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冰冻切片是植物组织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是决定切片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比较15种冰冻切片条件,得出植物组织直接冰冻切片较适宜的冷箱温度、冷台温度和冷冻时间。同时,通过对5种植物的不同组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了新鲜材料直接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在不同化学成分鉴定上的异同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对于多糖、蛋白质和角质,两种切片方法的鉴定结果比较一致,但对于脂肪只能采用冰冻切片技术。研究结果对植物组织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冰冻切片和脑片培养方式比较获得更适合脑片实验研究的方法。方法:分别运用急性切片和脑片培养方法,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比较两种脑片处理方法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细胞膜封接难易程度、细胞电生理特性等的差异,获得更适合细胞研究的脑片获取方法。结果:冰冻切片方法切断部分神经纤维,脑片表层出现肿胀或坏死细胞,2-3层细胞可用于膜片钳记录,但不易封接破膜。脑片培养后可使纤维再生,整个脑片细胞形态清晰可见,容易封接破膜,电生理记录波形及基本特性与冰冻切片一致,但脑片培养方法的细胞突触后电流幅度更大、频率更高。结论:脑片培养可修复受损纤维和细胞膜柔韧性,且不改变膜特性,但脑片培养重建了一定数量的细胞间信号连接,使细胞反应性增强,脑片培养方法更适合脑片神经元研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液对SPF级豚鼠免疫器官的固定效果,为筛选适用于脾脏、淋巴结和骨髓的固定液提供参考。方法:将21只300~350 g雄性SPF级豚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摘取脾脏、肠系膜淋巴结、髂骨骨髓,各组分别使用4 %多聚甲醛溶液、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Bouin''s溶液、Carnoy溶液、Davidson''s溶液、Zenker溶液、Helly溶液固定48 h。髂骨骨髓在固定前浸泡于EDTA脱钙液(pH7.2)中并置于37 ℃孵箱进行脱钙。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从切片龟裂程度、细胞形态、染色效果等方面比较7种固定液对切片质量的影响。结果: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的脾脏未出现龟裂,白髓和红髓着色清晰,淋巴细胞形态易辨。Carnoy溶液固定后的淋巴结生发中心明区暗区分明,红蓝染色适中,淋巴细胞形态清晰。4 %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的骨髓着色适中,清晰可辨。结论:常温条件下对组织固定48 h,经HE染色后想要达到理想的切片质量,建议使用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脾脏,使用Carnoy溶液固定淋巴结,首选4 %多聚甲醛溶液固定骨髓,如果考虑固定的同时完成脱钙建议选择Bouin''s溶液固定骨髓。  相似文献   

4.
以手术刀片代替传统的切片刀,通过肝、肾、脾、肺、心肌、气管等器官所作的对比性切片试验表明,该切片刀不仅达到了原有切片刀的性能,还能做1—3微米半薄切片。染色后在10×10、10×40显微镜下,整个切片完整无损,厚度均匀,各类细胞结构清晰易辨。该切片刀不需磨鐾,省时省力,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特别适合基层实验室的组织及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5.
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对于乳腺肿块,临床常采用细针穿刺获得组织,送病理科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确诊。冰冻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诊断的准确率,但由于乳腺穿刺标本组织小,脂肪、纤维成分较多,给制片和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常出现切片不全、组织切完、脱片、染色不均匀、冰晶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我们经过500多例乳腺穿刺标本的实践摸索,获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三维断层技术(DBT)结合乳腺超声(BUS)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且有完整病理结果的149例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DBT、BUS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BT、BUS、DBT联合BUS三种检查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BUS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97.87%)高于DBT(8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97,P<0.05);DBT与BUS对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8.44%、9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2,P>0.05)。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0.61%、特异度为93.55%、准确率为91.77%,BUS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89.36%、准确率为84.81%,DBT联合BUS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5.31%、特异度为95.74%、准确率为95.57%。DBT联合BUS诊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稍高于DBT的AUC(0.951),明显高于BUS的AUC(0.885)。结论:BUS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BT,DBT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高于BUS,二者结合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与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葡萄浆果冰冻切片技术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怡震  贺普超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382-386,T020
通过对葡萄浆果冰冻切片各操作环节技术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后,建立了葡萄浆果冰冻切片操作程序,采果→浆果置于超低温冰箱中(-30度)预冻(8h以上)→冻果修整→把冻果固定到切片机冰冻台面上→速冻(-35度,10-20s)→恒温切片(-20,30S内完成)→封片→观察,切片厚度以25-30um为宜,无水丙三醇作封片剂有利于浆果色素细胞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种冰冻切片漂片法免疫反应后再用石蜡切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组织冰冻切片50μm进行双重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漂片染色后,将其贴在塑料包埋盒内,脱水,经石蜡包埋切为1-3μm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干燥后脱水透明封片,最后进行切片观察,免疫阳性产物被准确定位于所观察的细胞或纤维上,得到满意的结果。为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法有其独到之处:集光镜和扫捕电镜特长于一体,在大量的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的基础上,挑选具有研究线索的切片,采用此法转移到扫描电镜下作高分辩研究,既可普查切片全貌,又可处得切片中亚微结构的三维图像,这对结构的准确分辩十分有利,且便于作连续切片观察。本文简要介绍这一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适合原位RT-PCR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蜡切片是原位RT-PCR中常用一种生物制片技术,简要阐述原位RT-PCR的原理以及适合于原位RT-PCR的石蜡切片的制作流程,对其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动物毛发石蜡切片的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针毛横断面的快速简易的制作方法,从毛发横断面上观察毛发微观结构。方法:取新疆部分哺乳动物(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狍子Capreolus capreolus)的毛发,先将其清洗然后经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一系列过程的研究,得发毛横断面。