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草次酸对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大肠癌LoVo细胞分为对照组,甘草次酸低、中、高剂量组(甘草次酸浓度分别为50, 100, 200 μmol/L)和5氟尿嘧啶组(5氟尿嘧啶浓度为100 μmol/L ),各组细胞经过药物孵育24和48 h后进行检测。通过四氮唑蓝试验检测甘草次酸对各组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通过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各组细胞的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大肠癌LoVo 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 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NF-κB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浓度为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可以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降低侵袭能力,这些作用的机制与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全反维甲酸与阿霉素联用对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以PC3细胞作为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细胞模型,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反转录PCR检测联合用药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2μmol/L全反维甲酸与80 nmol/L阿霉素联用协同增强对PC3细胞的抑制效果(为51.2±1.41%),与单独用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促进PC3细胞的凋亡(为17.80±0.54%),同时阻滞细胞的G1和G2期,上调Bax及caspase 3基因的表达,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结论]全反维甲酸与阿霉素联用可增强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效果,Bcl-2、Bax及caspase 3基因参与了联合用药诱导PC3细胞凋亡的调控,从而增强对PC3细胞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甲状腺癌细胞SW579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甲状腺癌细胞SW579分成4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对照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低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5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10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高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20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各组在5%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孵育24 h和48 h后,通过Annexin V /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甲状腺癌细胞SW579的凋亡比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PI3K、AKT1、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孵育24 h及48 h后,50 μmol/L甘草次酸组凋亡细胞比例有所升高,AKT1、p-AKT、PI3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凋亡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AKT1、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100 μmol/L和200 μmol/L的甘草次酸可通过抑制AKT蛋白的表达促进甲状腺癌细胞SW579 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草次酸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机制。方法: 实验应用骨肉瘤细胞MG63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空白组、甘草次数组(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空白组为不含有甘草次酸的DMEM的培养基,甘草次酸组分别加入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的甘草次酸,阳性对照组加入白藜芦醇(40 μmol/L)。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当细胞进入生长平台期后使用0.1%的胰酶消化并按1×106 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继续培养24 h。采用甲基四氮唑蓝检测细胞的增长率,Annexin V /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各组的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明显降低 (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和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 μmol/L组和100 μmol/L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升高,而200 μmol/组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降低 (P<0.05);而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 μmol/L、100 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也显著降低,而200 μmol/L组的凋亡率则显著升高。各剂量组间比较,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最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孵育48 h后,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无论在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还是凋亡比例其效果均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次酸对骨肉瘤细胞G63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达到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 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s并研究其抑制效率。[方法]利用Target Scan Human 6.2、microRNA.org、PicTar以及miRsystem在线软件预测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s;m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和特异茎环引物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及Pfaffl算法检测miRNA对BLM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初步筛选出hsa-miR-338-3p为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hsa-miR-338-3p抑制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前列腺癌细胞(PC3)转染2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44倍,抑制了BLM的表达(P0.01);转染4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5倍,促进了BLM的表达(P0.01);转染6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14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转染20μmol/L、40μmol/L和6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BLM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44倍、2.55倍和1.44倍,转染不同剂量的miRNA对BLM基因的表达情况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丝裂霉素C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对多种癌症有抗癌作用,其作用原理可使细胞的DNA发生链间交联,引起DNA双链断裂,阻碍DNA的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临床上主要用于胃癌、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等消化道癌方面的治疗。