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表明,通过过表达4个重编程因子可使体细胞逆转到多能性的状态,为建立更多家畜动物的多能性干细胞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如猪、牛、羊等农业动物.莫洛尼氏鼠白血病逆转录病毒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小鼠iPS细胞的建系和机制研究上,然而这种病毒只能感染小鼠和大鼠细胞,这限制了它在其他哺乳动物iPS细胞系建立上的应用.本实验采用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系统,可以高效便捷地从猪成纤维细胞中获得iPS细胞.通过在GP2-293细胞中包装VSV-G蛋白包被的病毒,仅一步感染猪成纤维细胞即可转入4个人源重编程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在添加有碱性成骨因子bFGF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中,成功建立6株和人类胚胎干细胞形态极其相似的猪iPS细胞系.这些猪iPS克隆具有较大的细胞核/细胞质比例、边界清晰、细胞呈扁平状等特征.在体外可以分化成拟胚体,注射入免疫缺陷性小鼠体内可以形成畸胎瘤,含有3种胚层类型的组织.  相似文献   

2.
肌动蛋白促进病毒从细胞内排出最近,科学家们报导,当病毒将去感染新的细胞时,也需利用细胞的肌动蛋白纤维帮助病毒从一个细胞排出。德国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牛痘病毒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感染情况。在电子显微镜下,牛痘病毒似乎是在细胞骨架的肌动蛋白尾部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种新型病毒,是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病原。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共聚焦实验观察不同感染剂量和不同感染时相SFTS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在THP-1细胞内的动态定位特点,并应用电镜方法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不同感染时相THP-1细胞的胞内形态结构特征,发现SFTSV感染THP-1在胞内形成包涵体结构。研究进一步显示感染后的第3天核衣壳蛋白NP所形成包涵体的形态大小与感染后第7天培养上清中的病毒载量之间存在相关。本研究揭示SFTSV感染人源巨噬细胞THP-1形成的包涵体结构可能是SFTSV利用宿主细胞形成的特殊胞内结构以利于大量合成和产生新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接触是EB病毒自发感染人类上皮细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产EB病毒的绒猴淋巴细胞B95-8系和补体受体2型(complement receptor 2, CR2)与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表达阴性的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系共培养,进行细胞接触感染实验.一周后去除B95-8细胞,仅留Hacat细胞,并以自行改进的方法鉴定前者是否得以彻底去除.在证实没有B95-8残留后,PCR和原位杂交分别检验剩余Hacat细胞中EB病毒的感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灵敏和简便地判断B95-8细胞的污染与否,并且与B95-8细胞接触共培养的Hacat细胞能被EB病毒有效地感染,后者暗示了EB病毒对上皮细胞可能存在细胞融合和CR2或pIgR介导之外新的感染途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前人的细胞接触感染方法,也为建立天然的EB病毒自发有效地感染上皮细胞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当新的HIV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出芽时,一种被称作蛋白酶(protease)的酶被激活从而协助HIV成熟和感染更多的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感染导致的一种疾病)药物通过抑制蛋白酶控制这种疾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将蛋白酶变成双刃剑的方法:他们证实如果他们延迟新的HIV颗粒出芽,  相似文献   

6.
选用产EB病毒的绒猴淋巴细胞B95-8系和补体受体2型(complement receptor 2,CR2)与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lgR)表达阴性的人水生化上皮细胞Hacat系共培养,进行细胞接触感染实验。一周后去除B95-8细胞,仅留Hacat细胞,并以自行改进的方法鉴定前者是否得以彻底去除。在证实没有.B95-8残留后,PCR和原位杂交分别检验剩余Hacat细胞中EB病毒的感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灵敏和简便地判断B95-8细胞的污染与否,并且与.B95-8细胞接触共培养的Hacat细胞能被EB病毒有效地感染,后者暗示了EB病毒对上皮细胞可能存在细胞融合和CR2或plgR介导之外新的感染途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前人的细胞接触感染方法,也为建立天然的EB病毒自发有效地感染上皮细胞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10,(5):56-57
<正>《病毒学》2010.4病毒的入侵过程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有几个固定的过程。首先病毒需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接着向细胞内注入自己的DNA或RNA,最后脱去蛋白质衣壳,完成入侵过程。其中,病毒与宿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黏附过程是病毒传播的重要一环。本期封面的电镜图片描述小鼠成纤维细胞正在受到小鼠多瘤细胞病毒(MPyV)的侵袭,它正是此项研究的主角。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人为地降低细胞中一种名为ABI的激酶水平,惊喜地观察到病毒黏附过程如果受限,受感染的细胞数也相应显著降低。这一研究成果为抗病毒疗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的海量基因信息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病毒作为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感染宿主后会引起宿主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变化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变化所引起。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病毒感染宿主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可以发现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应答,从而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和中国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方法将抵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抗体附着到免疫细胞表面上,从而产生抵抗HIV的细胞群体。在实验室条件下,他们的实验证实这些抵抗性细胞能够快速地替换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有助潜在地治愈HIV感染者。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在论文通信作者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1,(4):I0004-I0004
艾滋病病毒(HIV)存在潜藏机制可以长期潜伏在细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均不能选择性地杀伤感染细胞而根除病毒。新的研究思路对开发新型抗HIV药物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具有选择性地杀伤HIV感染细胞而保护正常细胞不受伤害的抗艾滋病药物是极有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感染Bs484细胞,对感染后病毒增殖的部分性质及细胞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病毒子代的增殖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变化形式,且增殖量与感染剂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2.病毒感染细胞后12小时开始在培养物上清检测到明显的胞外病毒粒子;3.就BsNPV的增殖而言,24~26℃是其最佳发育温度;4.病毒感染细胞后的明显病变特征是核内充满多用体,细胞堆积以及细胞体积膨大,同时观察到二类感染细胞,一种核内含较多的多角体,另一种核内则只有几个多用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在油桐尺蠖成虫卵巢细胞系(Bs484)中的以下感染特性:1.病毒接种传代3-4天的细胞时,病毒感染率最高;2.病毒按种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感染细胞的多角体总产量平行;3.病毒在细胞中连续传代七次后其滴度无明显变化;4,病毒基因组在感染细胞后6小时左右开始合成,并于感染后14小时达到最大。此外,本实验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及电镜技术研究了B淋巴母细胞对EHF病毒的易感性。结果表明EHF病毒可在该细胞中增殖。感染细胞无明显细胞病变,在形态上与对照组无差别。虽然大部分感染细胞呈现明亮病毒抗原荧光,但在电镜下却难以找到完整的病毒颗粒,仅在扩张的囊泡中发现一些性质待定的微丝样物质。人B淋巴母细胞持续感染的建立,提示患者外周血中大量出现的异型淋巴细胞可能允许EHF病毒在其中复制。  相似文献   