结果:各动物毛发微观结构差异显著:马鹿塔里木亚种,毛皮质极薄,毛髓质占大多数;藏羚羊,由若干多边行空囊组成,内部中空;野双峰驼,毛皮质与毛髓质所占比例相当;狍子,毛皮质约占2/3,毛髓质约占1/3。结论:为利用哺乳动物毛发进行种属鉴定奠定一定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曾艾  张琴  刘炜  何梅  王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1):2144-2147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直径小于1 cm的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病理结果,分析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对乳腺肿块的检查结果(边缘毛刺征、血管、淋巴结、微小钙化),比较其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6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32例。与病理检测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检出率无差异性(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的良恶性检出率均显著降低(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良恶性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但均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检出率(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边缘毛刺征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和淋巴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而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钼靶X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P0.05),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直径小于1 cm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二酰甘油激酶家族(DGKs)通过调节两种脂质信号(甘油二酯和磷脂酸)之间的平衡在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哺乳动物的DGKs作为由十种亚型构成的蛋白质家族,根据它们的结构特征将其分为五型。这些亚型可以通过已知和/或预测功能的各种调节结构域,清楚地表明其不同的功能和调节机制。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DGKs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及调控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起作用。本文就DGKs与肿瘤之间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耗竭性T细胞(exhausted T cells)是一群效应功能减弱,持续表达抑制性受体的T细胞,在肿瘤中表现为T细胞功能缺陷状态,主要特征为一系列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及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耗竭性T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细胞类型改变等参与肿瘤免疫负调控,从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而T细胞耗竭状态并非不可逆转,应用相应单克隆抗体靶向免疫调控点可以有效逆转耗竭性T细胞,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控制率。因此,通过逆转肿瘤患者体内的耗竭性T细胞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FK506结合蛋白38(FK506-binding protein 38,FKBP38)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00例正常乳腺组织、300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on ductal carcinoma,IDC)和59例浸润性小叶癌组织(Invasion lobular carcinoma,ILD)中FKBP38的表达水平,分析FKBP38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FKBP38在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在浸润性导管癌中,FKBP38蛋白表达水平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FKBP38蛋白与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此外,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FKBP3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同样,FKBP38在TNBC的表达水平随原发性肿瘤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FKBP38蛋白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这提示FKBP38蛋白水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白鼠某些器官在石蜡切片过程中回缩率(或膨胀率)范围的测诗,为再现上述器官的形状大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小的单链RNA分子,一般由22个核苷酸组成,它们可以特异性地结合mRNA并通过降解或抑制其翻译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的表达及功能可影响许多表观遗传学特征,其功能涉及细胞的发生、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过程,在肿瘤的形成和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icroRNA-214(miRNA-214,miR-214)参与肝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恶性黑色素瘤、胃癌、胶质瘤、儿童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miRNA-214在不同的肿瘤中表达水平并不相同,miRNA-214在不同肿瘤中的差异表达是通过调控某个或者某些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而实现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总结和概括了miRNA-214参与部分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虽然目前对于miRNA的理论研究已经日渐完善和成熟,但是怎样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怎样能够更准确、更便捷的通过对miRNA的检测达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想必一定会成为将来研究的热点,我们期待一种新型的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会使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 I,cTnI)、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 1,TFF1)检测在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2月到2021年2月选择在本院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蒽环类药物化疗,在化疗前检测血清cTnI、TFF1含量,在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心脏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12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表阿霉素化疗累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450-500 mg/m2)70例、中剂量组(501-550 mg/m2)30例、高剂量组(>550 mg/m2)22例;三组化疗前的血清cTnI、TFF1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化疗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4 %、13.3 %和22.7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2例患者中,Pearson分析显示心电图异常与cTnI、TFF1、化疗剂量都存在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cTnI、TFF1预测心电图异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06。结论: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存在一定的心脏毒性反应,且存在剂量依赖性,血清cTnI、TFF1检测能有效预测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