本文研究丝裂霉素C对转染人BLM解旋酶基因(shRNA载体)前后前列腺癌PC3细胞活性的影响。使用前期成功构建的干扰载体转染PC3细胞,在转染48 h后加药,通过荧光定量PCR、MTT法、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加药12、24、36 h BLM基因的表达量、PC3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及凋亡情况的变化。结果显示,敲减BLM基因表达后的PC3细胞相对于正常PC3细胞其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能显著被丝裂霉素C抑制,且丝裂霉素C能显著促进其细胞的凋亡,说明BLM基因低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对丝裂霉素C更敏感。研究结果为丝裂霉素C在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丙酸、丁酸对人髓母细胞瘤UW228-3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μmol/L丙酸和5μmol/L丁酸处理UW228-3细胞,通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检测细胞侵袭,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0μmol/L丙酸和5μmol/L丁酸能够有效抑制UW228-3细胞增殖能力,增加细胞凋亡率,并显著抑制UW228-3细胞侵袭能力,提高Caspase-3基因以及蛋白表达,降低c-Myc、Bcl-2、Survivin基因以及蛋白的表达。结论菌群代谢产物丙酸、丁酸能够抑制人髓母细胞瘤UW228-3细胞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具有治疗髓母细胞瘤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首先用CCK-8法测定U0126对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药物作用的最适浓度和时间用于后续实验,并将实验分为药物处理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RT-q PCR检测各组GM130的m 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p-ERK1/2、MMP-9、MMP-2、GM-130的蛋白水平的变化。实验发现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浓度的U0126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其中20μmol/L浓度作用48 h效果最强(p0.05),且该药物作用条件下MKN-45细胞凋亡增加,迁移和侵袭作用减弱(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ERK1/2蛋白水平不变,而p-ERK1/2、MMP-9、MMP-2、GM-130的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RT-q PCR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GM130的m RNA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U0126可促进MKN-45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ERK1/2和GM130的表达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探究中华真地鳖醇提物(ESW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ESWE对PC3细胞的毒活性,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ESWE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ESWE处理PC3细胞后,转移相关蛋白金属基质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表明,ESW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且能下调转移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流式和凋亡染色结果显示,ESWE不能诱导PC3细胞凋亡。综上说明ESWE能够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枸橼酸喷托维林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60、75和90μmol/L)的枸橼酸喷托维林处理HepG2细胞48 h,应用MTT(噻唑蓝)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再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枸橼酸喷托维林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LDH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75μmol/L枸橼酸喷托维林处理48 h能够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结论]枸橼酸喷托维林可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这与其诱导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RGS16基因对人肺癌发病及进展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enti-RGS16,感染A549细胞,以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FITC/PI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行为包括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凋亡率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检测A549细胞体内生长。[结果]A549细胞中RGS16基因表达量提高3. 6倍,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降低73%、62. 8%、88%,细胞凋亡率增加3倍;在动物成瘤实验终点时,RGS16过表达组的肿瘤体积比对照组显著减少(240 vs 1090 mm3),瘤体重量也显著降低(0. 33 vs 0. 95 g)。经分析TCGA数据库发现RGS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对照组织中减少52. 8%。[结论] RGS16基因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右美,Dex)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氯化钴(CoCl_2,400 μmol/L)模拟缺氧条件,利用CCK-8观察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右美(0、5、10、20、40、80 μmol/L)在不同时间点(24、48、72 h)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对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缺氧处理可抑制右美对U87的促增殖和抗凋亡作用,但是会促进右美对U87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提升。缺氧处理后AKT磷酸化水平降低,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周期蛋白和凋亡蛋白也出现部分变化。此外,在缺氧条件下右美促进MMP7和MMP9的表达。综上,缺氧抑制右美对胶质瘤细胞的促增殖和抗凋亡作用,但会辅助右美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GFR/AK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GFR抑制剂AG1478处理人结肠癌细胞LoVo;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EGFR及p-AKT蛋白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用Transwell小室观察体外细胞迁移能力;用Transwell小室结合Matrigel胶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结果:AG1478(20μmol/L)处理后p-EGFR及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EGFR与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性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AKT信号转导通路调控人结肠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微小RNA(miR)-613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SiHa细胞和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检测细胞中miR-613表达。