疗提高新的候选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related protein 1,IGFBP-rP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uman hepatocellar carcinomas,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HCC、32例癌旁肝组织及9例正常肝组织IGFBP-rP1的表达。结果IGFBP-rP1在HCC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但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IGFBP-rP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IGFBP-rP1的表达强度与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结论IGFBP-rP1抑制HCC的进展,IGFBP-rP1表达下调在HCC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抑癌基因PTEN、癌基因Ki-67及HIF-1α对多种人类肿瘤的恶性进展均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PTEN、Ki-67及HIF-1α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判定、分子病理学的诊断、基因靶向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83例原发性人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TEN、Ki-67及HIF-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相互间及其表达与肿瘤恶性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PTEN的表达均为阳性,Ki-67的表达均为阴性,10%(1/10)的样本HIF-1α的表达为阳性。在胶质细胞瘤中,PTE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而Ki-67(P0.001)和HIF-1α(P=0.001)的表达明显增高。随肿瘤恶性级别的增高,PTEN的表达呈降低趋势(P0.001),而Ki-67和HIF-1α的表达呈升高趋势(两者P均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PTEN的表达与Ki-67和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9和-0.304;P值分别为0.008和0.005),Ki-67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3;P0.001)。结论:胶质瘤组织缺乏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而高度表达癌基因Ki-67和HIF-1α。抑癌基因PTEN表达减少或失活,癌基因Ki-67和HIF-1α的过表达对胶质瘤恶性进展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TEN、Ki-67和HIF-1α蛋白的联合检测对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定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团队之前分离到一株天然重组禽白血病病毒(ALV)毒株FJ15HT0,经RNA-seq分析发现该毒株感染会引起鸡胸腺组织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CNTFRα)基因表达量上调.为进一步探究CNTFRα在ALVFJ15HT0株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本研究在构建ALV先天感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探究不同时间点CNTFRα在感染鸡肝脏和胸腺中的表达量变化;以RT-qPCR和Western Blot检验病毒的复制水平对DF-1细胞CNTFRα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组与空白组相比,鸡胚出壳率明显降低,鸡只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RT-qPCR和IHC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感染组胸腺和肝脏组织中CNTFRα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P<0.01),胸腺组织中CNTFRα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病毒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3,P<0.01);14d、21d感染组鸡只血清C.NTF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84 h感染组DF-1细胞CNTFRα表达量随病毒复制水平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CNTFRα基因与病毒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P<0.01),CNTFRα蛋白与p27蛋白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3,P<0.01).研究表明CNTFRα可能参与ALV FJ15HT0株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NS,核干细胞因子)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13对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NSCLC组织和1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NS mRNA相对表达强度(0.848±0.30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153±0.020)(t=8.712,P0.01)。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8.9%(43/7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3)(χ2=15.315,P0.01)。NS蛋白的表达率与NSCLC的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76.5%(26/34)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3.6%(17/39)(χ2=8.113,P0.01);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81.5%(22/27)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5.7%(21/46)(χ2=9.023,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基因mRNA及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对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个新的有应用价值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是细胞增殖的调节因子,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表达的相关性不清楚.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2对肺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NS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肺腺癌和22例癌旁正常组织NS与MDM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意义.研究发现,肺腺癌组织中NS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S和MDM2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3/45)、57.8%(26/4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P0.01).二者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并且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果表明NS基因的高表达对肺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通过p53通路对细胞周期影响所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人脑胶质瘤侵袭中的相互关系,探索人脑胶质瘤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N和MMP-2在27例人脑胶质瘤、6例颅内转移瘤及5例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1)LN在高度恶性的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颅内转移瘤及其它各组(9.584±6.448,P<0.05), MMP-2的表达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其在颅内转移瘤中的表达与高度恶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2)MMP-2/LN比值在颅内转移瘤中显著高于其它各组(0.120±0.069, P<0.05),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该值相对恒定;3)LN与MMP-2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605,P=0.0002<0.01).结论在人脑胶质瘤中,MMP-2表达增加使得胶质瘤细胞呈现颅内浸润,而LN的表达随MMP-2表达的增加而增加却阻遏了胶质瘤细胞向颅外转移,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胶质瘤既表现出颅内广泛的侵袭性,又不转移到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