14.
microRNA(miRNA)对调控基因表达有着重要作用,病毒与宿主在miRNA水平存在着复杂的"对话"。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能编码病毒miRNA(vmiRNA),通过维持病毒潜伏、保护感染细胞免于凋亡或外力刺激下的细胞死亡等方式,在HIV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miRNA则参与到了抗HIV的防御性机制中,但也面临HIV调控相应宿主miRNA、编码RNA沉默抑制物等多种阻力。深入研究HIV与宿主间miRNA水平上的动态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IV的致病机理,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过分析2013~2016年埃博拉病毒爆发的一名存活者的血液,研究人员发现首个天然的人抗体能够中和所有三种主要的致病性埃博拉病毒,并且保护动物免受它们的感染。这些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首个广泛有效的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tibodies from a Human Survivor Define Sites of Vulnerability for Broad Protection against Ebolaviruses"。  相似文献   

16.
隋文  黄敏  孙长凯 《生命的化学》2006,26(3):210-213
人类嗜T细胞病毒I型(HTL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 T细胞后,已感染细胞通过病毒突触(virologicalsynapse)的方式与其他未感染的T细胞接触,将病毒颗粒直接传递到未感染细胞体内。这一新近发现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涉及连续发生的一系列分子识别事件。目前对于病毒突触形成过程的分子识别机制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其分子细节的深入研究必定会为人类攻克病毒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慢病毒介导的sh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在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virus B3,CVB3)导致的心肌炎小鼠模型中的抗病毒作用,合成针对CVB3基因组3753~3771区域的慢病毒Lenti-sh3753,感染HeLa细胞后感染CVB3病毒,通过荧光显微镜观测shRNA的表达和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并测定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将慢病毒Lenti-sh3753感染BALB/c小鼠后感染CVB3病毒,观察小鼠的存活率,心脏组织中的病毒滴度和病理变化。结果发现Lenti-sh3753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shRNA,并能有效抑制细胞中病毒RNA的复制。在小鼠模型上,Lenti-sh3753能提高小鼠的存活率,降低心脏中的病毒含量,从而减轻病理反应。这些结果提示,Lenti-sh3753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能针对性地降解CVB3病毒RNA,明显降低病毒滴度,有效控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用HSV-1接种人单核细胞传代株U_(937)和T淋巴细胞传代株HSB_2细胞,通过对病毒滴度、细胞增殖与病变、病毒抗原表达及病毒DNA的动态观察,研究了HSV-1感染两种细胞的特点。结果发现接种病毒后,U(937)细胞仅允许病毒短时间低滴度复制,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在12天内降至测不出水平,细胞经过1~2周后增殖受抑、死亡增多,然后又逐渐恢复;用LPS持续刺激则能提高病毒感染滴度,延长感染时间,形成短期持续感染。HSB_2细胞允许病毒复制至较高滴度,呈现急性杀细胞性感染;用PHA持续刺激也不改变细胞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该项技术在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及疾病研究上具有广阔的前景。体外定向诱导其向造血分化可为临床上使用的造血干细胞提供一种新的来源,提高i PSCs的造血分化效率将是i PSCs临床前治疗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非整合型病毒重编程正常人的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诱导生成i PSCs后对其进行体外造血分化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此种方法进行重编程的i PSCs可稳定传代,体内外均可向三胚层分化。使用OP9细胞与i PSCs共培养可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且添加细胞因子可有效提高分化效率。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i PSCs造血分化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感染的草鱼肾细胞系(CIK)为模型,进行了草鱼呼肠孤病毒在细胞内的形态发生的研究。当病毒以感染复数为5 ̄10PFU/CELL感染CIK细胞时,在病毒感染细胞4h以内的切片中,可观察到脱去部分外层衣壳的不完整病毒颗粒。感染细胞8h,可观察到浆胞内病毒发生基质,其内含有大量的直径约50nm的亚病毒颗粒,无外层蛋白结构。感染12 ̄16h后,这些亚病毒颗粒装配上外层蛋白结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