根据转染miR-613 mimic浓度不同,将SiHa细胞分为0 μmol/L组,100 μmol/L和200 μmol/L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iR-613表达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Vimentin、E-cadherin和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宫颈癌SiHa细胞中miR-61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613 mimic后,100 μmol/L、200 μmol/L 组SiHa细胞中miR-61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与0 μmol/L组相比,100 μmol/L、200 μmol/L组的SiH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免疫印迹结果,与0 μmol/L组相比,100 μmol/L、200 μmol/L各浓度组的SiHa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Vimentin和MMP9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miR-613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绿原酸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性及迁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干性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在100μg/mL绿原酸干预的实验组中MG63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干性基因较对照组表达降低,侵袭性及迁移性经绿原酸处理后也相应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绿原酸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并促进MG63细胞的凋亡,有望成为治疗骨肉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重组蛋白r Lj-112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r Lj-112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方法检测r Lj-112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Hoechst和吉姆萨染色的方法检测r Lj-112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 Lj-112对A549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r Lj-112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64μmol/L;r Lj-112能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呈剂量依赖性;r Lj-112能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r Lj-112处理过的细胞cleaved-caspase3蛋白质和cleaved-PARP蛋白质水平升高,证明r Lj-112通过caspase3/PARP途径执行对A549细胞的凋亡的诱导,p-AKT、p-PI3K和p-Erk1/2的水平下降,提示r Lj-112的作用方式与PI3K/AKT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451a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xPc3细胞,将不同浓度(50、100 和 200 μmol/L)miR-451a模拟物(mimic)转染至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检测miR-451a的表达,MTT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miR-451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miR-451a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miR-451a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 miR-451a转染后BxPc3细胞p-PI3K、p-AKT、TGF-β和p-smad2/3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不同浓度miR-451a mimic后,胰腺癌BxPc3细胞内miR-451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451a后,BxPc3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0 μmol/L 组,转染50、200 μmol/L miR-451a后BxPc3 细胞p-PI3K、p-AKT、TGF-β和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p-PI3K、p-AKT、TGF-β和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具有浓度依耐性。结论:miR-451a能抑制胰腺癌BxPc3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恒  李亚玲  代维栋  王萍  李江鹏 《生物磁学》2014,(23):4451-445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galectin-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SiHa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处理组及[白藜芦醇+galectin-3(5、10、20μg/mL)]共5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300μmol/L白藜芦醇及[300μmol/L白藜芦醇+Galectin-3(5、10、20μg/mL)]处理。48小时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Caspase-3活性试剂盒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测定细胞内galectin-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00μmol/L的白藜芦醇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并显著增加其凋亡水平,同时减少了细胞内galectin-3的蛋白表达。在白藜芦醇处理的同时,给予5、10及20μg/mL的Galectin-3,随着Galectin-3蛋白浓度的增加,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降低,凋亡水平也逐渐下降,但是VEGF-R3受体的磷酸化水平却逐渐升高。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降低galectin-3的表达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MEK抑制剂BI-847325对BRAFV600E突变型甲状腺癌细胞BCPAP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摄碘蛋白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的表达调控。[方法]不同浓度的BI-847325处理BCPAP细胞,CCK-8法测定存活率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MEK 1/2、ERK1/2的活化水平及其下游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IM、BAX,以及NIS的表达。[结果]BI-847325浓度依赖性抑制BCPAP细胞的增殖,48 h IC50为0.46μmol/L。BI-847325浓度为0.4μmol/L时,BCPAP细胞凋亡率为(26.41±2.23)%,差异极显著(p0.01);BI-847325可以抑制MEK 1/2、ERK1/2的活化,下调BCL-2、上调BIM和BAX的表达,并上调NIS的表达。[结论]BI-847325通过MEK信号通路诱导甲状腺癌细胞BCPAP细胞凋亡,并上调NIS的表达,有促进131I摄取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单体T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 M  Zhou HF  Xue B  Niu DB  He QH  Wang XM 《生理学报》2004,56(1):73-7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p-amyloid,A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单体T10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β(5×10、5×10-3、5×10-2、5×10、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Aβ致使细胞存活率降低的浓度(0.5、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1×10-11mol/L的T10预孵育PC12细胞48 h后,加入50μmol/L Ap共孵育48 h,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β的浓度存50μmol/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1×10-11mol/L的T10可明显降低50 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50 μmol/L Aβ可促进PC12细胞胞外钙离子内流,1×10-11mol/L的T10对Ap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10对Ap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